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26 词二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也积累了不少名句。

能背上几句吗?1.名句背诵。

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附小资料: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

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后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

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这首词就是词人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

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也不缺乏清丽婉约之作。

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

第十八课勺柄是怎样变热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归纳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科学探究1.能根据物体由冷变热的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对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3.能设计热传导实验方案。

4.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能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6.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7.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勺柄冷热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用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实验方案和结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1.能列举出热传导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热传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出示热水杯和金属勺)把金属勺放到热水中,用手捏住柄上端,1分钟后有什么感觉,勺柄变热了吗?2.提问:勺柄是怎样变热的?(二)联系实际,猜想假设1.思考:刚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时,勺子的哪一部分是热的,哪一部分是凉的?勺柄是如何热起来的?2.假设:我认为热可能是从离热水近的一端传向离热水远的一端。

(三)提供思路,设计实验1.讲解:设计实验时首先要确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并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素(热源、传热物体、传热现象);接着根据实验要素设计实验条件,如用什么做热源、传热物体,用什么方法能够观察到传热现象;然后从以上三个要素中各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组合,构建多个抽象的实验模型;最后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具体的实验模型。

2.出示设计要求:利用概念图呈现设计思路,利用简图呈现设计的实验模型;比一比,哪个组设计的数量多、科学、可行。

3.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引领学生选择科学、可行的实验模型,并对设计实验数量多、具有独特性的小组进行表扬。

(新)冀教版五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精品)教案

(新)冀教版五年级上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精品)教案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

教学目标: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指导练习1、出示P60出示情景图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

同学们从题目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

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一个边长为9d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那么第一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自己试着算一算。

该怎么算呢?学生计算,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

点名会的学生版演,并讲解。

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 1215 (平方分米)三角巾的面积:9×9÷2 = 40.5 (平方分米)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 = 30 (块)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135÷9×2 = 30 (块)第二块白布能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这样算的话可以做34块。

140×10=1400 (平方分米)140÷40.5≈34(块)可是老师告诉大家,第二块布做不了34块。

为什么呢?大家分组讨论交流一下。

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P61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5题。

四、课堂小结总结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出你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练习法一:白布的面积:135×9= 1215 (平方分米)三角巾的面积:9×9÷2 = 40.5 (平方分米)第一块白布能做三角巾:1215÷40.5 = 30 (块)法二:边长是9dm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两块三角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教学建议冀教版《组合图形面积》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经历尝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交流不同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组合图形面积,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能够探索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建议:◆地基问题1、教师说明问题并出示地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然后,鼓励学生试着计算地基的面积。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决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机会。

重点说一说将地基图分成了哪些学过的图形,再说说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除了教材中的两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分割合理、计算正确就要给予鼓励。

如:●将地基图分成长60米、宽18米和长(40-18)米、宽18米两个长方形。

●把地基看作是长60米、宽40米与长(60-18)米、宽(40-18)米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差。

这些方法教师也可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交流。

◆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试算,再交流。

重点说一说把每个组合图形分成了哪些学过的基本图形。

答案:左图面积为228cm²,右图面积为400cm²。

第2题答案:492m²。

第3题,指导学生看示意图弄清题意,再计算。

答案:(1)934.5m²(2)1121.4kg◆问题讨论观察地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砖的形状和特点:地砖的面是正六边形,每条边相等。

再让学生实际测量附页中六边形的尺寸,计算出一块地砖的面积。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Lesson 6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Lesson 6教学设计

Lesson 6 Having Fun Together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孩子们掌握并能充分运用词语:watch a movie(the animals) , have supper , fly kites ,buy clothes ,play badminton.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能够准确的理解并练习We go to theto . Do you go to the to ? 进行口语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合作、创设情景等途径,使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说出并且灵活运用重点句型We / I go to the to .My family likes to go to the to .三、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图片收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1、Greeting2、Game:“Whisper”. Review“eat drink buy read write play”3、Practice:A. What do you like to do?B. I like to .二、New Concepts(一)We like to have fun together.⒈因为这个句式在四年级学过,因此孩子们并不陌生。

教师演示句型:We goto the to . 让自告奋勇的学生扮演家庭轮流造句,并做出相应的动作:My family likes to have fun together. We go to the to .⒉ Show the teaching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We / I go to the to .⒊ STUDENT BOOK: L6 N1Play the tape and the class follows.Hold up the pictures and read after the radio.⒋ DRILL单词替换练习We / I go to the to .(Plus the action)The teacher can hold up the pictures to prompt students.一条龙练习(二)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My family likes to go to the to . 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 Do you go to the to ? 让学生练习回答。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三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应用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0、61页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提示: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同实际的需要联系起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感受数学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运用的现实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会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怎样求他们的面积?(学生自愿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题:有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不可拼接),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

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9dm2、提出问题。

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呢?第二块白布可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呢?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3、解决问题。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师:学生汇报计算的结果。

