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评价
碎屑岩储层评价

一、概念
一种矿物替代另一种矿物的现象,它可发生于
成岩阶段的各个时期乃至表生期。 交代矿物可以交代颗粒的边缘、使其呈锯齿状、 鸡冠状,也交代全部颗粒但仍然保持原颗粒的 假像,或原结构面目全非。
二、交代过程(非常缓慢的溶蚀与沉淀/胶结的过程)
是从颗粒表面的一层溶液膜中进行的,交代溶液不断地在被交代颗粒 表面沉淀,而被交代颗粒的成分不断通过溶液膜被代出。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二)方解石交代长石
方解石对长石的交代主要表现为对钾长石的交代,很少见对 斜长石交代。 交代常沿长石的解理进行。
碳酸盐矿物交代长石
铁白云石 铁方解石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三)方解石交代粘土矿物
在一些粘土杂基含量较高的砂岩中,常常可见到
方解石交代杂基的现象,在镜下出现“ 灰泥 ”杂基 胶结的假象。
3、幻影构造:岩石受到强烈交代时,原始颗粒只留下模糊
的轮廓—幻影。
石英被方解石交代 形成的幻影构造
4、交叉切割:矿物颗粒被自形晶体或镶嵌结构晶 体切割或溶蚀。 5、残留矿物包体。
交叉切割现象
方解石交代斜长石, 残留的矿物包体
五、交代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根据交代作用发生前后矿物体积的变化不
同可以将交代作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章 交代作用
影响交代作用的因素很多,如T、P、Ph、Eh、浓度、成分等, 直至最后。一旦体系平衡条件改变,交代过程将会减慢或停滞, 或向相反的方向交代。所以有时在一个标本上可以同时见到石英 交代方解石和方解石交代石英的现象。 交代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要求孔隙水的化学条件
只要体系内的物理化学条件适合于交代,则这一过程将不断进行,
储层评价

经分析 ,油气指示参数 OID 和反映物性的胶结指数 m 是影响储集层产能的关键参数。 通过对岩石的四性关系研究 ,结合测试产能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 ,可以发 现 ,油气指数 OID (其值相当于单位厚度的初产油量)与深侧向电阻率( Rt ) 、 孔隙 度(Φ)和泥质含量(V sh )关系最密切。通过非线性拟合回归 ,得出油气指数 OID 与深 侧向、 孔隙度、 泥质含量的关系为
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 研究
.
背景介绍
碎屑岩储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类储层,其油气储量约占总 储量的90%以上,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属性和碎屑岩评价技术与 方法,包括储层岩石学研究、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成岩作用 研究、储层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几个方面。 在我国碎屑岩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因此,对碎屑 岩储层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 ,储集层 的特点是岩性致密 ,孔隙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用传 统解释方法对其储层进行正确评价比较困难。综合岩心分析、 储层电性特 征对该区储层进行系统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用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致密 碎屑岩储层评价技术 ,包括流体性质判别、 孔隙结构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 评价、 储层分类、 产量预测等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 ,证实该技 术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中央凹陷带的勘探开发。
.
