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合集下载

国产剧介绍

国产剧介绍

《美人心计》
《美人心计》改编自小说《未央· 沉浮》[1] ,原 著瞬间倾城,由于正执笔改编,吴锦源等执导, 林心如、陈键锋、杨幂、王丽坤、何晟铭、罗 晋、胡杏儿等领衔主演。 该剧描写了在风姿妖娆的汉室后宫中,幔帐幕 帘之后的美人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故事。该 剧延续了于正作品一贯的细腻风格,并拥有大 气磅礴的一面。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国产剧
发展历程 1、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8年6月15日) 2、中国第一部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1981年2月5日) 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中国唯一 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 4、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 奖创建
《花千骨》由霍建华、赵丽颖领衔主演,蒋欣、 杨烁特别出演,张丹峰、李纯、马可、鲍天琦、 安悦溪、徐海乔等主演的古装玄幻仙侠剧。
返回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国电视 剧制作中心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 1984年9月开始拍摄,1987年在中国全国首 播。该剧根据红学家周汝昌的意见,没有按照 高鹗的续四十回的情节拍摄,对结尾部分作了 重大改动。该剧由多位文艺界泰斗如启功、沈 从文、王昆仑等人担任顾问,于全国各地遴选 演员,仅林黛玉一个角色就有三万余人参选, 并专门花时间对演员进行培训。
图片
《宰相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由导演韩刚、张子恩执导,李 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等明星领衔主演的 古装剧。 《宰相刘罗锅》1996热播获巨大轰动,获得金 鹰奖四项大奖 该剧在台湾同样引起巨大轰动,电视剧讲述乾 隆年间刘墉与和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 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神雕侠侣》
《仙剑奇侠传》
《仙剑奇侠传》是根据大宇资讯同名RPG游戏 改编的古装奇幻剧,由胡歌、刘亦菲、安以轩、 刘品言、彭于晏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渔村的店小二李逍遥与女娲的后人 赵灵儿以及林家堡大小姐林月如等人之间的恩 爱情仇、拯救苍生的古装神话故事。该剧是中 国第一部由电玩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开创古装 游戏改编剧新潮。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电视剧还处于起步阶段,剧本质量较低,制作水平也相对简陋。

但是,中国电视剧在逐渐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限制。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电视剧以宣传国家政策和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如《武则天》、《智取威虎山》等作品,它们强调英雄主义和正义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电视剧的创作也开始体现更多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

例如,1961年推出的《歌剧《红灯记》和1972年上映的《开国大典》等作品都是在展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强调了工人和农民的英雄形象。

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变革,中国电视剧的内容也不断在创新和拓宽。

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如《明月照大江》、《新水浒》等作品,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饱满的情感,剧情也更加多样化和有深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系列的商业电视剧开始兴起。

这些电视剧通常以商业为背景,以商场斗争为主题,如《商场情事》、《上海之夜》等作品。

这些电视剧以商业元素为主,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剧在剧本创作和制作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一些高质量和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问世。

这些电视剧不仅剧本紧凑、故事情节曲折,还借助先进的拍摄技术和制作手法,使得影视效果更加精良。

例如,2015年的电视剧《琅琊榜》以其精美的画面、优秀的演员阵容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爱。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在未来,中国电视剧将继续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彩作品。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电视剧产业的良性发展 。
电视剧市场的竞争格局
1 2 3
竞争主体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制作机 构、民营制作公司和外资制作公司等。
竞争格局
国有制作机构在资金、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民 营制作公司则更加灵活,外资制作公司则具有国 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竞争策略
优秀电视剧作品及其影响
《甄嬛传》
《人民的名义》
这部古装剧以其严谨的历史考据、精致的 制作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 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作为反腐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深入 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 关注和讨论。
《欢乐颂》
《琅琊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部现代都市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鲜 活的角色塑造,成功地吸引了年轻观众群 体,成为了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才培养
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人才培养,为未来的发展储备 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06 中国电视剧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对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电视剧制作效率和画质清晰度, 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为电视剧创作 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沉浸式剧情体验、交互式叙事等。
文化交流
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合作拍摄
中国电视剧与海外制片方、导演和演员合作拍摄,共同打造国际 化作品,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
学术交流
通过国际影视节、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中国电视剧从业者与国际 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
中国电视剧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

