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美学原理必读书单

一、重点书目1、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2、阿多诺《美学理论》3、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4、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5、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6、瓦莱里《文艺杂谈》7、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8、汉?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9、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10、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二、必读书目A、理论1、约翰?雷契《敲开智者的脑袋》2、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3、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4、华勒斯坦《开放现代社会》5、马克?爱德蒙森《文学对抗哲学》B、思想1、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2、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3、费孝通《乡土中国》4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5、尼采《看哪这人》C、方法1、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2、怀特海《观念的冒险》3、威?詹姆斯《宗教经验之解释》4、蒂利希《政治期望》5、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D、知识1、罗?休斯《新艺术的震撼》2、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3、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4、康拉德?洛伦茨《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5、卡普拉《物理学之道》6、卡西尔《人论》三、参考书目A、视野1、尼采《超善恶》2、格尔兹《文化的解释》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4、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5、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6、马尔库塞《单面人》7、卢克斯《个人主义》8、沃林《存在的政治》9、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10、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B、专业1、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2、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3、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4、帕克《美学原理》5、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6、阿恩海姆《视觉思维》7、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8、里德《现代绘画简史》9、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10、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四、推荐书目A、经典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2、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3、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4、康德《判断力批判》5、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6、歌德《谈话录》7、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8、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9、巴特《罗兰? 巴特自述》10、纳博科夫《文学讲稿》B、现实1、顾准《顾准文集》2、何清涟《我们仍在仰望星空》3、秦晖《问题与主义》4、朱正《 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5、季羡林《牛棚杂忆》6、胡平《千年沉重》7、遇罗克《遗作与回忆》8、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9、卡夫卡《卡夫卡日记》10、吴思《潜规则》。
西方美学名著一览表

西方文论、美学名著一览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理想国》、《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论工具》西塞罗:《论义务》克吕索姆斯托姆:《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贺拉斯:《诗艺》朗吉弩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复兴普洛丁:《论美》、《九部书》圣•奥古斯丁:《论美与快适》、《忏悔录》、《地之都》阿伯拉:《神学引论》、《辩证法》、《哲学对话集》、《是与非》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但丁:《论俗语》、《神曲》薄加丘:《神谱》、《但丁传》达•芬奇:《画论》、《笔记》维达:《论诗艺》培根:《论美》、《学术的促进》、《新大西洋》、《新工具论》霍布士:《论人性》、《巨鲸》洛克:《论人的知解力》、《论教育》夏夫兹博里:《论德行或善良品质》、《杂想录》、《论特征》、《道德家们》、《给一位作家的忠告》哈奇生:《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道德哲学体系》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为自然社会辩护》、《论崇高与美》布封:《论风格》布洛:《作为一个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心理距离”说》锡德尼:《为诗辩护》、新古典主义法国布瓦诺:《诗的艺术》、《诗简》、《对朗吉弩斯的感想》笛卡尔:《论方法》、《论巴尔扎克的书简》、《论音乐》英国屈雷顿:《论剧体诗》蒲柏:《论批评》约翰生:《〈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琼斯:《诗人传》波普:《批评论》法国高特雪特:《批判