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精
大连近代历史街区的现状与保护建议

方 针 。 此 , 项 规 模 浩 大 的 工 程 在 旅顺 口 议。胜利桥北历史街 区建筑 主要集 中在烟 情 街 只是 团结 街 这一 条 街 ,而 周 围 的 烟 台 从 一 开始 建 设 。也 正 是 建 设 北 洋 海 军 基 地 的 过 台 街 、 平 巷 、 辉 巷 。占地 十万 平 方 米 , 海 光 胜 街 、 光辉巷等街区都是俄 国时期建筑 , 然而 同 在 程 中, 一座近代 大连城 市雏 形 , 已然显现 出 利桥北在历史上是俄 国统治时期规划 的行 这 些 建 筑 却 没 有 得 到很 好 的保 护 。 时 , 这 进 来 。人 口 的增 多 , 产业 工 人 的诞 生 , 品 贸 政 区域 , 里 遗 存 有 大 量 的 欧式 建 筑 。 入 团结街 的尽头是原 大连 自然博 物馆 ,是沙 商 达 市 是 易 的发 展 , 这 里 有 了 “ 天 津 ” 使 小 的别 称 。 大 到 2 世 纪 末 , 连 市 人 民政 府 对 这 条历 史 俄 时期 所 建 的 “ 里 尼 ” 政 厅 , 沙 俄 统 O 大 连 近 代 城 市 化 的发 展 被 突 如 其 来 的 甲午 战 街 区 进 行 了 彻 底 的改 造 ,现 今 称 为 俄 罗 斯 治 大 连 市 的最 高 行 政 机 关 ,也 是 大 连 最 早 这 北 满 。 争 所 打 破 , 随后 三 国 干 涉 还 辽 , 俄 强 租 风 情一 条街 。 个 区 域 为南 起 胜 利 街 、 到 的市 政 府 。日本 侵 占后 改 为 “ 蒙 资 源 馆 ” 而 沙
文物建筑的保护 。胜利桥北历史街 区应 加 强后 续保护建设 , 特别是团结街 、 烟台街和 胜 利街 所开成的三角地带 ,更应该合理 地
开 发 利 用 。 胜 利 桥 北 历 史 街 区应 该 以俄 罗 斯 民 俗 特 色 为 主 导 商 业 、产 业 区 。其 中 包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1. 引言1.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改建或者遗忘的危险。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演变和文化传承。
保护和更新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使城市更具魅力和特色,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记忆的保留。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可以提升周边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还能够吸引游客和投资,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城市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让历史文化永葆活力。
2. 正文2.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在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保护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魅力。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代表了城市特有的建筑风格、城市布局和人文景观,保护其可以维护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保护其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资本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北京的南锣鼓巷。
这地儿啊,那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历史街区。
一、保护的方面1. 建筑外观南锣鼓巷保留了大量的四合院建筑。
这些四合院可是老北京的宝贝啊。
你看那灰墙青瓦,古色古香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护的时候,可没少下功夫。
那些老墙要是有了破损,都是按照传统的工艺来修复的。
比如说补砖,用的砖都得是那种和原来风格一致的老砖,可不能随便拿个现代的砖头就往上糊。
而且,四合院的门脸儿,什么雕花啊,门墩儿啊,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就像守护着老北京的记忆之门一样。
2. 历史文化元素这里面的胡同名字那都是有故事的。
像雨儿胡同,当年齐白石老爷子就在这儿住过。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元素,在胡同里就有各种小牌子,上面写着这些胡同的历史典故。
游客们一边走,一边看这些牌子,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还有那些传统的老北京手艺,像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也都保留了下来。
你走在巷子里,就能看到老师傅们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材料,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来了。
这可不仅仅是手艺,更是老北京的文化传承呢。
3. 空间格局南锣鼓巷的胡同格局那是相当规整。
东西两面各有8条平行的胡同,就像鱼骨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这种空间格局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没有被破坏。
政府通过规划,限制了一些大型建筑的建设,保证了胡同的宽度和四合院之间的间距。
这样一来,走在胡同里,你不会觉得拥挤,还能感受到那种老北京的宁静和悠闲。
二、更新的方面1. 功能转换以前啊,这些四合院就是普通居民住的地方。
现在呢,一部分四合院被改造成了特色小店。
比如说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文艺范十足的咖啡馆。
你想啊,坐在四合院的院子里,喝着咖啡,晒着太阳,周围是老北京的建筑,这种感觉多棒啊。
还有的四合院变成了民俗博物馆,把老北京的生活用品、传统服饰都展示出来,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方式。
2. 商业活力注入南锣鼓巷的商业那是相当繁荣。
各种各样的小吃店、特色纪念品店琳琅满目。
不过呢,这商业也是有规划的。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早已改观,但许多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甚至成片的历史街巷,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传统木构建筑如果缺乏维护和保养,保存的时间有限,要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已很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危房,却得不到维修。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
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淹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完善造成乱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不断增多。
又反过来造成环境质量的低下,一些居民迁居他处,有的历史建筑长期闲置。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原住民多被迁出散落他处,回迁的比例极低,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
历史文化街区有空心化的倾向。
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传统城区地皮的日益减少,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取得这些土地以“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获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景观更新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街区保护与景观更新的重要性历史街区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商业活动占据了过多的空间,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2.建筑改造不规范:一些历史街区的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存在破损、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和修缮。
