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精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精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精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

探讨

一、天津的历史建筑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天津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关,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迹;天津曾是我国近代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所有这些,使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辽金时期的砖塔、楼阁、石经幢。元代以后的官、观、寺、院、官邸、会馆、祠堂、庭院。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庙、玉皇阁、清真大寺、独乐寺、广东会馆、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园林。据统计,商周以来的建筑文化遗存达1000余处。

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其中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花园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独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国民俗特点;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建筑的特点是:高台阶、大柱子、金属栏护窗,外檐贴面大多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室内装修讲究,顶棚装饰精细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设计上沿用本国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二、海河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

“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形成、发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人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改革开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对海河两岸开发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资进行改造。特别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滨江道商业步行街,重修了鼓楼,整修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五大道风貌街区,整治了津河、卫津河等二级河道,使海河两岸

地区叉重新焕发了生机。海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与我们历史发展紧密结合的。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从98年以来,我们先后作了5次大的海河规划,第一次是海河两岸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包括广场北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金融街,还有小白棱商业区等等。第二次是海河两岸近期整治规划,针对两岸道路、景观所做的一个详细整治方案。第三次是拇河两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两岸土地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进行具体控制。第四次是2001年法国规划大师(著名塞纳河规划设计者来津为海河规划提供设计咨

询服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国际水平的非常宝贵的建议。第五次是2001年9月结合全市开展的详细蓝图工作,我们编制了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规划详细蓝图。

海河两岸综台开发规划的目的是用3到5年的时间,将海河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和景观带;弘扬海河文化,创建世界名河。规划确定海河市区段功能以旅游、景观功能为主,成为一条生括景观型河道,兼有排沥、供水、脚洪、航运等功能。

规划确定了统筹化规划、市场化开发、法规化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统筹化规划

l、按照总体目标,突出强化此次规划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确定规划的六个主题目标。

(1展现悠久历史文化——如歌岁月,魅力之河。以海河为轴线将天津各个时期的风貌区组织起来,展示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使海河成为天津历史的博物馆和市民文化话动的中心场所,展现历史神韵,

提升文化品位。

(2发展滨河服务产业——经济腾飞,动力之河。在海河两岸建设以商业、贸易、文化、娱乐、金融等公共设施为主的滨河经济开发带,形成标志性的经济中心区,提高城市经济地位,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岗位。

(3突出亲水城市形象——城河一体,标志之河。通过规划设计引导与控制,确定海河的整体景观风格与结构,完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按照“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思路,进行海河沿线的绿化、灯光、环境设施和景观建设,构建具有国际大都市水准的全天候景观带。

(4建设生态城市依托——绿色浸润,自然之河。以海河为主干,沟通支流与二级河道,建立网络状的河流和滨河绿化系统。切断两岸排污,治理海河水体.保证海河水质。

(5改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凝聚之河。以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为基础,兼顾交通与亲水活动的需求.提出海河两岸地区交通整体解放方案。提高海河沿岸地区的可达性,加强两岸的交通联系,开辟水上辨览观光线路,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滨河步行系统。

(6开发旅游休闲资源——全民共享,活力之河。综合开发以历史文化、滨河特色城市景观、文化休闲产业和滨河自然风光旅游产业链为内容的独特旅游资源。

2、根据簿河沿岸的历史发展沿革和建设情况,将海河上游两岸划分为四个段落。

(1自北洋桥至南马路为传统文化商贸区(CHD。该地区成为延续天

津城市历史脉络的核心区域。依托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旅游和商贸活动,赋予这一地区恬跃的生命力。

(2南马路至赤峰道为都市消费娱乐区(CRD。规划依托现有设施的基础,增强文化、娱乐等休闲活动设施建设,增强恬力,形成现代化城市独有的中央休闲区。规划开辟大型的绿地与广场,创造出与城市中心相称的空间形象,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市的形象象征。

(3赤峰道至奉化遭中央金融商务区(CBD。沿岸是城市cBD的核心部分。规划在这一带则侧重于商务、办公、信息、金融和展览等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设施的建设,创造吸引国际化企业的良好商务环境,成为现代化经济中心的突出标志。

(4奉化道至外环线为智慧城(CSD。海河沿岸是中心城区未来建设生态城市的宝贵资源。规划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为主题,在过一带构造新型的城市形态,重点建设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以松散的城市形态创造具有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新产业区。结合柳林风景区建设综合性游憩设施。

通过海河两岸开发改造形成一系列经济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核心空间,从而使景观环境的改造与经济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海河沿线的开发可以通过

这些核心区域进一步带动城市纵深地区的发展。海河开发改造也就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工程。

(二市场化开发

海河两岸的开发改造借鉴危改工程的宝贵经验,走“以建设带动开发”的路子,通过对两岸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设施的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市场力量共同建设海河。规划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市场化手殷筹集的策略。

海河两岸的开发改造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3—5年进行基础设施、文化和环境设施建设,作为起步工程,改善投资环境。其后的15年通过市场投人完成两岸的全面开发改造。

规划确定先期实施起步工程为水体治理、堤岸改造、道路交通、桥梁隧道、通航、绿化广场、环境建设、灯光夜景、公共建筑、整修置换工程等十大基础工程(“公整堤灯绿,道桥水环通”。

(三法规化管理

本次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了海河两岸开发建设管理规定的初步框架。作为海河开发建设管理的“基本法”,避免多头无序发展,保证海河沿岸的建设水平。

通过进一步联合国内外设计力量,做深入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使海河的综合开发改造规划设计达到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水平。海河的下一步建筑方案、景观设计方案、海河两岸的市政管理,都采用市场招标的方式。

起步方案实施以后,在2004年12月,天津建卫600周年的时候,海河将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海河两岸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使天津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会有进一步改善,天津距建设国际大

都市的目标更加接近。海河的成功开发改造,将标志着天津跨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天津租界区的形成及近代建筑

天津的外国租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入侵而出现的。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美三国同年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concession,地点在距天津城南3公里外的紫竹林沿河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长约6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俄、意、比、奥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所占海河岸线相当于海河对岸英、法、德三国租界河岸线的总长,达3354米。

天津沿海河东西两岸出现了九国租界,现存的天津近代建筑,多半是19世纪初留下来的遗物。由于当时的外国和中国建筑思潮的复杂影响,再加上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各自营建。建筑种类齐全、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质量较高是天津近代建筑的特点。

正因为建筑的多样化,我们很难在这些建筑中总结出共同的形式特点来。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将组成这种多样化的种种因素列出来加以比较,以说明这种多样化的成因,同时也可以发掘一些具体的造型因素乃至建筑细部,总结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教训。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当时各国国内流行的冠以各种复兴名义的建筑形式,如古典主义、折衷主义乃至现代建筑,以及带有地方特点的欧美各国种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在这里广泛运用,使天津的近代建筑多种多样,成为各国建筑的博览会。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建筑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的传人,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中西融合的形式。这样就使天津近代建设呈现类型齐备、质量完好、形式多样的丰富面貌。

