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鲁科版认识有机化学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认识有机化合物》简单的有机化合物PPT(第2课时)

实验操作
现象
有__无__色__气___泡产生, CaCO3逐渐__溶___解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结论
乙酸中含有 _酸__性__基团
实验操作
现象
有__无__色__气__泡_产生, CaCO3逐渐__溶__解_
结论
柠檬酸中含
有_酸__性__基团
无明显现象,CaCO3 不溶解
第三页,共六十六页。
乙醇中__不__含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认识有机化合物》简单的有机化合物PPT(第2课时)
科 目:化学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 构体
第一页,共六十六页。
一、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 1.实验探究
【情境·思考】 氰酸是一种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液体,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 。德国化学家维勒测定了氰酸(HCNO)的化学成分。而同时期 的另一名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测定了一种“雷酸” (HOCN)的化 学成分,竟跟氰酸相同!不同的化合物,怎么会具有相同的成
分?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提示:雷酸与氰酸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分别具有相同的分子 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
分子中的18个氢原子是等效的,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易错提醒】同分异构体的4个“一定”与“不一定” (1)同分异构体一定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但具有相同的 组成元素的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一定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具有相同的相
对分子质量的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鲁科版化学必修2《认识有机化合物》课件

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原料
农业生产
有机化合物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可用于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 以及生产农药、医药、染料等精细化 学品。
有机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 用,如化肥、农药等,能够提高农作 物的产量和质量,防治病虫害。
燃料和润滑剂
有机化合物在燃料和润滑剂的生产中 占据重要地位,如汽油、柴油、润滑 油等,能够提供能源并保障机械设备 的正常运行。
CnH2n-2,其中n表示碳原子数。
02
炔烃的三键结构
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三键上的 碳原子采用sp杂化,形成直线结构。
01
03
炔烃的稳定性
炔烃的三键结构使得炔烃具有较低的 稳定性,容易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
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其中加成反应是炔烃最重要的化学反 应。
05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芳香烃的熔点、沸点 较高,状态多为固态 或液态。
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芳香烃可以发生取代、 加成等反应,其中取 代反应是芳香烃最重 要的化学反应。
04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转化
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有机合成
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 易得的原料转化为具有特 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 物的过程。
反应性
有机化合物可以参与多种化学 反应,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等。
生物活性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如 维生素、激素、抗生素等,对生物
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0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烷烃的通式
CnH2n+2,其中n表示碳原子数。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共23张PPT)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020/7/29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020/7/29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
2020/7/29
蛋白质
纤维素
天 然 化 石 能 源
2020/7/29
全塑汽车
联想·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 到种类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你能说出哪些
物质是有机化合物吗?
一、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难溶于水的气体, 密度0.717g/L(标准状况下)
2020/7/29
二、甲烷的化学性质
观察思考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点来自 纯净的甲烷安静燃烧, 甲烷易燃 火焰呈淡蓝色
2.在火焰的上方罩 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 上有水珠
甲烷中 含氢元素
3、向反应后的烧 杯中注入澄清的 石灰水
2020/7/29
氯气与甲烷反应的说明
A、反应条件:
光照,在暗处不反应
B、反应物质:纯卤素单质; 如甲烷与氯水、溴水不反应, 与Cl2、溴蒸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C、反应产物: 反应产物为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D、有机产物的说明 的混合物 四种氯代有机物均难溶于水, 其中一氯甲烷气态,其余为油状液态, 三氯甲烷曾被用作麻醉剂,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重要的工业溶剂
2020/7/29
澄清石灰水变 混浊
甲烷中 含碳元素
(1)氧化反应(可燃性)
点燃
CH4+2O2
CO2+2H2O
用“→”不用“ =”
2020/7/29
想一想: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把 甲烷和氢气区分开?
能不能用该法推出甲烷就是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的.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020/7/29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020/7/29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
2020/7/29
蛋白质
纤维素
天 然 化 石 能 源
2020/7/29
全塑汽车
联想·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 到种类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你能说出哪些
物质是有机化合物吗?
