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三农业知识点复习

高三农业知识点复习

高三农业知识点复习在高三学业的冲刺阶段,对于农业知识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

下面,我们将以农业知识点为线索,对高三阶段的农业知识进行复习。

一、农业生产基础知识1. 农作物生长与发育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播种期、幼苗期、苗期、座果期、籽粒膨大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管理措施。

2. 农作物的品种与栽培技术了解不同农作物的品种特点和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和适宜的栽培技术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减少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农作物的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了解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学习合理施肥的方法和时机,对于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5. 农作物的机械化管理农作物的机械化管理是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了解常见的农作物机械化管理工具和操作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并减轻劳动强度。

二、畜牧养殖知识1. 畜禽的饲养管理了解畜禽养殖的基本知识,包括饲料的配制、饲养环境的控制、疾病的防治等方面。

同时,根据不同畜禽的生物特性和用途,进行针对性的饲养管理。

2. 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畜牧业现代化、绿色畜牧业、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等方面。

同时,也要了解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1.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农业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种质资源等方面。

同时,学习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药使用安全等方面。

电大《种植业基础》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种植业基础》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种植业基础》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生育期:2.土壤质地:3.引种:4.植物病害的症状: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果树的结果枝通常分为____、____、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等等。

2.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光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

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做____。

3.品种推广的方式有:____、____和波浪式。

4.种植制度包括____和____两大内容。

5.侵染性病害的三角关系,常写成“____”的三元关系。

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这一过程叫____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构成胚的是( )。

A.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B.胚芽、胚轴和子叶C.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D.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2.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 )。

A. 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B.定芽和不定芽C.单芽和复芽 D.主芽和副芽3.叶片属于完全叶的植物是( )。

A.甘薯 B。

莴苣C.棉花 D.柑橘4.萎蔫系数是指( )。

A.作物临界期时的土壤含水量B.土壤吸湿水降到最低时的土壤含水量C.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D.作物出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5.某作物生物学零度为5℃,某4天的日平均温度为7℃,4℃,5℃,5℃,则活动积温为 ( ) A.2℃ B.12℃C.7℃ D.21℃6.原产低纬度地区的低温长日性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种植,表现( )。

A.生育期延长 B.生育期缩短C.休眠期延迟 D.营养器官茂盛7.下列通过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培育出的是( )。

A.太空椒 B.抗虫棉C.小黑麦 D.二系法杂交水稻8.当种植指数为100%时,表示( )。

A.全部土地都复种 B.全部土地都休闲C.一半土地复种 D.没有复种9.采用黄板诱蚜属于( )。

A.农业防治 B.化学防治C.机械防治 D.物理防治10.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 )。

农学专业复习资料

农学专业复习资料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了解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农业资源配置和农业市场运行。在复习农业经济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效率:了解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配置方式,学习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和提高方法。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关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复习农业生态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农田、农作物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等组成部分,学习其相互作用和生态功能。
2.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和调控:学习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措施和技术。
以上只是农学专业复习资料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农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系统的复习和实践,相信农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做出贡献。
1. 农业作物的分类和特性:了解不同作物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要求,掌握其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价值。
2. 农业作物的生长发育:学习作物的生长周期、生长阶段和生理特性,了解不同阶段的管理措施和生长调控技术。
3. 农业作物的遗传变异:了解作物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学习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农业生态学
农学专业复习资料
农学专业复习资料
农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涵盖了广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对于农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帮助农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本文将提供一些有关农学专业的复习资料。

种植基础知识点清单

种植基础知识点清单

绪论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还存在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0.09 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 1 千克,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

2、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到夜晚又变为零。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

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照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

