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状元 2上人教数学习题---9 第9课时连加、连减
第二单元第9课时连加、连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时连加、连减(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的概念。
2. 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3. 连加、连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 出示例题:3 4 5,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这是一个连加算式。
b. 引导学生总结连加的概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
c. 讲解连加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相加。
(2)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 出示例题:9-2-3,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这是一个连减算式。
b. 引导学生总结连减的概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减,叫连减。
c. 讲解连减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相减。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2)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合作学习效果良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第9课时 练习课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9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5---P26,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1、完成第25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
学生汇报发现。
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
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指名汇报解答方法。
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课时 连加 连减课件优选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计算连减算式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计算,先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相减 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填一填。
4+3+ 1 = 8
10-3- 5 = 2
1.
3+ 4 + 2 = 9
1.
6+ 3 + 1 = 10
2.
8 - 4 - 2 = 2 (辆)
2.
10 - 3 - 1 = 6 (块)
计算连加、连减算式时,要按照从 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 相加或相减,再用所得的数加上或减去 第三个数。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9课时 连加、连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9课时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练习题。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计算器,出示一些连加、连减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
-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点评并总结。
- 引导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如: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或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 学生尝试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连加、连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
2. 简便方法的运用。
3. 注意运算顺序。
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评价,了解学生对连加、连减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调整。
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练习题及讲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练习题及讲解一、连加题练习1. 求:3 + 5 + 2 + 4 + 1 + 6 = ?解析:将给定的数字逐个相加,我们可以得到:3 + 5 = 8,8 + 2 = 10,10 + 4 = 14,14 + 1 = 15,15 + 6 = 21。
所以,3 + 5 + 2 + 4 + 1 + 6= 21。
2. 小明有5本故事书,小花有3本。
两人将自己的故事书都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本?解析:将小明和小花的故事书本数相加,我们得到:5 + 3 = 8。
所以,小明和小花放在一起一共有8本故事书。
3. 某商店前一天卖出了13个苹果,后一天又卖出了7个苹果。
这两天一共卖出了多少个苹果?解析:将前一天和后一天卖出的苹果数相加,我们得到:13 + 7 = 20。
所以,这两天一共卖出了20个苹果。
二、连减题练习1. 求:10 - 4 = ?解析:从被减数10中减去减数4,我们得到差值:10 - 4 = 6。
所以,10减去4等于6。
2. 某花园原有17朵玫瑰花,后来卖出了9朵。
现在花园里还有多少朵玫瑰花?解析:将原有的玫瑰花数17减去卖掉的玫瑰花数9,我们得到剩余的玫瑰花数:17 - 9 = 8。
所以,现在花园里还有8朵玫瑰花。
3. 有15只小鸟在树上,其中飞走了6只,还剩下多少只?解析:将树上原有的小鸟数15减去飞走的小鸟数6,我们得到剩余的小鸟数:15 - 6 = 9。
所以,还剩下9只小鸟在树上。
三、连加连减题练习1. 某商店原来有32本书,先后卖掉了10本,又进货了18本。
现在商店里还剩下多少本书?解析:将商店原有的书数32减去卖掉的书数10,再将结果加上进货的书数18,我们得到剩余的书数:32 - 10 + 18 = 40。
所以,商店里还剩下40本书。
2. 张三有17个橙子,他送给朋友5个,又收到了同样数量的橙子作为礼物。
现在张三一共有多少个橙子?解析:将张三原有的橙子数17减去送出的橙子数5,再将结果加上收到的橙子数5,我们得到张三现在拥有的橙子数:17 - 5 + 5 = 1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课时 连加、连减

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第9课时连加、连减
一、算一算。
2+4+3= 6-4-2= 8-3-1= 8-6-1=
3+5+2= 4+3+3= 6+2+1= 9-4-3=
2+3+5= 8-3-2= 4+2+4= 6-3-2=
二、我能连得快。
2+3+5 4+5+1 1+3+4 5+2+3 9-4-3
10 9 8 2 5 3
5+2+2 10-2-3 9-2-4 4+3+2 8-4-2
三、在
(对的打√,)
3+1+4=7 () 9-6-3=0 () 10-2-5=8()
4+2+3=8 () 10-5-3=2 () 3+1+4=8 ()五、10个同学排队,小红前面有7个同学,小红后面有几个同学?
参考答案:
一、9 0 4 1 10 10 9 2 10 3 10 1
二、
三、2 2 3 2 4 5
四、×√××√√
五、10-7-1=2(个)
六、【素材积累】
七、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五单元 第9课时 连加、连减(分层作业)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五单元第9课时连加、连减(分层作业)一、连加在数学学习中,加法是一种基础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时主要介绍了连加的方法。
下面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的概念。
例题1小明手里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
请计算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答:小明原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所以小明现在共有3 + 2 = 5个苹果。
例题2妈妈给小红买了4本绘本,爸爸又送了她3本。
请问小红一共收到了多少本绘本?解答:小红原有4本绘本,爸爸又送了3本,所以小红一共收到了4 + 3 = 7本绘本。
二、连减除了加法,减法也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之一。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连减运算。
例题1小明手里有6个糖果,他吃掉了3个,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个糖果?解答:小明原有6个糖果,吃掉3个后剩下6 - 3 = 3个糖果。
例题2小红有8支铅笔,她借给小兰4支,请问小红手里还有多少支铅笔?解答:小红原有8支铅笔,借给小兰4支后剩下8 - 4 = 4支铅笔。
三、分层作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老师安排了一些分层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作业一1.小明手里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
请计算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红有7只玩具车,她送出了4只。
请问小红手里还有多少只玩具车?作业二1.小强有9本故事书,他借给小华6本。
请问小强手里还有多少本故事书?2.小丽有10支铅笔,她用了2支后还剩下多少支铅笔?通过以上作业的练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连加、连减的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内容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好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课时 连加、连减

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第9课时连加、连减
一、算一算。
2+4+3= 6-4-2= 8-3-1= 8-6-1=
3+5+2= 4+3+3= 6+2+1= 9-4-3=
2+3+5= 8-3-2= 4+2+4= 6-3-2=
二、我能连得快。
2+3+5 4+5+1 1+3+4 5+2+3 9-4-3
10 9 8 2 5 3
5+2+2 10-2-3 9-2-4 4+3+2 8-4-2
三、在
(对的打√,)
3+1+4=7 () 9-6-3=0 () 10-2-5=8()
4+2+3=8 () 10-5-3=2 () 3+1+4=8 ()五、10个同学排队,小红前面有7个同学,小红后面有几个同学?
参考答案:
一、9 0 4 1 10 10 9 2 10 3 10 1
二、
三、2 2 3 2 4 5
四、×√××√√
五、10-7-1=2(个)
六、【素材积累】
七、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