一、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难溶于水的气体, 密度0.717g/L(标准状况下)
2020/7/29
二、甲烷的化学性质
观察思考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点来自 纯净的甲烷安静燃烧, 甲烷易燃 火焰呈淡蓝色
2.在火焰的上方罩 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 上有水珠
甲烷中 含氢元素
3、向反应后的烧 杯中注入澄清的 石灰水
2020/7/29
氯气与甲烷反应的说明
A、反应条件:
光照,在暗处不反应
B、反应物质:纯卤素单质; 如甲烷与氯水、溴水不反应, 与Cl2、溴蒸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C、反应产物: 反应产物为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D、有机产物的说明 的混合物 四种氯代有机物均难溶于水, 其中一氯甲烷气态,其余为油状液态, 三氯甲烷曾被用作麻醉剂,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重要的工业溶剂
2020/7/29
澄清石灰水变 混浊
甲烷中 含碳元素
(1)氧化反应(可燃性)
点燃
CH4+2O2
CO2+2H2O
用“→”不用“ =”
2020/7/29
想一想:
怎么用最简单的方法把 甲烷和氢气区分开?
能不能用该法推出甲烷就是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的.
3.1 认识有机化合物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共55张PPT)

CH3 2-甲基丁烷
CH3 C1 H3 —2C—3CH—C4 H2—C5H3
CH3
1 23
CH3CCH3
CH3 C2H5
CH3
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2,2—二甲基丙烷
不是
是 是 是
名称
结构简式
常温时的状态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六烷 十七烷
CH4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熔、沸点 相似之处
溶解性
稳定性
不同之处
特性
乙醇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紫色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淀粉遇碘变蓝
种类 溶解性 可燃性 电离性 化学反应
有机物
无机物
很多(300万种以上)
比有机物少(10万种左右)
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多数难溶于有机溶剂,易
溶剂
溶于水
多数可以燃烧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
药物:阿司匹 林、 扑 尔 敏、 多酶片……
结构简式
食品:糖类、油脂、 蛋白质……
有机化合物
能源:煤、石油、 天然气……
材料:塑 料、纤维、 橡胶……
结构式
问题: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那么,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决定
0.5788
增
0.5572
大
18.2
286.8 0.7734
22.0
303
0.7767
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CnH2n 2 3n 1 O2 点燃 nCO2 (n 1)H2O 2
[练习] 某气态烷烃20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
CH3 C1 H3 —2C—3CH—C4 H2—C5H3
CH3
1 23
CH3CCH3
CH3 C2H5
CH3
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2,2—二甲基丙烷
不是
是 是 是
名称
结构简式
常温时的状态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六烷 十七烷
CH4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熔、沸点 相似之处
溶解性
稳定性
不同之处
特性
乙醇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紫色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淀粉遇碘变蓝
种类 溶解性 可燃性 电离性 化学反应
有机物
无机物
很多(300万种以上)
比有机物少(10万种左右)
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多数难溶于有机溶剂,易
溶剂
溶于水
多数可以燃烧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
药物:阿司匹 林、 扑 尔 敏、 多酶片……
结构简式
食品:糖类、油脂、 蛋白质……
有机化合物
能源:煤、石油、 天然气……
材料:塑 料、纤维、 橡胶……
结构式
问题:有机化合物的应用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那么,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决定
0.5788
增
0.5572
大
18.2
286.8 0.7734
22.0
303
0.7767
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
CnH2n 2 3n 1 O2 点燃 nCO2 (n 1)H2O 2
[练习] 某气态烷烃20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
鲁科化学选修五第一章1认识有机化学(共15张PPT)

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 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 不反应。
3.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
气体颜色 量筒内液面 量筒内壁
黄绿色逐 渐消失
上升
出现油状液滴, 少量白雾
H
H
H C H + Cl Cl 光 H C Cl 们写出另外三个反应方程式
(1)CH 4 Cl2 光CH 3Cl HCl
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巩固练习 步步深入
1、甲烷的空间结构是( )其依据是( )
A.正四边形
B.正四面体
C.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D.CH2Cl2有两种结构
2 、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光照后生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HCl
B.CH2Cl2 C.CHCl3 E.CH3Cl
(一氯甲烷)
(2) CH 3Cl Cl2 光CH 2Cl2 HCl
(二氯甲烷)
(3) CH 2Cl2 Cl2 光CHCl3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
(4) CHCl3 Cl2 光CCl4 HCl
(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
该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
从生活走进化学
生 活 中 有 机 物 无 处 不 在
认识有机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以及有机
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无色 无味
状态 气体
在水中 密度 溶解性 0.717g/L 极难
(标况)
2、存在
沼气(池沼底部) 动植物残体 隔绝空气 甲烷坑气(煤矿坑道)
3.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
气体颜色 量筒内液面 量筒内壁