储 层 岩 石 学 研究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是百色盆地的沉 积中心,也是盆地的生油中心。该区油气资源丰富 , 第三系那读组为主要含油层系。几十年的油气勘探 开发表明 ,该区储集物性条件差、 岩性致密、 非均质 性极强,储层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流体性质判别比较 困难 ,运用传统的测井解释技术难以对流体识别、 孔 隙结构、 储层非均质性、 产量预测以及储层参数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为此针 对该区致密碎屑岩储层的特点 ,结合区内其他实际资料 ,综合岩心的分析和电性特 征对该地区的致密碎屑岩储层进行了系统研 究 ,总结出一套利用常规测井综合评价致密碎屑岩 储层的方法。
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碎屑岩是一种由碎屑颗粒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常见于多种地质环境中。
碎屑岩储层以其丰富的孔隙和渗透性,成为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层。
为了更好地探索碎屑岩储层潜力,科学家们通过对其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碎屑岩储层的复杂性。
碎屑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对于确定岩石物理性质和流体运移特征至关重要。
首先,孔隙类型是判断碎屑岩储层储层类型、成岩环境和岩石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孔隙特征的不同,可以将碎屑岩分为溶解孔和非溶解孔两大类。
溶解孔形成于溶解作用的作用下,由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或者淋滤作用形成的。
非溶解孔主要包括压实物和岩相调整物两种类型。
这些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碎屑岩储层的类型及其成岩环境。
其次,微观孔隙特征对于评价碎屑岩储层的储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级的孔隙和喉道是碎屑岩流体储集和运移的关键通道。
研究发现,碎屑岩中呈现出多尺度孔隙分布的情况,其中包括毫米级、微米级和纳米级孔隙。
孔隙的连通性及喉道的连通性是评价岩石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这些微观孔隙特征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同步辐射X射线CT(SR-CT)等技术进行表征。
因此,了解和研究碎屑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对于评价储集过程中的水、油等流体的运移特征至关重要。
此外,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对于开发有效的改造技术和提高采收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隙结构及孔隙特征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流体在储层中的吸附、渗流和扩散特性的差异。
因此,研究和探寻碎屑岩储层中孔隙结构和微观孔隙特征的分布规律,对于开展合理的增油和增气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由于碎屑岩储层形成时间长、压实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微观孔隙特征往往表现出各种复杂性。
在储层开发中,由于孔隙随时间的演化和成岩压力的重分配,储层性质会随之变化。
因此,需重点研究碎屑岩储层中孔隙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岩石力学和化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深入探讨碎屑岩储层中微观孔隙特征的形成机理。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引言:碎屑岩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油或含气潜力的沉积岩,其储层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有效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特征及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特征碎屑岩储层中的颗粒间隙和裂缝是渗流通道,对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起决定性作用。
其特征主要包括孔隙类型、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储层厚度等。
1. 孔隙类型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隙、角砾石孔隙、溶洞和微裂缝等。
其中,粒间孔隙是常见的孔隙类型,可以通过形态分析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
2.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的占据空间的比例,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的重要参数。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一般较低,通常在5%至20%之间。
