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及范例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通常根据不同的学科、学术期刊或出版社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用格式及范例:1.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书籍引用:作者,年份. 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期刊文章引用:作者,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范例:Smith, J. (2015).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mental health. New York: Routledge.Lee, M. (2018).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8(4), 233-245.2.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格式:书籍引用:作者. 年份. 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期刊文章引用:作者.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范例:James, P. (2017). The art of writing. New York: HarperCollins.Johnson, T. (2020). "The power of language." Journal of Linguistics, 55(1), 34-45.3.Chicago(芝加哥)格式:书籍引用:作者, 年份. 标题. 出版地: 出版社.期刊文章引用:作者,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范例:Newman, L. (2014).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Davis, P., & Smith, J. (2019). "The rise of digital media." Journal of Media Studies, 22(3), 101-115.请注意,具体的引用格式要求可能会因期刊、出版社或学术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什么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什么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它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借鉴的前人学术成果和研究成果的来源,也是评估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参考文献能够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作者会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展示出作者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参考文献可以展示作者的学术诚信和研究态度。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引用,可以展示出作者对于学术界的尊重和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认可。
同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可以帮助读者验证论文中的观点和结论的可靠性,增强论文的可信度。
最后,参考文献还可以为读者提供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的方向。
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读者可以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学术动态,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参考文献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参考,帮助读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理论。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选择参考文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参考文献应该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选择那些由知名学者或权威机构发表的文献,可以保证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参考文献应该与论文的研究主题和问题相关。
选择那些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可以提高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
最后,参考文献应该具有时效性。
选择那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可以使论文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著者-年份制的引用方式,即在正文中用作者的姓氏和发表年份标注引用文献的位置,然后在文末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详细的引用信息。
同时,还需要注意引用格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格式错误或者引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关于参考文献·经典类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参考⽂献的标准格式参考⽂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著作或论⽂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后参考⽂献中。
按照字⾯的意思,参考⽂献是⽂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献。
很多刊物对参考⽂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中某⼀内容作进⼀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字”,列于⽂末并与参考⽂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献的标准格式1 ⼀、参考⽂献写法的误区 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多在⽂后会列有参考⽂献(注意⼀般不宜写成参考书⽬或参考资料,因为后两者会有过窄或过宽之嫌),但在 实际撰写时却经常会出现⼀些误区: 1、⽂献引⽤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1)所列⽂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章书籍后的参考⽂献也悉数收录,有些⽂献作者并没有亲⾃阅读,只是认为跟⾃⼰的⽂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献过少,有些⽼师怕⾃⼰⽂章引述别⼈东西太多,被⼈认为抄袭,故意将⼀些重要参考⽂献略去;(4)对⽂献的理解偏⾯,以为只有引⽤⽂献原⽂才需要列出;(5)⼤⽽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连续⼏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献,如有⽼师订了⼀年《⼈民教育》,参考⽂献会写:《⼈民教育》20xx年1—12期。
2、⽂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1)漏写项⽬,如有的⽂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2)项⽬过杂,如有的丛书⽂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献条⽬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会⼉是中⽂数字,⼀会⼉是阿拉伯数字,⼀会⼉是⽤⿊点,⼀会⼉⽤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献在⽂内有标注的⼀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序。
⼆、参考⽂献的作⽤ 参考⽂献的作⽤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最新7篇】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最新7篇】专著篇一[序号] 著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
图书馆史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专利文献篇二[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7]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国际、国家标准篇三[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避免文献的二次引用篇四属于“参考参考文献”吧。
即,看到某文章引用了另一文章,在自己撰写时没有阅读后者而直接将后者引进的情况。
由于没有看过后者,进行“参考参考”之时,很可能会由于前人自身引用时理解有误而导致错上加错或者引用不确切,所以科研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参考参考文献,最好能够找到前人引用的文献,再行阅读。
..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篇五[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6]张和生。
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引用、参考文献标准书写格式讲解篇六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期刊作者。
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
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
题名〔C〕.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
专利文献种类。
专利号。
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
题名〔N〕.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作者。
题名〔R〕.保存地点。
年份9.电子文献作者。
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
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三、举例1、期刊论文〔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4〕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 〔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2、专著〔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2〕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3、论文集〔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4、学位论文〔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Chrisstoffels L A J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5、专利文献〔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P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1999-11-22〔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6、技术标准文献〔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7、报纸〔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8、报告〔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9、电子文献〔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的定义

