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困生沟通的六宜六忌

合集下载

沟通“六不要”“六要”

沟通“六不要”“六要”

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家长与孩子沟通“六不要”:◆不要在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失控的时候,急于与孩子沟通。

◆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不要太过急躁的想要解决问题,否则容易使问题更加严重,令亲子关系紧张对立。

◆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因为这于事无补。

◆不要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以粗暴的言语甚至体罚来管教孩子。

◆不要说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没用”等否定性话语。

家长与孩子沟通“六要”:◆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表扬孩子的优点。

◆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父母自己的感受。

◆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

◆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

◆要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

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家庭教育,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那么,究竟怎样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呢?第一、必须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

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要注意七“度”

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要注意七“度”

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要注意七“度”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要注意七“度”1、密度。

镜头一:某班主任按学习成绩给本班学生划分了好、中、差三类学生,每次上公开课时,班主任经常提问的就是那五、六个学生。

只有问题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才会找其谈话或家访。

至于其他中等生,这位班主任很少过问。

旁白:班主任与哪类学生交往密切,与哪类学生交往疏远,这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密度。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班主任都自然而然地把本班学生按照大约2:7:1的比例划分为好、中、差三类。

但班主任与这三类学生的交往密度决不是2:7:1,具体交往密度大约是好学生占70%,差学生占20%,中等学生占10%。

由此看来,班主任与好学生的交往密度过大,从小学到高中,这种交往密度正逐年增加,问题学生和中等生的交往密度在逐年减少。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在作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后果。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密度必须重新调整,多与问题学生交往,增加交往密度,挽救教育他们,为培养他们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班主任还要与中等生交往,鼓励赏识他们,增强其自信心,尽快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密度要在均衡中进行,班级才能和谐发展。

2、纯净度。

镜头二:某班主任对本班的A学生格外偏爱,经常问寒问暖,而对于家境贫寒的B学生显得没那么热情和耐心,同学们私下说“班主任是势利眼”,原来A学生是某局局长的儿子。

旁白:有的班主任与家庭有背景的学生交往频繁,其目的是倚仗学生家长势力,谋取私利,于是乎,班主任对这类学生笑脸相迎,百般呵护,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家庭平常的学生,班主任与他们交往不冷不热,不痛不痒。

这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纯净度,它是对教育爱和教育良心的检验。

作为班主任,对待全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家庭穷与富,权势大与小,都要一视同仁,要用一颗宽厚的胸怀,无私的爱与他们进行心贴心地交往,使交往的纯净度提高,少些杂质。

3、信度。

镜头三:某班主任在惩治学生方面怪招频出,有一日,竟把违纪学生的照片和一些上课偷偷睡觉学生的录像展示出来,令全班学生哗然,怨声四起。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六忌”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六忌”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六忌”作者:马新来源:《学周刊》2017年第12期摘要:不少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中通常采用谈话的方法,但谈话也是一门艺术,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中要讲究一些方法和艺术,切记“六忌”,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关键词:班级管理;谈话的方式;“六忌”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083-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12.050魏书生说:“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他往你跟前一站,当班主任的就得学会钻到他的心灵世界中去,去真正的爱他,尊重他,理解他……”班主任的责任很大,不仅仅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还是学生的引导者,负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及各种教育活动。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上好所任科目,还要对班集体进行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

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

”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教师开展班级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

这种方法形式简单自然,具有随机性。

内容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运用。

可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做到春风化雨且“润物细无声”。

合适的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药到病除,言至心开”的效果。

因此,在与学生谈话时且注意“六忌”。

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一、忌揭短式谈话班主任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就事论事”,不应“新账老账一起算”。

学生最反感的是“揭疮疤”式的教育,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不健康心态。

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挫折时,教育工作就更难开展了。

二、忌轻蔑、挖苦式谈话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时期,在情感、思维与价值观方面也有一定发展,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尊重。

学困生的辅导措施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困生的辅导措施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困生的辅导措施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课外辅导。

一有时间就叫他们了解“课堂知识掌握怎么样?”2、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他们在学校里,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3、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在进行简单的字词句段,使他们爱上数学。

4、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5、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情况,教给正确学习方法,使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改善他们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对他们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学习要求:如在该卷时,放宽学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们的成绩;作业要求也可以分层,尽量简单好做。

7、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8、利用整理课、课后辅导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9、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

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的精力”。

2、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我们对学困生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时就必须转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做到这点,要(1)动以真情,真正从内心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确实感到爱的温暖,与你心心相印。