的诗学》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四、启蒙主义法国伏尔泰:《论史诗》、《英国书简》休谟:《论人性》、《论审美趣味的标准》、《论文艺和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论怀疑派》、《人的知解力和道德原则的探讨》卢梭:《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艺术》、《科学和艺术的进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进化了风俗》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论绘画》、《论天才》、《与多华尔的谈话》、《哲学沉思录》、《谈演员》、《论美》、《沙龙》等德国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赫尔德:《关于德意志风格与艺术》、《论语言的起源》鲍姆嘉通:《美学》、《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高特雪特:《批判的诗学》波特玛:《论诗中的惊奇》意大利维柯:《新科学》五、德国古典美学康德:《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实用人类学》、《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席勒:《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审美教育书简》、《秀美与尊严》、《论激情》、《论当代德国戏剧》、《论作为一种道德机构的剧院》、《论合唱队在悲剧中的用途》、《给克尔纳论美的信》、《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谢林:《艺术哲学》、《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黑格尔:《美学》、《哲学全书》、《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讲演录》歌德:《歌德谈话录》、《诗与真》、《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自然的单纯模仿、作风、风格》、《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全集》、《德国的建筑艺术》莱布尼兹:《论知解力》、《关于知解力的新论文》、《原子论》六、浪漫主义德国史勒格尔(兄弟):《文学史讲演》、《论北方文学》、《关于美文学和艺术讲座》海涅:《论浪漫派》英国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柯勒•律治:《文学生涯》济慈:《书信集》雪莱:《诗辩》、《〈伊斯兰的起义〉序言》法国夏多勃里昂:《基督教的真谛》史达尔夫人《论德国》《论文学》《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七、现实主义法国斯丹达尔(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俄国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别林斯基论文学》、《1847 年俄国文学一瞥》、《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里的信》、《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生活与美学》)、《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观》、《哲学中的人类学原理》杜勃留波夫:《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英国肖伯纳:《易卜生主义的精华》美国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法国诗人和小说家》八、自然主义法国泰纳:《拉封丹及其寓言》、《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评论集》左拉:《戏剧上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论》、《自然主义的戏剧》圣伯夫:《当代人物肖象》、《16 世纪法国诗歌和法国戏剧概貌》二十世纪一、唯美主义王尔德:(英)《谎言的衰落》、《批评家即艺术家》戈蒂叶:《〈莫般小姐〉序言》、《论怪诞》佩特:《文艺复兴:艺术和诗的研究》、《伊壁鸠鲁学说的信徒玛丽厄斯:他的感觉和思想》桑克蒂斯:《批评文集》二、直觉主义和意识流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视觉与色彩》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詹姆士:《心理学原理》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沃尔夫:《现代小说》柏格森:《笑之研究》、《创造进化》、《形而上学导论》、《时间与自由意志》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美学纲要》、《文学批评》、《诗论》、《美学原理》、《逻辑学》科林伍德:《艺术原理》、《宗教与哲学》、《心灵的思辩》、《艺术哲学新论》三、自然主义桑塔亚娜:《美感》、《理性的生活》门罗:《原始黑人雕塑》、《艺术教育:艺术哲学与艺术心理学》四、象征主义、意象派爱伦•坡:《创作哲学》、《诗歌原理》、《乌鸦》马拉美:《彷徨集》瓦莱里:《杂文集》、《灵魂与舞蹈》、《尤帕利诺斯》、《文学杂集》让•莫雷亚斯:《象征主义宣言》叶芝:《诗歌的象征意义》、《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希蒙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庞德:《埃兹拉•庞德论文集》、《严肃的艺术家》、《怎样阅读》、《罗曼司精神》、《阅读ABC》、《庞德文学随笔集》五、精神分析学派(文艺心理学派)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生理病理学》《性欲三论》、《图腾与禁忌》、《自我与伊德》、《超越快乐原则》、《创作家与白日梦》荣格:《无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与宗教》霍兰德:《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早期现代喜剧》、《莎士比亚的想象》、《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义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六、神话原型批评(文艺心理学派)弗雷泽:《金枝》、《图腾崇拜与族外婚》、《旧约中的民间传说》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荣格文集》、《无意识心理》、《分析心理学文集》、《心理学与炼金术》卡西尔:《象征形式哲学》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列维-斯特劳斯:《野蛮人的心灵》、《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野性思维》弗莱:《批评的剖析》、《论美学》、《视象与构图》、《艺术家和心理分析》、