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简介

合集下载

胡雪岩个人简历

胡雪岩个人简历
李鸿章三人发起洋务运动。
2016/11/13 长沙厨王鞋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限公司
功成名就
• 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 • 为富且仁,善好施,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的美 名。 • 开办胡庆余堂,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 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 胡雪岩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 晚清四大奇案之首-杨乃武与小白菜,协助澄清冤案。
谢谢
2016/11/13 长沙厨王鞋业有限公司
2016/11/13 长沙厨王鞋业有限公司
人物评价
• 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
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
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
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
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2016/11/13 长沙厨王鞋业有限公司
红顶商人-胡雪岩
-刘东昌
2016/11/13
长沙厨王鞋业有限公司
个人简介
• 胡光墉(1823-1885),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
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 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商人,政治家。 • 后因经营丝业,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 半;旋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
2016/11/13 长沙厨王鞋业有限公司
惨然离世
• 野心过大,试图垄断江浙生丝生意出口从 而激怒洋商,导致生丝卖不动资金链断裂 而破产。 • 政治敌人的打击,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 治斗争的牺牲品。 • 破产后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 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胡雪岩的故事

胡雪岩的故事

胡雪岩的故事【最新版3篇】目录(篇1)1.胡雪岩的背景和早年经历2.胡雪岩的商业帝国3.胡雪岩的慈善事业4.胡雪岩的衰败和去世5.胡雪岩的遗产和影响正文(篇1)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商人和慈善家。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雪岩的背景和早年经历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贫寒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穷的读书人,无法供他上学,他只能在私塾外偷听老师讲课。

尽管如此,他仍然勤奋好学,通过自学,掌握了许多知识。

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胡雪岩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他从经营小店开始,逐步发展,最终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的商业帝国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金融、地产、医药、纺织等。

他的商业活动,不仅在中国,还涉及到东南亚和欧洲等地。

他的商业才能和经营策略,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胡雪岩的慈善事业除了商业活动,胡雪岩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他设立了“胡庆余堂”药馆,为贫苦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他在杭州建立了“胡氏义学”,为贫苦子弟提供教育机会。

他在中国各地设立了多个粥厂和救济站,为灾民提供救济。

他的慈善事业,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雪岩的衰败和去世然而,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并没有持续很久。

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包括政治动荡、市场变化、管理不善等,他的商业帝国开始衰败。

最终,他被迫宣布破产,他的财产和名声都化为乌有。

1885 年,胡雪岩在贫困和失望中去世,享年 62 岁。

胡雪岩的遗产和影响虽然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已经消失,但他的遗产和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他的故事,成为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篇2)1.胡雪岩的背景介绍2.胡雪岩的商业生涯3.胡雪岩的成功之道4.胡雪岩的衰败及启示正文(篇2)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字雪岩,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商人、红顶商人的代表人物。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诗句词句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诗句词句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诗句词句胡雪岩年代:清朝胡雪岩简介:胡雪岩,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白手起家,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

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以图强国;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

终其一生,他以仁义经商,对当今的商人仍有借鉴意义。

但他生活荒淫无度,又不谙政界之道,终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钱财散尽,黯然离世。

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

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

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余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为了保存这座国药国库,帮助胡雪岩接管胡庆余堂。

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余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清朝时讲,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

胡雪岩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

在当时中国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这个靠山。

胡雪岩的个人魅力更是了得,他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婆,但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老婆都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缺乏信用契约的前提下,有老婆相助(相对稳固的夫妻契约)更是如虎添翼!综上所述,国外的环境和中国相去甚远,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胡雪岩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

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

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

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

2018-胡雪岩简介-精选word文档 (19页)

2018-胡雪岩简介-精选word文档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胡雪岩简介篇一:胡雪岩生平简介胡光墉(1823—1885),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红顶商人--胡雪岩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

