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1994年卫生部颁发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从技术上和法律上明确了食物中毒的定义:
02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根据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不同,临床上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几类:
01
细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06
02
03
04
05
三、食物中毒的分类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麦角中毒
01
赤霉病麦和霉玉米中毒
02
霉变甘蔗中毒
03
霉变甘薯中毒
04
黄曲霉毒素中毒
05
常见的霉菌性食物中毒
01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及时识别诱导性的“食物中毒”。其临床综合症系非病因性,却常常被想当然地认定为“食物中毒”。
02临床综合症判断诱导性食物中毒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在基本掌握食物中毒调查和诊断知识的基础上,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和精通业务水平。
1
食物中毒调查和诊断要依照有关法规,要注意调查取证,尽可能取得实验室检验结果或形态学鉴定资料。
03
暴发类型的推断
(1)、单纯同源暴发
如果是一次性暴露,且病例不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则流行曲线是单峰型,发病曲线表现为急剧地上升,很快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一般下降速率稍慢于上升曲线。曲线上升的起始点至下降最低点之间的间隔时间在该疾病常见发病潜期的持续时间范围内,病例发生集中在最长和最短潜伏期内.大多数食源性疾病表现为这种曲线特征。(图1)
第三节 食物中毒与预防

病菌特点∶革兰阳性 ,兼性厌氧,中温菌,耐盐(10%~15% NaCl), 较耐热(70℃,1h),对营养要求低( 有CHO时有利 于产肠毒素),分布广(化脓性球菌);
毒素特点∶耐热(218~248℃,30min)。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2)流行病学特点
季节性 全年均有发生,一般以夏秋季多见。 中毒食品 一般以剩饭、凉糕、奶油糕点、奶类及其制品、 鱼虾与熟肉等为常见,其它食品亦有发生。 食品被污染的原因及肠毒素形成的条件:
二、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3)急救与治疗原则
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和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未吸收 的毒素。 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和对症治疗 胃肠炎型可按一般食 物中毒对症处理;神经精神型可用阿托品拮抗;溶血型 毒蕈中毒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肝肾损害型用二巯基丙 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
4)预防措施
广泛宣传有关毒蕈知识,提高对毒蕈的鉴别能力, 防止误食中毒。
第三节 食物中毒与预防
1
2
3
4
5
6
7
(一)沙门菌
•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
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
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
物都致病。
8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2)流行病学特点:
1.病源来源(reservoir): 家畜、家禽及鼠类、恢复期带菌者 2.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畜肉及其制品 > 禽肉、蛋、奶及其制品 3.发病季节∶全年皆可,夏秋多见 4.发病率∶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之首
• 发病人数
• 可疑餐次的同餐进食人数和去向
• 共同进食的食品
• 临床表现及共同点 • 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 • 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抢救和控制措施
食物中毒的分类

食物中毒的分类根据中毒的食品,食物中毒可分为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5—10月份最多,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分为两种类型:①感染型: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②毒素型:由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2、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有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随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不同而异;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真菌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3、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下列食物引起的中毒:①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②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⑧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④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5、植物性食物中毒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显,多散在发生,发病率较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一确定诊断1.查明原因:根据中毒者发病急,短时间内同时发病,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同一种有毒食物的人等特点,找到引起中毒的食品,并查明引起中毒的具体病原体;2.临床症状:符合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3.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菌型,作血清凝集试验;4.动物试验:疑为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时,可取细菌培养液或肠毒素提取液喂猫或灌胃,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特别是呕吐反应,其他内毒素也可注入小白鼠腹腔观察其有无症状出现;二患者处理1.迅速排出毒物:对潜伏期短的中毒患者可催吐、洗胃以促使毒物排出;对肉毒中毒早期病例可用清水或l: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2.对症治疗:止腹痛、腹泻,纠正酸中毒及补液,抢救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等;3.特殊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可用抗生素治疗,但葡萄球菌毒素中毒一般不需要用抗菌药,以保暖、输液、饮食调节为主;肉毒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多价抗毒血清,注射前要做过敏试验;并可用盐酸胍以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食物中毒急救处理食物中毒一般急救处理原则在毒物性质未查明之前,不一定要等待明确诊断,只要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就应立即进行一般急救处理;其原则是:1排出毒物:尽快排除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2防止食物吸收,保护胃肠道粘膜;3使用特效解毒剂;4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排泄;5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5e564e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4.png)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
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食堂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

