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种植业(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初中种植的劳动课教案

关于初中种植的劳动课教案

关于初中种植的劳动课教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我校决定在初中阶段开设种植的劳动课。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种植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四、活动对象初中全体学生五、活动内容1. 种植知识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土壤要求、浇水施肥等方面的知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农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

3. 分组种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种植一种植物。

学生按照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种子、土壤、容器等,进行实地种植。

4. 种植养护:学生需定期观察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确保植物健康成长。

5. 成果展示:在活动结束时,各小组展示所种植物的生长成果,分享种植心得体会。

六、活动安排1. 第1周:学习种植知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土壤要求、浇水施肥等方面的知识。

2. 第2周:参观学校农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

3. 第3-6周:分组种植,学生按照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种子、土壤、容器等,进行实地种植。

4. 第7-10周:种植养护,学生定期观察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

5. 第11周: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所种植物的生长成果,分享种植心得体会。

七、活动要求1. 学生需准时参加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种植过程。

2. 学生在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不得随意破坏植物,确保植物健康成长。

小学劳动教育植树教案(精选18篇)

小学劳动教育植树教案(精选18篇)

小学劳动教育植树教案(精选18篇)小学劳动教育植树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劳动教育植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劳动教育植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2.知道植树种花的意义,人人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3、初步了解植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自身做起,不做损坏花草树木的事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行和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植树种花的意义,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不做损坏花草树木的事情,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行。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植树种花的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品行。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看几幅图片。

这几幅图片是人们在进行植树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植树造林、绿化环境非常重视。

所以每年的春季,人们会进行大量的植树活动,并且还专门设定了一个节日叫——植树节。

那么,咱们国家植树节是哪一天呢?生:说一说二、植树节的来历讲解一下植树节的来历。

三、种植花草树木的意义。

1、让学生说一说,探讨一下种植花草树木作用。

2、老师具体讲解。

四、没有了花草树木带给人类的影响。

1、雾霾天气。

2、土地干燥、崩裂。

3、到处是风沙。

五、欣赏几幅图片。

让孩子们对植树造林充满希望,鼓励孩子们也参与到植树造林地行列中来。

六、表演。

1、花朵的语言。

2、小树的语言。

3、小草的语言。

七、实践活动。

做一件爱护花草树木的事情。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了3月12日是我国植树节,知道植树种花的价值所在,培养了学生要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做“保护环境小卫士”的意识。

教学反思本课要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植树节的日期,学习花草树木的作用,从而形成要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为了讲完这一节课的内容,花草树木的每个作用我都是简单地讲了讲,如果能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探讨一下,会加深他们的理解,增强他们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教案示例【教学重点】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展示)农机作业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

种植活动教案(通用14篇)

种植活动教案(通用14篇)

种植活动教案(通用14篇)种植活动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植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植活动教案篇1教学设计意图: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作为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

《纲要》还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目的: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掌握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

培养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准备: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

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教师进行指导。

3、回教室讨论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幼儿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伸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察,记录和浇水、整理。

初中地理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的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的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种植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种植业的定义和分类2. 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种植技术4. 农业政策对种植业的影响5. 农业科技创新在种植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种植技术。

难点:农业政策对种植业的影响,农业科技创新在种植业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种植业的相关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生产环节和种植技术。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农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种植业的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农业种植业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种植技术。

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农业政策对种植业的影响,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在种植业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中国农业种植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农业生产环节和种植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农业政策和农业科技创新在种植业中的应用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和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业种植业的知识。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图表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展示农业种植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文章和研究报告,以便学生可以查阅最新的农业种植业资讯。

初中种植课程教案

初中种植课程教案

初中种植课程教案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基本的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使学生认识到种植活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需求2. 种植技巧与方法3. 生态环境与植物生长4. 种植活动的意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技巧等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种植活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种植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技巧等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种植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针对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5.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或失败的种植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作品的质量:观察学生的种植作品,评估学生的种植技能。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等。

3. 学生种植日记:要求学生撰写种植日记,记录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学生种植报告:学生分组撰写种植报告,总结种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种植技巧,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责任心。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分享

高中地理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分享

高中地理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分享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其中,种植业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种植业地域类型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物质和文化特征等因素将种植业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分享一份适用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植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优势和限制,以及学习如何应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种类介绍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种类,包括:(1)自然因素与种植业地域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蒸发性气候等等。

(2)人文因素与种植业地域类型:沿海、内陆、内陆干旱、山地、高原等等。

2. 不同国家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1)中国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亚热带、暖温带、半干旱带为主。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不同地区种植业发展水平和类型千差万别。

