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站站址电磁环境测试及干扰分析报告(模板)
电磁环境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电磁环境安全,提高无线电通信质量,本部门积极开展电磁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全面掌握本地区电磁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电磁干扰隐患;2. 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提高无线电频率利用率;3. 提高公众电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电磁环境。
二、工作内容1. 电磁环境监测(1)开展电磁环境监测工作,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进行监测,确保电磁环境质量;(2)定期对无线电频率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掌握无线电频率使用状况;(3)对电磁干扰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 电磁干扰处理(1)对发现的电磁干扰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确保无线电通信安全;(2)对电磁干扰源进行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干扰隐患;(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3. 电磁环境保护宣传(1)开展电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电磁环境保护意识;(2)普及电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无线电设备;(3)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推动电磁环境保护工作。
三、工作成效1. 电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地区电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 电磁干扰事件得到及时处理,无线电通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3. 公众电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电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广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区域电磁环境监测力度不足,部分电磁干扰事件处理效果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1)加强电磁环境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2)优化电磁干扰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确保无线电通信安全;(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开展电磁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2. 加强电磁干扰处理,确保无线电通信安全;3. 深入推进电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电磁环境保护意识;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电磁环境保护工作。
测量地磁场实验报告

测量地磁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地磁场是地球的重要物理场之一,测量地磁场对于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质演化以及导航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加深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磁阻传感器法磁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磁阻效应的传感器,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传感器的电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2、霍尔效应法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可以计算出磁场的强度。
3、磁通门传感器法磁通门传感器是利用高导磁率的软磁材料在交变磁场的饱和激励下,其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非线性关系来测量磁场的一种传感器。
三、实验仪器1、磁阻传感器实验仪包括磁阻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系统等。
2、霍尔效应实验仪包含霍尔元件、恒流源、电压表等。
3、磁通门传感器实验仪由磁通门传感器、放大器、示波器等组成。
4、指南针四、实验步骤1、磁阻传感器法(1)将磁阻传感器安装在实验支架上,并调整其方向,使其与地磁场方向平行。
(2)连接实验仪器,打开电源,预热一段时间。
(3)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读取磁阻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传感器的灵敏度计算出磁场强度。
(4)旋转磁阻传感器,测量不同方向上的磁场强度,从而确定地磁场的方向。
2、霍尔效应法(1)将霍尔元件安装在实验支架上,并接入恒流源和电压表。
(2)调整霍尔元件的位置,使其处于地磁场中。
(3)测量霍尔元件两端的电压,并根据霍尔系数和电流计算出磁场强度。
3、磁通门传感器法(1)连接磁通门传感器实验仪的各个部分,打开电源。
(2)将磁通门传感器放置在水平面上,调整示波器的参数,观察输出信号。
(3)根据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计算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4、指南针法(1)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待其稳定后,读取指南针指示的方向,即为地磁场的方向。
电磁环境检测报告

电磁环境检测报告1. 背景介绍电磁环境检测是指对特定区域或设备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定量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电磁辐射是指在电磁场中能量的传播方式,包括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等。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进行电磁环境检测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十分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特定区域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估,分析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2. 检测设备和方法2.1 检测设备本次电磁环境检测使用了以下常见的电磁辐射检测设备: - 电磁辐射仪:用于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范围。