《批评之路》《世俗圣经:传奇结构研究》、《同性的寓言:诗的神话研究》克莱夫•贝尔:《艺术》、《自塞尚以来的绘画》、《19世纪绘画的里程碑》七、文化——历史学派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八、俄国形式主义雅各布森:《语言与文学研究论纲》(与合著)、《俄国现代诗歌》、《论捷克诗歌》、《普通语言学论文集》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词语的复活》、《文学与电影》、《散文论》、《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材料与风格》、《奇士运动》、《第三种制作》坦尼亚诺夫:《托斯妥耶夫斯基与果戈里》、《语言与文学研究论纲》艾亨鲍姆:《俄国抒情韵文旋律学》、《“形式方法”的理论》、《卡拉姆辛》、《文学透视》《文学》、《托尔斯泰》九、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十、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施莱尔马赫:《宗教讲演录》、《基督教信仰》施莱格尔:《断片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狄尔泰:《体验与诗》茵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先验的概念》、《语言与哲学》、《诗学》、《美学与哲学》乔治•布莱:《阅读现象学》海德格尔(Heidgger):《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什么是形而上学》《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林中路》中的论文)、《生存与存在》、《艺术与空间》萨特:《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想象》、《想象心理学》、《什么是文学》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尤奈库斯:《戏剧经验谈》十一、英美新批评瑞查兹:《美学基础》、《意义之意义》、《文学批评原理》、《科学与诗》、《实用批评》、《修辞哲学》、《柯勒律治论想象》、《修辞学》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批评的功能》兰色姆:《新批评》、《文学批评公司》、《世界之躯》、《绕过重林:1941 年——1970年论文选》布鲁克斯:《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现代诗与传统》维姆萨特《词语雕像:诗歌意义研究》、《可恨的对立面:文学与批评研究》、《文学批评简史》(《意图谬见》、《感受谬见》)燕卜荪:《含混的七种类型》、《复义七型》、《牧歌的几种变体》、《复杂词的结构》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批评的诸种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艾布拉姆斯:《镜与灯》、《解放的安琪儿》休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十二、符号论美学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语言与神话》、《论人》(《The essay on man)苏珊•朗格:《哲学新解》、《符号逻辑导论》、《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心灵:论人类情感》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十三、格式塔心理学派、结构主义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作为艺术的电影》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皮亚杰:《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原理》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列维-斯特劳斯:《野性思维》、《结构人类学》、《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今日图腾》、《神话学》、《忧郁的热带》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格雷马:《结构语义学》茨维坦•托多洛夫:《叙述的结构分析》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S/Z》、《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符号学原理》)《神话学》、《米舍莱》、《文本的快乐》、《批评论文选》、《批评与真实》、《恋人絮语》拉康:《拉康文选》、《病态心理》、(见《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托多洛夫:《〈十日谈〉的语法》、《散文中的诗学》《幻想:对一个文学类别的分析》福柯:《疯癫与文明——古典时代的疯癫》、《性史》、《知识考古学》、《事物的秩序》、《权力/知识》、《词与物》、《规训与惩罚》、《临床医学的诞生》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全集》、《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哲学美学》、《诗学与访谈》、《拉伯雷研究》、《小说理论》、《周边集》、《文本:对话与人文》、《走向行动哲学》十四、解构主义德里达:《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论文字学》、《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言语和现象:胡塞尔现象学的符号问题概论》、《播撒》、《语音现象》《文字与差异》《白色的神话》《真理供应商》《有限的内涵》《著名活动的语境》《继续生存》《联系的补充》保罗•德•曼:《盲目与洞见》、《阅读的寓言》、《被毁损了形象的雪莱》、《对理论的抵制》哈罗德•布鲁姆:《雪莱的神话创造》、《幻想的伴侣》、《布莱克的启示》、《影响的焦虑》《误读图示》、《叶芝》、《诗歌与压折》米勒:《狄更斯的小说世界》、《神的隐没:五位19世纪作家》、《阅读伦理学》杰弗里•哈特曼:《超越形式主义》、《阅读的命运》、《荒原上的批评》希利斯•米勒:《作为寄主的批评家》、(《最新西方文论选》)十五、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契:《审美特性》、《历史与阶级意识》、《心灵与形式》、《德国新文学史纲》、《社会存在本体论》、《现实主义论文集》葛兰西:《狱中札记》、《狱中书简》布洛赫;《乌托邦精神》、《希望的原则》、《间离》布莱希特:《现实主义理论的形式主义特征》、《布莱希特论戏剧》、《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戏剧小工具篇》本雅明:《论文学》、《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歌德的(亲和力)》霍克海默:《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理性的晦暗》本杰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理