参考文献的定义参考文献是指在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科技报告、文章等过程中引用的有关材料的列表。
它是表明作者阅读和参考了哪些文献、书籍、期刊等学术资料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用方法、格式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1.准确性和信任度:参考文献是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报告等学术作品时,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准确引用。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研究内容,同时保证作品的准确性和信任度。
2.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研究成果,避免了重复研究,节省了研究资源。
3.证明研究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参考文献可以为作者证明前人在相同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也可以为自己的研究价值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二、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1.找资料时的查找:在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科技报告、文章等过程中,需要广泛查找和阅读已有的文献资料。
在查阅一本书籍、期刊文章或其他相关资料时,需要把引用到的内容、页码、日期等信息记录下来,方便后续引用。
2.引用时的使用:在撰写论文、报告等学术作品时,需要根据引用的文献资料的不同类型,按照一定格式引用。
在论文、报告等中,每一个被引用的文献都需要列出详细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期刊文章格式:作者.文献名.期刊名,发表年份,卷号(期号):起始-终止页码。
2.书籍格式: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3.网页格式: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文献标识];文献提示信息.网站全名,出版或更新日期. 全部或部分党的日期; [引用日期]. Available from: 网址。
从以上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篇幅和格式,需要我们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引用和归纳,细节上同样不能放松。
在撰写学术作品的过程中,参考文献的意义不可小觑。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则和要求,精准引用,规范撰写。
通过使用参考文献,可以更好地保证学术作品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提升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国家标准)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包括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和Z(其他类型)。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原则,书名和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期刊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___.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图书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例如,[4]___,___.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___,2001:42.报纸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6]___.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___,1998-12-27(3)。
论文集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由于原文中没有给出格式,因此不再举例。
序号]原作者.原篇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Foucault。
M。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M]。
Sheridan。
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 3-8.2]Garcia Marquez。
G。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M]。
Rabassa。
G。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0: 25-30.3]Kafka。
F。
The Metamorphosis[M]。
Muir。
W。
and Muir。
E。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61: 15-20.4]___。
H。
Norwegian Wood[M]。
Rubin。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Öngen-Baysal G, Sukan S S, Vassilev N.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inulinase fromAspergillus niger[J]. Biotechnology letters, 1994, 16(3): 275-280.[2]Chen H Q, Chen X M, Li Y,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exo- and endo-inulinasefrom Aspergillus ficuum JNSP5-06[J]. Food chemistry, 2009, 115: 1206-1212.[3]Sheng J, Chi Z M, Li J, et al. Inulinase production by the marine yeast Cryptococcus aureusG7a and inulin hydrolysis by the crude inulinase[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7, 42: 805-811.[4]苏豫梅,李清清,李秉超.不同固定化菊粉酶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2):1296-1299.[5]邓建珍,韦红群,陈燕珍.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菊粉酶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7,24(6):62-65.[6]Sergio D G, Gordon G B, Sneha A P, et al. Studies on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inulinand inulin oligomers[J]. Food chemistry, 2000, 68: 179-183.[7]Catana R, Ferreira B S, Cabral J M S,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inulinase for sucrosehydrolysis[J]. Food chemistry, 2005, 91: 517-520.[8]De G S, Birch G G, Parke S A, et al. Studies on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inulin andinulin oligomers[J]. Food chemistry, 2000, 68: 179-183.[9]黄秋婷,黄慧华.酶技术在功能性低聚糖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4):72-76.[10]包怡红,生庆海.低聚糖的种类及其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2,10(6):14-17.[11]Skowronek M, Fiedurek J. Inulinase biosynthesis using immobilized mycelium of Aspergillusniger[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6, 38: 162-167.[12]曹泽虹,董玉玮,苗敬芝等.菊粉酶产酶菌株筛选与鉴定[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6-8.[13]林晨,顾宪红.菊粉酶研究进展及应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4,(1):37-39.[14]王静,金征宇.微生物菊粉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2,12(2):42-45.[15]周帼萍,沙涛,程立忠等.菊粉酶的研究及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27(7):54-58.[16]Pessoa J A, Hartmann R, Vitolo M, et al. Recovery of extracellular inulinase by expanded bedadsorption[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996, 51(1) : 89-95.[17]Haraguchi K, Yamanaka T, Ohtsubo K. 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heat stable inulinfructotransferase (DFA Ⅲ-producing) from Arthrobacter pascens T13-2[J]. Carbohydrate Pplymers, 2002, (50): 117-121.[18]穆莎茉莉,李洪军,刘丽娜.菊粉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6,(6):47-48.[19]Sharma A D, Kainth S, Gill P K. Inulinase production using garlic (Allium sativum) powderas a potential substrate in Streptomyces sp.[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6, 77(3): 486-491.[20]Singh R S, Dhaliwal R, Puri M. Production of inulinase from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YS-1 using root extract of Asparagus racemosus[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41(7): 1703-1707.[21]C hen X, Wang J H, Li D S. Optimization of solid-state medium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ulinaseby Kluyveromyces S120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7, 34(2): 179-184.