天津近代建筑形式特点:

1. 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及其变体

一般带有不同柱式的柱廊,或设山花或为水平檐口。建筑一般为古典建筑的分段,如垂直方向三段分割,水平方向三段或五段分割,柱式多为爱奥尼克,细部如花坛、门窗及纹饰等均照西洋古典建筑作法或演化而来,主要用于银行建筑和办公楼。

2. 明显的折衷主义形式

此类建筑多数为不同风格建筑构件的结台,以取得较为滔跃的建筑效果。常用于娱乐、商业等建筑等。

3. 异国地方建筑情趣

由于来自不同国度的设计带来不同国家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往往使人感受到异国情调,如英式的露明星架、德式的扁拱及牛眼窗、西班牙式的粉墙筒瓦及铁活,以及日式的简朴灵括的木构……这类建筑多用于住宅、府邸或中小型公共建筑。

4. 现代建筑形式

普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解决新功能问题。建筑不讲传统、取消装饰,造型简洁、明朗。多用于公寓,饭店及小住宅,如利华大楼,渤海楼。还有一种以现代建筑为主体,加以种种简化的装饰,这种亦虚属于此例。

5.中西合壁

这类建筑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以中为体,兼收西法;有的以西为体,并蓄中国传统。住宅及其它中小型公共建筑中都有实例。

6.中国古典建筑形式

7.丰富多姿的建筑细部及装饰

在天津近代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细部给人以深刻印象,如塔楼。塔楼给人以识别性,同时可以丰富建筑的造型,如百货大楼、劝业场、惠中饭店、回力球场等等不胜

枚举。角楼虽低于塔楼,但对建筑主面处理的作用也是很有特征的,如西开天主教堂、戈登堂。

天津近代建筑中的装饰纹样也有很明显的特点,出自商业和民俗的原因,许多建筑内外都有明显的纹饰。如盐业银行及许多住宅中的彩色玻璃花饰。某些建筑的檐中、门头甚至墙身都有花纹。这种作风反映了天津建筑的市民趣味。

四、解放北路地区的近代史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美三国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天津租界区虽然开辟于1860年,但在1860年--1870年问,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们立足未稳,加之缺乏雄厚的资金,租界内均未进行大规模的建筑括动。1880年始,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原租界中的干线维多利亚道初具雏形。来津最早的洋行、银行在马路两侧陆续兴建,在当时是规模较大、设施讲究的建筑物。

这里汇集着各侵华国家的银行,主要有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英国麦加利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俄国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比国华比银行等,形成了当时的金融中心,故有“东方华尔街”之称。该地区的建筑物独具特色,有气势雄浑的罗马式建筑,也有古朴的歌特式建筑、有英式建筑、法式建筑、近代集仿式建筑,也有现代建

筑,故被誉为“近代建筑博览会”。加之南段的利华大楼、维多利亚公园(现称解放北园、戈登堂等,给人以豪华典雅之感。现在,这里仍然集天津市金融机构于一体。主要单位有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市农业银行、市工商银行、市建设银行、金融研究所;沿解放北路还有天津青年宫、市粮食局、天津艺术博物馆、市总工会、市人事局、市审计局、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以及凯悦饭店、利顺德大饭店等,是天津政治、经济中心。

五、解放北路金融街规划工作方案

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载体,反映的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一

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撕镇、村寨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级别。”明确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应当保存现有历史街区,由此看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历史街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津市于198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重要一点是天津市具有不同时期的传统商业街区和各具特色的历史街区以及近代优秀建筑的集中地。这些重要因素中以历史街区更为突出,所以近年来,城市中的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日益引起全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对历史街区系统研究的话动十分活跃。这是建立在继承历史文脉的总体框架之上,强调一种时间的维度,是持续发展的精神所在,也是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保护,还必须将其纳入到现代生活的轨道上来。策略的制定在文化和经济理念的基础上,还必须从这一点最基本的认识出发,不仅强调保护历史元素和信息.也需要强化历史元素和信息在经济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不仅保护其建筑还应保护其环境与历史文化特色。

我们编制天津市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对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街区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从街区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某些行之有效的保护与管理的途径,及其保护和开发的方法,以便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使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有特色的历史街区能够得以延续,并获得新生。

l. 历史风貌街的保护方法

维护:主要是一种管理手段,特别强调的是许多非建筑的遗迹,如绿化、道路、小品不要改变原貌。

保存:主要是指对实物遗存如建筑物、构筑物等采用外加保护措施。

修复:主要是指祛除后添加与风格不协调的部分,恢复坍坏的部分,修补少量残缺部分。

改建:主要是指功能更新.为适应现在的使用功能。对原有建筑进行适度的改造,改建后与原有建筑的“相容用途”有直接关联,有的保护建筑结合插建建筑进行功能置换。(注:近年来各国的实践证明,保护与开发既可能产生矛盾,也可以相互促进,提出“相容用途”的前提下允许适度改建,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保护观念。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运用了这种新的保护观念

新建:主要是指在不含保护建筑地块进行的开发建设,其风格、体量等在与相邻地块乃至整个地区的协调关系。

2、风貌建筑整治规划

依据对风貌建筑划定的等级标准,将风貌建筑统领在一个原则性的方法中统一保存,采用以现状为基础分析出每一地段及建筑的文化意义的思路和方法。对风貌建筑提出保护原则及详细规划说明,风貌建筑整修规划总体上强调真实性。

针对风貌建筑所处重点地段,提出近期以控制为主,远期以提高环境质量为主的规期要求。历史性建筑,保护不仅因为建筑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且他们还具有外在的影响,可以起到历史街区环境质量的提高或改善的连锁效应,达到延续历史文脉之目的。

针对一般风貌建筑(视破坏程度提出,近期以修整、整治为主,远期以完善提高为主的规划要求。依据可靠资料,对建筑立面、外檐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符号以修整为主,对建筑内部的损坏,视其使用功能提出房屋置换政策,以整治为主,从积极保护的角度出发,达到风貌建筑保护之目的。

3、街区建设规划

对于这一内容,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赋予起新的内容对街区建设规划强调建筑、环境与街区历史文化协调发展建设;追求有序和无序的和谐统一美;提出恢复原貌建筑的恢复方案与建筑前的特色小广场设计要求。提出“发展共性、保护个性、延续文脉、恢复生机”的规划方案。

