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体会.doc

合集下载

师道

师道

《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刘寨第一中心小学蒋华峰《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今年暑假,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研读了马朝宏老师所著的《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通过细细的揣摩,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愿与大家一同分享: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从中划出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赞赏的语气抹去了其他的答案。

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学生的思考车轮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学生走向独自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跟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因为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我们尚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帮助他们如何探索生活而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火车导轨式的教育。

然而在马老师看来:生活常常开了这样天大的玩笑,成全了甲--诗人、乙--数学家、丙--商人、丁--行政人员、戊--生物学家……我们并没有及早地发现并培养他们,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东西--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

思考的车轮成全了我们的完美生活!然而很多教师依然乐此不疲地为学生铺设着教育之车的导轨!我也和马老师持有相同的观点,我们往往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欠缺归咎于教育制度和专业培养模式,然而大多空闲的时候,我们思考的车轮依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

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

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

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篮球馆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飞翔般的水上运动……我们早已习惯了那些生活在你周围被视作多才多艺的人,我们惊叹他们有着各种天赋,我们从来没有考虑他们思考的车轮是否也符合我们的惯性导轨,他们有没有错过每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

所以在很多领域,他们都得心应手,工作起来也都信手拈来。

他们才是生活的强者,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

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2篇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2篇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 (3)《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 (3)精选2篇(一)《师道:为师亦有道》是一本关于教育与教学的书籍,它强调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责任。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第一,教师是社会责任重大的职业。

书中强调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成长。

这使得教师的职业角色超越了传统的教育界限,成为社会的引导者和榜样。

第二,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书中提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第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提到了教师要具备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需求。

第四,教育要关注整体发展。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中提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师道:为师亦有道》通过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责任和挑战的工作。

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不断学习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这本书对我在教育道路上的自我成长和追求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 (3)精选2篇(二)《师道:为师亦有道》是一本关于教育和师生关系的书籍,它探讨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建议。

从我的阅读中,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和心得。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师道:为师亦有道》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通过对教师职业的思考和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问题。

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它是教师行为的指导原则。

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育的基础。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

总的来说,读《师道:为师亦有道》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一名教师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引路人,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师道》读后感精选七篇

《师道》读后感精选七篇

《师道》读后感《师道》读后感「篇一」最近看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由马朝宏主编的这本书,书中收录的全部是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全书共分五章:立场、信念、冷眼、忧思和策略,可以说篇篇针砭时弊,句句一针见血,特别是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读了,有醍醐灌顶之感,不禁佩服如是教师爱教育的胸怀和为教育而谋略的胆识。

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读了此书,让我感触较深的有《老师,你累吗?》、《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被高分抛下的孩子》等,这些篇章反映的问题较接近现在学校的情况,并引起了我对孩子学习动机的思考:孩子为了什么而学?我不禁假象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问起孩子他来学校为了什么而学时,他们会怎么样回答。

我想可能很多孩子尚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他们也考虑不清楚到底为了什么而学,因为社会环境、家长、学校及老师的种种引导,可能让孩子弄不清楚学习到底为了自己还是外界。

每每看到孩子们在日记上或者在素质报告手册上写出自己某段时间或最想说的话是“下次考试考双百”抑或“在学习上超过某位同学”等等此类的话,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是同情、是自责还是无奈。

当今的孩子们怎么了?别说当今的孩子们了,往前追溯,就拿我来说,在学校度过了将近20年读书生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以前的我不也是为了考取好的成绩,或是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的吗?所以,这不是当今在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待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学习动机的不明确不能怪他们自己,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

我很同情现在的孩子们,同情他们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整天忙碌于上学、参加兴趣班和特长培训班等,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在学习上让孩子与周围的同学比,他们经常使用这样的奖励策略——这次考到多少分,会奖励你什么。

这样无形中引导孩子学东西是为了与别人比较,是为了让自己的父母高兴等,长期以往,孩子们消失了学习的内部动机。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感悟.docx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感悟.docx

学习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暑假期间,教委办分发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安排我们拜读,我感到很幸运。

读完之后,感触也很深。

这虽然是一本其貌不扬的书,但却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也许你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把它读完,但它传递给你的理念却让你掩卷深思,它教会我们独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断认识自己,认识教师这个职业,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智慧有加、人格健全的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的品质的人,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或许有人说,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的不就是老师吗?很伤感,很凄凉啊!是的,辛苦劳累,呕心沥血,正是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堂堂人生课,教师循循诱导,谆谆教诲;一册册作业簿,教师要轻轻展开,细细品评;一个个疑问,教师苦苦思索,耐心解答……教师之苦在于劳心。

但是,教师职业又可以作另外的诠释。

年轻的教育家袁卫星老师说:“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有一句歌词唱的好:“平平淡淡才最真!”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以关怀学生的幸福为原则。

幸福有多远,我们为师者要像对待一个人一样的给予学生幸福,给予学生幸福从被爱、接纳、欣赏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爱,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欣赏学生的个性。

有人说,做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名学生,而是他的整个家庭、你要操心的不只是他们的学习,还有他们的精神。