以下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现状。

首先,中国电视剧的产量不断增加。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和制作团队涌现出来。

每年推出的新剧数量不断刷新纪录,且涵盖了各个题材和风格。

其次,中国电视剧的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引进先进的拍摄技术、剧本创作和演员演技的提升,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明显提高。

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屡获国内外电视节奖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同时,中国电视剧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日益突出。

在题材选择上,中国电视剧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历史剧、家庭剧,还涉及到了时尚、悬疑、科幻、警匪等多个题材,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同时,一些创新的电视剧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

此外,中国电视剧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中国电视剧在国内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有些剧作品通过翻译或制作多语种版本,在国外播出并获得不错的反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的出口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积极参与国际影视节展示与交流。

综上所述,中国电视剧在产量、质量、多样性和创新性上都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电视剧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有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当时,电视剧以纪实主义的风格为主,大多数剧集都以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政治宣传为目的。

这些电视剧多数由政府机构或国营媒体制作,并且由于技术限制和政治敏感性,制作水平较低,内容单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剧开始迎来一次创新的时期。

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活力,这种变化也反映在电视剧的题材和风格上。

一些电视剧开始探索现实主义和人性关怀,注重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

《一代人》、《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很高的评价和口碑。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视剧的市场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作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不仅涉及到剧本质量的提升,还包括摄影、音效和特效的技术创新。

同时,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涉及到更加广泛的题材和风格。

一些电视剧如《伪装者》、《白夜追凶》等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当前,中国电视剧不断挑战传统剧集的观念,并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一方面,网络剧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新亮点,互联网的普及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

另一方面,一些电视剧也开始尝试将中国的文化元素和风格推向国际市场,例如《延禧攻略》等作品在海外获得了相当高的人气。

总结起来,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政治宣传到现实主义再到国际
化的发展历程。

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展示了中国影视产业的崛起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将继续探索多样化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优质的视听体验。

电视剧发展历程

电视剧发展历程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 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 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 很强的艺术。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 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 艺术样式。
发展初期(1958—1965) 停滞期(1966---1976) 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繁荣期(90年代) 持续繁荣期(新世纪以来)
4、繁荣期(90年代)
发展阶段: ①90年代初期(1990-1993) 呼唤人性的《渴望》 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②90年代中期(1994-1996) 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 《三国演义》《戏剧人生》 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 ③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5.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 异常,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 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THE
END
Thank you
1.发展初期(1958—1965)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 饼子>>,这是中国
电视剧的发端.这一时期电视剧内容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 育,电视剧剧目大多贴
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
2、停滞期: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 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 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 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 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 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初期,电视剧主要以舞台戏剧的形式呈现。

1958年,中国第一部正式的音乐舞台剧《白毛女》在电视上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接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片、历史剧、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相继问世,如《武大郎与潘金莲》、《红灯记》等。

二、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引进外国影视片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国际影视产业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在题材、创作手法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出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荧屏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被誉为荧屏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众多经典的电视剧问世,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角色设定、服装等方面都具备了高水准的制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四、多元化与优质剧目崛起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都市、农村、武侠、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注重深度与内涵,还在拍摄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得电视剧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在网络上首播,各大视频平台竞相推出自制剧集。

网络影视的兴起不仅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附件:本文附有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一个法律名词:版权法注释:版权法是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对电视剧的著作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个法律名词:广播电视法注释:广播电视法主要规定了对广播电视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电视剧的播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一、初创阶段: 1958年至1966年①1958年,试播期间的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前身)根据小说《一口菜饼子》(《新观察》) 改编成了一个20 分钟的同名电视剧,6月15日在演播室内进行了直播,拉开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序幕。