4、指标体系

对建筑高度的要求,不仅限于简单的提出建筑限高,而视不同地块不同建筑个性作出具体的规定,分别提出:建筑檐口高度、坡屋顶的坡度要求、将室内外高差的因素一并考虑.切实满足建设管理的需求。规划同时还对建筑立面、围墙、建筑物外挑罩棚等细部提出引导性要求。

指标体系与管理条例相结合.指标体系不搞“一刀切”,不同的地块。采用不同的结合方法。为达到规划与管理的良好衔接。我们在指标体系中针对不同地块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采用量化指标体系(根据各地块保护、置换、插新建的不同开发保护形式确定指标项目的多少,有的则采用以管理条例为主的形式(一般重点风貌地块采用,有的采用设计导则形式,将城市设计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浸透落实到历史街区的每一个角落。

六、解放北路金融街规划简介

l、现状概述与分析

解放北路地区作为天津中心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北部与广场北地区隔河相望;西与劝业场、滨江道、和平路商业区接壤;南与小白楼地区相邻;东与南站地区遥相互应。处于市区的核心部分。

(1道路交通:区域内现有横向道路十三条,纵向道路六条。每条街道均有良好的底景。但与周围道路尚未形成体系.典型的半岛特点给这一地区交通带来了影响。

(2建筑形象:沿街带有巨大柱廊的欧式古典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由于当时是沿街布置,各家各自陆续建设,因此没有考虑街坊整体布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建、插建建筑不断增加,更由于使用性质的改变。使得一些历史建筑形象遭到破坏,缺少有规划的系统保护。

(3地块划分:现状地块划分格局呈变形的同格状。街道大致成不规则直角交叉。区域内共有36个街区,横向街道大致平行。前法租界内与解放北路相交的道路

每个间距几乎均为130米,而英租界则宽些,约为270米。解放北路的建筑退线很不规则,这是由于英、法两个租界造成的,其界线是营口道。

(4环境景观:海河作为天津的一个自然景观轴线在此处画出一个优美的“s”弯,将解放路地区半抱于怀,因此使该地区具有了较典型的半岛特点。海河绿带经过近十几年的精心呵护已戚气候,成为该地区塑造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回借因素。

(5人文景观:该地区历史上曾是英法的租界地遗存大量的有价值的风貌建筑,且保存完好。在沿海河42平方公里552处风貌建筑保护单位。解放北路地区约有62处,其中一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为区级文物点和有特色的风貌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措解放北路布置,性质又以商业金融为代表,素有天津“华尔街”之称。

(6用地布局:从解放桥至营口道之间主要为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大多是制造业的商务贸易办公室,多为二、三层建筑;从营口道到大连道之间主要为金融机构。多为银行,也是风貌建筑集中分布的地段;在太原道与泰安道之间成为公共机构用地。以办公为主;旅馆用地主要在

泰安道与曲阜道之间。

(6风貌建筑分布:解放北路作为天津市一条重要金融景观带,集中丁很多优秀的西洋近代建筑,这里也是重要的风貌建筑保护区.共有保护单位62处,在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40余栋。

2、规划的总体构思

规划理念:以解放北路风貌保护为主线带动区域有机发展,通过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开放空问系统的组织及景观风貌建筑的整顿带动这一地区的发展。

(1新的E—CBD(电子化国际贸易中心概念的提出

解放北路地区是天津市中心商务区(CBD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金融商贸重要职能,是现代化经济中心的突出标志、是天津近代建筑的博物馆。传统中心商

务区(CBD缺乏对金融危机的预警和防范,缺乏数据的安全防护、数据的海量备份和数据异地存储。构建E—CBD(电子化国际贸易中心是今后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2海河经济带支撑点的构建

通过对现状用地使用性质置换等手段整合区域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使区域土地得到适宜的开发和利用,为海河经济带的建设起到支撑点的作用,提高繁荣程度和经济插力,带动及整合两岸城市发展。

(3地区特点的挖掘

该区域是近代金融建筑的聚集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反映了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使得地区特色得以体现。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

的共融。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高品质文化气息的金融区。

3、规划原则

(1充分利用——充分利用该地区特有的城市景观,如:海河、沿河绿带、风貌建筑、方格网的建筑布局和棋盘式的道路格局。

(2合理组织——依据逻辑思维原理和人的行为准则合理组织好交通系统、开放空间、绿化、景观、风貌保护等系统。

(3创造特点——解放路地区所具有的城市景观特色。独一无二,因此规划要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努力到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

(4慎重开发——旧城改造所面临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其实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发展的前提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使历史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规划是催化剂,使这一过程向更好的目标前进。

4、规划目标

实现区域的可达性:通过对车流、人流的动态预测,确定交通路线及形式,提供更多的可选择路线。让不熟悉该区域的人从中受益。

实现区域的可识别性:强化区域个性特色,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延续特有的历史文脉特色。

实现区域的可驻留性:一个地区的吸引力最主要的是人的交流,通过对公共空间及使用功能的空位、组织,增加城市开放空间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提高公共生活的活力,使区域宜于工作、交流、休憩和游览。

5、整体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一: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的组织

从现状方格风的路网格局和总体规划给定的道路定线情况来看,目前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1路网密度较大与出入口过少的矛盾。

(2过境交通流量大.与区内交通流量少的矛盾。

(3交通性干道的拓宽与道路两侧风貌建筑保护的矛盾。

规划对策

(1增加这一地区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通道。

(2打通保定道。

(3保留解放路现有道路的宽度,交通流量由大诂路和海河西路承担。

步行系统以沿河绿化带为主支撑体,以承德道、滨江道形成内部环路作为辅助构成一个联系内部各主要建筑的步行环,配建的大型社会停车场紧邻内环路布置。

实施与管理

(1解放北路地区的道路交通情况,近期看以打通保定道为契机,联系海河两岸地区,达到道路系统的完善;远期按总体规划实现“三纵四横”道路骨架。远景实现以主次干道为主.步行街区为辅,加上快速干道和地铁形成立体的交通体系。

(2采取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单一”管理方式和经验,即单向行使或单一车种。

策略二:强化区域功能分区

按照金融活动对办公场所的需求,对该区进行了功能分区的强化。

规划结构基本上可以说是从现状结构的延伸而来,即“一区、一街、一中心”。

“一区”即金融商务办公区,位于区域内营口道以北地段,由四部分组成:

(1法式风情街,位于解放桥与大沽桥之间,是解放桥以北意式风情区的延续,也是西侧和平广场、滨江道商业街的延续。金融区本身具有浓厚的办公氛围,有强大的消费能力。构成了配套设施市场话跃的基础,其周边分布的商业区即对在该区发展商业构成一定的竞争,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该区发展配套设施的基础条件,只要定位准确,将会带来极大的人气,规划将该区购物人群定位于高薪白领阶层。规划低层商业建筑,建筑风格大胆创新体现原创精神和唯美个性,安排拱廊室内购物街、品牌店、露天咖啡店、街头表演广场等,体现法国浪漫风情。