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种植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种植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种植业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作物种植中,下列哪种肥料属于钾肥?A. 硝酸铵B. 硫酸钾C. 过磷酸钙D. 尿素答案:B2. 以下哪种植物是一年生作物?A. 玉米B. 棉花C. 茶树D. 松树答案:A3. 土壤pH值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是?A. pH值越低,作物生长越好B. pH值越高,作物生长越好C. 土壤pH值适中,作物生长最佳D. pH值对作物生长无影响答案:C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不包括以下哪项?A. 人工捕杀B. 诱捕器C. 化学农药D. 灯光诱杀答案:C5.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漫灌B. 喷灌C. 滴灌D. 沟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 土壤肥力B. 气候条件C. 种植技术D. 病虫害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施用有机肥B. 种植绿肥C. 深翻土地D. 过量使用化肥答案:ABC3. 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包括哪些?A. 直播B. 移栽C. 扦插D. 嫁接答案:ABCD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物理防治答案:ABCD5.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哪些?A. 喷灌B. 滴灌C. 漫灌D. 微喷灌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作物的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错误)2.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正确)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是唯一的防治方法。

(错误)4. 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与作物种类无关。

(错误)5. 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正确)6. 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生长。

(正确)7. 农作物种植中,氮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错误)8.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与产量无关。

(错误)9.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是最环保的防治方法之一。

种植基础第一章复习题

种植基础第一章复习题

种植基础第一章复习题1、种植业是我国栽培业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产值一般占总产值一半以上。

()2、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的社会生产部门。

()3、种植业是以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A、绿色植物B、土地C、CO2D、太阳能4、粮食生产是种植业的主体。

()5、植物生物产量形成因素中,光、水和养分对产量的提高起决定作用。

()6、是影响植物生物产量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

A、水分和养分B、光照和养分C、气候和土壤D、气候和养分7、土壤之所以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土壤肥力。

()8、肥沃土壤不仅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需要,而且能使四个因素相互协调,并且土壤的生产能力较高。

()9、所有肥料都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均能改善土壤性状。

()10、向土壤施入肥料就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且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11、选用抗病虫的品种是利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法中的防治法。

A、物理防治B、农业防治C、生物防治D、化学防治12、糖醋液防夜蛾是利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法中的防治法。

A、物理防治B、农业防治C、生物防治D、化学防治13、BT防虫是利用14、灭蚜威防蚜虫是利用15、我国资源日益趋紧的是、16、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9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A、1/2B、1/3C、1/4D、1/517、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0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A、1/2B、1/3C、1/4D、1/518、推广植物抗虫棉属于A、农业防治法B、化学防治法C、物理防治法D、生物防治法19、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大麦B、玉米C、大豆D、棉花20、利用黑光灯诱杀防治害虫是利用A、物理防治法B、农业防治法C、化学防治法D、生物防治法21、以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A、物理防治法B、农业防治法C、化学防治法D、生物防治法22、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A、农药B、化肥C、土地D、劳动力23、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高,地球向阳部分面积最大,受热最多,白昼最长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4、广义农业不包括A、种植业B、牧业C、林业D、交通运输业25、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

种植技术复习.doc

种植技术复习.doc

广义: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主要是指农作物,即粮、棉、油、麻、糖、烟等,北方又常统称之谓“庄稼”。

作物分类:按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等。

如何大力发展种植业1.革新思想观念2.立足当地实际3.掌握消费习惯、描准市场需求4、选用良种、采用良法、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5、注重保鲜、加工、调节供应、规模生产经营。

第二章作物种植基础作物的栽培制度:系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土地面积上各种作物安排布局的制度。

轮作:在一块地上按一定的年限轮换种植几种性质不同的作物,称之为轮作。

轮作原则:(1)要充分考虑到作物所需养分不同,充分发挥土壤养分。

(2)要互不传染病虫害。

(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考虑土壤PH的变化。

(5)考虑前茬作物对后茬作物中杂草的抑制作用。

连作:系指同一块地上不同年份内年年栽培同一种作物,如第一茬种小麦,第二年又种小麦。

间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隔畦隔行或隔株同时有规则地栽培在同一快地上的形式。

土壤耕作的任务:1.加深耕层。

2.保持恢复团粒结构。

3.翻压绿肥,增加有机质含量。

4.消除田间杂草,杀灭菌虫,减少病虫害。

5.创造上松下实的播种或栽植条件。

整地作畦:调节土壤含水量,便于灌、排水,利于栽植。

A.平畦:B.低畦:C.高畦D.垄:与^§方中1、纯度:种子纯度指的是样本中属于本品种的种子的重量百分数;2、饱满度:度量作物种子的饱满程度用1000粒种子的重量(g)表示,称作“千粒重”3、发芽率:种子的发芽率指的是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