②初创阶段主要为直播电视剧。

主要充当时事政治的宣传工具,题材单一、情节简单、主题概念化倾向和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初创时期电视剧的主题特点:1.忆苦思甜;2.歌颂革命英雄(以创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为主要对象);3.歌颂时代英雄(以歌颂当代模范和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如雷锋、焦裕禄);4.歌颂大功无私的奉献精神;5.直接图解各种政策。

二、电视剧“艺术停滞”而“技术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6年①这一阶段因社会政治文化的大变动,《八个样板戏》独占全国舞台,电视剧生产陷入了停滞。

②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电视技术设备的发展没有间断。

1967 年,我国有了磁带录像设备;1973年,我国开始彩色电视试播。

三、复苏阶段: 1976 年至1980年代中后期①以1978年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国产电视剧的质量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电视剧担当了这一时期传播主流文化的任务。

②电视剧本体特点渐渐确立,除创作拍摄了大量单本剧之外,还于1980年录制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虽质量比较差,制作也比较粗糙,但初步体现了长篇电视剧的强大叙事功能。

★复苏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1.创作数量大增。

2.大多数作品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正面描写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3.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从长度上分有小品剧、短剧、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从样式上分有纪实剧、轻喜剧、诗话剧、哑剧等。

4.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确立本体特征阶段: 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初①随着电影界“电影与戏剧离婚”、“抛掉戏剧的拐杖”等呼声的渐渐加强,电视剧也渐渐摆脱了其曾经赖以借鉴的戏剧、电影等母体艺术的特点,开始向视听艺术本体回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年,第一届全国电视剧美学研讨会召开 。 198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该台播出的电视剧的
规格、长度作出“规范化”, “标准化”的规定: 连续剧(3集及3集以上).单本剧(1集或2集)每集50 分;短剧30分钟,小品15分钟。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六、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蹉跎岁月》 《今夜有暴风雪》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2. 改革题材电视剧
《乔厂长上任记》(1980) 《女记者的画外音》(1983) 《新闻启示录》(1984). 《走同远方》(1984) 《新星》(1985)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从创作题材范围看,农业战线,农村生活,军旅生活, 青年风貌,儿童生活,知识分子生活,商业活动等都有展现; 在剧作风格上 可谓:“百花开放”,有正剧、喜剧、也有 悲剧、讽刺剧;从整体上看,这几年的创作体现出较强的现 买主义创作倾向。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三、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创作回顾
(1)长达8年的直播电视剧阶段,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 电视剧创作人才。
(2)直播电视剧的剧目,大多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 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这给后来中国电视剧 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直播电视剧有时也采用电影胶片拍摄作为辅助手 段,但由于成本较高,只在极数剧目的少量外景中使 用。
1987年的优秀电视剧有:《西游记》《红楼梦》《阎 凤英》《乌龙山缴匪记》《雪城》,单本剧《秋白 之死》;
1988年的优秀的电视剧《末代皇帝》《篱笆·女人和狗》 《师魂》《家教》《那五》《袁崇焕》《家·春·秋》
《王昭君》《黄河东流去》等 1989年度全国生产电视剧约2000集,中央电视台播出
1839集。其中包括《上海的早晨》,《商界》, 《长城向南延伸》,《铁人》,《有这样一个民 警》、《膏药章》《平凡的世界》《汉正街》《十 六岁的花季》等。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从1978年文革之后一直到80年代中期,这几年是中国 电视剧的复苏时期,这种复苏不但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 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直接进行宣教的剧目很少,而带有现 实主义和反思色彩的电视剧却出现很多。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 2、电视剧创作呈现多元化
二、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1、90年代初期(1990-1993) 2、90年代中期(1994-1996) 3、90年代后期(1997-1999)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3. 塑造新时期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紧急起飞》(1983)《燕儿窝之夜》(1983)《冠军从这里起飞》
(1985)《长江第一漂》(1986)等。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吉庆有余》(1981)《她从画中走出来》(1983),《雪野》(1986)
《冤家》(1986)等 。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4. 1981年4月,第三次全国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 1980到1981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评选,这一全国性的电视 剧评奖活动从此坚持一年举办一次,1983年开始正是命名 为“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5. 1983浙江《大众电视》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电视剧大众电 视“金鹰奖”评选。
6. 1982年1月,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做了大 量促进电视剧生产的实际工作。
7.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成立。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二、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制播状况