- 射频功率计:用于测量射频辐射功率水平。
- 磁场强度仪:用于测量磁场的强度。
- 电场强度仪:用于测量电场的强度。
2.2 检测方法本次电磁环境检测采用以下常见的检测方法: 1. 根据检测区域的特点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检测点进行电磁辐射的测量。
2. 使用电磁辐射仪对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使用射频功率计对射频辐射功率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4. 使用磁场强度仪和电场强度仪对磁场和电场强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5.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对特定区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以下检测结果:3.1 电磁场强度在不同频率范围内测量的电磁场强度如下表所示:频率范围电磁场强度(V/m)100 kHz 1.531 MHz 0.7810 MHz 0.35100 MHz 0.191 GHz 0.09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特定区域内的电磁场强度随着频率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3.2 射频辐射功率测量的射频辐射功率如下表所示:射频频率(MHz)辐射功率(mW/m²)900 2.681800 1.342600 0.78从上表可以看出,射频辐射功率随着频率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3.3 磁场和电场强度测量的磁场和电场强度如下表所示:测量点磁场强度(μT)电场强度(V/m)A 0.56 2.10B 0.42 1.93C 0.38 1.88D 0.20 1.64从上表可以看出,磁场和电场强度在不同测量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水平较低。
电磁环境报告格式模板

电磁环境报告格式模板
1. 项目背景
本报告针对某某公司的某某电磁环境的测试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其提供电磁环境的评估结果和建议措施。
2. 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对某某公司的电磁环境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以评估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提供建议措施,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3. 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的范围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司内部使用的所有设备;
2.在公司周围的电磁环境;
3.其他可能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
4. 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测试仪器的使用:使用电磁辐射测试仪对电磁环境进行测试;
2.样品采集与处理:采集公司内部的设备电磁辐射特征,并对采集到的
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软件的使用:使用相关的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 测试结果
经过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公司内部的设备电磁辐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2.公司周围的电磁环境也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其他可能对电磁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对公司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6. 建议措施
鉴于测试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需要在公司内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电磁辐射测试,以保证
其一直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在周围电磁环境出现变化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分析,并做出
相应的处理措施。
7. 结论
经过对某某公司电磁环境的测试和分析,可以得出其电磁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建议其在以后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注重对电磁辐射的监测和管理,以保证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以上为电磁环境报告格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环境智能测试报告

电磁环境智能测试报告本文是一份电磁环境智能测试报告,主要内容如下:一、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评估特定区域的电磁环境质量,并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通过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磁辐射水平及其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影响。
二、测试范围本次测试范围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电磁场强度、频率范围、辐射源分布等。
三、测试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进行电磁环境智能测试:1. 电磁场强度测量:利用专业电磁辐射测试仪器对所选区域进行全面的电磁辐射测量,包括电磁场频率范围、场强分布等。
2. 环境辐射源定位:通过测试仪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和分析,确定主要辐射源的类型和位置。
3. 辐射源辐射频谱分析:利用频谱分析仪器对辐射源的频谱特征进行分析,并确定其频率分布。
4. 辐射源安全评估:根据相关标准和限值要求,对辐射源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估。
四、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电磁场强度:在所测试的特定区域内,电磁场强度水平低于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符合电磁环境质量要求。
2. 辐射源分布:通过位置定位测试,确定了主要辐射源的类型和位置,包括无线通信基站、电力设备等。
这些辐射源的辐射水平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3. 辐射频谱分析:通过频谱分析,我们确定了辐射源的频率分布,发现与相关标准要求的频率范围相吻合。
4. 辐射源安全评估:根据相关标准,我们对辐射源的辐射水平进行了评估,结论为安全水平在允许范围内。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测试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所测试的特定区域内,电磁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未检测到超过限值的电磁辐射。