解布莱希特》阿多诺:《启蒙的辨证法》、《否定的辨证法》、《新音乐哲学》、《三棱镜》、《音乐社会学导论》、《文学札记》、《美学理论》、《克尔凯郭尔:美的构造》、《现代音乐的哲学》、《新音乐哲学》阿诺德:《诗歌研究》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爱的艺术》、《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马尔库塞:《献给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具体哲学》、《文化的肯定性质》、《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论解放》、《反革命与造反》、《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审美之维》哈贝马斯: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理论与实践》、《论社会科学的逻辑》、《认识和人的旨趣》、《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文化与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交往行为理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新诗学主义》、《后形而上学思考》、《现代性对抗后现代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利奥塔德:《后现代状况:知识报告》阿尔都塞:《阅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列宁和哲学》、《政治和历史》马契雷:《文学生产原理》、《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哥德曼:《人文科学与哲学》、《隐藏的上帝》、《拉辛》、《辩证法探索》、《论小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创造》、《发生结构学》伊格尔顿:《批评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尔特•本雅明或革命批评》、《文学原理引论》、《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原理引论》詹姆逊:《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现代主义与女化理论》十六、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映批评狄尔泰:《阐释学的形成》赫斯:《解释的有效性》、《解释的目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柏拉图与诗人》、《歌德与哲学》、《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美学与解释学》、《科学时代的理性》、《诗学》利科:《雅斯贝斯的哲学和存在》、《意志哲学》、《隐喻的规则》、《解释的冲突》、《解释学与人文科学》伊塞尔:《文本的召唤结构》、《阅读行为:审美反映理论》、《读者:现实主义小说的组成部分》尧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在阅读视界变化中的本文》、《艺术史和实用主义史》、《审美经验小辩》、《风格理论和中世纪文学》伊瑟尔:《召唤结构》、《隐含读者》费希:《文学在读者中:感受文体学》十七、女权主义波伏娃:《第二性》凯特•肖班(Kate Chopin)《觉醒》玛丽•艾尔曼(Mary Ellman):《思考妇女》C.P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黄色糊壁纸》苏珊•古芭(Susan Gubar )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glbert):《阁楼上的疯女人》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tter):《她们自己的文学》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迈向女权主义诗学》(文)、《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最新西方文论选》 )露丝•伊利(Lucy Irigaray):《他者女人的反射镜》、《精神者的语言》、《一之性别》艾莱娜•西苏(Helen Cixous)参见《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编,北大出版社,1992 年版克丽斯蒂娃:《中国妇女》肖沃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卡普兰:《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十八、新历史主义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从莫尔到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协商》、《学会诅咒》、再现英国的文艺复兴》、《不可思议的领地》、《回声与惊叹》、《向灾祸学习》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元历史: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转喻论》、《无历史》、《论维柯》、《历史之用》、《形式的要旨:叙事话语与历史表征》十九、后殖民主义萨义德(Edward W.Said):《东方学》(《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世界、文本、批评家》、《开端:意图与方法》、《约瑟夫•康拉德与自传体小说》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在教学机器之外》、《在他者世界里:文化政治论文集》、《阐释的政治》、《移置作用与妇女的话语》霍米巴巴(Homi Bhabba)《文化定位》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弗吉尼娅•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二十、后现代主义哈桑:《后现代转折》斯潘诺斯:《边界二:后现代主义文学杂志》布希亚德:《大众传媒理论》、《交流的心醉神迷》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1、从现代到后现代2、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3、从诗学文化到文化诗学4、从分析走向综合5、从多元走向边缘6、从吸收、对话走向发展一作者系统(一)表现主义1、克罗齐2、科林伍德(二)象征主义1、瓦莱里2、叶芝3、庞德4、休姆(三)生命直觉主义1、柏格森2、威廉•詹姆斯(四)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2、荣格3、霍兰德4、拉康二作品系统(一)形式主义1、什克洛夫斯基2、雅各布森3、艾亨鲍姆(二)英美新批评派1、瑞恰兹2、艾略特3、兰色姆4、布鲁克斯5、燕卜荪6、维姆萨特7、韦勒克(三)结构主义1、巴尔特2、托多洛夫3、巴赫金三读者系统(一)文学现象学1、英伽登2、海德格尔(二)文学阐释学1、伽达默尔(三)接受美学1、姚斯2、伊瑟尔四文化——社会系统(一)新马克思主义1、卢卡契2、葛兰西3、马舍雷和戈德曼4、伊格尔顿5、布洛赫6、布莱希特7、本雅明8、阿多诺(二)文学文化学(三)存在主义1、萨特2、尤奈斯库(四)社会批判理论1、马尔库塞2、弗洛姆3、哈贝马斯五后现代系统(一)解构主义1、德里达2、耶鲁学派3、艾伯拉姆斯4、福科(二)后现代主义1、贝尔2、利奥塔德3、杰姆逊4、哈桑5、斯潘诺斯6、布希亚德(三)女性主义1、波伏娃(四)新历史主义1、格林布拉特2、海登怀特(五)后殖民主义1、赛义德2、斯皮瓦克。