然而,一些改造工程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规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
3.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历史街区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街道空间布局混乱,景观缺乏统一性。
4.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一些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受到影响,如交通拥堵、噪音干扰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对历史街区的建筑、景观、文化等要素进行保护,禁止随意破坏和改变。
2.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引入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整个街区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景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同时,应注重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避免破坏原有的文化遗产。
3.合理规划商业布局:在历史街区的商业布局方面,应注重合理规划,避免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应鼓励商家在不影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开展商业活动,同时注重提高商业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质。
4.加强居民参与和沟通: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参与,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摘要】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保护与开发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缺乏专业的保护措施和规划,开发过程中忽视文化传承等。
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
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科学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价值、不足、影响、平衡、加强、发展、重要性、科学合理、保护措施1. 引言1.1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这些街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城市的文明和传统。
保护和传承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引领。
只有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才能让后人了解历史、珍爱文化,形成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保护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更在于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 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现实发展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压力增大等原因,许多传统街区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成为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瓶颈。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历史建筑物面临严重的老化和破损,保护工作滞后。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优越,存在较大的开发利益诱惑,一些商业开发项目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任务。
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窗口。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被拆除或丧失原貌的危险。
因此,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改造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源。
这些街区的建筑物和风貌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对于维护城市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也是必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和设施已经老化和腐朽。
一些建筑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无法适应当代生活的需求。
因此,进行适度的改造和更新是必要的,以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
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政府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律保护,明确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和使用限制。
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改造工作。
其次,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和改建,确保改造工作符合保护标准,避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和风貌。
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和利用。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物和空间。
可以将一些建筑改建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或文化展示场所,提供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同时,鼓励在历史文化街区内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空间。
最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意义。
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尊重和认同,使他们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引言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开发、拆迁和生存环境恶化等种种威胁。
因此,如何在保护中进行更新,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街区的价值城市历史街区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街道的集合,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符号。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间。
保护历史街区,有助于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同时,这些街区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旅游资源与商业机遇。
保护与更新的挑战1. 商业化与开发压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开发和住房需求日益增长,这导致了对历史街区的开发压力加大。