1979年中央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19部,其中中央电视台6部(如《岳云传》 《有一个青年》),上海电视台5部(如《玫瑰香奇案》《永不凋谢的红 花》),广东电视台3部(如《神圣的使命》《小哥俩》),其余几部是浙 江台,天津台,河北台和湖南台各一部。
在此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主要有 《党就活了他》《火人的故事》《女状元》《生活的赞 歌》《新的一代》等等;
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二、这一时期的电视剧种类
这些电视剧,从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 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10年。
这10年也是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期,这不仅表现 在电视剧数量的快速增长,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增加, 电视剧创作队伍的扩大;还表现为电视剧在产业化、 市场化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电视剧在内容、风格、 样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涌现出了众多具有轰动效 应的电视剧作品,从而使得我国电视剧在20世纪90 年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节: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
一、90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观
1、市场化、产业化表现突出 中国电视剧市场化之路
标志性作品: 《渴望》(1990年) 《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 《爱你没商量》《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 《武则天》(1993年)
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变化:国家制作--制作社会化
上海电视台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写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扎根农村的故事。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一、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的发展背景 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以“四人帮”的粉碎而宣告结束,新
时期也正是伴随着“文革”梦魇的渐渐消逝而开始的。以1978年5月播 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
一、社会政治背景
(1966—1976)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 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 “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 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这就是:
❖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 “人情味”。 ❖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
第六章 中国电视剧
第一节: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 1958――1965
一、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制播状况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 建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园第一 部直播电视刚《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
中国电视刚初创阶段前后近8年,所有插出的电视剧均 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
绘画:连环画 《枫》
电影:《神圣的使命》、《苦难的心》、《于无声处》、《婚礼》、《苦 恼人的笑》、《生活的颤音》、《小街》、《天云山传奇》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 伤痕电视剧
1980年的电视单本剧《女友》,1981年的电视单本剧《新 岸》,1982年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1984年的电视连 续剧《今夜有暴风雪》,1985年的电视单本剧《雾失楼台》, 1985年的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以及1986年的电 视单本剧《大林莽》。
从电视剧题材类别来看,这几年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剧 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伤痕电视剧” 2. 改革题材的电视剧 3. 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电视剧 4. 反映农村新面貌的电视剧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四、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综述 1. 伤痕电视剧
十年动乱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悲剧,而刚刚从恶梦中醒转的人们,又 怎能不对这一事件投以最深切的关注:终于摆脱了“四人帮”思想钳制 的文学界,急切地要在文学创作中说出憋闷已久的心里话,发出压抑了 多年的呐喊。于是一时间,揭露“四人帮”的罪行,控诉动乱造成的不 幸,抚慰内心的伤痕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伤 痕文学”,由此,也诞生了一批带有“伤痕”色彩的文艺作品。 小说:《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我是准》(宗璞)
5. 展现军警风貌的电视剧
《她们和战争》(1985) 《凯旋在子夜》(1986) 《便衣警察》(1987)等 。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五、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发展背景
1986年,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广 播电影电视部宣布建立发放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 同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 电视剧的“骏马奖”。这一年还设立了戏曲电视剧 的“长城奖”。
第三节: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 (1978年---80年代末)
三、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