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

合集下载

陶瓷餐具钡等重金属超标处罚依据

陶瓷餐具钡等重金属超标处罚依据

陶瓷餐具钡等重金属超标处罚依据
钡等重金属超标的罚则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和标准:
1. 食品安全法:根据中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者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如果陶瓷餐具中的钡等重金属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生产经营者将面临相应的罚款和处罚。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限量》(GB 2762-2017),对于不同食品类别和原料,规定了钡等重金属的允许残留量(mg/kg)。

如果陶瓷餐具中的钡等重金属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将被视为违规。

3. 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陶瓷餐具中的钡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罚则根据地方性法规和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遇到钡等重金属超标问题时,及时咨询当地的相关部门,了解具体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措施。

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怎么处罚

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怎么处罚

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怎么处罚重金属并不限于铅、汞、镉、铬。

就重金属的基本语义而言,密度在4.5g/cm3那么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怎么处罚?从社会危害性程度来看,超标排放重金属属于严重污染环境行为。

刑法第338条规定的构成污染环境罪的行为属于“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否属于严重污染环境,应从污染物排放地点、排放量、超标程度、排放方式等方面来判断。

《解释》第1条规定,实施刑法第338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毒物质的;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倍从刑事立法方法来看,以《解释》第10条关于“有毒物质”中明确列明的重金属种类限定第1条第3项中重金属的范围并不妥当。

刑事立法时为严密法网,通常会从不同角度对行为予以不同的规定,由此会导致实践中适用法条之间的重合,也会导致同一话语不同情境下解释的不同。

《解释》中关于重金属污染的规定即是如此。

重金属污染是从不同角度予以入罪的,第1条第3项主要是从排放量方面规定的,而其他条款则是从排放的特殊地点、排放的物质方面规定的,角度不同不可避免会导致认定犯罪时理解的不同。

换言之,立法规定的认定为有毒物质的重金属污染是以特定种类的重金属非法在特定地域、采取特定方式排放时的犯罪,不需要考虑量的多少,而第3项中的重金属污染则考虑量的界定,不需要考虑重金属的种类,也不需要考虑污染的方法。

或许以人们熟悉的盗窃罪为例更为容易理解,携带凶器盗窃的并不需要考察盗窃的数额就可以认定为盗窃罪,而盗窃数额较大的认定为盗窃罪也不需要考量盗窃时是采取何种手段。

《解释》中规定重金属排放量入罪的规定与特殊重金属特定情形入罪的规定正如此例。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人工生物净化,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驯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质新陈代谢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对二级生活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

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

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

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
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

一些人问:工业排放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是什么?
2013年“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有关于将重金属污染纳入犯罪圈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标准3倍
这类净水器只能阻挡泥沙,吸附一些污染物。

这类产品需要定期更换滤材,否则阻挡或吸附的污染物所造成的沉积,将会对后续的过滤水起到污染作用。

2.想去除水碱,那么像装有阳离子树脂滤芯的净水器即可解决问题。

由于树脂只能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对其它污染物没有任何
净化作用,所以这样的水还是烧开了喝较安全。

3.想去除泥沙、铁锈和有机污染物,并且考虑保留水碱这样的物质,那么可以使用装有中空纤维滤芯的净水器。

由于中空纤维滤材的孔径很小,能够阻挡泥沙和有机污染物,但不去除硬度离子,所以对水中矿物质有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考虑。

4.不仅要去除水碱,而且要去除所有污染物。

那么像装有反渗透膜的纯水机即可解决问题。

由于反渗透膜的孔径小到只有水分子和水分子直径以下的矿物质可以通过,其它的像细菌、病毒、水垢、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都被挡住,在过滤的同时被排出。

因为尚有少量矿物质,因而口感甘甜,可以直接生喝。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便携净水器将水处理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环保部

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环保部

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环境保护部1.2009年09月:关于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2009年8月以来,相继发生了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污染及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人民群众健康受到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连续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和电监会(以下简称“国务院九部门”)决定于2009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集中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全面排查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企业,摸清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的势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检查范围此次检查的企业是指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废水、废气中含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物质,在生产、贮存和运输等环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

(一)涉铅:铅锌矿(含伴生矿)采选、铅冶炼及加工和蓄电池企业;(二)涉镉:铅锌矿(含伴生矿)采选及冶炼、电镀和以镉化合物为原料企业;(三)涉汞: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化工企业;(四)涉铬:铬盐、电镀及制革企业;(五)类金属砷: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硫磷化工、砷化物生产企业;(六)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类企业。