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

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

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

资金201X万余两,田地万亩。

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

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

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

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人物传记组)胡雪岩

(人物传记组)胡雪岩

1.2 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
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 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 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 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 的完整; 他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他 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 面极尽奢靡。
1.1 胡雪岩的概况
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 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 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 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 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 局务,为左大借外债, 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 又依仗湘军权势, 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 20余处 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 余处, 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 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 为官须看《曾国藩》 为商必读《 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 雪岩》 雪岩》”。
3.2 讲话恰到好处
从金华火腿行到阜康钱庄的时候和老 板的对话 借钱与王有龄对话 与妈妈对话 为王有龄买米和官兵的对话 与左宗棠交往
3.3 先仁后利
为杭州死去的老百姓义葬,施粥 施药,义渡,送药,祭祀,被杭 州老百姓称为“胡大先生” 雪记药店(军队供应,施药) 胡庆余堂
3.4 切勿侵占国家财产
胡 大 善 人
筹集资金 募捐善款
2.4 风花雪月
美 女 如 云 无 懈 可 击
2.5 惨然离世
政 治 斗 争 牺 牲 品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字季卿,号红顶商人,是晚清著名的商人和官僚,也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他在清朝末期经营海上贸易和矿业,曾任安庆府知府和四川学政,是一位有着极高威望和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和政治家。

胡雪岩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出生于亳州府亳县红山乡一个农家。

在年幼时便表现出聪明才智,不愧为天才。

他曾经读过几年私塾,但由于生活贫苦,早年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1881年,胡雪岩从安庆体育馆出生并开始他的政治生涯,担任原安庆府知府。

其时期的政绩较为出色,政绩名噪一时,深得民心,人称“胡千金”。

胡雪岩任安庆府知府期间,秉承协调公正的原则,力图改善官民关系,大力发展商业和农业,在众多工程中,兴建城墙和大桥尤其出色。

胡雪岩是清末时期的杰出商人之一,他在商业界的成就和他所带领玄奘藏经之旅无数的人赞叹。

他曾经通过海上贸易和矿业获得巨额财富,创办了东北铁路公司和洛阳汽车工厂等企业,以及考察布达拉宫取得著名的“藏文金册”。

并且他的商业帝国不仅矗立于中国,更远达欧洲勐岛。

胡雪岩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他在沪、港、新加坡等地组建了公共福利机构,修建了恒福书院、恒衡中学和恒大修道院等教育机构,为当时中国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的扶持下,中国近代教育得到了明显提升,培养了许多人才,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胡雪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不仅经商成功,并且在很多文学艺术领域都有超群的造诣,尤其是诗歌和书法方面。

他的文字风格自称“不骛于奇”,注重平和清新的表现手法,以回归古典为目的,内容多为抒情,表达真情。

在书法方面,他喜欢取法古人,规则俗暗褊,墨意深若岩廑。

总体来说,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商业家和良政之才,他的财富和成就不仅是他自己的,更是中国的光荣和骄傲。

他的事迹和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颂,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创新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胡雪岩简介

[工作]胡雪岩简介

胡雪岩简介胡雪岩-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人物介绍胡光墉(1823—1885),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商圣”,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

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

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

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

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

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

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

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

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胡雪岩故居观后感

胡雪岩故居观后感

胡雪岩故居观后感(原创版3篇)目录(篇1)1.胡雪岩故居简介2.胡雪岩生平及成就3.故居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4.胡雪岩故居的参观体验5.对胡雪岩故居的观后感正文(篇1)胡雪岩,清末著名商人,有着“红顶商人”之称,他的故居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集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韵味的故居,感受颇深。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胡雪岩其人。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安徽绩溪人,清末著名商人,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从一个钱庄学徒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商界巨子。

他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曾协助清政府办理洋务,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胡雪岩的许多事迹,对他的一生充满了敬意。

故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秀美与徽派建筑的古朴。

漫步在故居的庭院中,我欣赏着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感受着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

而故居中的园林景致更是美不胜收,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

此外,故居内还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对联和题字,令人回味无穷。

走进胡雪岩故居,仿佛走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的殿堂。

在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还深入了解了胡雪岩的传奇人生。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深知自己要博采众长,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录(篇2)1.胡雪岩故居简介2.胡雪岩的人生经历与成就3.胡雪岩故居的游览体验4.胡雪岩故居的历史价值与启示正文(篇2)【胡雪岩故居简介】胡雪岩故居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是清朝晚期著名商人胡雪岩的私人住宅。

这座故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占地面积约 1300 平方米,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是中国传统江南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胡雪岩的人生经历与成就】胡雪岩,原名胡光墉,清朝晚期著名商人,其主要成就在金融、地产、药业等多个领域。

他白手起家,凭借着勤奋、机智和诚信,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

胡雪岩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被誉为“红顶商人”,在晚清时期具有极高的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