美学书籍推荐清单

美学书籍推荐清单《美学书籍推荐清单》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科学,它探讨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审美的规律。
作为一种艺术哲学学科,美学对于人们认识和欣赏艺术、认识世界、提高审美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在学习美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哪些书籍呢?下面是一份经典的美学书籍推荐清单,供大家参考。
一、美学基础入门类书籍:1.《艺术的故事》(作者:E·H·高维纳)该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艺术发展史的经典之作。
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变迁和艺术家们的艺术风格,从而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更全面的认知。
2.《视觉艺术的故事》(作者:罗森布鲁斯)该书主要以西方美术史为主线,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当代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
透过作品欣赏和艺术批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3.《审美的纯粹性》(作者:E·H·高维纳)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美学著作,作者对审美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书中包含了对美感、审美经验、审美对象、艺术与美学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细致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掌握美学基本概念和审美思维。
二、艺术哲学与美学理论类书籍:1.《艺术的焦虑》(作者:阿隆·多伊奇)该书是一本对当代艺术哲学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作者以“艺术是什么”为核心问题,探究了艺术的价值、自由以及审美表达等方面的思考,对于理解和思考当代艺术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2.《艺术创作的哲学》(作者:亚瑟·C·达蒙)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艺术创作的本质与意义,讨论了艺术创作与真实性、自由性、表达性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深入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
3.《漫游者的哲学》(作者:约翰·德鲁埃恩)这本书以文化艺术为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美学原理和哲学思想,并结合文学、电影等具体案例进行解读。
美学 参考书目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 研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 [美]约翰·费斯克等 编撰:《关新华出版社,2004年。 • [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 等译, [ ] ·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 [英]M.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 [英]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03年。
1. 美学原理方面
• 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 李泽厚:《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 •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 •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1.美学原理方面
• 朱立元:《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一川:《美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 社; •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 陆扬 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年。 • 另:陈望衡;王旭晓等人的教材。
6.传播学理论方面
• [英]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 与受众》,吴靖 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 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 [美]阿瑟·阿萨·伯杰:《媒介分析技巧》,李德刚 何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史安斌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张国良 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美学参考书目

美学参考书目主要书目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
2、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王振复主编《中国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版。
5、王振复:《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
6、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74 页。
7、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1版。