[22]Mughal M S, Ali S, Ashiq M, et al. Kinetics of an extracellular exo-inulinase production froma 5-flourocytosine resistant mutant of Geotrichum candidum using two-factorial design[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14): 3657-3662.[23]陈雄.内切型菊粉酶高活力菌株的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2003,(3):93-94.[24]Zhang T, Gong F, Peng Y, et al. Optimization for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the Pichiaguilliermondii recombinant inulinase in Pichia pastor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inulinase[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9, 44(12): 1335-1339.[25]Bernardo R Z, Yuridia M F, César H R, Lourdes V T.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ysine aminopeptidase from Kluyveromyces marxianus[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04, 235(2): 369-375.[26]王静,金征宇,江波等.Aspergillus ficuum菊粉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解菊粉制备低聚果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1):5-10.[27]闫位娟,陈燕珍.菊粉酶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5):42-44.[28]陈雄.黑曲霉菊粉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J].中国酿造,2008,13:18-20.[29]Pitt W G, Ross S A. Ultrasound increases the rate of bacterial cell growth[J]. BiotechnologyProgress, 2003, 19(3): 1038-1044.[30]Gill P K, Sharma A D, Harchand R K, et al. Effect of media supplements and cultureconditions on inulinase production by an actinomycete strai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3, 87: 359-362.[31]Kalil S J, Suzan R, Maugeri F, et al. Optimisation of inulinase production by Kluyveromycesmarxianus using factorial design[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01, 94: 257-264.[32]Selvakumar P, Pandey A. Comparative studies on inulinase synthesis by Staphylococcus sp.and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in submerged cultur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9, 94: 123-127.[33]Bender J P, Mazutti M A, Oliveira D D, et al. Inulinase production by Kluyveromycesmarxianus NRRL Y-7571 using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06, 129-132: 951-958.[34]Chen X, Wang J, Li D. Optimization of solid-state medium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ulinase byKluyveromyces S120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7, 34: 179-184.[35]Mazutti M, Bender J P, Treichel H, et al. Optimization of inulinase production by solid-statefermentation using sugarcane bagasse as substrate[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6, 39: 56-59.[36]Selvakumar P, Pandey A.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inulinase fromStaphylococcus sp. and Kluyveromyces marxianus[J]. Process Biochemistry, 1999, 34: 851-855.[37]Bender J P, Mazutti M A, Di Luccio M, et al. Extraction of inulinase obtained by solid statefermentation of sugar cane bagasse by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NRRL Y-7571[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08, 149: 195-203.[38]Kango N. Production of inulinase using tap roots of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byAsperdillus niger[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8, 85: 473-478.[39]王静,金征宇,孙宝国等.Aspergillus ficuum菊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1):272-277.[40]芮海云,张卫明.白芨粗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1):14-16.[41]张文超,蔡妙颜.物理波强化提取金针菇多糖[J].食用菌,2001,(1):5-6.[42]许刚,张虹.竹叶中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0,28(7):857-859.[43]孙汝继.超声波及其应用[J].中专物理教学,1994,2(1):38-39.[44]张海燕.超声波清洗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02,14(6):36-37.[45]Lin L D, Wu J Y. Enhancement of shikonin production in single and two-phase suspensioncultures of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cells using low-energy ultrasound[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2, 78(1): 81-88.[46]Dogra V S, Zhang M, Bhatt S.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therapyapplications[J]. Ultrasound Clinics, 2009, 4(3): 307-321.[47]Barati A H, Manijeh M D. Ultrasound dose fractionation in sonodynamic therapy[J].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2010, 36(6): 880-887.[48]谭胜兵.超声波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2007,(2):47-50.[49]陈辉,强颖怀,葛长路.超声波空化及其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5,(7):63-65.[50]梁春虹,黄惠华.超声波场致效应对酶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7,23(2):133-136.[51]朱建华,杨晓泉,熊犍.超声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最新应用进展[J].酿酒,2005,(2):54-57.[52]雷德柱,高大维,于淑娟.超声波在食品技术中的应用[J].应用声学,2000,19(5):44-48.[53]Wu H Y, Hulbert J, Mount J R.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milk homogenization andfermentation with yogurt starter[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00, 1(3): 211-218.[54]Ma H L, Huang L R, Jia J Q, et al. Effect of energy-gathered ultrasound on Alcalase[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1, 18(1): 419-424.[55]Seymour J D, Wallace H C, Gupta R B. Sonochemical reactions at 640 kHz using an efficientreactor. Oxidation of potassium iodide[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1997, 4(4): 289-293. [56]Liu L, Huang Y D, Zhang Z Q, et al. Ultrasonic treatment of aramid fiber surface and itseffect on the interface of aramid/epoxy composite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8, 254(9): 2594-2599.[57]Schellpfeffer M A, Bolender D L, Kolesari G L.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ormal Chick Embryo[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2007, 33(5): 751-761.[58]Toba, T, Hayasaka I, Taguchi S, et al. A new method for manufacture of lactose-hydrolysedfermented milk[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Food Agriculture, 1990, 52: 403-407.[59]Wood B E, Aldrich H C, Ingram L O. Ultrasound stimulates ethanol production during thesimultaneous sacc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of mixed waste office paper[J]. Biotechnology progress, 1997, 13(3): 232–237.[60]Barton S, Bullock C, Weir D. The effects of ultrasound on the activities of some glycosidaseenzymes of industrial importance[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1996, 18(3): 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