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

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

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

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

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

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

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

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

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

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

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

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

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传记和胡雪岩经营思想:胡雪岩的经营管理红顶商人胡雪岩-- 高阳《胡雪岩》2005年首部最值得期待电视剧胡雪岩最新图书一览胡雪岩--马尾船政的大功臣《胡庆余堂》史话胡雪岩的人道眼光胡雪岩请账房后人评说:胡雪岩如是说——机智商路行胡雪岩成败的启示胡雪岩处世成败谈现代社会中不要学当胡雪岩式的企业家胡雪岩成败的启示作者:张晓晖《大地》(2004年第二十二期) 很多人都崇拜胡雪岩,高阳的七本书被不少人奉为圭臬。

而胡雪岩一生成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封建皇权时代,为了一个红顶子,读书人要皓首穷经多少年,即使侥幸中了进士,还要熬资格,小心翼翼不出纰漏地熬到须发皆白,顶子才可能红。

这还只是贵,至于富,还要能放出去做实缺、肥缺的地方官,还要敢于贪污受贿。

而胡雪岩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既富且贵,名满天下,还得到慈禧太后钦赐匾额,黄马褂,其人是天才,其际遇是异数。

说到底,源于胡雪岩的几条过人长处:一是有眼光,能够识人,因人成事。

先是结交王有龄起家,后来又在左宗棠这棵大树下乘凉,结交漕帮成了小爷叔,得到了漕运的便利,而开钱庄、当铺、药店、丝坊,做军火生意,联合商界与洋人抗衡,无一不是因人成事。

令人敬佩的是,胡雪岩那么大的家当基本上是靠朋友做的,自家子女并没有介入,在清朝那样的时代居然没有办成一个家族企业,可见胡雪岩的心胸之大,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二是为人诚信,重视信誉,一诺千金。

胡雪岩是个胳膊折了吞袖筒的人,他常说,信誉就是钱。

实际上,信誉比钱还要值钱得多。

钱庄不消说,就是偶然下海玩出来的胡庆余堂,也是与同仁堂南北辉映的百年老店,用料之精,用工之细,享誉海内。

我们现在知道的“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就是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

四小龙曾经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儒家文化与西方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的完美契合。

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后来被一古脑儿打烂了,从上世纪初到文革,洗澡水和小孩子一块泼出去了,现在想捡回来,很难了。

传统文化的依托已经被打烂,市场信用机制没有建立,于是拿着名片明着骗的比比皆是,春秋战国式的市场竞争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三是有政治头脑,深谙官场之道,恪守官场的潜
规则。

胡雪岩每次见官,袖管里必揣上数额或大或小的银票,逢人便送,投人所好,善拉交情,好交朋友。

为摆平巡抚黄宗汉,不惜将自己的小妾忍痛割爱。

如此心机,偌大投入,自然是左右逢源,抬头见喜,既平步青云,又日进斗金。

这才是胡雪岩最根本的成功之道,他遵守潜规则,不断寻找官商利益的契合点,不断实现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或者多赢的目的。

对胡雪岩本人而言,也无可厚非,本来在商言商,赚钱是目的,打不通的路要想办法打通,摆不平的人要千方百计摆平。

当时的中国商人就是在这样的夹缝里生存的。

然而,很多人将胡雪岩奉为圭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说,却是不正常的。

因为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是对市场经济规则的践踏,也是与同行的不公平竞争,这种潜规则充分说明当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匮乏。

胡雪岩一人的高效率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率低下换来的。

很多人喜欢读描写胡雪岩的书,可能对潜规则的接受也变得习以为常,甚至根深蒂固,实在不是健康现象。

容器什么形状,倒进去的水就是什么形状。

官场潜规则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把从商者规范成这样一个形态:只要遵守潜规则,就可以在市场游戏规则之外,依赖许许多多的邪门歪道发财。

从而,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对市场规则的遵守,从商的敬业、敬畏、诚信、勤奋、谨慎,都可以置之不理。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

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

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胡雪岩曾经说过,本来我什么都不是,现在有钱了,吃过,见过,玩过,乐过,最多赤条条来,再赤条条去,信口之言,竟成谶语。

胡雪岩的际遇对于建设一个成熟、完善、健康的市场经济,不无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