黄绿色逐 渐消失
上升
出现油状液滴, 少量白雾
H
H
H C H + Cl Cl 光 H C Cl 们写出另外三个反应方程式
(1)CH 4 Cl2 光CH 3Cl HCl
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巩固练习 步步深入
1、甲烷的空间结构是( )其依据是( )
A.正四边形
B.正四面体
C.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D.CH2Cl2有两种结构
2 、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光照后生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 HCl
B.CH2Cl2 C.CHCl3 E.CH3Cl
(一氯甲烷)
(2) CH 3Cl Cl2 光CH 2Cl2 HCl
(二氯甲烷)
(3) CH 2Cl2 Cl2 光CHCl3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
(4) CHCl3 Cl2 光CCl4 HCl
(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
该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
从生活走进化学
生 活 中 有 机 物 无 处 不 在
认识有机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以及有机
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无色 无味
状态 气体
在水中 密度 溶解性 0.717g/L 极难
(标况)
2、存在
沼气(池沼底部) 动植物残体 隔绝空气 甲烷坑气(煤矿坑道)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认识有机化合物优秀课件

LOGO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LOGO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什么是有机物?
高中化学鲁鲁科科版版 必必修修认2 识有3.机1 化认合识物有机优化秀合pp物t 课件课件(31张PPT)(共31张PPT)
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概念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 CaC2) 等看作无机物。
油状物生成
(1)氯气参加反应 (2)有液体有机物生成 (3)反应使气体量减少或生成易
溶于水的气体导致试管中压强
③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 减小
甲烷与Cl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① 一氯甲烷的形成
名称
一氯甲烷
分子式
CH3Cl
状态(STP) 气态
CH3Cl形成过程
请仿照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尝试写 出CH3Cl与Cl2进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 探究】——甲烷与Cl2的反应
取一个100 mL的量筒,用排饱 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20mL CH4 和 80mL Cl2,放在光亮的地方, 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
观察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鲁鲁科科版版 必必修修认2 识有3.机1 化认合识物有机优化秀合pp物t 课件课件(31张PPT)(共31张PPT)
甲烷与Cl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② 二氯甲烷的形成
名称 二氯甲烷
分子式
CH2Cl2
状态(STP) 液态
甲烷与Cl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③ 三氯甲烷的形成
名称
三氯甲烷
俗称
氯仿
Hale Waihona Puke 分子式CHCl3状态(STP) 液态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LOGO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什么是有机物?
高中化学鲁鲁科科版版 必必修修认2 识有3.机1 化认合识物有机优化秀合pp物t 课件课件(31张PPT)(共31张PPT)
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概念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 CaC2) 等看作无机物。
油状物生成
(1)氯气参加反应 (2)有液体有机物生成 (3)反应使气体量减少或生成易
溶于水的气体导致试管中压强
③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 减小
甲烷与Cl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① 一氯甲烷的形成
名称
一氯甲烷
分子式
CH3Cl
状态(STP) 气态
CH3Cl形成过程
请仿照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尝试写 出CH3Cl与Cl2进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 探究】——甲烷与Cl2的反应
取一个100 mL的量筒,用排饱 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20mL CH4 和 80mL Cl2,放在光亮的地方, 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
观察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鲁鲁科科版版 必必修修认2 识有3.机1 化认合识物有机优化秀合pp物t 课件课件(31张PPT)(共31张PPT)
甲烷与Cl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② 二氯甲烷的形成
名称 二氯甲烷
分子式
CH2Cl2
状态(STP) 液态
甲烷与Cl2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③ 三氯甲烷的形成
名称
三氯甲烷
俗称
氯仿
Hale Waihona Puke 分子式CHCl3状态(STP) 液态
鲁科版化学必修2《认识有机化合物》(两课时)课件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试剂接触皮肤 和吸入。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
实验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原理和方 法,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过程。
实验材料
乙醚、苯、甲醇、乙酸乙酯等常见有 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材料
乙醇、苯酚、乙醛、丙酮等常见有机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01
实验步骤
02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逐步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03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 据。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操作 规程,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试
低分子量单体通过聚合生成高 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
苯的聚合反应