很多开发商以“更新”的名义,对历史建筑进行拆除或大规模改建,从而使得这些街区的历史风貌遭到破坏。
2. 资金匮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政府预算有限,且公众捐款和企业赞助相对较少,导致许多历史保护项目难以进行。
3. 社区参与不足历史街区的保护往往缺乏居民和社区的参与。
这些街区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但由于信息的匮乏与参与渠道的缺失,居民的声音常常被忽视。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政策与法律框架保护历史街区的首要步骤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政府需要制定明确的保护政策,包括对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等级、以及违规开发的惩罚措施等,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不被随意破坏。
2. 加大资金投入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或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与公众参与。
同时,也可以探讨建立PPP(公私合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3. 倡导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参与机制,让居民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中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公众听证会、讨论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居民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4. 创新复兴模式历史街区的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还包括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再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城市设计探讨一、天津的历史建筑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天津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的大城市。
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天津密切相关,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天津留下了足迹;天津曾是我国近代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品集散中心。
所有这些,使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天津市有不少古建筑,辽金时期的砖塔、楼阁、石经幢。
元代以后的官、观、寺、院、官邸、会馆、祠堂、庭院。
较著名的有天后官、文庙、玉皇阁、清真大寺、独乐寺、广东会馆、大悲院以及清代的私人园林。
据统计,商周以来的建筑文化遗存达1000余处。
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西方近代建筑,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
其中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花园路和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官附近,大部分是庭院式独居住宅,建筑外形具有各国民俗特点;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建筑多集中在中街(今解放北路上。
建筑的特点是:高台阶、大柱子、金属栏护窗,外檐贴面大多是花岗岩和大理石,室内装修讲究,顶棚装饰精细雕刻,地面是硬木拼花地板或彩色水磨石地面,在设计上沿用本国习俗,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
二、海河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晓日三岔口。
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
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约72公里。
海河是一部记载着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伴随着天津形成、发展一直到今天。
天津最早起源于漕运。
当时这一地带商贸业十分发达。
明朝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在天津三岔河口西南设天津卫,开始建设天津城。
到2004年的12月,是天津设卫600周年的纪念日。
老城经过400年建设,逐步形成了规模,其中建成了我们熟知的天津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各帝国主义国列强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他们为了抢夺通向人海口的资源,纷纷在海河两岸抢占用地,建设码头、仓库、工厂和商贸设施。
天津沿着海河发展,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九国租界区,租界区面积相当于当时老城区的十倍。
在这期间西方的近代文明从天津登陆开始向中国传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有强烈的碰撞。
在这个时期海河两岸也先后修建了一些在国内比较先进的设施,如:老龙头火车站,是我国大商阜里第一个火车站。
还有开启式的铁桥,国内第一条有轨电车、在海河两岸建设了电报局、第一个邮电局。
还有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武备学堂。
改革开放以后,市委市政府对海河两岸开发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资进行改造。
特别是修建了天津站、整修了古文化街,近期叉整修了的金街和滨江道商业步行街,重修了鼓楼,整修了具有异国风情的五大道风貌街区,整治了津河、卫津河等二级河道,使海河两岸地区叉重新焕发了生机。
海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与我们历史发展紧密结合的。
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从98年以来,我们先后作了5次大的海河规划,第一次是海河两岸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包括广场北意式风情区、解放北路金融街,还有小白棱商业区等等。
第二次是海河两岸近期整治规划,针对两岸道路、景观所做的一个详细整治方案。
第三次是拇河两岸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两岸土地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进行具体控制。
第四次是2001年法国规划大师(著名塞纳河规划设计者来津为海河规划提供设计咨询服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国际水平的非常宝贵的建议。
第五次是2001年9月结合全市开展的详细蓝图工作,我们编制了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规划详细蓝图。
海河两岸综台开发规划的目的是用3到5年的时间,将海河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和景观带;弘扬海河文化,创建世界名河。
规划确定海河市区段功能以旅游、景观功能为主,成为一条生括景观型河道,兼有排沥、供水、脚洪、航运等功能。
规划确定了统筹化规划、市场化开发、法规化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统筹化规划l、按照总体目标,突出强化此次规划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确定规划的六个主题目标。
(1展现悠久历史文化——如歌岁月,魅力之河。
以海河为轴线将天津各个时期的风貌区组织起来,展示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
使海河成为天津历史的博物馆和市民文化话动的中心场所,展现历史神韵,提升文化品位。
(2发展滨河服务产业——经济腾飞,动力之河。
在海河两岸建设以商业、贸易、文化、娱乐、金融等公共设施为主的滨河经济开发带,形成标志性的经济中心区,提高城市经济地位,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岗位。
