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

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 5.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
脉相承科学理论体系?
精选课件ppt
35
本章阅读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1,第109—118页。
3.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4.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 √ 2、√ 3、 √ 4、√ 5、√
精选课件ppt
32
课堂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下列各项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的有:
A.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实 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3).第一、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际问题。
(1)第二、就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得实践与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1)。
第三、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根置于中国得优秀文化之中(1)。
2、简答社会主义本质得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得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2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1)、武装斗争(1分)、党得建设(1分)统一战线就是武装斗争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就是统一战线得中心支柱,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就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得两个武器。
(1分)4、简答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得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得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应该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1分)、充满活力(1分)、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与谐相处(2分)得社会.5、简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科学含义。
三个代表得科学涵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发展要求(2分)、先进文化得前进方向(1分)、最广大人民群众得利益(2分).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科学含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科学内涵:第一,我们已经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就是对初级阶段得社会性质得阐明(2分);第二,我国得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期阶段。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就是对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得阐明(2分)。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得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基本路线: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简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主要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与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得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得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与对社会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谈谈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列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种理论实践经验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结合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寓于其实践性之中。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当然在本质上也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毛概 专题一

专题一:材料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种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第四,就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当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有待了解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使马克思中国化‛,就是毛泽东后来经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表示了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表示了一个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从认识上看,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这是前提条件。
否则,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内容上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包括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实际相结合。
从形式上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中国的形式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

2019.2.下MOTHERLAND论坛摘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广泛传播的内在要求,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然。
十九大的报告强调新时代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意义和要求,掌握基本方法、核心、关键和根本点,防止和纠正认识误区,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当代科学内涵文/陈玉萍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将会放大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武器的优势作用,将会牢牢把握主动权,更是我们党赢得未来的神奇法宝,因此在深刻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程,让“三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让“三化”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的认识历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党的历史波澜壮阔交响乐的主旋律,也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主基调。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被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也随之改变。
中国化命题提出初期(1938-1945)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1949—1978)年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由“民族化”逐渐转为“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具体特点、具体革命实践,进而适用于中国具体环境和具体斗争中;改革开放以后,“当代化”、“时代化”、“创新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新时期新问题需要新观点,不得不强调“当代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也成为了新的要求,一次的科技革命让我们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创新化”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毛邓三专题一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做一个求真务实的人

(二)转战前线
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所向披 靡,从“百团大战” 到“挺进大别山”, 从淮海战役到解放 大西南,为新中国 的诞生,创下了不 朽的功绩。
(二)转战前线
百团大战
刘邓大军所 向披靡,从“百团 大战”到“挺进大 别山”,从淮海战 役到解放大西南, 为新中国的诞生, 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二)转战前线
中苏论战
60年代初,苏联 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卡中国的脖子,企 图压中国屈服。邓 小平接受党中央委 以的重任,于1960 年和1963年,两次 率领代表团赴莫斯 科,与赫鲁晓夫面 对面的进行较量。
文革磨难
1966年5月,史无 前例的“文化大 革命”爆发了, 邓小平成了“中 国第二号走资本 主义道路的当权 派”。
邓小平生平简介
邓小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 其是他“三落三起”的经历,在世界 政坛上也是一大奇迹。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 第二次“落”、“起”是在60-70 年代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
(一)邓小平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堂讨论: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 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 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 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 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视频.MPG
(2)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千年思想家评选
资料来源:
•1999年英 剑桥大学文 理学院 发起 •1999年 BBC网上评 选 •2002年路 透社评“千 年伟人” •2005年7月, BBC“古今最 伟大的哲学 家”
马克思(1818-1883)何以能成为千年巨人?
• 唤醒民众(自发——自觉);革命有理(改良——革命); 超越资本统治(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 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 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 是整个世界。”
• “还有哪位思想家象马克思这样受到如此严重的曲解 呢?”
• 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 ——是一种价值体系,是价值目标与价值手 段的统一!终极价值目标:“人的解放”
• 基本价值手段(路径):生产力的发展与 共产主义社会,具体手段包括……
• ——是现代与后现代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在Inglehart那里是现代化 理论的一个流派
• 183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10年): 中国GDP占全球份额 29%,仍居首位,英、法、德、俄、意欧洲5国占29%,与 中国持平,此时,中国人口4亿,故人均GDP低于5国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00年:中国GDP占全球份额6%,中国经济一落丈,欧洲 5国占54.5%,美国占23.6%,
• ——马列主义以科学的宇宙观(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 观理论、阶级斗争学说),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 “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毛概笔记整理版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需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第四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方向。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世情的变化提出时代前列的问题,国情的变化提出人民的主心骨的问题,党情的变化提出领导核心、执政的问题,这就是“三个代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
A.中共十二大以后
B.中共十七大以后
C.延安整风以后
D.遵义会议以后
2.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在(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新阶段》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
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
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A.借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借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C.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借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世界格局有了深刻变化
B.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8.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法错误的是(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
C.是在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形成的
D.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因为(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照搬到中国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4.邓小平理论是(
A.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简答题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7.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四、辨析题
18、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五、论述题
19.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D
7.B
8.B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BD
3.ACD
4.ABC
5.ABCD
三、简答题
16.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从预期目标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7.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四、辨析题
五、论述题
18.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应用他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群众在实践之中创造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之一的典范。
在当
今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