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 合物——聚苯乙烯。
06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燃料
有机化合物中的烃类是重要的燃料, 如汽油、柴油、煤油等,为人类提供 能源。
塑料和合成橡胶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实验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 法,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过程。
实验材料
乙醇、苯、甲酸、甲醛等常见有 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逐步完成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试剂接触皮肤 和吸入。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
实验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原理和方 法,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过程。
实验材料
乙醚、苯、甲醇、乙酸乙酯等常见有 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材料
乙醇、苯酚、乙醛、丙酮等常见有机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01
实验步骤
02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逐步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03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 据。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操作 规程,注意安全问题,避免试
低分子量单体通过聚合生成高 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
苯的聚合反应
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 合物——聚苯乙烯。
06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燃料
有机化合物中的烃类是重要的燃料, 如汽油、柴油、煤油等,为人类提供 能源。
塑料和合成橡胶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实验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 法,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过程。
实验材料
乙醇、苯、甲酸、甲醛等常见有 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逐步完成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
化学鲁科版选修5 第1章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 课件(67张)

当用系统命名法给烷烃命名时,在“汉字”与“阿拉伯 数 字 ” 而 多 个 位 置 数 字 间 用 “,”分隔。如:2,3,3-三甲基-4-乙基辛烷。
【解析】 ①中最长碳链为 7 个碳原子,应从右端起点 编号,②中最长碳链为 8 个碳原子,应从左端起点编号,③ 中最长碳链为 8 个碳原子,应从右端起点编号,④中最长碳 链为 7 个碳原子,应从左端起点编号。
③写名称:将 取代基 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 取代基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所处的位置, 并用短线“-”将数字与取代基名称隔开。若主链上有 相同 的取代基,可以将取代基合并,用汉字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个 数,用“,”将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隔开;主链上 有不同的取代基,要把 简单 的写在前面、 复杂 的写在后 面。
有机化学的发展
1.有机化学 (1)定义:以 有机化合物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 性质 、 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等。
2.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代
主要成就和标志
17世纪 生活应用:使用酒、醋、染色植物和草药 物质提取:瑞典化学家 舍勒 提取了酒石酸、柠檬
【答案】 A
烷烃系统命名的步骤和原则
【问题导思】 ①烷烃系统命名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提示】 烷烃系统命名的基本步骤有:①选主链② 定编号③写名称。 ②烷烃命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提示】 烷烃命名遵循的五原则是指:①最长②最 近③最多④最小⑤最简。
1.命名步骤
2.烷烃命名的五原则 (1)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2)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3)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碳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 多的碳链作主链; (4)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 链位号之和为最小的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5)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 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5·鲁科版
第1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
[目标导航]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领 域。2.掌握有机物的三种分类方法,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 分类框架。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团的概念。4.掌握烷烃的系统 命名法。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有机化学
(2)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各化合物的互称。 (3)同系物特点: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属于同类物质,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 相同。如醇类都含有_羟__基__。 ② 同系物具有_相__同__的通式(填“相同”或“不同”)。如 烷烃的通式C为nH_2_n_+_2_(n_≥__1_)______,分子中只有一个碳碳双 键的烯烃的通式C为nH_2_n_(n_≥__2_)_____。 ③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_相__似__ (填 “相似” 或“不同”),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所属类别 官能团符号 官能团名称 典型有机化合物 物质名称
烷烃
——
——
CH3—CH3
乙烷
烯烃
__碳_碳__双__键__ CH2===CH2 _乙__烯__
炔烃 —C≡C— _碳__碳__叁__键__ CH≡CH