(2滨水艺术广场,位于赤峰桥桥头,是一大型城市广场,体现文化、艺术、亲水,由观光路向西与和平广场相连,向东与南站中心商务区相接。

(3金融商务办公区,位于滨江道、吉林路、营口道、合江路的围台地段,安排以金融商务办公为主的综合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项目为金融、保险、证券交易所、会计及其他经济实业。该区是一个对外的窗口,也是人流较集中的区域,通过在街坊内部对人流的梳理,解决周围道路的压力.并形成良好的休闲环境。

(4金融商务配套区,位于吉林路与太沽北路之间。安排金融公寓及专为金融界高级人士打造的银行家俱乐部及相关配套健身娱乐设

施。

“一街”即素有天津“华尔街”之称的解放北路金融一条街。以历史建筑观光为主。通过对开放空间的组织引导人流、吸引人流。

“一中心”以解放北路公园为核心的金融商务管理中心,分为两部分:

(1金融商务办公管理区.位于营口道与保定道之间,现状多数银行建筑聚集于此,是当年金融括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规划延续该地区历史文脉,将该区作为一些金融、保险公司的管理机构、总部,通过使用性质的置换和新建筑的插建,以保证用地性质的强化.保证单位面积使用权的独享。

(2行政办公宾馆区,该区以保留现状建筑为主,主要包括市政府、市委、市政协、市建委、利顺德、凯悦饭店等.在该区域内完善配套设施,为游览人流提供服务。

规划后该区域总建筑面积可达151万平方米(保留现状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新建建筑87万平方米,总容积率为2。

策略三:构筑城市空间形态意象系统

(1二维空间形态的塑造:从这一地区图底分析不难看出现状用地基本为规整的方形,因此把以规整的街坊沿路周边布置“方形”作为设计的“母题”。以规整的街坊沿路周边布置对周边街景表现亦均衡。同城市总体环境的一致。

(2竖向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问界面控制三个层次,沿解放北路两侧控制高度为15—20M(个别现状除外;沿海河控制高度32M左右(个别现状除外:沿太沽北路两侧控制高度60一80M;解放桥头高层区控制

高度为80M。标志性建筑确定在轴线相互贯串,视觉交汇的河弯内侧,从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金字塔”状空间特征。照顾了沿海河不同角度的空间视觉效果。

(3景观特色的体现:从城市的独特性来看,天津保存着三个历史文化空间。一个是老城范围的本土文化空间它具有那种温文敦厚、沉静的文化气质,而另一种是以旧租界为中心的近代文化空问。在这两个空间之外还有一个沿河而存在的文化空间——海河文化,它充满恬力和张力这个空问文化才是天津本土特征。而这个特征才是天津人的精神性格。

解放北路地区是海河文化与商业发展轴的偶合。沿河绿化的构筑可以为梅河文化添姿色。根据这一地区特定的因素,规划提出“一线,三轴,五点”的绿化景观结构。

“一线”以海河绿带作为区域自然景观的源泉,呈“楔”形向区域内落透。

“三轴”通过滨江道、承德道、保定道两侧绿化用地的系统调和,形成三道绿轴向东与海河带状公园相融,向西与中心花园相呼应。

“五点”由大沽桥头绿化广场、原法国公园、解放北园(原维多利亚公园、艺术广场、规划保定桥头绿化广场组成,绿化广场作为开敞的公共空间处理上以硬质铺装和草皮植被为主要造景手段,通过细腻的空间刻画达到与人最大限度的沟通。

规划利用借景将海河绿化带通过成片的绿地和“绿色视廊”深入该区,并与该区内部的绿化互为因借,绿化带与绿地的造景以常绿乔木为主要造景手段,增加“绿量”,改变速一区域的小气候。

策略四:风貌建筑保护与游览系统的确立提起解放北路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满眼外来建筑.恍如异国。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它绝非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也没有任何文脉上衍传的必然,只是一种强加。但从历史的角度审慎地观察会发现它的文化底蕴,独有的审美价值.又是一种财富。保护区内不宜搞现代派的大型高层建筑。总体规划制定的原则是:重点保护赤峰道以南近代建筑,重点建设赤峰道以北地区(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区。把解放北路建成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并不是简单的对现状所遗留的金融机构进行

保留就够的,它需要城市这个载体作为支撑,承担诸多功能性的需要,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核算这一地区的环境容量是否能承担。既要保护风貌建筑。又要开发建筑金融中心,逮一矛盾如何化解。风貌建筑保护的核心是划定绝对保护建筑与历史街区范围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顿方案、管理措施,对历史建筑保护根据以原始资料的搜集做出评估,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拆除区内破坏传统风貌景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与金融办公使用功能不相符的保留建筑逐步进行功能置换,规划区内需置换的风貌保护建筑面积约 5 万平方米;进行适当的交通限制并开辟步行街;对破损的市政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重视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保护,重视其经济价值的挖掘,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构建解放北路金融中心的独特框架。规划根据不同的区域制定了三种保护类型,提出保护与改造的基本途径。一类绝对保护区,就是沿解放路两侧,知名风貌保护建筑:二类为新建筑,与相邻

建筑的风格相协调,对道路拓宽带来的“小改小动”。建筑物经整修后仍可保护原貌;三类为新建建筑,在单体设计时应与周围建筑的风格相协调。按相邻两撞之中较高一幢的高度控制。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整修及历史街区风格的保护,延续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沿海河旅游带的建设组织解放北路金融区的旅游线路。提出从和平区、河西区、河北区、河东区进出该区的游览线路,改造建设解放桥、赤峰桥、保定桥、泰安桥、大光明拼,北接意式风情区、西联和平广场、南接小白楼中心商业区、东联南站中心商务区。策略五:建立城市公共活动领域圈与广场系统在现代的建筑环境中,造型和使用功能的可识别性都已降低,公共性的空间识别性较容易被识别出来。开敞空间与重要的公共设施相联系。建立城市公共活动领域圈,塑造城市、区域的可识别性。规划中注重了城市公共活动领域圈与广场系统的建立,在赤峰桥但 5 规划滨水艺术广场,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区域内规划了 18 个不同尺度的广场空间(不舍公司门前广场,通过步行游览街组织公共开放系统,并制定相应的开放空间设计导则指导开放空间的详细设计(18 个广场分布方案。广场面积可达 18 公顷。 (1由建筑、道路围合的 70 一 135 米长的广场空问,这是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 (2以围合广场、后退广场、街头广场组成,广场尺度较小,多在 2 0—70 米之间,可看清人的面部表情的最大距