3. 孔隙连通性碎屑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中孔隙之间的连接性,影响着储层中流体的运移能力。
连通性好的储层,渗透率相对较高。
4. 储层厚度储层厚度是指储层纵向上的储集能力,对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储层厚度越大,渗透率越高。
二、常用的碎屑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针对碎屑岩储层的复杂特征,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室制备岩心样品,进行测渗实验,得到渗透率数据。
然后,计算该储层的有效渗透率,可采用Archie方程、Timur方程或自然对数法进行计算。
2. 数学统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通过对现场地质数据和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获得渗透率分布的模型。
常用的方法有高斯模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模拟模型等。
3. 揭示物理机制方法此类方法通过揭示储层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机制,分析渗流通道的建立过程从而估算渗透率。
例如,通过岩相、岩石成分、沉积环境等因素来预测渗透率,如计算颗粒间孔隙的孔隙度与连通性。
4. 尺度效应方法尺度效应是指储层属性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不同尺度下的渗透率变化,可以建立尺度效应模型,预测和评价储层的渗透率。
总结: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特征的研究与评价对于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辽西地区碎屑岩储层评价研究--以韩1井为例

1591 岩石学特征 龙山组储层岩性为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该套砂岩以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少量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颗粒粒度0.0625~1.0mm,分选中等~好,磨圆次圆~圆,风化蚀变深,颗粒型支撑,线接触为主,部分点接触,胶结类型孔隙型。
孔隙原生孔为主,部分为次生孔,少量裂缝,面孔率1%~2%。
2 沉积相特征该组岩性下部为含海绿石细粒-中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紫色泥岩。
砂岩具有较高的石英含量,分选中等~好,磨圆次圆~圆。
岩心观察具有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综合判定其沉积相为浪控滨岸相。
3 成岩作用(1)压实作用。
龙山组砂岩压实作用比较强烈,主要表现在颗粒间的线接触以及部分颗粒发生破碎现象。
压实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孔隙缩小、孔隙度降低。
(2)压溶作用。
该套砂岩部分颗粒发生压溶作用,表现在颗粒间凹凸接触。
压溶作用进一步减小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增加岩石的密度和强度,降低渗透率。
(3)胶结作用。
韩1井龙山组砂岩胶结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为固结岩石,碎屑颗粒间孔隙被充填进一步缩小,渗透率进一步降低,颗粒接触强度和岩石强度增加。
(4)溶蚀作用。
砂岩部分颗粒发生溶蚀作用,扩大了孔隙空间,有效增加了孔隙度和渗透率。
(5)成岩阶段划分。
龙山组砂岩颗粒主要呈线接触,少量凹凸接触、原生孔隙大大减少、可见溶蚀孔及少量裂缝、局部可见石英此生加大、伊利石/蒙皂石中伊利石含量35%、烃类以原油为主,综合判定为中成岩阶段B期。
4 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评价(1)岩样表面孔隙特征。
手感致密、胶结程度较强。
岩石表面局部见裂缝。
⑵孔隙类型。
孔隙发育较差。
其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为主,少量里内溶孔。
⑶储层孔渗性能评价。
a、测井评价。
该井龙山组砂岩测井解释孔隙度平均为3%;渗透率很低,平均为0.05×10-3μm 2。
b、常规岩心分析。
韩1井龙山组砂岩实验分析孔隙度平均为5.5%,渗透率平均为0.045×10-3μm 2,属特低渗储层。
“双峰系统”结构陆相致密碎屑岩储层泥质含量评价

“双峰系统”结构陆相致密碎屑岩储层泥质含量评价杨文娜;熊伟;叶礼友;高树生;尹帅【摘要】“双峰系统”结构碎屑岩中随着泥质含量(Vsh)从0到100%的变化过程中,岩石的孔隙度先降低,后增加.在Vsh较低及较高时,岩石的孔隙度会出现两个高峰,但岩石渗透率却随Vsh的增加而一直降低.因此出现的两个孔隙度高峰分别对应高孔高渗砂岩及高孔低渗泥页岩.该现象可以由砂-泥质颗粒充填模型进行合理解释.通过对川西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五段地层的致密砂岩及泥页岩进行物性、声学测试、大量薄片观察统计及测井分析,认为该地层碎屑岩具有明显的“双峰系统”结构特征,在Vsh约为35%时,岩石物性最差.所研究泥页岩中微裂缝较为发育,这是造成其物性相对较好的重要原因.由于所研究碎屑岩地层砂泥岩频繁互层,岩性变化较快,常规自然伽马方法并不能准确评价地层岩石Vsh,采用三孔隙度模型对地层Vsh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平均绝对误差为6%.该研究对陆相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岩石力学研究及工程施工设计等方面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22【总页数】8页(P28-35)【关键词】“双峰系统”;陆相致密碎屑岩;泥质含量;实验分析;三孔隙度模型【作者】杨文娜;熊伟;叶礼友;高树生;尹帅【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碎屑岩储层岩石主要由具有较大颗粒尺寸的砂质组分(又称骨架组分)及拥有较小颗粒尺寸的泥质组分(又称基质组分)组成,这种结构又被称为“bimodal system(双峰系统)”结构[1]。