4、芽势:指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表示种子生活力的强弱程度。

按规定的短时期内,来测定发芽的种子的百分数,以表示发芽势。

中耕、除草、培土的作用:1.通气、保水、防除杂草。

2.促进肥的分解,有利于根系吸收。

3.促进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放出,利于光合。

4.早春可提高地温,利于作物生长水分蒸发。

5.促进生长,防止倒伏、防寒防热。

农业学复习题

农业学复习题

农业学复习题农业学复习题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关乎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了解农业学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农业发展的规律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农业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植物生长与发育1. 什么是光合作用?简要描述其过程。

2. 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进行说明。

3.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简述其作用原理。

二、农作物栽培与管理1. 农作物的栽培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请进行详细解释。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治方法。

3. 农作物的灌溉管理有哪些要点?请进行具体描述。

三、农田土壤与施肥1. 农田土壤的类型有哪些?请进行简要介绍。

2. 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请进行详细解释。

3. 施肥的原则是什么?请进行具体阐述。

四、农业机械与农田水利1. 农业机械的分类有哪些?请进行简要介绍。

2. 农业机械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请列举并进行详细说明。

3. 农田水利的作用是什么?请进行具体描述。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1. 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请进行解释并阐述其重要性。

2.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请进行详细说明。

3. 请列举一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巩固对农业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农业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农业的发展中去。

农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农业学的学习,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2006.12.28)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对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和大家复习一遍。

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的学生开设的。

作为农村的管理者,应该了解种植业生产以及有关基础课程的知识。

种植业基础课程,包括五部分内容:首先是涉及植物本身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质量的形成;第二就涉及到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营养等等。

第三是有关种子生产,良种繁育的。

第四章是关于种植制度,从生态学理论出发,考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植物性产品。

最后是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前四章都是要研究植物、研究环境、选用良种,要提高产量,但还要防止受到损失,就是要了解病和虫的发生、发展是怎么回事,尽量减少损失。

绪论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开篇,它介绍了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点、研究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

我国种植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种植业一直是我国农业的主体,地位重要。

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种植业既为人们提供植物性食物,又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虽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种植业、植物生产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所以我们设计的种植业基础课程包括植物学知识、植物与环境、种子、种植制度和病虫害防治这几方面内容,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植物生产技术打基础。

在绪论中要求掌握植物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这一章包括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说整个植物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我们的种植业所涉及的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

第一节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的重点不同,一般生长初期主要是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逐步向生殖生长转化,那么这段时间可能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后来主要是生殖生长。

植物的各个器官都是种子萌发后逐渐发育形成的,种子的萌发是营养生长的起点。

一、营养生长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便开始萌发,生根并形成茎和叶,植物由小长大,这样,植物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现象。

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形成以及根、茎、叶的长大,是植物营养生长的过程;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植物开始开花并形成果实和种子,这是生殖生长的过程。

种子植物的外形、大小差别虽大,但基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

各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植物体的协调统一。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

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成熟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

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胚乳是为胚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

风干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遇到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后,就开始萌发。

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贮藏的营养物质陆续分解与转化,供胚生长。

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并依靠胚轴的伸长,将胚芽或子叶顶出土面,开始出苗。

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的种子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下胚轴不伸长的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

幼苗末出现绿叶之前是靠种子内的胚乳或子叶里贮藏的营养进行生长的,因而选用籽粒饱满、充分成熟的种子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基础。

(二)根、茎、叶的形态及生长发育1.根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地下营养器官,根的重量可超过整个植株重量的一半。

根的分枝能力很强,根系分布广,往往植物地下部分表面积比地上部分大5~15倍。

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

菌根也是植物的根系与真菌菌丝体互相共生形成的。

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

按根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

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长粗和长长,根有一个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根有生长高峰期。

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萝卜)、块根(甘薯)、支持根(玉米)、寄生根(菟丝子)。