离为 20 一 25 米。 (3商业界面与步行街,对商业零售业进行人性化布置,保持商业界

面的连续性,在吉林路、营口道、海河围合的区域内通过步行系统的筹划,引导人流,保持活力。 (4城市开敞空间,由大型城市广场、滨水开敞空间组成,是城市文化、文脉的集中体现。作为文化活动、艺术展示、大型集会等城市公共活动场所。策略六:软环境的建设通过对区域内软环境的建设,如:街道家具、灯饰、雕塑、标识、电话亭等的设置,创造人性化的场所,使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区域。软环境元素的风格、色彩、比例要与相邻建筑相协调,整体风格相一致。主色调为凝重的灰色,副色调为棕红色、墨绿色。策略七: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新建建筑与整修老建筑的同时注重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建设,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通讯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停车场(楼联网系统、综合管同系统等。城市设计提出了宏观的设计目标与策略,是概念设计和意向,鉴于该区域历史建筑保留较多,且街区城市肌理明确,所以在开发建设上要采取谨慎的态度,通过对新老建筑从尺度、界面、空域轮廓线等的细腻设计达到和谐,在金融中心区的开放空间设计上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编制了开放空问设计导则,来创造一个人性的场所,用软环境的建设来提升该地区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可驻留之地。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让市民在追求当下真实生括的同时,还能分享与延续

百年前留下来的空间环境与都市印象。这样的城市,才是个有连续记忆、能累积情感的城市!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19世纪60年代,第一个具有国际性意义的宪法——《威尼斯宪法》由文物保护专家和建筑师等共同提出。宪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定义并设定了新的标准,认为历史古迹是以能见的某种文明或历史事件的城乡历史环境。直至现在该宪法仍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处理国际文化遗产事务的准则。1976年颁发的《内罗毕建议》,在《威尼斯宪法》对历史遗产的认识基础上将保护范围发展到“历史地段”,保护内容包括史前遗迹、历史城镇、老村庄遗迹相似的古迹群等。其后的1987年美国编制的《华盛顿宪法》将保护范围扩大至“历史城镇”,明确提出保护历史建筑、街区及城镇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并提出对于历史建筑等考虑保护与部分牺牲的态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宪法》,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法》,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著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作者: 学号: 年级: 调查与分析 调研思路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调研过程有文献收集,确定调研方向,实地勘探、获取现状资料 、整理归纳资料 、分析结果。 调查主要采用下列方式、方法:现场勘踏、拍照、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分析的访谈等,分析评价建立在坚实的数据资料基础上。问卷调查中总样本量为100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2%;访谈中共10名被访者.在表达形式上,每一部分分析都由调查访谈的内容和理论知识两部分结合存在,充分体现了社会调研应联系实际,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宽窄巷子是如何围绕休闲这一主题展开保护与改造,研究其规模、特色、空间处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历史环境结合,侧重点是接到的尺度比例,如何处理使其更适宜现代人生活,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空间,不使之冲突。 【摘要】 当代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对历史街区整体和区域的保护理念的强调,不仅强调对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性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而且主张对大量存在的一般性的历史建筑、街区以及存在期间的文化内容、生活方式进行整体的规划保护,同时也要求保持地区活力,瞒住现代生活的要求;重视对历史见证遗产的再利用,对于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既反对大拆大改,也不再主张不做任何变动的保护方式,而是主张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保护应到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内容。较好的协调保护与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传统保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街道尺度; 比例; 公共空间; 改造 前言 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 调研流程图 深入研究阶段 验证阶段 结题阶段

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Xx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摘要】: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保留下来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存在整体技术逻辑性的薄弱而造成修复破坏的现状,并从保护理念、劣化分析、拆除加固、保护修复等技术层面,详细说明了保护应该遵循一定保护伦理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历史建筑保护环境原真性风格性劣化分析保护修复 【正文】: 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环境 在南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经过几百年世代文化传承和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近代历史建筑上。随着南京城市建设新一轮的开发与发展,被视为建筑遗产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实践也越来越多。 南京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几乎都可以在南京的近代建筑中找到。从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样式、拜占廷式、俄罗斯东正教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式,到现代建筑各个流派的风格、中国古典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等,可谓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二、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现状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漫长的岁月,磨损了建筑的棱角,折磨了建筑的躯体,却沉淀下了历史文化的厚度。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这些本应该得到切实保护的历史风貌在城市化经济建设中以各种理由或被空置颓败、或干脆以拆了之,终能够保存下来的也被无知无畏者们的设计、施工公司改造得面目全非。近代建筑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 1. 使用性破坏 使用者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对近代历史建筑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随意改变建筑室内的原有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在拆除和加建的过程中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特色毁坏殆尽。 2. 置换性破坏 近代历史建筑的置换再生,必然带来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通过象征手段发挥着建筑的伦理功能象征赋予一个建筑物的意义和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符号来表达描绘其功能的特征。近代历史建筑功能置换应该相近不至于因功能相去甚远而大动其筋骨,在修缮改造时只是根据功能使用的需要,对于原有建筑的构件不加保留的拆除、加建,将室内传统的、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建筑装饰随意更改,而失去其建筑象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形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 保护性破坏 保护改造的理念不顾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之事实,将建筑肌体采用现有材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方法的实例应用研究,在具体和可操作的层面上,为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例,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较全面的应用城市古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方法,更好的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基本方法 1、历史建筑的分类 1.1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文物建筑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建筑,其保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须遵从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1.2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实际上是将一切不可移动或不应当移动而需要原地保存的文物统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1.3一般历史建筑 不同于文物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历史建筑并不强调重要历史意义。这类建筑物、构筑物数量较多,是历史街区的主体。 2、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方法及适用性 2.1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主要的方法是“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原真性,但是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适当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被合理的利用。例如重庆湖广会馆的修缮,会馆在重庆明清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生活、文化方面都对重庆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重庆湖广会馆见证了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反映了明清时期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盛况及兴衰变化,是研究重庆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图1)(图2)。 图1修复前的湖广会馆图2修复后的湖广会馆湖广会馆衰落后,大多都改为它用,或作为工厂、或作为仓库(禹王宫),或为居民居住(齐安公所)使用,使用者对建筑内部进行了大量的改建、加建,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建筑形式。保护工作者通过对湖广会馆院落空间的清理以及对禹王宫、齐安公所内部空间的恢复,使湖广会馆建筑原有的山地院落空间和内部空间特色显露出来,恢复了湖广会馆本体的真实(图3)。① 图3 恢复齐安公所原有院落、天井 而针对历史街区中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其立面造型以修缮为主,内部