2. 主要辐射源的辐射水平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无明显的安全隐患。
3. 建议在维持电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源的安全性。
六、参考文献1. 相关电磁环境质量标准及要求。
电磁环境测试报告(空白)

一、测试目的根据单位的要求,为其拟在地址设置地球站的站址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分析其电磁环境是否符合设台需求。
二、设台参数及电磁环境保护要求设台单位名称:地点:经纬度:东经°'"、北纬°'"海拔:米中心频率:MHz中频带宽:MHz接收机灵敏度:dBm天线增益:dBi馈线损耗:dB根据接收系统灵敏度或相关标准规范分析计算出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并给出对应的待测接收系统允许最大噪声电平。
三、测试系统(一)测试系统框图(二)测试设备参数天线:天线,增益G A= dBi,噪声温度 K。
低噪放:增益G L= dB,噪声温度 K。
频谱仪:型号,灵敏度 dBm/kHz。
电缆:型号测试电缆米,衰减L= dB×= dB。
(三)计算测试系统灵敏度计算测试系统折算至接收系统中频带宽灵敏度;计算测试系统灵敏度是否优于待测系统允许最大噪声电平。
根据计算,测试系统灵敏度( dBm/ MHz)低于接收系统允许最大噪声电平( dBm),因此测试系统灵敏度符合测试要求。
四、测试程序(一)测试方法描述测试方法。
(二)测试条件描述测试时间、具体位置、测试时环境情况等。
(三)测试过程描述测试过程。
五、测试结果附上测试结果频谱图,并简要描述频谱图反映的信息。
……六、分析计算对所测得的频谱图进行分析。
将频谱图中反映测试结果通过计算折算天线口面,并与待测系统允许最大噪声电平进行比对。
计算得到的到达系统天线口面处的噪声电平为dBm/ MHz,低于上文计算的系统最大允许干扰电平dBm。
因此,本地的电磁环境可以满足设置地球站的电磁环境要求。
七、结论经过电磁环境测试、分析、计算,测试地点的电磁环境,可以满足单位在该地点地球站的使用需要。
电磁环境报告格式

电磁环境报告格式1. 引言•背景•目的2. 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方式•数据分析方法3. 电磁辐射情况调查•调查范围•实地测量•辐射源分析4. 电磁辐射评估•收集数据•辐射水平评估•辐射源对环境影响评估5. 结果与讨论•电磁辐射情况总结•电磁环境评估结果•讨论与建议6. 结论•研究结论•研究限制•进一步研究建议7. 参考文献1. 引言背景电磁环境报告是对特定区域内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的一种方式。
电磁辐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备受关注,因此电磁环境报告有助于了解和评估电磁辐射水平,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特定区域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适当的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2. 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方式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包括实地测量、数据收集和文献归纳等方法。
通过实地测量获取了目标区域内的电磁辐射水平数据,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实地测量得到的电磁辐射数据,采用了统计分析和图表绘制等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了解和评估了目标区域内的电磁辐射情况。
3. 电磁辐射情况调查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特定区域,包括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和无线电设备等电磁辐射源。
实地测量通过在目标区域内进行实地测量,使用专业的电磁辐射监测仪器,获取了电磁辐射的数据。
实地测量涵盖了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段,以获取更全面的电磁辐射情况。
辐射源分析对实地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的电磁辐射源,通过对辐射源的分析和检验,了解了各个辐射源对电磁环境的影响。
4. 电磁辐射评估收集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和文献调查,获取了与电磁辐射相关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辐射水平评估通过对实地测量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将电磁辐射水平与评估指标进行对比,评估了目标区域内的电磁辐射水平。
辐射源对环境影响评估根据辐射源的特点和电磁辐射水平评估结果,评估了各个辐射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对其可能的风险提出了预防措施。
环境电磁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环境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场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传播、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学科。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电磁辐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
本报告旨在总结环境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分析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环境电磁学的研究内容1.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电磁场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其基本理论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理论等。
研究电磁场的基本理论有助于了解电磁辐射的产生、传播和作用机制。
2.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分布电磁辐射的传播与分布是环境电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研究电磁辐射的传播规律,有助于预测电磁辐射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为电磁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3. 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是环境电磁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有助于评估电磁辐射对生物的潜在风险。
4.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环境电磁学研究的核心。
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5. 电磁辐射的测量与评价电磁辐射的测量与评价是环境电磁学的基础工作。
研究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评价标准和技术,有助于提高电磁辐射监测和评估的准确性。