三、检查内容(一)企业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制度情况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三)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其中高费项目实施情况;(四)企业废渣场、尾矿库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情况;(五)企业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的贮存及运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六)城镇、企业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垃圾填埋场渗沥液重金属排放及无害化处置情况。

重金属超标量刑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重金属超标量刑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一、重金属超标量刑标准是怎样规定的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同时,根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可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超标排放含铜废水的行为,按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重金属超标量刑标准是怎样规定的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标准1、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在主观上均有过失的因素,客观上亦都造成了重大事故和严重后果。

区别主要在于:客体要件不同,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活动。

客观要件不同。

主体要件不同。

2、由于其行为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严重后果的发生,且主观上含有过失的罪过形式,个别情况下也存在着故意形态,但主要是间接故意。

3、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对自然人作为本罪的主体没有限制条件。

本罪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三、环境污染侵权诉讼时效是多少1、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自来水厂水质监测管理规定细则

自来水厂水质监测管理规定细则

自来水厂水质监测管理规定细则自来水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水质监测管理成为自来水厂生产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监测目的、监测要求、监测指标、处罚措施等方面介绍自来水厂水质监测管理规定细则。

一、监测目的自来水厂水质监测的首要目的是确保自来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通过监测水质指标,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水源,并指导水处理工艺的调整和改进。

二、监测要求1. 定期监测:水厂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监测计划,对原水、处理过程中的中间水质、最终输送的自来水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频率应符合标准要求。

2. 不间断监测:自来水厂应配备先进的在线监测设备,对水源、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及时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3. 抽检监测:自来水厂应定期进行抽检监测,对自来水进行抽样分析,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避免潜在的水质问题。

4. 历史档案:自来水厂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档案,记录监测结果、处理过程和效果等信息,为日后的审计和调查提供资料。

三、监测指标自来水厂对水质的监测指标应包括以下内容:1. pH值:pH值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2.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是否富含氧气的指标,对于饮用水来说,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水质的新鲜和口感。

3.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检测水体中细菌污染的重要指标,其超标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4. 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对自来水的风味、口感和水质有重要影响,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5.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水质中的一类有害物质,其含量超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

四、处罚措施如果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结果发现存在问题,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权益。

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2019年版)

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2019年版)

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2019年版)第一条为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19〕42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

第三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适用本标准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全面调查取证,遵循合法、合理、过罚相当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本标准采用二维叠加函数计算处罚金额。

根据违法行为构成要素和情节,设定个性、共性和修正裁量因子,裁量因子的设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社会影响程度;(二)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三)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四)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五)违法行为人是初犯还是再犯;(六)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办理本标准中列举的十四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时,应当通过个性、共性和修正裁量因子计算处罚金额;办理其他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时通过共性和修正裁量因子计算处罚金额。

确实无法收集到的裁量因子证据除外。

处罚金额按“百”取整。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一)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对执法人员进行威胁、辱骂、殴打、恐吓或者打击报复的;(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造成跨行政区域环境影响后果的;(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引起不良社会反响的;(四)其他具有从重情节的。

具有从重情形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裁量公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可以上浮5%以内执行,但处罚金额不得超过法定处罚金额上限。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三)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土壤重金属超标标准

土壤重金属超标标准

土壤重金属超标标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超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它们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超标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污染风险控制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对土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土壤污染风险控制标准则是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根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超过规定的限值,即为超标。

其中,对于镉、铬、铜、镍、铅和锌等6种重金属元素,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

例如,对于耕地土壤,镉的限值为0.6mg/kg,铬的限值为150mg/kg,铜的限值为100mg/kg,镍的限值为60mg/kg,铅的限值为100mg/kg,锌的限值为300mg/kg。

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超过这些限值时,就属于超标。

而针对土壤污染风险的控制标准,则需要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超标的土壤污染风险越高,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也就越严格。

例如,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对于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土壤,则可能需要进行土壤的清除和替换,以及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在实际工作中,监测土壤重金属超标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通过野外取样,可以获取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土壤的样品,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以确定土壤是否超标。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遥感监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

针对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
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

废水中的重金属一般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

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之一。

那么你知道重金属超标处罚标准是什么吗?此外,行为人实施侵犯国家防治环境污染管理制度的违规排放废水行为,废水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
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构成本罪需要符合以下要件:第一,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亦可成为本罪的主体;第二,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应预见而未预见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和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过失
两种情形;第三,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防治环境污染的管理制度,具体的对象是指危险废物,其中的有毒物质是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因而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属于有毒物质;第四,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的排放、倾倒和处置行为,并造成了环境
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应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认定。

其中,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即属于严重污染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