实践证明,要使作物高产、稳产,必须有一个发育良好的根系,使地上部和地下部保持相对均衡。

耕作、施肥及水分管理等都是以根际为对象,对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2.茎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持枝叶和花果在空间合理展布。

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的,茎的外形一般为圆柱形,少数植物为三棱柱形和四棱柱形。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而根则没有。

茎、叶、花都是芽发育成的。

按芽在枝上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枝(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按叶腋内芽的数目,分为单芽和复芽。

按在叶腋中的位置分为主芽和副芽。

芽从原基出现到萌发所需时间差异很大,短的几天,长的近两年。

芽分化的速度和状况与营养、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栽培措施可以改变芽发育的进程。

一些植物(如果树、棉花)的枝条可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

果树的结果枝通常又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等等。

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在它们接近地面的几个节上,由腋芽长出分枝,分枝的基部长出不定根,这种现象叫做分蘖。

产生分蘖的数个节构成分蘖节。

分蘖与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分蘖数目过多或过少对生产都不利。

茎的生长和根一样,可分为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

植物主茎与侧枝的生长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茎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

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不同植物的顶端优势强弱不同。

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包括肉质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

3.叶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

此外,叶片还具有呼吸、蒸腾、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

有些植物的叶还有贮藏养分和水分的作用。

叶可以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

植株单叶的发育是从叶原基出现开始的,经叶片、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展开、叶片停止增加为止。

叶有三种生长方式,即顶端生长、居间生长和边沿生长。

幼小的叶片制造的营养只供小叶片本身使用,一般只有叶面积达到成年叶的60%-70%时,光合产物才向其他器官输送。

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

二、生殖生长1.开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

双子叶植物的花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花瓣和萼片)、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五部分组成。

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根据单性花着生方式的不同,植物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称之为花序。

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这两类花序又可分为若干类型。

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称为花器官的形成或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授粉的方式主要分为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受精。

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果树、蔬菜中有未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

单性结实包括自发单性结实和刺激单性结实。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

但营养生长过旺会推迟生殖生长。

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地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

休眠是植物对不良季节的一种适应。

第二节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一、产量形成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计算。

以营养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由于生育过程中没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问题,因此产量的形成过程较易控制;以生殖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比较复杂。

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三个基本构成因素。

对玉米、高梁等无分蘖成穗的作物来说,穗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

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播种量,待出苗后进行间苗和定苗,因此穗数的多少实际上决定于定苗后的株数。

对大多数有分蘖的禾谷类作物来说,穗数由种植密度(包括移栽作物水稻等的插植密度)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决定。

穗粒数可分解成每穗可育颖花(小花)数和颖花结实率两个方面。

每穗可育颖花数由幼穗分化过程决定;颖花结实率是指每穗结实粒数与可育颖花数的比值。

开花前后是作物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也是一生中对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

粒重的高低主要由作物的灌浆过程决定。

灌浆过程可分为灌浆长度和灌浆强度两个方面。

双子叶作物基本的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株数、每株铃或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棉花为衣分)等构成。

单位面积的株数由种植密度或移栽密度决定。

大多数双子叶作物,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分枝,在分枝上再着生花序或花芽。

因此,每株铃荚数首先受分枝数的影响,其次是受每分枝分化的花序或花芽数的影响。

分化的花芽能否成为有效的铃荚,取决于花芽形成的时间、营养或激素失调、病虫为害等原因。

在双子叶作物中,果实(铃、荚)和种子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依存的关系。

子房的发育需要胚珠受精和种子发育的刺激,而种子发育和充实需要果实提供的光合产物。

因此,双子叶作物中粒重的高低通常与果实的发育密切有关。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

二、品质形成作物品质的优劣是以人类的需要决定的,优良品质的标准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

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并没必然的联系,有时也可能是矛盾的。

对食用作物(包括饲料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于经济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很多需要经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后才能食用的植物,也存在加工品质问题。

品质的优劣是相对的,其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

目前,具体评价作物品质的指标主要有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两类。

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产量器官的物质积累阶段,与作物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品质性状是作物的理化品质,即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在产量器官积累的数量和比例。

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

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四部分内容。

这些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

一、光照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所合成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