储层评价 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谷风建筑]
![储层评价 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谷风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0fd0ec5f524ccbff021844d.png)
2、铸体:铸体薄片、铸体骨架,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孔喉的形
态、分布;
3、电镜扫描:微观上,得到较可靠的结果; 4、矿场研究:测井、渗流力学,借助此方法研究大范围孔
喉分布。
向上文档
7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 碎屑岩沉积地层 ,储集层的特点是岩性致密 ,孔隙 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用传 统解释方法对其储层进行正确评价比较困难。综 合岩心分析、 储层电性特征对该区储层进行系统 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用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致 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技术 ,包括流体性质判别、 孔隙 结构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储层分类、 产量 预测等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 ,证实该 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中央凹陷带的勘探开发。
向上文档
15
根据岩心分析,由粒度中值测井计算的粒度中 值的数学模型为
Md = 10 (- 0171 - 11024V )sh 束缚水饱和度 Swirr按下面公式计算[2 ] Swirr =1005142811 145 - lgΦV sh- 0125 + 40158 按此法求出 K 值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相关系数达 01801 ,从而使致密储层的评价更为可靠。
向上文档
19
若定义 KPOR = K/Φ,则依据 KPOR值大小判断孔隙结 构的复杂性 ,进而可以定性地判别储层的产液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中央凹陷带 ,中、 粗喉道储层所占比 例仅为 1/ 5 (此类不需改造即可获得较好产能) ,大部分 储层为细微储层(需进行大规模的储层改造才能取得较 好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储层进行 精细评价。
K×SK×N K) ,综合系数越大 ,非均质性越强。实际应用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交代作用
影响交代作用的因素很多,如T、P、Ph、Eh、浓度、成分等, 直至最后。一旦体系平衡条件改变,交代过程将会减慢或停滞, 或向相反的方向交代。所以有时在一个标本上可以同时见到石英 交代方解石和方解石交代石英的现象。 交代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要求孔隙水的化学条件
只要体系内的物理化学条件适合于交代,则这一过程将不断进行,
3 3
钙长石 钠长石 高岭石
3
3
3
3
长石交代石英: 钙长石钠长石化,同时形成浊沸石
4SiO2+2Na++2CaAl2Si2O8=
石英 钙长石
2NaAl2Si3O8+CaAl2Si4O12.4H2O+Ca2+
钠长石 沸石
V=(399.04-322.80)/322.80=23.62%
上述过程说明:斜长石钠长石化过程中,在富H+ 的酸性条件下形成高岭石;在贫H +富Na+的碱 性条件下将形成浊沸石。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二)方解石交代长石
方解石对长石的交代主要表现为对钾长石的交代,很少见对 斜长石交代。 交代常沿长石的解理进行。
碳酸盐矿物交代长石
铁白云石 铁方解石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三)方解石交代粘土矿物
在一些粘土杂基含量较高的砂岩中,常常可见到
方解石交代杂基的现象,在镜下出现“ 灰泥 ”杂基 胶结的假象。
这两种交代作用减少储层孔隙度
石英交代长石
石英交代钾微斜长石/正长石同时生成高岭 石—长石高岭土化 2KAlSi3O8+2H++H2O=Al2Si2O5(OH)4+4SiO2+2K+
钾微斜长石/正长石 高岭石 石英
V=(190.06-218.2)/ 218.2 =-12.9% 发生条件:埋藏浅、温度低、酸性水介质 这种交代有助于增大孔隙度
KAlSi3O8+4H+=3SiO2 +Al3++K++2H2O
钾微长石 石英
V=(67.92-109.1)/109.1=-37.75% 石英交代钠长石-钠长石溶解