(2)解除、忘掉不良情绪的情景,用有意义的事情填补心理空旷。

(3)用语言暗示,消释消极盛怒情绪。

(4)激励法,使其振作精神,相信自己,理智的克服困难。

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的方式原则和禁忌

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的方式原则和禁忌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式、原则和禁忌——2015学年第二学期班主任培训材料之四一、把话语权留给学生,善于倾听二、先通情再达理,换位思考三、安慰而不是追究,感情认同四、和蔼的引导和纠正,教会处理五、举重若轻幽默风趣,智慧化解六、让孩子心怀希望,理解尊重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一、就事论事。

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

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二、独立与自治。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

三、用心接纳。

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

四、不用侮辱性语言五、不给学生贴标签。

六、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负责,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七、简明扼要。

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应避免长篇大论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

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

八、不要讽刺。

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

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

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讽刺帮助不了他们。

九、纠正指导。

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不是苛责。

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禁忌一、忌抱怨二、忌窥探隐私三、忌苛刻盘问四、忌藐视五、忌辱骂六、忌遥控、设“线人”七、忌恐吓八、忌设圈套九、忌啰嗦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要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与学困生的谈话技巧

班主任与学困生的谈话技巧

班主任与学困生的谈话技巧作者:邓小金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作为班主任最头痛的就是管理学困生,那么如何管理好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呢?谈心是最关键的办法。

作为班主任如何与这些学困生生进行谈心,才使学困生相信你、佩服你、受你管。

让全班同学都有一种凝聚力,让你这个班主任在同学面前更有亲和力?在面对处理学困生的一些错误中,如何注意与学困生说话的技巧,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同一事情,与学困生谈话的方式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比如有一个学困生迟到的现象,有些老师看到后会说:“你怎么又犯了,经常这样,差就是差”。

说话的语气很生硬,态度也不好。

这样很容易导致学困生不喜欢。

我想我们可以用微笑,态度和蔼,用温和的语调问清楚迟到原因,然后告诉他(她),以后动作要迅速,要有时间观念,尽力不再出现这种现象。

话说的语气和蔼可亲,态度友好,收到的效果就会好得多!又如听到班级同学反映学困生其他的错误时,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注重谈话的语气、态度,必须从找到问题的角度观察与他聊天,不要让他知道是其他同学说的,避免他与班级同学引起误会,造成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增加班主任工作的难度。

在对学困生的未来理想教育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为学困生的理想、目标都不明确,有些甚至什么都没有。

对这些理想、目标不明确的学困生教育时,有些班主任会谴责:“你看,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各方面也不好,还做什么人?看你以后出社会又怎么生存呢?”这这样说话只会损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发挥到激励他们的作用。

如果换一种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谈话,谈论他的特长和优点,多从他的“闪光点”出发,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谈,用班主任或学困生熟悉的人为例子,举例一些学习好的与学习不好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例子,与学困生认真分析那些没有追求、无事生非、学习不好、不会做人的出社会后的不好弊端,这样学困生更会愿意接受,也会将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与学困生的交往中,注意说话的艺术态度,把握学困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与学困生说话的方式、艺术可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谈话的“六要”、“六不要”

教师与学生谈话的“六要”、“六不要”

作者简介:徐平萍(1984-),女,吉林通化人,吉林省通化县第八中学教师,中学二级。

研究向:课堂教学效率、班级管理。

谈话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师生间融洽感情,增进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实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谈话,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心头之锁,产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从此更愿意接近老师;有的学生却因谈话更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从而厌恶教师,躲避老师。

那么,如何利用谈话这种手段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须做到“六要”和“六不要”。

一、要“爱其生,信其人”,不要让学生敬而远之“亲其师,信其道”这个道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

那么,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这事并不难,但前提是教师要先做到“爱其生,信其人”。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亲近老师的欲望,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想得到老师的关心,想和老师交流,而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这种欲望。

所以,老师一但放下了架子,多花点时间,善于利用和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学生多交流,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那么,“亲其师,信其道”这个愿望就很容易实现。

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谈话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要态度诚恳,不要虚情假意事实证明,同样一件事,教师用发自肺腑的语言说出来,学生会觉得津津有味;如果教师冠冕堂皇地给学生一顿说教,学生往往会当成耳旁风;同样一句话,教师和颜悦色说出来,学生会欣然接受,如果教师瞪圆双眼说出来,则学生也一定会横眉冷对,有些学生只能暂时摄于压力,不敢反抗,表面上服气,心里却留下阴影。