于是,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平凡与平淡中用自己的良心去付出,实实在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这,有谁说不是一种高尚的奉献呢?没有奉献,何来爱的回报?就是这种平静的奉献,这种源自良心的付出让我们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教师这个职业虽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幼儿园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幼儿园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后感幼儿园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师道为师亦有道”的。

听了以后,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心里有点想法。

老师说,做老师也有很多讲究,不只是教我们写字、做题目,还要做我们榜样,教我们怎么做一个好人。

哇,老师每天都要教这么多事情,真是辛苦啊!
我记得老师还说,作为老师,不只是要教我们知识,还要教我们怎么有礼貌,怎么尊重别人,怎么在班级里做一个好朋友。

每次我做错事,老师都会耐心地提醒我,告诉我该怎么改正。

我好像也明白了,老师教的,除了字和算式,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也想长大以后做个像老师一样的人,能够帮助别人,做个有道德的人。

以后我在幼儿园里,要更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孩子,和小伙伴们做好朋友,大家一起进步!嘻嘻,我要努力哦,老师一定会喜欢我这样做的!
—— 1。

教师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向“优秀”靠近

教师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向“优秀”靠近

教师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向“优秀”靠近清明小假,丝丝春雨像缠绵的少女,轻叩大地的心扉。

在“滴答——滴答”雨声的伴随下,我读完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

它荟萃了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教学随笔,一篇篇具有生命力的文章审视了教育的本真,解读了教师的生命状态,分享了教师成长策略,明晰了教师立场,重塑了教师信仰。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样几个关键要素。

一、守住一盏明灯——理想一直都敬佩于孔圣人的学识才能,今天读了《那盏心中的明灯》,才觉得他更让人钦佩的应该是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当各诸侯国在追名逐利时,他全然不顾名利的诱惑,带领弟子在列国间奔走十四年,即使在饥饿困苦中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理想是一盏明灯,照亮心扉,指明前行的方向。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踏踏实实地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专心致志地、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教师的心中已经不小心地熄灭了这盏理想之灯。

近年来,商机和诱惑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充斥在教师的身边,也有不少教师禁不起诱惑将视角转向其中,热衷做淘宝和微商,一些学校和办公室里出现了不和谐的风景。

还有的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的行业光鲜亮丽,教师行业黯淡无神,天天在怨声载道中昏昏度日。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缺少教育理想,我们既愧对自己的良心,又感受不到教育生活的情趣。

这是一个浮华的社会,我们应该守住心中的一盏明灯——理想,只有守住理想才能脱离低级趣味,只有守住理想才能凝神聚力投向学生和教学,只有守住理想才能听到学生成长拔节的美妙声响。

守住理想,教育就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这样的教育人生岂不更美好更有高度?二、播种一颗种子——爱心有人问李镇西老师:“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是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你可以没有高深的学问,但一定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样,学生在你的关爱下才能更健康阳光地成长!爱心是对古怪学生的理解,是对犯错误学生的宽容,是对困难学生的耐心,是对残缺学生的赏识,是对缺少亲情学生的关注……爱心包含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切的行动……一次傍晚放学,我推着车子走到校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我面前,是班上的张佳文。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有感借到这本书仔细看看封面,悟悟书名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顿悟。

师道就是老师说,第一个道是说的意思,第二个道是路径、方法的意思。

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本书立足教师成长,荟萃一线教师精彩评论和教学随笔,审视教育本真,解读教师生命状态,分享教师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

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

标题简洁而概括。

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自身现在的问题。

一、《35岁不作为》这篇文章给我很多思考。

这两年随着经验的丰富,发现自己对一切看淡了,或者说不在积极进取了,没有激情了,我感到彷徨,也很苦恼。

——我想着改变自己,让自己能成为“谈笑间,皆有所成”,特别是管理组织上追求“淡定中搞定”可是,事实是十分不理想!再加上现在我的心态令我感到十分无语——我快成仙了:没有“一定”完成某项工作的目标,没有准求“完美”做好某件工作的激情,完全忘记了“心态即命运”的哲学。

——前几年我还心中嘲弄老教师的不作为,如今,我也走向这个圈子吗?我审视自身人生的目标,我的教育观,发现我的目标也是停留在功利上:追求晋级,而原来的人生认识和追求的:健康,学习,快乐三件事并没有内化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暑假又到了,学校推荐了几本书,人要活到老就应学到老,我是一个只会买书,但是很少看书的人。

把书买到家,总是心中想会有时间看的;直到今天,看的也很少。

但是我要写作业的,于是,匆匆看过一些,并把一些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一些感悟写下来,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

标题简洁而概括。

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自身现在的问题。

不要抢占学生的舞台
学习的动机和快乐:这篇文章给我的思考不是文章本身的
哲理:“孩子之所以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和老师喜欢控制他,父母和老师太喜欢使用口头奖励,物质奖惩等外部因素控制孩子了,而不去想方法增强的内在动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始动机,做什么都在乎外部的评价。

”我思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利用外部动机?我又思考:我们有多少教师享受到职业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为什么我们都希望快乐的成长,可事实不是这样,是谁偷走我们的快乐?
教师,需要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

”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师德建设》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
象。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

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

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

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

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

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Ji励;不恰当的,就会成
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

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

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

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