生:我先算第一块白布和一块三角巾的面积,再计算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

135×9=1215(平方分米)9×9÷2=40.5(平方分米)1215÷40.5=30(块)生:我列成了一个综合算式(135×9)÷(9×9÷2)生: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2块三角巾,那么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就用135÷9×2=30(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六、土地面积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体会并认识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土地面积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面积单位换算和有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2、过程与方法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客观性,培养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环境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土地单位间的换算.课时安排1课时土地面积教学内容第64---73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土地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计量一般物体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二、新授.1.认识1公顷.(1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巩固练习那么聪明的孩子们,我们知道了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这些题目还能难得住你吗?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公顷=()平方米5800平方米=()公顷0.23公顷=()平方米75000平方米=()公顷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3.认识平方千米.(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2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四、课堂练习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公顷有多大?公顷和平方千米米之间是怎样换算的?同学们再回忆一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_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_冀教版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教材编写特点体现在以下两点。

1.重视动手操作,不断扩大自主探索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把长方形、正方形剪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图等知识和活动经验,以“动手操作---转化----公式总结----尝试应用为基本主线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以“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每一个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变成了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的过程。

一方面加强了图形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1.利用“割补法”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组合图形面积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探索解决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5.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公式推导过程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组合图形面积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尝试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并能正确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景导入 同学们好!(出示教具,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它是什么图形?
师: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 2 课时 三角形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57 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 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a=s÷h 或 h=s÷a)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习数方格,让学生剪拼,引导学生 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割 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 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 式是底×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 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 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 单的方法上,尊重学生的想法,结果学生采用几种剪拼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 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六单元、土地面积教材分析:关于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体会并认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测量中的要求。

因为学生在第一学段只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而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大大超过10000。

所以本套教材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放在第二学段五年级上册,一方面,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土地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土地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结合实例,认识并体会土地面积单在内容安排上,改变过去单纯进行面积单位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做法,而是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能够理解的实例,让学生来认识并体验土地面积单位。

如,选择了昆明世博园的占地面积,让学生在读文章报道、交流了解到的信息、讨论报道中数据表示的意思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测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

然后通过“估计一下,学校的占地面积够不够1公顷”和“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有1公顷”等,使学生体会1公顷的面积。

再如,利用我国的国土面积认识“平方千米”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一下,1平方千米大约等于多少个你们教室的面积”。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教室和计算出的数据体会1平方千米。

二、把土地面积的认识与解决简单问题整合在一起。

本单元教材,除结合实例认识并体会面积单位外,还把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在一起。

如:每辆小汽车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占地1公顷的停车场一次可停多少辆小汽车?天安门广场面积是44万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占4个人,天安门广场可容纳多少官兵接受检阅?等。

这些问题既要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又要通过运算解决问题。

另外,把种植问题以及关于土地产量、收入等问题安排在本单元中。

如,在单元最后安排了“估算玉米收入”的综合应用内容。

通过这些素材,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目标预设: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发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

(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二、尝试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请大家打开书自学(2)指名到投影上数。

边数边讲解:我先数……,它是……平方厘米;再数……,它是……平方厘米;两部分合起来是……平方厘米。

(3)投影出示长方形。

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

②互相讨论。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

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

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

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

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

(同时板书)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同时板书)(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4.教学字母公式(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

板书S=a×h(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或“S=ah”。

(同时板书)(3)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应用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宽3.5厘米,长4.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

③订正。

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订正时提问: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3.填空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 )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四、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课堂作业:56页第议一议课外作业:57页第1-4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目标预设: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发1.出示平行四边形高1.5厘米,长2厘米提问:(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出示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二、尝试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看书(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4)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迭放置。

提问: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接把一个三角形向左或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②怎样才能使上面的三角形倒过来,使它原来的底在上面,底所对的顶点在下面?我们用旋转的方法,按住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不动,使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也可以左边顶点不动,顺时针转动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3)教师带着学生规范地操作。

重点指导: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平移?转化的过程中旋转和平移有什么不同?(平移时各个点沿着直线移动,旋转时一个点不动,其它点都绕着不动点转动。

)(4)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板书:面积=面积的一半(5)练习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②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板书)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同时板书)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同时板书)(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4)完成书空。

5.教学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

(板书)三、应用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①读题。

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

指名板演。

③订正。

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2.做一做。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所以()。

4.练习。

5.利用公式求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四、体验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五、作业课本59页1-4梯形面积的计算目标预设: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和剪刀。

2.20根同样的铅笔和渠道模型。

教学过程:一、激发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3.指出下面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这两方面的基础,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梯形面积。

大家有信心吗?二、尝试1.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拼拼看。

2.学生操作,互相讨论。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80页书空,并计算出复习(3)的面积。

4.汇报结果。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①操作过程。

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④计算过程中“3+5”表示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⑤想一想:如果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口述,教师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