__乙_炔__
芳香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甲苯
卤代烃 醇
—X —OH
_卤__原__子__ _醇__羟__基__
②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研究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反应历程、影响因素等,以便控制反应方向。 ③合成有机物:在确定分子结构,了解有机反应历程、条 件等因素的前提下合成有机物。 (2)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由于有机化合物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种类繁多,对有机 化学的研究主要依据结构主线,即先研究有机物的组成再 研究有机物的结构,从而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合成、应用 等。因此,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要以结构为线索,以 官能团为重点,来学习和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 律。
有机物
无机物
可燃性
大多数有机物容易燃 烧
大多数无机物难燃烧
大多数有机反应复杂,
反应速率慢,往往需 化学反应 要催化剂、加热、加
特点 压等条件,并且在反 应过程中常常伴有副
无机物之间的反应简 单、速率快,副反应 少
反应的发生
表示方法 方程式用“―→” 方程式用“===”
2.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有哪些?如何学好有机化学? 答案 (1)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 ①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测定其结构和性质并 加以利用。例如:中草药、昆虫信息素等。
②按照是否含有_苯__环__分为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3)按照官能团进行分类 ①官能团是指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一类有机化合 物共同特性的_原__子__或_原__子__团__。 ②按照官能团不同进行分类,可将烃分成烷烃、烯烃、炔烃 和芳香烃等,将烃的衍生物分为卤代烃、醇、酚、醚、醛、 酮、羧酸和酯等。填写下表:
有机物
无机物
溶解性 大易化多溶碳(数于C有苯Cl机、4)等物汽有难油机溶、溶于四剂水氯,大而多难数溶无于机 有物机易溶溶剂于水
耐热性
多数熔点较低,不耐热,多数熔点较高,耐热,
受热易分解
受热难分解
导电性
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 质,不易导电
大多数无机物是电解质, 溶解于水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
(3)化学性质
CH3CH2Cl CH3CH2OH
_氯__乙__烷__ _乙__醇__
酚
醛 羧酸
酯
—OH _酚__羟__基__
—CHO —COOH
_醛__基__ _羧__基__
________ CH3CHO CH3COOH
苯酚
_乙__醛__ _乙__酸__
_酯__基__
乙酸乙酯
______________
2. 同系物 (1)同系列:分子结构_相__似__,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__C_H__2 或 其整数倍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
【议一议】
1.你能说出有机物与无机物有哪些不同吗? 答案 (1)组成与结构
有机物
无机物
种类多少 化学键
种类繁多(4 000万 比有机物少得多(仅数百
种以上)
万种)
有机物分子中多 数是以共价键结 合
离子键、共价键都有可 能存在
晶体类型
大多数有机物是 分子晶体
可以是离子晶体、原子 晶体或分子晶体
(2)物理性质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元素组成分类 ①烃:只由__C_、__H__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②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__H___原子被有关原子或原子 团取代后的产物,组成上除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氧、 氮、氯等元素。 (2)按照碳的骨架分类 ①按照碳原子是否连接成链状或环状分为_链__状__化__合__物___和 __环__状__化__合__物__。
②1828年,维勒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有机化合物_尿__素__。 ③1830年,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_定__量__分__析__法__。1848~ 1874年之间,关于_碳__的__价__键___、_碳__原__子__的__空__间__结__构___等理论 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 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2)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①进入20世纪,关于有机化学_结__构__理__论___的建立和有机_反__应__ _机__理__的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反应有了新的掌控能力。红外光 谱、__核__磁__共__振__谱__、_质__谱__、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的引入, 使有机分析达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
②随着_逆__推__法__合成设计思想的诞生以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实 现_程__序__化__并进入_计__算__机__设__计___时代,新化合物的合成速度大 大提高。 ③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 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将揭示_生__物__学__和__生__命__科__学__的许多奥 秘;创造出更多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以对环境友好的方 式生产出更多的食品等等。
(1)定义:有机化学就是以_有__机__化__合__物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_来__源__、_结__构__、__性__质_、 _合__成__、_应__用__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等。 2.有机化学的发展 (1)萌发和形成阶段 ①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先提出_“_有__机__化__学__”_ 和_“_有__机__化__合__物__”_这两个概念。
第1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
[目标导航]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领 域。2.掌握有机物的三种分类方法,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 分类框架。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团的概念。4.掌握烷烃的系统 命名法。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有机化学