历史建筑保护

很重要,应该说是必要。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遗迹。 就像人的气质一样,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气质的养成,历史遗迹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是在创造未来,也是在创造未来的历史。美国的文化代表是一种快节奏的文化,有人说是快餐文化,很浮躁,因为她的历史短暂,人文遗迹缺乏。没有人会这样说印度,尽管印度贫穷,却因为她的历史,而显得神秘,令人向往。 近代文明不过百年。而之前的漫长历史,对我们来说并不清晰。因为没有照相机,没有电视录像,而那个年代的人都已作古,如果没有历史遗迹,我们无从知道过去的人是怎样生活,过去的年代是什么样子的。 保护好祖先给我们的遗产。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有人说是为了保护历史,也有人说是已经背叛。 怎么样来保护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借鉴 这是一个很重要,很难周全的课题。 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破坏。 历史已经在我们眼睛里快变样了………… 有时间的话,多看看余秋雨的书,虽然他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是,起码要肯定的是,他有一颗忧心历史的火热的心。 但是,我市的文物现状不容乐观,古关帝庙、城隍庙等很多文物年久失修、面貌破旧;有的被工厂、学校、民居占用,保护工作不落实,重点保护不突出;基本建设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破坏严重;有的开山造田等对文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有部分古建筑与周围建筑环境不协调,对传统文化构成了损害,影响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物保护与开发没有很好结合,有的文物被拆除,有的文物保护点孤立地存在,失去了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失去这些历史遗存,2500年历史的古城也就难符其实了。消失的,无法挽回,树立和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做到建设和保护和谐发展,为历史、为后代保留一份宝贵的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所在。 14 回答者:水玲珊中国许多建筑珍品都已毁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成为近年来飞速建设和现代化的牺牲品。如今这些重建工作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和建筑界在20多年来为保护已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瑰宝而多方奔走的结果。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及其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及其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刘萍 (滨州市规划局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本文基于平时对传统建筑改造中的一些平时的思考,针对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历史景观的问题上总结出一些保护更新的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 关键词:传统建筑保护更新设计方法 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传统城市的改造和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近年来,成功的保护与更新的实例越来越多,但是,更多的历史建筑却是陷于一种无序和被动的状态。本文基于平时对传统建筑改造中的一些平时的思考,针对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历史景观的问题上总结出一些保护更新的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 一、保护更新的原则与相应的设计方法 1、立足保护建筑群的古典氛围 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建筑物本身的保护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重点还要立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氛围。之前由于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将一些传统建筑置于高楼大厦之中,由于传统建筑的体量相对较小,而且建筑多数为单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建筑物本身保留下来,然而传统建筑给人的空间感却丧失殆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做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建筑跟周围环境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将原有的自然的、传统的空间延续下来。此外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群之间保留一定空间,以便借助某种介质实现一部分对传统建筑环境的保护。比如采用绿化的有效隔离使传统建筑的氛围与现代空间有一定有效的过渡。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对于周围环境的设计工作,涉及的利益和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也很多,不过我们应该做到对历史建筑应有的尊敬。 实例:沈阳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的保护改造工程,虽处于闹市之中,但是陈伯超教授在设计时就重点提出:要保留的不仅是作为中共省委机关的两栋平方和刘少奇曾经居住的房屋,重点是要保护当年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的环境和气氛。最后通过胡同、院落、场景再现等因素的应用最终较好的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环境和气氛,形成一处有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 2、保留修整的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的保护原则

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Xx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摘要】: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保留下来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存在整体技术逻辑性的薄弱而造成修复破坏的现状,并从保护理念、劣化分析、拆除加固、保护修复等技术层面,详细说明了保护应该遵循一定保护伦理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历史建筑保护环境原真性风格性劣化分析保护修复 【正文】: 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环境 在南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经过几百年世代文化传承和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近代历史建筑上。随着南京城市建设新一轮的开发与发展,被视为建筑遗产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实践也越来越多。 南京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几乎都可以在南京的近代建筑中找到。从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样式、拜占廷式、俄罗斯东正教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式,到现代建筑各个流派的风格、中国古典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等,可谓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二、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现状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漫长的岁月,磨损了建筑的棱角,折磨了建筑的躯体,却沉淀下了历史文化的厚度。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这些本应该得到切实保护的历史风貌在城市化经济建设中以各种理由或被空置颓败、或干脆以拆了之,终能够保存下来的也被无知无畏者们的设计、施工公司改造得面目全非。近代建筑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 1. 使用性破坏 使用者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对近代历史建筑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随意改变建筑室内的原有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在拆除和加建的过程中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特色毁坏殆尽。 2. 置换性破坏 近代历史建筑的置换再生,必然带来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通过象征手段发挥着建筑的伦理功能象征赋予一个建筑物的意义和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符号来表达描绘其功能的特征。近代历史建筑功能置换应该相近不至于因功能相去甚远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研究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研究 摘要:本文是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的总结性思考。结合这一学期所学,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专题的认识,汇报案例(绍兴仓桥直街规划)的介绍和总结,对本专题同学所做的内容的总结和思考,以及对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个人观点。 关键词:城市建设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文化 随着对历史街区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问题已不仅仅是规划师或建筑师的研究课题,更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保护的内容也不再是某一文物,某一街区的形态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是使城市生活文化得以更好延续。历史街区保护是一项具有社会实践性特征的复杂工作,既需要不断推进城市保护理念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加强保护规划的实施以及控制机制的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了民族的智慧,对我们现代城市的硬件和人们文化思想的软件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看来,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拟就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问题研究。现行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及保护制度上,通过研究历史街区的本质特征,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实践进行思考,以总结城市建设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经验和教训。 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的问题研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向,与时代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到时代变迁是引发历史街区保护矛盾的根源,在保护过程中强调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寻求不同策略。探寻历史街区发展源动力,寻求新的社会因素的介入。与自然的关系:人居环境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整个人类进化以及迁徙历程,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选择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水平,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寻求理想人居环境的历程。与文化的关系: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格,城市开发需要对历史文脉和地方文脉的重视和恰当的运用。在城市开发和建筑设计中,引用国际城市规划理论成果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抛弃了自己本土文化和悠久历史所沉淀下来的建筑经验和理论,就是本末倒置了。另外,对待传统街区的复原也要持审慎的态度,传统的美不在于符号的简单堆砌,而表现在经过艺术考虑的内在结构。建筑物的营造如同写文章,应从实际需求出发,理清地区文化脉络,将文化符号、地域符号进行重组。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和发展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结合时代,自然,文化的关系,使历史街区在保护中发挥它的重要价值。 结合本专题研究,找的案例为浙江省绍兴仓桥直街。绍兴仓桥直街全长一点五公里的绍兴仓桥直街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零零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绍兴仓桥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是国内成功的保护规划,而在规划设计上采用