(2)东南亚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在气候、土壤和种植业作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影响。

(3)南美洲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热带和温带为主,茶叶、咖啡、可可、香蕉、菠萝、花卉等具有特色种植业作物分布广泛。

(4)非洲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咖啡、可可、棉花等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

3. 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和影响介绍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和影响,包括:(1)气候变化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影响,例如全球变暖引发的温带向北移动的趋势。

(2)种植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例如烧林开荒和粗放种植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环节通过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来引入学生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重要性的认知。

2. 概念讲解讲师通过 PowerPoint 随机选取多张世界地图图片,引导学生找到地图上的各种种植业地域类型,并解释概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种植业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影响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法,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案例来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种植业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第三章: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经营管理。

3.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生产技术种植业的经营管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经营管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四章:种植业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2 教学内容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种植业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典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教案)
1
2
3
教学目的:
4
①使学生知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农业的五个部门和产品,5
理解耕作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部门。

6
②让学生记住小麦、水稻、棉花、油科作物、糖料作物的分布以及九大7
商品粮基地。

8
③使学生理解耕作制度的南、北方差异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粮食生9
产的重要性及提高粮食生产的途径。

④读农业分解图和中国农作物分布图,说出农业五个部门及主要产品,
10
11
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12
⑤初步学会分析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及粮食生产。

13
14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15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

16
教学用具:“我国主要种植区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17
地”。

18
教学思路:本节是全章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9
20
期望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过多是祖国的一个沉重负担,用占世界7%的耕21
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一个奇迹,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积极投入生产活动22
和宣传活动中,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看到祖国农业的美好前景。

23
教学过程:
24
[新课导入]学习了地理第三册,大家了解到祖国是一个地形多样,气候复杂,25
河湖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一切自然条件都有利于祖国农业的发展,我国26
农业到底如何?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认识。

27
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种植业(板书)
[传授新知]让学生读“农业分解图”回答有关问题
28
29
①粮、木材、牛奶、蛋、鱼分别来自哪些农业部门?(种植业、林业、
30
牧业、副业、渔业)
②农业的五个部门指哪些?(即:农业内部“五业结构”农业、林业、
31
32
牧业、渔业、副业)
33
③农业生产的产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主要有哪些用途?(提供物质
34
资料、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35
(小结)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36
学生回答想一想①教师从当地简析粮食生产、消费的情况,让学生讨论问题
②(不作结论,待后用)
37
38
(教师)同学们,咱们的家人都是种地的或种过地,想一想,种地产粮要受39
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议论,教师提示归纳:受光、热、水、土、肥的影响)
A:从历史上大家都了解到印度河、恒河平原、两河平原、尼罗河三角洲、黄
40
41
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农业开发早,试从地形和气候上简42
要分析它们的分布规律。

(地形为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主要分布43
于温带和热带的一些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上),让学生在书上划出。

44
二、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归纳板书)
45
l、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46
主要条件:
47
(l)充足的光、热、水源。

48
(2)平坦的地形、肥沃深厚的土壤。

49
2、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50
指导学生读“水田、旱地、山区种植业景观”素描图并思考回答,想一想,
51
先让学生对种植业有个直观认识,对“想一想”第三题略加解释。

52
B: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有哪些农耕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53
54
②从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分析我国农耕区的分布规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
55
地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③指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油
料作物、糖料作物及棉花的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北为小麦主产区;秦岭56
57
—淮河以南为水稻主产区;黄河下游及渤海沿岸为花生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及
58
成都平原为油菜主产区;松嫩平原、新疆北部及河套地区为甜菜主产区;南部
59
沿海、成都平原、台湾岛及海南岛为甘蔗主产区;华北平原、渤海沿岸、江淮
60
地区为棉花主产区)。

61
(归纳板书)3、我国主要种植业区的分布
4、我国主要农作物集中产区
62
63
(练习)地理填充图册第4册P1①②③④(指导练习)
64
指导学生读教材P4“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得到合理利用”
(板书)5、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
65
66
师生共同完成下面表格,并说明我国南、北方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67
(简析原因)
68
三、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板书)
69
利用“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值的变化”、“中国耕地总面积和
70
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两幅图进行分析解释,并进一步讨论,想一想
71
②并小结结论
72
1、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73
2、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74
75
(2)科学种田
76
读“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及“读一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九大商品粮基地名称;B: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及作用(简要回答)C:
77
78
练习填充图册
79
(板书)3、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80
教师: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及人民生活需要的81
多样性,我们还必须发展多种经营,即农业五个部门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广82
开生产门路
4、多种经营(板书)
83
84
[总结]结合板书归纳重点(用色笔勾划出来)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