(3突出亲水城市形象——城河一体,标志之河。
通过规划设计引导与控制,确定海河的整体景观风格与结构,完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按照“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思路,进行海河沿线的绿化、灯光、环境设施和景观建设,构建具有国际大都市水准的全天候景观带。
(4建设生态城市依托——绿色浸润,自然之河。
以海河为主干,沟通支流与二级河道,建立网络状的河流和滨河绿化系统。
切断两岸排污,治理海河水体.保证海河水质。
(5改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凝聚之河。
以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为基础,兼顾交通与亲水活动的需求.提出海河两岸地区交通整体解放方案。
提高海河沿岸地区的可达性,加强两岸的交通联系,开辟水上辨览观光线路,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滨河步行系统。
(6开发旅游休闲资源——全民共享,活力之河。
综合开发以历史文化、滨河特色城市景观、文化休闲产业和滨河自然风光旅游产业链为内容的独特旅游资源。
2、根据簿河沿岸的历史发展沿革和建设情况,将海河上游两岸划分为四个段落。
(1自北洋桥至南马路为传统文化商贸区(CHD。
该地区成为延续天津城市历史脉络的核心区域。
依托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旅游和商贸活动,赋予这一地区恬跃的生命力。
(2南马路至赤峰道为都市消费娱乐区(CRD。
规划依托现有设施的基础,增强文化、娱乐等休闲活动设施建设,增强恬力,形成现代化城市独有的中央休闲区。
规划开辟大型的绿地与广场,创造出与城市中心相称的空间形象,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市的形象象征。
(3赤峰道至奉化遭中央金融商务区(CBD。
沿岸是城市cBD的核心部分。
规划在这一带则侧重于商务、办公、信息、金融和展览等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设施的建设,创造吸引国际化企业的良好商务环境,成为现代化经济中心的突出标志。
(4奉化道至外环线为智慧城(CSD。
海河沿岸是中心城区未来建设生态城市的宝贵资源。
规划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为主题,在过一带构造新型的城市形态,重点建设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以松散的城市形态创造具有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新产业区。
结合柳林风景区建设综合性游憩设施。
通过海河两岸开发改造形成一系列经济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核心空间,从而使景观环境的改造与经济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海河沿线的开发可以通过这些核心区域进一步带动城市纵深地区的发展。
海河开发改造也就成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工程。
(二市场化开发海河两岸的开发改造借鉴危改工程的宝贵经验,走“以建设带动开发”的路子,通过对两岸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设施的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市场力量共同建设海河。
规划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市场化手殷筹集的策略。
海河两岸的开发改造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3—5年进行基础设施、文化和环境设施建设,作为起步工程,改善投资环境。
其后的15年通过市场投人完成两岸的全面开发改造。
规划确定先期实施起步工程为水体治理、堤岸改造、道路交通、桥梁隧道、通航、绿化广场、环境建设、灯光夜景、公共建筑、整修置换工程等十大基础工程(“公整堤灯绿,道桥水环通”。
(三法规化管理本次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了海河两岸开发建设管理规定的初步框架。
作为海河开发建设管理的“基本法”,避免多头无序发展,保证海河沿岸的建设水平。
通过进一步联合国内外设计力量,做深入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使海河的综合开发改造规划设计达到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水平。
海河的下一步建筑方案、景观设计方案、海河两岸的市政管理,都采用市场招标的方式。
起步方案实施以后,在2004年12月,天津建卫600周年的时候,海河将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海河两岸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使天津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会有进一步改善,天津距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更加接近。
海河的成功开发改造,将标志着天津跨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天津租界区的形成及近代建筑天津的外国租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入侵而出现的。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美三国同年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concession,地点在距天津城南3公里外的紫竹林沿河一带。
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长约6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俄、意、比、奥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
所占海河岸线相当于海河对岸英、法、德三国租界河岸线的总长,达3354米。
天津沿海河东西两岸出现了九国租界,现存的天津近代建筑,多半是19世纪初留下来的遗物。
由于当时的外国和中国建筑思潮的复杂影响,再加上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各自营建。
建筑种类齐全、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质量较高是天津近代建筑的特点。
正因为建筑的多样化,我们很难在这些建筑中总结出共同的形式特点来。
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将组成这种多样化的种种因素列出来加以比较,以说明这种多样化的成因,同时也可以发掘一些具体的造型因素乃至建筑细部,总结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教训。
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当时各国国内流行的冠以各种复兴名义的建筑形式,如古典主义、折衷主义乃至现代建筑,以及带有地方特点的欧美各国种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在这里广泛运用,使天津的近代建筑多种多样,成为各国建筑的博览会。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建筑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的传人,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中西融合的形式。
这样就使天津近代建设呈现类型齐备、质量完好、形式多样的丰富面貌。
天津近代建筑形式特点:1. 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及其变体一般带有不同柱式的柱廊,或设山花或为水平檐口。
建筑一般为古典建筑的分段,如垂直方向三段分割,水平方向三段或五段分割,柱式多为爱奥尼克,细部如花坛、门窗及纹饰等均照西洋古典建筑作法或演化而来,主要用于银行建筑和办公楼。
2. 明显的折衷主义形式此类建筑多数为不同风格建筑构件的结台,以取得较为滔跃的建筑效果。
常用于娱乐、商业等建筑等。
3. 异国地方建筑情趣由于来自不同国度的设计带来不同国家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往往使人感受到异国情调,如英式的露明星架、德式的扁拱及牛眼窗、西班牙式的粉墙筒瓦及铁活,以及日式的简朴灵括的木构……这类建筑多用于住宅、府邸或中小型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