《手指》作者简介:丰子恺
22《手指》》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堂小结
五根手指,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只要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我们人也一样, 只要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长处,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我 们要学习手指的精神,在学校要和同学团结一心,充分发 挥各自的优势,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美好、温暖、向上的 班集体。
手指 姿态
不窈 窕、 食指 线条 强硬
性格
作用
工作复杂、干活以他为主:
推动笔杆,试探危险或冒 机敏、 险,接触秽物、毒物、烈 善于 物,消受刀伤、烫伤、轧
合作 伤、咬伤,打电话、扳枪
机、打算盘、拧螺丝、解
纽扣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 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 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 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 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 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 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中指是如何“养尊处优”的?
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 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 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 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 衬而已。
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你联想到了 生活中的哪些人?
我自己、富豪……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 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 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 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 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
( 研 )脂粉 ( 蘸 )药末 ( 戴 )戒指 ( 拉 )胡琴 ( 掏 )耳朵 ( 抹 )鼻涕 ( 打 )算盘 ( 拧 )螺丝
三、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还分别让你联想到 了身边的哪些人?
由大拇指联想到 身边那些老实憨厚、为集体为 他人默默付出的同学。
第22课 《手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中指不同于其他 手指的特殊地位。
认真阅读,细心体会这句话的风趣与幽默。
体会语言的风趣与幽默。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拟人
大拇指的形态。
拟人
体会语言的风趣与幽默。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
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食指的形态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 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 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
短处
大拇指 食指
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不窈窕
中指
养尊处优
无名指、小指 能力薄弱
长处
最肯吃苦 工作复杂 地位最优,相貌堂堂 体态秀丽
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充满趣味 性,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这种语言 的魅力吧。(课后第二题)
拟人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
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的幸福。
中指的形态。
三、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位顾客在酒吧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后, 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 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35桶。”
顾客说:“我倒有一个能让你每星期卖掉70 桶的办法。”
老板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 的的啤酒装满就行。”
各有所短。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五根手指的所长、所短体现在哪里呢?这 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丰子恺的《手指》,去体 会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吧!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 有什么作用。(课后第1题)
大拇指扶琴身,抵住水流,按住伤口,扳住重东西, 翻书页,揿电铃等。
手指 丰子恺创作的散文

手指丰子恺创作的散文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通过对手指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体之美的独特见解。
在这篇散文中,丰子恺先生以他独有的幽默与智慧,用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手指的独特魅力。
散文开篇,丰子恺以幽默的笔调写道:“手指,是我们身体的最小造物,可我却丝毫不觉得它们是生下来的梦想家。
”丰子恺以此引出了自己对手指的思考,他认为手指虽然微不足道,却承载着人们的无限创造力和智慧。
他继续以诙谐的语言描述手指的形态与功能:“手指有时候像一根细长的小蜡烛,支潜伏在掌心的蜡烛;有时候像一枝纤细的羽毛,轻轻地拂动着风;又有时候像一只灵巧的小指针,指点着迷失的方向。
”丰子恺接着展开对手指的思考,他将手指与艺术、文学和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写道:“手指是艺术家的画笔,是作家的笔尖,是音乐家的指挥棒。
手指在艺术的创作中默默无闻,却为作品注入了无穷的灵感与生命力。
”通过这样的描述,丰子恺向读者传递了手指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丰子恺还通过对手指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体之美的独特见解。
他写道:“手指是一座迷你的艺术殿堂,它们是人体的精致之处,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桥梁。
”通过这样的描述,他告诉读者手指的精细结构和独特功能,以及手指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文章的结尾,丰子恺以温暖的语气给予了手指最真挚的赞美:“手指,你们是小小的,却承载着无尽的美妙和力量。
你们的存在,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彩和生活的美好。
谢谢你们,我的可爱的手指们!”通过这样的结尾,丰子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手指致敬,传达了对手指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总之,丰子恺创作的《手指》这篇散文,通过幽默风趣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手指的形态与功能,展示了手指作为人体的微小构造却承载着巨大能量的独特魅力。
同时,他以自己独有的智慧和思考,向手指表达了深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让读者重新认识到手指的重要性和美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公开课课件