浅析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

浅析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我国城市发展 规划,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乡土建筑及文化,促进和保证规划和保护工作的进行,需要从城市规划,整体效益,建筑保护,绿色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相关探讨,从而协调城市化以及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协调。 关键词:乡土;建筑;文化;保护;更新;绿色 一、乡土建筑保护的重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更新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落后通过不断的发展相对较为容易克服,而文化的落 后较为艰难,但同时,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是国家生命力 的象征。随着绿色化的发展,古村落逐渐发展为旅游景点,为落后的经济提供了 渠道,逐渐发展为只求经济利益忽略文化的保护,对于文化的缺失,我们必须采 取保护措施,但是同时对于落后的乡土环境来说,去留的选择也极为复杂,对于 留必须去其糟粕,对于保护,又不能一概不能改变,反而妨碍经济的发展,我们 需要不断的总结认清这件事情,找到合适的对策,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采 取机制性的东西进行保护,如何把优良的民族代表性文化真正完整的保留传承下来,是从国家到建筑、文化各方面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乡土建筑保护是中国城乡 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大规模城乡建设的加速,中国乡土建筑面临 严峻的威胁。所谓乡土建筑,广义上可以泛指为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 狭义上多指农村地区的传统历史建筑。 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文化多样性,最主要的价值是恒久的生命力与 创造力。今天,维护文化多样性应该成为一种共识。不同文明共生共存的文化发 展观应该取代优胜劣汰的文化发展观,应该充分尊重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历史 文化村镇特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是认识我国文明史的实物见证。每个历史 文化村镇的特色都是特有的,是不可复制的。同时,历史文化村镇又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乡土建筑遗产如果离开了历史文化村镇的特定环境,就会大大降低它们 的价值。同样.如果历史文化村镇失去了部分乡土建筑遗产,也会同样降低它的 价值。因此,乡土建筑遗产的存在是形成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历史文化村镇和 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整体保护。由于文化和全球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向 同一化,全世界的乡土建筑都非常脆弱。建筑除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应进 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乡土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政策法律上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实施一批乡土建筑 保护的公共政策,保护了许多珍贵的乡土建筑遗产。例如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 乡土建筑保护的通知》要求将更多的乡土建筑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但是,总体而言,现行乡土建筑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并不能完全适应乡土建筑的保护要求, 需要加强。首先,乡土建筑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已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 化的时代要求。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村庄治理要突出 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另外 有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 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乡土建筑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尽管 国家层面对乡土建筑保护日益重视,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好乡土建筑,迄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常见模式及案例分析 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当下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过快的城市更新速度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它们的存在。本文对当下的一些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分别分析了其成功的方式,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is instantly many people care about, and the rapid urban renewal rate h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ir existence.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om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mode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s its successful respectively way, the hop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update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尤为悠久,很多古老的建筑既见证着我们曾经的辉煌,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必须予以积极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运动的不断高涨,原有的建筑逐步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建筑也惨遭不幸,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文损失,有志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呼吁相关部门的保护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认识才是根本之道。 很多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古建筑非常多,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建筑都是成片存在的,我们称之为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的存在让我们对过去的生活有了很多的理解,价值极大,但是只是单纯的进行保护效果又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与利用合为一体,使其重换青春,本文即基于这样的目的做了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我国的历史街区归纳而言有以下四种,其一是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的历史街区,如丽江、平遥等均通过政府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伤修缮,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其二是处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老商业街区和办公街区的“置换”,典型案例就是上海的外滩。其三是以艺术家自发改造为主的产业建筑历史街区,最初是在上海,一些艺术家在苏州河沿岸地区自发改造的中小型产业建筑遗产成为了艺术家的工作室,随后在北京、杭州、成都出现了有类似的项目。其四是城市居住型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最典型的就是上海的“新天地”,随后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及实践与探索

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侯建设 前言: 近代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怎么使它们得以重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历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上海这样一个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海派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上海外滩近代历史建筑上,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在近年来的开发与发展,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改建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质量,在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理念方面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近代历史建筑既不同于文物古建筑传统法式的技术工艺,也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因为它有自己的建筑艺术风格、构造体系,也有自己的历史渊源。那么我们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目的是什么?是使那些曾在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建筑遗产,真正重新融入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所以,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怎么样使其传承原貌旧史、拓展现代功能,达到修旧如旧、饰新溶旧的效果是我们建筑装饰企业对保护性建筑改造修缮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海建工装饰公司从近几年对市场的关注与研究以及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实施,已经形成了自己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面的理论基础。我们近年来所参建的历史建筑修缮项目,无论是从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的挖掘、还是将传统工艺、国外技术在保护建筑修复施工之中的应用、特别是施工技术人员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等都得到

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所以,对于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我们不仅将其视为一种市场经济的商机,也将其视为我们建筑装饰企业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良机。

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国内外流派和法规 对于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我们很注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建筑的保护经验,这不仅是因为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大多是在上海开埠期间西方列强各自按照本国的建筑风格所建造的西方建筑,重要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在历史建筑保护立法、教育、城市规划、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实践和研究。1931年公布的《雅典宪章》提出了历史建筑修复的总体框架和建议,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强调历史建筑修复过程中历史原真性的保持,从此,以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为核心的新城市复兴理念逐渐主导了西方的城市建设。 法国派的保护方式,l844年,法国建筑师维奥莱勒迪克(Viollet Le Duc)为巴黎圣母院做修复设计时,即提出了整体风格修复的原则。 英国派的保护方式,1855年,英国建筑理论家拉斯金(John RuSkin)提出,保护不企图任何的增添、改动或修护。美术工艺设计家莫理斯(William Morris)于1877年提出:以保护代替修护,用经常的照料来防止其败坏。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 探讨 一、天津的历史建筑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天津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关,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迹;天津曾是我国近代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所有这些,使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辽金时期的砖塔、楼阁、石经幢。元代以后的官、观、寺、院、官邸、会馆、祠堂、庭院。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庙、玉皇阁、清真大寺、独乐寺、广东会馆、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园林。据统计,商周以来的建筑文化遗存达1000余处。 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其中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花园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独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国民俗特点;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建筑的特点是:高台阶、大柱子、金属栏护窗,外檐贴面大多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室内装修讲究,顶棚装饰精细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设计上沿用本国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二、海河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 “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形成、发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人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改革开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对海河两岸开发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资进行改造。特别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滨江道商业步行街,重修了鼓楼,整修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五大道风貌街区,整治了津河、卫津河等二级河道,使海河两岸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基础理论 摘要:在城市建设高速增长的今天,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显然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论文通过对美华村这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程的实践,简要阐述了修缮技术与历史建筑再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修缮技术;更新与再利用 1历史价值 如果城市是一本书,那么书中的文字就是建筑。在上海这座蕴藏着无穷魅力的城市中,没有太浓重的城市别墅历史,而老别墅却又像被凝固的华美音符,作为历史的沉积点缀着城市。它们不仅凝结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而且承载着建筑本身的内涵与价值。上海的老建筑与其它类型的近代建筑一起,已成为“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年签”。作为上海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美华村具有了人文历史的传承和积淀。走在路上,伴随着两旁粗壮的梧桐树,幢幢别墅静静地深藏在高墙背后,恬静安详,绿树扶疏。从中你不仅能看到旧上海的缩影,而且能感受到独特的海派人文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每一幢老别墅的背后,都藏着一段老故事,都有不同凡响的时代背景,它们是老上海历史的一个个精彩片断。上世纪三十年代,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因为喜欢优雅与安静,将美华村五号别墅的金钥匙和完整的爱一起交付在陈香梅的掌心,而每天伴随他们的是一幢幢雅致的别墅。在这里,老别墅的风格各异,既有西班牙风格的印象,又保留了英式别墅的特征,集中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建筑精华,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它们和谐相处,见证着海派文化的兼收与并蓄。然而随着岁月流逝,