8、马克思《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9、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0、亚里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1、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周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14、尼采:《悲剧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2-01版。
1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一、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09月。
16、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1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18、美梯利:《西方哲学史》(美伍德增补修订版)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
1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20、(瑞士)巴尔塔萨(Hans Urs von Balthasar)著《神学美学导论》刘小枫选编;曹卫东,刁承俊译,三联书店2002-5-1。
2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3版。
22、刘庆福.《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3、陆梅林辑注《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美学入门书籍

美学入门书籍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艺术作品的哲学学科。
它关注的是我们对美的感知和认知,以及美的本质和意义。
对于想要学习美学的人来说,了解一些入门书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在下面,我将介绍几本可以帮助你入门美学的书籍。
1.《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汉斯-乔治·加达默(Hans-Georg Gadamer)作为一位当代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在这本书中介绍了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他探讨了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艺术作品的特性和审美经验的本质。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美学导论,还讨论了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2.《美的哲学》(Philosophy of Art)- 莫里斯·艾尔菲尔德(Morris Weitz)艾尔菲尔德是美国分析哲学家,他的这本书提供了对美学思想的全面分析。
他讨论了美学的定义和范围,探究了审美经验和艺术作品的本质。
他还评估了美学的不同理论观点,展示了这一领域中的一些观点的优点和局限性。
3.《形而上学与美学》(Metaphysics and Aesthetics)- 比德尔·范佛登(Béla Fehér)范佛登是一位匈牙利美学家,他在本书中探讨了形而上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
他分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和价值,提出了关于美的本质和艺术实践的哲学观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且有洞察力的美学理论。
4.《审美哲学》(Aesthetic Philosophy)- 布特勒·麦克劳德(Bertrand Russell)麦克劳德是一位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这本书中讨论了审美经验和艺术价值的哲学观点。
他提出了一种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平衡观点,探讨了审美判断和美的标准。
这本书是一本有启发性和易读的入门书籍,适合对美学感兴趣的初学者。
5.《美学与存在主义》(Aesthetics and Existentialism)- 福兰克·古哈尔特(Frank Günter)古哈尔特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将美学与存在主义联系在一起。
美学入门必看书单_美学入门必读书目

美学入门必看书单_美学入门必读书目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等等知识的学科,那关于美学入门书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美学入门必看书单,一起来看看。
美学入门必看书单1. 宗白华《意境》(可见宗白华先生美学思想的冰山之一角,宗先生素以飞扬的文字,灵动的文笔,深刻的体验闻名于世,此书即为代表作。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构建“意象美学”的奠基之作,并非凭空构建美学体系,而是做到对中国美学研究因其固然的理解,难能可贵。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先生发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在庄子那里,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创见。
)4. 朱光潜《谈美》《诗论》(集中代表朱先生早期美学观念的著作)5.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华语西方美学研究的奠基和权威之作)6. 叶维廉:《中国诗学》(道家哲学与西方解释学的结合)7. 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艺术史的鸟瞰式的回顾。
)8.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人是近三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学者,《人间词话》是中西方美学结合的典范。
)9.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邓先生是国内康德美学研究的顶尖级的专家。
)10. 熊秉明:《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旅法华人,该书是中国书法美学的开创性著作。
)11. 彭锋:《美学的意蕴》(彭先生热爱中国传统,又具有国际的视野。
在固步自封的中国美学研究界,彭先生的研究无疑走在了前面。
遗憾的是彭先生最近不怎么搞纯理论的研究了。
)12. 章启群:《新编西方美学史》(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章先生对美学家们的哲学思想作了相对比较深入的介绍,弥补了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的不足。