食堂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方案背景食堂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小区等公共场所必备的设施之一,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地方之一。
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在食堂就餐,安全卫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食物制作过程不合格或食物存放不当等原因,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此方案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食堂食物中毒事件。
食物中毒类型食物中毒可分为各种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吃下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可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2.化学性食物中毒:由食物中异物或有害化学物质引起,可引起胃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3.动植物性毒素食物中毒:由食用有毒动植物或其部分引起,如金针菇引起的食物中毒。
应急处置方案1.遇到食物中毒病人,首先要及时进行急救,包括清洁呼吸道、保证通畅,对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测,并保持体位的稳定。
2.在急救的同时,要及时联系120急救中心,告知病人的病情和确切地址。
3.在病人身体得到基本稳定后,要对食物样品进行检测,找出毒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
4.饮食管理:尽可能的做到饮用开水消毒,食物加热煮沸(杀菌),食品及时冷藏等措施。
5.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参加防治食物中毒培训,了解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急救技能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食品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并按照规定对食品进行检验等,确保食品的安全。
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尽可能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食品。
结论食堂食物中毒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树立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更要掌握防治食物中毒的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食品,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
食品微生物学第九章食物中毒

二、葡萄球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自然界广泛存在
主要来源于动物及人的鼻腔、咽喉、皮肤、头发、化脓性病灶 健康人带菌率 20~30% 患乳腺炎的牛产的乳 致病性菌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带菌者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与食品接触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食品中葡萄球菌的来源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化脓性炎症的病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诊断依据
2
镜检 G(+)、杆状、芽胞
3
动力 -
1
确证实验:
6
卵磷脂分解 +
5
牛奶发酵 +
4
硝酸盐还原 +
01
有诊断意义的指标
添加标题
02
污染程度 数量(10个/g)
添加标题
03
患者粪便中检出肠毒素
添加标题
04
从可疑食品及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同一型别的菌株
添加标题
最低生长AW0.86
添加标题
在干燥的痰、脓汁、血液中可存
添加标题
活数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新霉素、多黏菌素..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亚碲酸盐、黄胺类药物…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耐抗生素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对化学物质有抗性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耐 盐 20%NaCl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耐低温 6.7 ℃
第 九 章
202X
食 物 传 染 的 疾 病
第一节 概述
01.
1997年 WHO指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食源性疾病发生率 5~10%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死亡300万人
动植物性及化学性食物中毒 PPT课件

10
有毒动植物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短,数分钟-20min ✓ 神经传导阻滞:感觉——运动——呼吸中枢 ✓ 开始为唇、牙龈和舌头周围刺痛 ✓ 随后有规律地出现指尖和脚趾的麻木,麻木逐渐发展到手臂、
4
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中毒
• 中毒机制
✓直接作用于肠道,局部刺激 ✓选择性阻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神经传导阻滞,呈麻痹状态 ✓毒性比氰化钠强,0.5-3mg可致人死亡
• 临床表现
✓感觉—运动—脑干—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发病急速剧烈,潜伏期10min-3h ✓最初手指、口唇、舌头刺痛感 ✓胃肠道症状 ✓四肢无力、发冷、知觉麻痹、共济失调、瘫痪、言语不清 ✓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最快1.5小时 ✓预后较差
8
有毒动植物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 夏秋季高发
• 组胺——生物胺
✓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 ✓ 毛细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 发病急、症状轻、恢复快 ✓ 盐酸苯海拉明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0min~2h ✓ 全身潮红、热感、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加速、胸闷、血压下
✓开禁?
7
有毒动植物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 过敏性食物中毒 • 青皮红肉鱼 • 海鱼——马鲛鱼、鲭鱼、金枪鱼、鲐鱼、竹夹鱼 • 虾、蟹 • 组氨酸——不新鲜或腐败时因自溶而被释放 • 细菌:组氨酸——组胺
✓组胺无色杆菌、摩式摩根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 ✓一般认为鱼体中组胺含量超过200mg/100g,即可引起中毒
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案例