(2)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各化合物的互称。 (3)同系物特点: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属于同类物质,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 相同。如醇类都含有_羟__基__。 ② 同系物具有_相__同__的通式(填“相同”或“不同”)。如 烷烃的通式C为nH_2_n_+_2_(n_≥__1_)______,分子中只有一个碳碳双 键的烯烃的通式C为nH_2_n_(n_≥__2_)_____。 ③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_相__似__ (填 “相似” 或“不同”),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递变性。
所属类别 官能团符号 官能团名称 典型有机化合物 物质名称
烷烃
——
——
CH3—CH3
乙烷
烯烃
__碳_碳__双__键__ CH2===CH2 _乙__烯__
炔烃 —C≡C— _碳__碳__叁__键__ CH≡CH
__乙_炔__
芳香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甲苯
卤代烃 醇
—X —OH
_卤__原__子__ _醇__羟__基__
②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研究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反应历程、影响因素等,以便控制反应方向。 ③合成有机物:在确定分子结构,了解有机反应历程、条 件等因素的前提下合成有机物。 (2)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由于有机化合物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种类繁多,对有机 化学的研究主要依据结构主线,即先研究有机物的组成再 研究有机物的结构,从而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合成、应用 等。因此,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要以结构为线索,以 官能团为重点,来学习和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 律。
有机物
无机物
可燃性
大多数有机物容易燃 烧
大多数无机物难燃烧
大多数有机反应复杂,
反应速率慢,往往需 化学反应 要催化剂、加热、加
特点 压等条件,并且在反 应过程中常常伴有副
无机物之间的反应简 单、速率快,副反应 少
反应的发生
表示方法 方程式用“―→” 方程式用“===”
2.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有哪些?如何学好有机化学? 答案 (1)有机化学研究的任务 ①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测定其结构和性质并 加以利用。例如:中草药、昆虫信息素等。
②按照是否含有_苯__环__分为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3)按照官能团进行分类 ①官能团是指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一类有机化合 物共同特性的_原__子__或_原__子__团__。 ②按照官能团不同进行分类,可将烃分成烷烃、烯烃、炔烃 和芳香烃等,将烃的衍生物分为卤代烃、醇、酚、醚、醛、 酮、羧酸和酯等。填写下表:
有机物
无机物
溶解性 大易化多溶碳(数于C有苯Cl机、4)等物汽有难油机溶、溶于四剂水氯,大而多难数溶无于机 有物机易溶溶剂于水
耐热性
多数熔点较低,不耐热,多数熔点较高,耐热,
受热易分解
受热难分解
导电性
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 质,不易导电
大多数无机物是电解质, 溶解于水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
(3)化学性质
CH3CH2Cl CH3CH2OH
_氯__乙__烷__ _乙__醇__
酚
醛 羧酸
酯
—OH _酚__羟__基__
—CHO —COOH
_醛__基__ _羧__基__
________ CH3CHO CH3COOH
苯酚
_乙__醛__ _乙__酸__
_酯__基__
乙酸乙酯
______________
2. 同系物 (1)同系列:分子结构_相__似__,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__C_H__2 或 其整数倍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
【议一议】
1.你能说出有机物与无机物有哪些不同吗? 答案 (1)组成与结构
有机物
无机物
种类多少 化学键
种类繁多(4 000万 比有机物少得多(仅数百
种以上)
万种)
有机物分子中多 数是以共价键结 合
离子键、共价键都有可 能存在
晶体类型
大多数有机物是 分子晶体
可以是离子晶体、原子 晶体或分子晶体
(2)物理性质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元素组成分类 ①烃:只由__C_、__H__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②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__H___原子被有关原子或原子 团取代后的产物,组成上除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氧、 氮、氯等元素。 (2)按照碳的骨架分类 ①按照碳原子是否连接成链状或环状分为_链__状__化__合__物___和 __环__状__化__合__物__。
②1828年,维勒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有机化合物_尿__素__。 ③1830年,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_定__量__分__析__法__。1848~ 1874年之间,关于_碳__的__价__键___、_碳__原__子__的__空__间__结__构___等理论 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 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2)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①进入20世纪,关于有机化学_结__构__理__论___的建立和有机_反__应__ _机__理__的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反应有了新的掌控能力。红外光 谱、__核__磁__共__振__谱__、_质__谱__、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的引入, 使有机分析达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
②随着_逆__推__法__合成设计思想的诞生以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实 现_程__序__化__并进入_计__算__机__设__计___时代,新化合物的合成速度大 大提高。 ③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 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将揭示_生__物__学__和__生__命__科__学__的许多奥 秘;创造出更多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以对环境友好的方 式生产出更多的食品等等。
(1)定义:有机化学就是以_有__机__化__合__物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_来__源__、_结__构__、__性__质_、 _合__成__、_应__用__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等。 2.有机化学的发展 (1)萌发和形成阶段 ①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先提出_“_有__机__化__学__”_ 和_“_有__机__化__合__物__”_这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