为了使谈话富有成效,教师就必须“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在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时让学生感到教师字字发自内心,句句饱满真情。

三、要维护学生的尊严,不要伤其心、毁其志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说过:“若是你当众宣布学生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对其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六年级孩子的聊天禁忌

六年级孩子的聊天禁忌

六年级孩子的聊天禁忌
六年级孩子的聊天禁忌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色情或暴力内容:孩子们在聊天时应避免讨论或传播任何色情或暴力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不适合他们的年龄,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人身攻击或欺凌:孩子们不应该在聊天中进行人身攻击或欺凌行为,这样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 私人信息的分享:孩子们应该避免在聊天中分享自己的私人信息,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学校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4. 虚假信息的传播:孩子们应该避免散布虚假信息,这不仅会误导别人,也可能对他们自己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5. 不适当的言语或语言:孩子们应该避免使用不适当的言语或语言,包括粗口、侮辱性语言等,以保持良好的言语文明。

6. 暴露个人隐私:孩子们应该避免在聊天中暴露自己或他人的个人隐私,如家庭问题、个人秘密等,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与孩子们进行沟通,教育他们在聊天中遵守这些禁忌,以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学困生沟通的六宜六忌
与学困生沟通是一个辩证、灵敏、繁复的过程,令人棘手,却不能回避。

只有形成有用沟通,师生才能坦诚相见,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寻找出帮助学困生的有用办法。

所以,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万分的耐烦,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应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努力增强与学困生沟通的艺术性。

一、宜简明扼要,忌喋喋不休对于学困生的不良表现,教师不必每次都细究事件的前因后果,更不必联系学生以往的表现和将来的责任,加以反复强化。

因为学困生由于在学校、家庭、社会经常遭受这种待遇而觉得厌烦,变得麻木。

教师不必要的盘问,往往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导致学生撤谎。

所以,对待学困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抓住问题的实质,简明扼要地表明态度,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合宜进行狂轰滥炸式的盘问、批评、指责、贬斥。

二、宜就事论事,忌论及人格一名学困生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教师发现后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但如不分青红皂白便数落他:“你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明净,连脑袋都不是正常的,怪不得学习成绩不好,除非你改进,否则别进教室。

”往往导致学生和教师在情绪上乃至在学习上的对立,因为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穿着和学习成绩联系起来。

其实,教师不该攻击他的个性特点,而应就事论事,不说教,不恫吓,简单地提醒学生:“你的衣着仪容需要改进。

”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三、宜自我教育,忌急于出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作出评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因而,教师应注重在倾听学生的问题后,试着了解学生对那个问题的想法,以及他已考虑用的办法,并协助他拿定主意。

如果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急于提供解决办法,学生事后往往会想“我一定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能想出来”,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滋长对教师的依赖性,也不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

四、宜留意个性,忌多提他人树立榜样,帮助学困生明确改进的方法和目标,有可取之处。

但如果总拿学困生和别人尤其是同班同学相比,往往适得其反。

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讨厌老师总是说:“你看某某同学学习成绩多好” 你要是像某某同学就好了……”们认为:我不是某个人,我是我,我有自己的分外情形。

”因而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思想、学习、性格、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就事论事。

这样既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便于沟通,也可以避免在同学之间造成不应有的矛盾。

五、宜生气不悦,忌残忍发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天使,面对学
困生令人头疼的表现不可能无动于衷,一点怒气也没有,而且学生的不良表现也需要教师毫不犹豫地表明态度,并毫不妥协地加以坚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刻的教师可以破口大骂,可以抨击或侮辱学生的品格个性。

开明的教师是不怕生气的,他们善于不含侮辱地表现自己的愤怒,仅仅描述自己所见所感和所期待之事,做到怒而有理,怒而有爱,怒而有度,怒而有方。

六、宜体谅承让,忌苛求无情面对学生的详尽问题时,既要“明察秋毫”,又要“假装戆直”。

有位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他说:“作业太难了,而且我身体不惬心。

”教师不能用“懒鬼,别人都做好了,做不做由你”之类的话来刺激学生,可以说:“你今天不惬心,加上作业太难,所以你没有完成,对吗?”这样的反应简易消除对方的不悦和抵触,学生会感到受理解和尊崇。

接着,教师可以再问:“你建议如何呢?”这样就给了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机会。

有时学生的感受比严格的要求更严重,教师可以多一份耐烦,少一份焦急,多一点宽饶,少一点严责,协助学生认识且尊崇自己内心的感觉,更严重的是不让学生对自己的感觉迷惑不解,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