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注释)1、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社会主义道德新要求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B.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C.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D.思想道德总是超越一定时代并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广博内涵2、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中学生徐砺寒骑车不慎刮蹭到路边汽车,选择等待车主并留下致歉纸条。
该举动体现的精神A.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B.能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C.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D.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②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③有利于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
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某电视台热衷炒作,为低俗言论提供舞台,放大丑恶现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地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5、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重要性(即作用):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4、(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怎么办)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的话强调了()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学科网③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④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5. 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6.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和的特点A.广泛性先进性B.专业性先进性C.实用性整体性D.先进性整体性7.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④中华民族精神,只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各单元知识框架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作。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含义 : 相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此中既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存心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含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独有的现象特点人的文化修养是经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渐培养出来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根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样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想方式特点:耳濡目染,深久持远优异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 优异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 优异文化能增强者的精神力量③ 优异文化能促令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框架表现:主要表此刻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和文化遗产中(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态度:既要认可本民族文化,又要尊敬其余民族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敬世界how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华进步文化多样性原则:按照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汲取有利外来文化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一致人类社会基本特点,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前提 Why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华的必定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活力重要门路: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教育文化流传现代文化流传手段:大众传媒意义: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使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表现:① 传统风俗的继承② 传统建筑的继承③ 传统文艺的继承④ 传统思想的继承特点:相对稳固性、鲜亮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文化发展文化继承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计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重点知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默写内容1、我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哪个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逐渐形成了雏形?(答:春秋战国)3、哪个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秦)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什么?(答:史书典籍)5、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答:实用性和整体性)6、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7、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的载体是什么?(答:文字)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默写1、文化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答: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2、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答: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3、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腐朽文化举例?(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6、先进文化的内涵?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答: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答: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10、怎么样加强文化建设?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11、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培育“四有”公民;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近五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精选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近5年高考试题精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③④2.(2016江苏单科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
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强大的包容性3.(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A.①③①③①③B. B.①④①④C. C.②③②③D.②④ 4.(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5.(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6.(2015年海南政治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小结: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 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 C )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
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色,“融合”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错误。
【例2】(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
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C.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D.艰苦朴素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 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 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 C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
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 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 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 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