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主旨
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 联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人?同桌互相交 流,展开联想,试着说一说!(课后第3
题)
联
想
勤劳朴实、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
清洁工、修理工等
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密的人
消防员、警察、边防战士等
手指舞
小练笔(课后选做题)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 写一段话。
语言提示:幽默风趣 修辞提示:拟人 感受提示:性格鲜明,能带给人们启示。
结构梳理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主题概括
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 明五根手指__各__有__所__长__,__各__有__所__短___,只要能团 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 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从而阐明了 “____团__结__就__是__力__量______”这一人生哲理。
读了课文之后,五根手指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呢?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 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 所长,各有所短。
课堂演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sāo yǎng niǔ kòu miǎo xiǎo ( 搔痒) ( 纽扣) ( 渺)小 huìwù yà shāng xiàng mào (秽物)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 都要他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 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 消受的机会最多。 句子的修辞手法是____排__比______,以“手的 作用”为内容仿写句子。 _示__例__:__手__可__以__帮__助__我__们__写__字__,__手__可__以__帮__助_我__们___ _洗__衣__服__,__手__可__以__帮__助__我__们__挑__选__自__己_最__喜__爱__的__物___ _品__,__手__还__可__以__让__我__们__拉__紧__朋__友__的__手_。___________
《手指》作者简介

打印版
《手指》作者简介
1、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手指》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精读引领课
《手指》
第2课时
xián
琴弦
给生字加拼音
yǎo
窈窕
huì
污秽
yà
轧伤
bó
薄弱
zēng miǎo
爱憎 渺小
qìn
揿电铃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 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这节 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家丰子恺笔下的五根手 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 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 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 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有什么妙用?
生动、风趣地写出了“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 薄弱、姿态优美的特点。
读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 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 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词语理解
污物: 肮脏的东西。 消受: 禁受;忍受。 扶衬: 扶助、衬托。 窈窕: 指女子文静而美好。文中指手指的样子好看。 养尊处优: 处于尊贵的地位,享受优裕的生活。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各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
然后分别具体写( 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
),
最后总结写(
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特点的 ?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 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 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 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 ,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课件

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 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 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这是课后第1题哦!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 么作用。 ①大拇指:相帮扶住琴身,抵住喷水口,按住流血 的伤口,顶住要翻倒的重东西,翻书页,揿电铃等。
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 者概括写了手指哪些特点?
总起句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 带着十根手指, 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 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概括说明作者对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认 识——姿态、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和所短, 为下文具体写手指的姿态和作用做铺垫。
bó (薄弱)
薄 báo(薄片)
bò (薄荷)
注意加点字的读 音!
读一读:在日薄. (bó)西山的时候,妈妈已经做好了薄. (báo)饼准 备吃饭,而他还在园子里观察薄. (bò)荷呢!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首先写_一__只__手__上__的__五__根__手__指__各__有__所__长__、__各__有__所__短__。____ 总 然后写_五__根__手__指__不__同__的__姿__态__和__性__格__。________________ 分 最后写_人__群__的__全__体__如__同__手__指__的__全__体__一__样__,__团__结__力__量__大__。 总
两个“最”字突出了 中指的与众不同,是 本段的总起句。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
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
22.部编版语文五下《手指》课件

预习检测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直直落落强硬的线条 矮而胖,头大而肥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相貌最堂皇,个子最高
最肯吃苦 工作内容复杂、危险、机敏 养尊处优 ,左右屏障 能力薄弱,作用渺小
自由品读、感知形象
1)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2)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 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3)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 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自由品读、感知形象
模仿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1.游子回到家乡 2.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迁移语用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 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 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 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手指》
丰子恺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 国浙江省嘉兴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 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 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 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 恺漫画结集面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 (1898~ 1975)现代散 文家、画家。 浙江和文 学创作。
丰子恺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 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 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 《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 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 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 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 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 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 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 神,别具风 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 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 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