NaAlSi3O8+4H+=3SiO2 +Al3++K++2H2O
钠长石 石英
V=(67.92-92.72)/92.72=-36.51% 发生条件:埋藏深、温度高、酸性(H+)水介质
粘土矿物交代长石
斜长石绢云母化
长石绢云母化
长石高岭石化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五)各种粘土矿物之间的相互交代 粘土矿物间的交代作用(相互转化作用)
埋深、K+
伊利石
蒙脱石
Fe2+、Mg2+ 绿泥石
高岭石
地开石
浅
碱性孔隙水 酸性条件下逆转化
珍珠陶土 深 酸性孔隙水
第四章 交代作用
粘土矿物对石英的交代
常见于杂基含量较高的砂岩 主要是伊利石
水云母交代石英
(八)粘土交代方解石
第四章 交代作用
四、交代作用的标志(交代作用的识别)
1、被交代矿物颗粒边缘的锯齿化,交代矿物与被交代矿 物之间的界线模糊
2、矿物假象:交代矿物具有被交代矿物的假象;
浊沸石交代 斜长石 浊沸石具有 长石的假象
(六)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的相互交代
方解石(包括Fe方解石)、白云石(包括Fe白云石)
和菱铁矿属于三方晶系,为类质同像体,一般化学式为
R’’(CO3),R’’可以是Ca、Mg、改变时便可以发生相互
置换转化--即相互交代。
碳酸盐矿物的相互交代
铁白云石交代 方解石 铁白云石交代 白云石
铁白云石-天蓝色 含铁白云石-淡天蓝色 方解石-红色
铁白云石交代 菱铁矿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七)粘土交代石英( 常见于杂基含量较
高的砂岩) 在杂砂岩中,常见到伊利石交代石英和长石的现 象,当颗粒接触处存在粘土膜时,在富含CO2的孔隙 水作用下,可游离出K2CO3,这种K2CO3能溶解粘土 膜处的石英和长石,溶解的SiO2又在较酸性的孔隙水 环境中再沉淀下来,形成次生加大。
1、等体积交代作用
2、增体积交代作用
3、减体积交代作用
长石交代石英: 钙长石钠长石化,同时形成高岭石
4SiO2+H2O+2H++2Na++2CaAl2Si2O8=
石英 钙长石
2NaAl2Si3O8+Al2Si2O5(OH)4+2Ca2+
钠长石
SiO2
高岭石
3
V = (28+2*16)/2.65g/cm =22.64cm /mol--------4*22.64 cm /mol V = 258/2.76=93.48 cm /mol -----2* 93.48 cm /mol V = 242/2.61 cm /mol—2* 242/2.61 V = 99.5 cm /mol—2* 242/2.61 V=[(2* 242/2.61 + 2* 242/2.61)- (4*22.64+ 2* 93.48 )]/ (4*22.64+ 2* 93.48 )=2.67%
既要满足一种矿物的溶解也要满足另一种矿物的沉淀。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三、砂岩中常出现的交代现象
(一)SiO2和方解石的相互交代
SiO2和方解石之间的相互交代主要受体系的Ph、T和P控制,尤其是前 两者,其平衡条件是Ph=9.8,T=25℃。
1、单就Ph而言:
(1)、当Ph<8时,方解石将溶蚀,出现石英交代方解石。 (2)、当Ph>9.8时,出现方解石交代石英。 (3)、当Ph=8~9.8,石英方解石均可沉淀。 2、单就T而言: 随着T升高,碳酸盐发生沉淀,石英溶解度增高,出现碳酸盐交代石英, 所以地下深部,方解石交代石英的情况较多。
方解石和石英相互交代
方解石交代石英
SiO2+2H2O+Ca2 + +HCO3-=CaCO3+H4SiO4+H+ V=(36.83-22.64)/22.64=62.67%
石英交代方解石
CaCO3+H4SiO4+H+ = SiO2+2H2O+Ca2 + +HCO3V=(22.64 - 36.83)/ 36.83 =-38.53%
石英交代长石
石英交代钾微长石生成伊利石-钾微斜长石溶解 3KAlSi3O8+2H+=KAl3Si3(OH)10+6SiO2+2K+
钾微长石 伊利石 石英
V=(276.54-327.3)/327.3=-15.51% 发生条件:埋藏较浅、温度低、偏碱性水介质
石英交代长石:
石英交代钾微斜长石-钾微斜长石溶解
3、P对两者的溶解度影响较小
第四章 交代作用
在砂岩的实际埋藏成岩过程中, T,P,Ph 都在 发生变化,发生哪种交代很难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浅埋藏条件下:T.P低,孔隙 水偏酸性,方解石溶解, SiO2沉淀,即石英交代 方解石;深埋藏条件下:方解石交代石英。
地下深处碳酸盐交代石英的现象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东河砂岩,埋深4000多米)
当交代不完全时,方解石晶体内出现粘土残留包
体,当交代完全时出现方解石的简单胶结现象。
(四)粘土对长石的交代
长石与石英相比较不稳定,在长石系列
中斜长石比钾长石稳定性差。
酸性介质条件 高岭石化(钾长石、部分斜长石) 碱性介质条件 绢云母化(斜长石)
以上两种是粘土对长石常见的交代现象。
3、幻影构造:岩石受到强烈交代时,原始颗粒只留下模糊
的轮廓—幻影。
石英被方解石交代 形成的幻影构造
4、交叉切割:矿物颗粒被自形晶体或镶嵌结构晶 体切割或溶蚀。 5、残留矿物包体。
交叉切割现象
方解石交代斜长石, 残留的矿物包体
五、交代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根据交代作用发生前后矿物体积的变化不
同可以将交代作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一、概念
一种矿物替代另一种矿物的现象,它可发生于
成岩阶段的各个时期乃至表生期。 交代矿物可以交代颗粒的边缘、使其呈锯齿状、 鸡冠状,也交代全部颗粒但仍然保持原颗粒的 假像,或原结构面目全非。
二、交代过程(非常缓慢的溶蚀与沉淀/胶结的过程)
是从颗粒表面的一层溶液膜中进行的,交代溶液不断地在被交代颗粒 表面沉淀,而被交代颗粒的成分不断通过溶液膜被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