也是一部相当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13. 朱良志:《真水无香》(朱先生才情四溢,更重要的是,朱先生对中国美学有着极为精到的理解。
是一位执着并神迷于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领域中的当代顶尖的中国美学研究大家。
)14.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这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中国美学读本,中国文化的活的风味,中国文化的美,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生动翔实的体现。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
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
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
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
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知识量不小。
行文生动,文才斐然。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
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
《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
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
他的表述没有逻辑。
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
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在我看来,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深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
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
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
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
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知识量不小。
行文生动,文才斐然。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
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
《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
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
他的表述没有逻辑。
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
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在我看来,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深渊。
他的文字有如耶和华或摩西,雷霆霹雳,振聋发聩。
读过他的书,看待传统和世界的眼光必定发生难以想象的改变,而这也就意味着“灵魂”发生了改变。
以我个人的经验,邓晓芒的启蒙好像是当代中国学子必经的一个阶段。
10.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中国最好的康德哲学入门书。
邓晓芒具有纯正的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深刻,思路清晰,学识渊博。
搞美学的不可不读其中关于《判断力批判》的部分。
11.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必读书目。
“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作。
康德与马克思的汇通。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一个超越。
透彻。
你可以不赞同它的理论,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被讲通了。
12.易中天《破门而入》必读书目。
中国人在21世纪的开端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13.杨春时《美学》(选读)“后实践美学”的比较系统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美学的最新成就。
由于“后实践美学”与“新实践美学”曾有论战,故可以参照一读。
窃以为杨春时哲学功底不如邓晓芒(如概念界定不清,推理不合逻辑),文字功夫不如易中天(他的文章有如白开水,淡而无味;有如风平浪静的湖水,不见波澜),创新意识则似乎高于他们。
比较了解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状况,希望与之保持同步。
然而不可否认,杨春时有时确实看到了别人所不曾看到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并非不重要。
此人是纯粹学者,有魏晋风度,可以亲近。
14.邓以蛰《邓以蛰全集》(一卷)(选读)美学界曾有“南宗北邓”之说,其实邓以蛰不及宗白华远甚。
邓以蛰曾在厦门大学任教,故聊备一格。
对书法和古代画论有兴趣者可读。
15.熊秉明《熊秉明文集》(四卷)以对艺术的感悟而论,宗白华之后唯此人也。
中国艺术家而能著文者,当以熊秉明为最。
熊秉明是雕塑家,作文如雕塑,精雕细刻。
其中《关于罗丹》已经反复再版,《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乃开创性著作。
16.莱辛《拉奥孔》体现时代精神之作。
内容倒不是多么的了不起,但歌德说,莱辛写论文,同时把思考过程展示出来。
17.歌德《歌德谈话录》(全译本)必读书目。
歌德是有史以来最健康的艺术家,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德国的无冕之王,人间稀有的大智者,窥见上帝作坊之秘密的人。
梅烈日科夫斯基认为读了此书的人不会自杀。
尼采认为这是德国最好的散文。
爱默生认为歌德谈的比写的好。
此书不仅提供艺术修养,而且提供人生态度。
读过此书,会发现真正深刻的书并非都艰涩难读。
18.歌德《论文学艺术》歌德关于美学或艺术批评的重要文章基本上收集在此。
19.瓦肯罗德《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一本很好懂也很有趣的小册子,从中可以了解浪漫主义者对艺术的虔诚。
20.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学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了解一些原始艺术,开阔视野,不无好处。
2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必读书目。