物换星移,老别墅也物是人非,历史的尘埃使其日益破旧,清水墙面残旧斑驳,苔痕点点,只有弯弯的小河里,浮萍覆盖了整个水面,一天又一天蚕食着旧日的风采。人们不记得,或许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个喧闹兴盛的城市里,还有着这般别致景色。因此,发掘老别墅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2工程实例 美华村基地位于虹桥开发区边缘,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地北接虹桥路,南至规划中的古羊路,西侧临近宋园路,东为中山西路;地块占地71 000平方米,基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长约150~240米如图2所示为基地的地貌现状。基地内现有二十幢各式花园别墅,其中在1937年至1947年间先后建成的有顾家花园、麦边花园、郭家花园等构成独立的别墅群。基地内部有很多成熟的树木和通向别墅的小路,在竹林和小溪的包围之下,花园成为了一处秘密的所在。本次项目的主要修缮对象是美华村1号和9号别墅。 3修缮原则与策略 对于美化村这一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别墅群,其修缮应当站在解读老别墅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做好保护性修缮工作,恢复其原有风采。修缮要遵循《文物保护法》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通过技术措施,修缮已有的损伤;保护和修缮相结合,深化现状,保留老别墅建筑的原有风貌。 主要的修缮策略有:(1)尊重历史,坚持科学,力求全面地保护整幢别墅的原始风貌,重塑其历史风采。(2)尊重历史资料和确凿的文献,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

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理论体系中的基本部分分别是本体论、方法论和工具论。本体论遵循最基本的伦理原则,是论述历史性保护本质的理论。方法论的核心理念是价值特性原则,也是历史性保护中确定设计的理论。工具论的意义在于阐明设计方法、保护技术评估等保护工具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它遵循整体性原则。 关键词:近代历史建筑历史建筑 一、伦理原则 所谓的历史建筑保护的伦理原则,就是在诠释历史性保护本质的精神内涵。这个精神内涵确定了其价值取向和技术合理性的判定依据,可以说,构建一个准确表述历史保护本质的伦理原则是一切历史性保护工作的基点。 1.历史性保护既是已存部分的保护,也是最大程度地保存其各种价值 这是对历史性保护“本体”的保护和阐述,主要是说明历史性保护的实质内容究竟是什么。历史建筑所

具有的以广义历史价值为代表的各类价值是历史性保护的直接对象,这些价值的载体是历史建筑本体。因而,只有以保存和恢复历史建筑的各种价值为出发点且对建筑本体进行有计划的修复维护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历史建筑保护。 2.历史建筑所含各种价值的保护标准是其核心部分 如果说,历史建筑价的保持与恢复值是历史性保护的主要矛盾,那么对其核心价值的保护即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评价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是否合理,最主要的评判内容就是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的保护和恢复状况。如图1-1所示,建于1921年的天津原浙江兴业银行处于该地商业核心地带——和平路和滨江道交汇处,与周围的天津劝业场等三个知名近代建筑构成了著名的“四位一体”构图,是控制和平路与滨江道历史风貌区的核心和灵魂,对其进行原址保护才能保护其价值构成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环境价值。若对其进行平移处理,即丧失了其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 3.价值的保护也影响其他方面的价值评价 在每一段历史的历史性保护环境下,评价原理和标准会呈现出一定成的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美学观差异性所导致。在历史建筑改造和加建设计中,经常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探讨

一、天津的历史建筑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天津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关,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迹;天津曾是我国近代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所有这些,使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辽金时期的砖塔、楼阁、石经幢。元代以后的官、观、寺、院、官邸、会馆、祠堂、庭院。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庙、玉皇阁、清真大寺、独乐寺、广东会馆、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园林。据统计,商周以来的建筑文化遗存达1000余处。 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其中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花园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独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国民俗特点;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建筑的特点是:高台阶、大柱子、金属栏护窗,外檐贴面大多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室内装修讲究,顶棚装饰精细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设计上沿用本国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二、海河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 “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

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形成、发展一直到今天。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人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改革开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对海河两岸开发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资进行改造。特别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滨江道商业步行街,重修了鼓楼,整修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五大道风貌街区,整治了津河、卫津河等二级河道,使海河两岸地区叉重新焕发了生机。海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与我们历史发展紧密结合的。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与工艺应用

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与工艺应用 当前,近代历史保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遗留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其修缮工作受 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了大力支持。而随着时 代的不断发展,近代历史建筑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 的损坏,如何借助现代修缮工艺完整的保留历史建筑的风貌,将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下去,是修缮的重点,同样也是 此次探讨的根本目的。 1、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理念 建筑的存在极为有必要,其作为人们生活过的场所, 有助于古代历史文化的探究,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放在当下也极具观赏价值,是地 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历史文化研究的突破口, 在开展修缮工作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真实性。 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韵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最 大化保留其历史意义,就必须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在修缮 时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的布局样式,不随意更改建筑所传 递的历史信息。二是可逆性原则[1]。当古建筑处于人口较 为密集的区域,则应当秉承可逆性原则,在充分把握建筑 结构方法、不破坏建筑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元素,以此来改善周围环境。三是整体性原则。古建筑应与周围 环境保持一致性,重视其与周围环境的相适宜性,在修缮 过程中充分考虑民间习俗、传统艺术等非物质文化形态, 不仅要保护建筑的整体性,同时也可对某个构件进行重构。 2、近代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艺 2.1平面布局修复 在恢复建筑原有的平面布局時,首先要对建筑内部环 境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建筑所处的年代,了解建筑的布局 特点,确保对建筑平面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在修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建筑原有构件被破坏,比如隔断、柱、檩条等 被拆除,对此则需要在修缮后期对缺损的构件进行修补。 2.2立面风貌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