三、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1. 对生物的影响电磁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电磁辐射可能干扰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导致生物体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2)影响生物的生殖:电磁辐射可能影响生物的生殖能力,导致生物繁殖率下降。
(3)影响生物的生存:电磁辐射可能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种群数量减少。
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暴露于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影响心血管系统:电磁辐射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心率失常、血压升高。
(3)影响免疫系统:电磁辐射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
地球站站址电磁环境测试
及干扰分析报告
()
年月日
地球站站址电磁环境测试
及干扰分析报告
设计证号:沪无委工证( )第号
建站单位
台站地址
测试单位
测试 (签名)
审核(签名)
批准(签名)
建站单位盖章测试单位盖章年月日年月日
***地球站
电磁环境测试报告
(文件编号 )
***公司通过卫星建立数字卫星电路。
数据速率为64Kbps,传输方法为SCPC电路。
年月日委托,对其选定的地点进行电磁环境测试,确定各类干扰源的干扰信号电平强度,根据国家标准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国家无委“建设卫星通信网和放置使用地球站暂行规定”的要求,分析地球站与各类无线电干扰源辐射兼容性的测试数据,检查选址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作为建设单位上报站址和无委审批台站的技术依据。
1.0预定的工作参数
1.1卫星参数(下行参数)
卫星轨道位置:
租用转发器编号:
转发器下行中心频率(MHz):
下行极化方式:
卫星饱和EIRP(dBw):
卫星每载波EIRP(dBw/ch):
1.2卫星链路传输参数
传输方式:
调制方式:
传输速率(Kb/s):
传输带宽(KHz):
纠错编码率:
要求的C/N值(BER=1.0E-07)(dB):
接收载波中心频率(MHz):
接收载波极化方式:
1.3地球站工作参数
天线工作指向:
方位角(度):
仰角(度):
天线口径(m):
天线接收增益(dBi):
天线特性符合:
接收系统等效噪声温度(K):
系统G/T(dB/K):
1.4地球站地理参数
地球站地址: 省市路(街) 号
地球站地理坐标
经度(E): 度分秒
纬度(N): 度分秒
地面海拔高度(m):
天线距地面高度(m):
2.0干扰电平标准
2.1依据国家标准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地
球站电磁环境测试的基本要求”确定允许干扰电平。
2.2地面微波中继系统对地球站允许的干扰电平计算
(1)允许C/I mi=C/N+10(dBw)
C:载波功率(dBw)
I mi:地面载波的干扰功率(dBw)
N:系统的总噪声N=10logKTeB+△N(dBw)
△N为各类其它干扰噪声总和
(2)允许I≤N-10(dBw)=N-10+30(dBm)
为了使允许的I值具有较高精确性将通过详细的“卫星链路计算”(见附件“卫星链路计算”及接收电平图)确定该值。
3.0测试系统参数
3.1微波测试系统参数
(1)测试系统方框图
图1-1测试系统方框图
测试系统电平图
(2)
总增益(dB)
图1-2测试系统增益
(3)测试仪表及设备
仪表及设备名称型号
矩形喇叭
低噪声放大器 S/A75K
频谱分析仪(带记录仪) HP8592D
GPS定位仪
(4)测试系统灵敏度
测试系统等效输入噪声功率/单位带宽PL为:
PL= dBm/ KHz
折算到频谱仪输入端热噪声功率/单位带宽PH为: PH= dBm/ KHz
相同带宽时频谱仪灵敏度比PH低 dB。
4.0测试步骤
(1)根据图1-1联接测试系统
(2)将天线或喇叭的仰角置于0o,方位角从0o—360o内缓慢转动。
并在频谱仪上观察接收到的信号频谱。
(3)当观察到可能引起干扰的信号频谱时,用罗盘仪确定干扰信号的入射方位角,检查该信号源的入射仰角,并用自动记录仪记录频谱。
(4)通过电平折算,算出在测试系统天线或喇叭口面处的干扰信号电平功率密度(dBm/4KHz),并记入表格1-1内。
(5)天线或喇叭分别置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在两种极状态进行测量。
5.0干扰电平测试结果
干扰电平测试结果见表1-1及频谱图
5.1测试时间
电磁环境测试在年月日时分开始, 年月日分结束,每隔小时测试一次,每次测试时间不小于分钟,共测试次。
5.2测试结果
(1)干扰记录
天气:
温度(度,℃):
(2)表1-1干扰记录(记录时间见频谱图)
6.0天际线仰角测试
6.1测试仪表及设备
仪表设备名称型号
罗盘仪 DQL-1
6.2测试步骤
(1)用稳固的三脚架装置罗盘仪,并保持罗盘仪水平。
(罗盘仪高度宜设置在拟建天线的中心高度)
(2)用罗盘仪上的测角器测量从0o—360o位置上的地貌地物的俯仰角,并逐点记录俯仰角和相应的方位角数据。
(3)将测得的方位角(磁北系统)修正为真北系统角度值。
(4)画制天际线仰角图。
6.3测试结果: 地区磁偏角近似度
表1-2天际线俯仰角测试记录
方位角(度) 天际线俯仰角(度)
同频微波/卫星干扰分析
(文件编号)
由于卫星C-波段系统和地面微波C-波段系统在同一频段内,两系统之间会出现同频干扰问题。
根据目前对地球站同频微波干扰的允许条件及(文件编号)中提供的测试数据作出下述分析。
1.0地球站受同频微波干扰的允许电平
根据国标GB13615-92对于数字卫星系统受地面微波同频干扰允许电平的建议及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要求,同频微波干扰噪声等于或小于整个系统噪声的10%,又根据本系统的卫星链路计算,当相对误码率为10E-07时E b/N o=7.0dB,考虑到实际运行的备余量M=2.0dB,要求:
(C/N) = E b/N o+10LogR b-10lLogB+M
=
= dB
因此载波/微波干扰:
C/I = (C/N)op+10 = +10 = dB
2.0卫星链路中的相关参数
根据测试报告(文件编号 )及附件“卫星链路计算”,与干扰分析有关的参数如下表:
表(2-1)
EIRP/carr ---卫星转发每载波功率。
L Dn ---下行线自由空间损耗+指向偏差等。
G es.r ---地球站天线接收增益。
L rf.r ---地球站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之间连接损耗。
详细的卫星链路参数见附件
本系统工作位置参数如下
使用卫星:
卫星轨道位置:
地球站地理位置:
经度:度分秒
纬度:度分秒
地球站工作天线仰角(度):
地球站工作方位角(度):
3.0地球站载波电平计算(C 值)及干扰电平(I 值)计算
根据表(2-1)可以算出由卫星转发的载波功率拟建站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端口面的载波功率(C )(dBw/4KHz) (C )=EIRP tr -L Dn +G es.r -L rf.r +(10log(4KHz/B)) =
= (dBW/4KHz) = (dBm/4KHz) 式中:B -传输带宽(KHz)
φ3.7m
低噪声放大器
(C) (B) (A) 增益电平(dBm/4KHz)
图2-1 载波工作电平图
(文件编号 )测得的干扰信号由不同的方向进入地球天线,并与天线的主电轴有一定夹角。
根据天线的接收特性 可算出在低噪声放大器输入端口面干扰电平。
又根据要求 (C/I )≥C/N+10 = dB 可算得:I ≤dBm
4.0干扰备余量计算
根据测试报告(文件编号 )及表1-1测试结果及地球站受干扰方向的天线增益,计算系统的干扰备余量见表(2-2)
表(2-2)
*Gφ:地球站使用的天线符合ITU-RS580建议,Gφ为干扰信号入射方向的天线接收增益。
5.0结论
附件
卫星链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