世界最好的艺术传记之一。
表演艺术的奥秘,此人至少洞悉了大半。
22.夏里亚宾《面罩与心灵》(选读)与《我的艺术生活》同一性质的著作,两本书向来齐名。
23.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玫瑰》文艺学的上乘入门读物。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家少有不受此书影响的。
24.丹纳《艺术哲学》必读书目。
李斯托威尔说这是才华横溢的演讲。
傅雷的译笔也才华横溢。
经验科学方法的一个示范。
既是艺术史,也是文化史。
诚如傅雷所言,如能消化,非止增长知识,在做人方面、气度方面都将有进步。
25.罗丹《罗丹艺术论》“门类艺术学”中选择雕塑者必读。
不难感受其中对艺术的宗教般的激情。
26.马蒂斯《画家笔记》“门类艺术学”中选绘画者必读。
表达极为清晰,在画家中可谓难得。
27.邓肯《邓肯自传》必读书目。
世界最好的艺术传记之一。
此书在中国已有近10种版本。
邓肯是我最喜爱的一位艺术家。
为邓肯神魂颠倒者不计其数。
此人是个奇迹:从未学过舞蹈却成为“现代舞之母”;既能沉溺于肉欲又能高扬灵魂。
以其立足于生命故也。
28.梅纽因《人类的音乐》“门类艺术学”中选音乐者必读。
听人道主义者解说音乐。
29.H·帕克《美学原理》以目前翻译过来的著作看,这是西方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30.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选读)日本没有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此人不过批评家而已。
以其曾经影响过鲁迅,故聊备一格。
31.克莱夫·贝尔《艺术》必读书目。
哪怕只为“有意味的形式”这句口号,也是值得一读的,更何况此书在美学史上颇为重要。
32.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此书没有什么创见,但通俗易懂,且文笔甚佳。
艺术史与美学知识的结合,有史有论。
作者精通绘画史。
33.佩特《文艺复兴》(选读)配特是“唯美主义”的一个重要代表。
据说配特为了能够变得漂亮一点,宁可少活十年;配特认为,做一个道德的人是因为那样很美。
一种唯美的文风也贯穿此书,行文之漂亮,可谓妙笔生花,字字珠玑,其效果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王尔德认为值得整本背诵下来。
34.王尔德《狱中记》(选读)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大才子,“为艺术而艺术”的殉道者。
此书刻画了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艺术家”。
可参看他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
35.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必读书目。
鲍桑葵《美学史》的续作。
晓畅明白,要言不烦。
36.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的悟性在朱光潜和李泽厚之上,与宗白华属于一类人物,但创造力似在宗白华之上。
《人间词话》全是悟出来的,抓住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髓,也是中国诗论与西方美学的第一次完美的交媾。
37.王乾坤《文学的承诺》此书讲授一种“文学本体论”,其实只是“文学本体论”的导论。
作者有两句话我极为赞赏,大意是:⑴研究什么都可以,古今中外,大至宇宙,小至苍蝇,但一定要有终极视域,一定要有形上品格,否则不及格。
⑵文学艺术的殿堂之门应挂一牌,写着:不悟“人生”者莫入;不悟“无”者莫入。
这样的追求和这样的眼光在中国艺术理论界并不多见。
3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选读)梁漱溟与熊十力齐名,港台并称为现代新儒家的“二圣”。
梁漱溟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形诸实践,他的真诚无可怀疑,但也可见此人是一狂生、腐儒,当然也不乏可爱之处。
此书是后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者的一个出发点。
可参看林语堂《中国人》和易中天《闲话中国人》。
39.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选读)梁漱溟的成名作。
初生牛犊不怕虎。
于是成了20世纪中国人的中西文化比较的一部经典著作。
有些观点似成定论,有些观点未必正确,有些观点已经陈旧。
读读无妨。
40.梁漱溟《朝话》(选读)有些学问从书本来,有些学问从人生体验来。
我当然推崇后者,而《朝话》是后者的一个典型的体现。
41.贺麟《文化与人生》(选读)贺麟是新儒家,也中国最全面介绍黑格尔的人,想要打通宋明理学与黑格尔。
虽然中国的黑格尔研究“还没入门”(邓晓芒语),但黑格尔现在在喜欢赶时髦的中国已经被弃之如蔽履,成了道地的“落水狗”,所以我要特别列出贺麟的书。
徐复观很喜欢这本书的,据说常带在身边,时时翻阅。
4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必读书目。
中国哲学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美国大学的中国哲学教材。
代表冯友兰早年的最高学术成就。
4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自称“五四之子”,自由主义者。
此人是罗素的狂热崇拜者,中国逻辑学大家金岳霖的高足,台湾怪杰李敖的老师。
本人也够怪的,17岁就写了一篇关于“自由意志”的论文,临终前表示要把《罗素自传》陪葬。
此书几乎是第一次运用了西方人文学术研究的方法,在论中国文化的书籍中令人耳目一新。
44.殷海光《思想与方法》读此书相当于对思维的一种训练。
可以初步了解“自由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殷海光使用的方法其实还是很有用的,并不见得都已经“过时”了。
45.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此书在中国至少有五种版本。
周国平曾经在电视上将它推荐给中学生。
中国人的理论能力甚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学没有哲学课程。
在法国,中学生毕业会考、参加工作之前都要通过哲学考试的。
难道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还不如法国的中学生不成?46.《老子》(选读)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但是往往被庸俗化为政治权谋之术或练气养生之术。
极俗之人都敢大言不惭地谈论老子的“智慧”,其实和老子有什么相干?老子并不好懂。
读懂老子需要极高的悟性。
坊间关于老子的通俗读物都是垃圾,哲学界把老子搞得干巴巴的。
至于“老子与现代百姓生活”云云,无异于把月亮从天上拉下来,充当蜡烛。
印度奥修从宗教角度讲老子的四卷本演讲稿,倒是值得一看。
47.《庄子》(选读)庄子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散文家,其艺术水准只能用“登峰造极”来形容。
能够在散文上与之较量一番的只有曹雪芹,但就连曹雪芹也承认“文章还是庄子的好”,而且曹雪芹不是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