案例分析
• 广西北海市卫生管理机构今天证实,在该市周一发生的一宗食用河豚 中毒事件中,目前已有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另有二人尚在住院治疗 中。 据调查,导致此次一死二危殆中毒事件的河豚来自当地市场。连日 来,官方紧急发布公告,禁止市场流通或餐饮店加工销售河豚鱼,并 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发现市场、酒店或饭店等有加工、销售河豚鱼者, 请立即举报;发现有误食河豚鱼者,请拨打当地急救中心电话并报告 该市卫生局及卫生监督所。 据介绍,该宗食用河豚中毒事件中的三位不幸市民是一家人。二十 一日中午十二时许,市民黄玉萍(四十余岁)及其母庞老太太(七十 多岁)、黄女士之子赵三(二十一岁)一家三口在家中食用自制河豚 鱼后,出现头晕、全身不适等症状。当天下午四时许,家属发现后迅 即将三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二十二日凌晨,黄母庞老太太因抢救无效死亡;黄女士及其子赵三 则侥幸逃过一劫,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为什么会中毒呢?
•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 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 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 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 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 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 弱毒或无毒。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 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 反复洗净。 • 若毒素没被去除人食用后则会:口唇、舌端开始麻木, 导致运动、知觉等麻痹,由于末稍血管的扩张而使血压下 降,进而引起呼吸困难,直到临死前意识还正常,由于呼 吸中枢完全麻痹使呼吸停止而导致死亡。
2.摄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有毒成分的可食 性动物——鲐鱼
• 半岛都市报10月26日讯 10月26日下午,胶州市一家工艺品厂的18名 工人,在中午吃过鲐鱼(青岛人称之为“鲐鲅鱼”)后出现中毒反应,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中毒人员程度都比较轻,经过治疗现都已无大碍。 据了解,鲐鱼内含有“组胺”,一定要煮熟慎食,以防食物中毒。 “一家工艺品厂的很多工人吃了鲐鱼后出现了中毒情况。”10月 26日下午2时30分许,在胶州市北京东路一家工艺品厂内,很多工人 中午吃了鲐鱼后出现了中毒情况,现在已经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记 者闻讯赶到胶州市人民医院看到,很多工人都已经躺在病床上接受治 疗。据工人们反映,他们中午吃了工厂食堂做的鲐鱼,刚开始没有任 何反应,但是过了一会儿开始出现脸红及身体乏力等症状,他们这才 立即赶往医院救治,他们怀疑是吃了鲐鱼导致中毒。 据医生介绍,18名中毒人员中毒的程度都很轻,现在经过治疗已经 脱离了危险。事发后,胶州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负责人赶 到现场指挥救治,并且了解中毒人员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际市场上1克河豚毒素价值17万美元,是黄金 价格的1万倍。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1
机制
河豚毒素(口腔粘膜、胃肠道吸收) ✓ 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神经末稍和中枢神经发
生麻痹(感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 ✓ 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1
数据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冉陆《 我国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河豚毒素中毒 鱼类组胺中毒
毒贝中毒 鱼胆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 毒蕈中毒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 四季豆中毒 桐油、大麻油中毒 发芽马铃薯中毒 曼陀罗中毒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2
一、动物性食物中毒
下垂; • 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 • 严重可有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昏迷; • 最后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4
流行特点
• 发生时间: 生殖产卵季节, 多发于春季;
• 发生原因: 冒险、误食;
“不吃河豚,不知鱼味” “拼死吃河豚”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5
诊断标准
依据:《GB 14938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2
机制
• 河豚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引起 麻痹及感觉障碍;
• 导致外障碍; • 对呼吸中枢有特殊的抑制作用。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3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0min-3h; • 神经麻痹:舌尖、口唇、肢端及全身麻木,眼睑
6
诊断标准
依据:《GB 14938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4.3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或植物性食
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4.3.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3.2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4.3.3 形态学鉴定资料; 4.3.4 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 4.3.5 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6
急救治疗
• 无特效解毒剂; • 排毒、对症治疗; • 肌肉麻痹可用番木鳖碱或试用亚硫酸钠或半胱
氨酸解毒;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7
• 河豚毒素是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
• 性质稳定:耐酸、耐高温,100℃ 10min不被 破坏,日晒、盐腌亦不能破坏,但在pH>7时 可被破坏;
• 分布:河豚的卵巢、肝脏中毒素含量最高,皮
肤、内脏、血液均含河豚毒素。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0
有毒成分
河豚毒素的药理作用:
• 河豚毒素有镇静、局麻、解痉等功效,能降血 压、抗心律失常、缓解痉挛;作为镇痛药可取 代吗啡、阿托品等;作为麻醉药品,其麻醉强 度为普鲁卡因的3000多倍。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5
(一)河豚鱼中毒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6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7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8
河豚鱼
• 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有剧毒的鱼类,淡 水、海水中均能生活。在我国主要产于沿海及长 江下游一带,又称鸡泡鱼。 • 许多品种含毒性极强的神经素,称河豚毒素。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9
有毒成分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4.3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或植物性食
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4.3.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3.2 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4.3.3 形态学鉴定资料; 4.3.4 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 4.3.5 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感谢您的阅览
食物中毒 1.概念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 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 病。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2
食物中毒 2.发病特点
发病与食物有关;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中毒临床表现相似;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7
诊断标准
部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一览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8
报告起数
No.1
原因不明 14.37%
有毒动植物 41.38%
微生物性 32.18%
化学性 12.07%
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分布图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9
数据来源: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
中毒人数&死亡人数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5
有毒动植物中毒特点
1. 季节性和地区性较明显,有明确的有毒动、 植物食物摄入史。
2. 潜伏期较短,大多在数十分钟至十多小时。 临床表现、预后与所摄食的有毒物质有关。
3. 多散发,偶然性大,并多见于家庭。 4. 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但与有毒动物和植物
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3749
1551 990 395 发病人数
120 99
100
80
60
40
20
16
19
12
0 死亡人数
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布图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0
数据来源: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3
概念
• 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4
分类
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 •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
起中毒反应; •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
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3
食物中毒 3.分类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2
化学性食物中毒
3
真菌及霉变食物中毒
4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5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4
有毒动植物中毒
➢将天然含有毒成分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河豚鱼);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食品(鱼类 组胺、发芽马铃薯等); ➢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如桐油、 大麻油等); ➢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 苦杏仁、木薯等);被人食用后引起的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