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合集下载

红色家书感想

红色家书感想

红色家书感想《红色家书感想》打开一本本红色家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过去的门。

那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的温暖而坚定的呼喊。

这些家书啊,可不是普通的信件。

它们就像一把把小火炬,在黑暗的岁月里熊熊燃烧。

你想啊,那些写信的人,他们在战火纷飞中,在生死未卜的时刻,还能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对理想的执着,这得是多深的情感啊!就好比在狂风巨浪中的小船,船上的人却还不忘在船板上刻下对远方陆地的向往。

我读到方志敏烈士的家书,那里面的文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火苗。

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身陷囹圄,却告诉家人不要悲伤。

他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写得满满当当,就像一个即将远行的旅人,虽然前路未知,但心中满是希望。

他说自己是为了广大人民而奋斗,这让我想起了那些默默守护着村庄的大树,不管风雨如何吹打,就是稳稳地扎根在那里,为村民遮风挡雨。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就是这样的大树吗?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人民撑起了一片天。

还有赵一曼烈士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柔情与坚毅。

她对儿子的爱啊,就像涓涓细流,温柔而深沉。

可是她又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这多像那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开得绚烂无比。

她的家书就像一阵清风,吹过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温情。

这些红色家书啊,让我不禁反思自己。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不愁吃不愁穿,可有时候却还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抱怨个不停。

和先辈们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太脆弱了呢?他们在枪林弹雨中都能坚守信念,我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难道我们要让先辈们的鲜血白流吗?从这些家书中,我也看到了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先辈们为了国家的未来,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知道,只有国家好了,自己的小家才能真正幸福。

这就像一群大雁,只有朝着同一个方向奋力飞翔,整个雁群才能到达温暖的南方。

每个家庭就像一只小雁,只有跟紧国家这个大队伍,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读《红色家书》有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井冈红色基因

读《红色家书》有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井冈红色基因

读《红色家书》有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井冈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散发出井冈山精神的光芒。

书中阐述了当时社会深陷斗争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家们毅然奉献自我、牺牲终身。

通过斗争,他们用英勇豪迈的行动,坚定了理想信念,传承了井冈红色的先驱基因。

《红色家书》中更多的是荣耀战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在红军里,以充沛的生命精力,为改变中国的面貌,为了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作出巨大的贡献。

书中充满着激情和力量,令人激动不已,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时代变迁中传承着最真挚的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不仅是一本历史书,而且也是一部高尚的思想作品。

它激发着我们在时代洪流中飞扬的激情,教育着我们坚忍不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革命者们当初对于民族出色续写的情怀交托给我们。

因此,我要在这里深深体会到:不可能的事从来都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信念,就能够实现不可能的愿景,并且成为继续这个伟大传奇的传承者。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一封封家书,一句句遗言,写不完的诀别意,道不尽的赤子情。

瞻仰英雄家书,为英雄豪气所澎湃激荡。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图我今然”!读到王孝锡的给父母亲的诀别信,一副英雄大无畏的形象跃然于心中,舍我其谁的赤胆忠心!父母前,难尽孝,大义前,尽忠诚。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我将毙命,不足为奇。

为了革命的胜利,九泉含笑也无恨。

读到毛泽建一位女性革命者的遗书,既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更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盼。

极幸运的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洒尽热血,建立了共产主义新中国,女英雄九泉下可尽开颜。

“在法西斯匪徒们拿枪向我们的头颅胸膛发射,或持刀向我们头上砍下之前,即在我们流血之前,我们将用最大的阶级愤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呐喊。

在信中依然在为革命情形做分析做探讨,为革命的成功积攒,呐喊声依然长鸣于耳边,敬仰之情油然于心头。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读到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的诀别诗,总有一种热血澎湃却壮志未酬的伤感,这种感觉不是悲伤离别,更是对革命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本来文弱一书生,屡欲从军愧未曾。

不死沙场死牢狱,三军埋血恨难平!”读到英雄邓雅声的绝命诗,弃笔从戎的铮骨男子汉形象,一直是国难时文人志士的历史丰碑。

革命已成功,您在丰碑中永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就义诗,小时候就牢记于心,今重阅之,依旧热血激昂。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激奋人心!。

英雄已去,革命继续,激荡吾志,焕我精神,遗志在心,奋斗向前,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二篇:《红色家书》读后感无意间翻开《红色家书》,没有按照以前读书先看目录的习惯,随意的翻了翻,看到“邹子侃”的这个名字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当看到书中信件的主题“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这句话时,一股浩然正气向我袭来,引领我想要进一步了解写信人以及他的故事。

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五篇]

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五篇]

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五篇]第一篇: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从《红色家书》里,我读懂了信仰的力量。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

烈士的家信,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洋溢着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及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和深情向往。

代表的却是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站起来,为中国人民得解放而顽强斗争、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是留给我们后来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

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

有的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习近平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

我们年轻一辈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一是要“学”,作为新时代青年,学习马克思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精神。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着革命者的理想与信念,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当我翻开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着先烈们的心声。

这些红色家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有的写于生死诀别的前夕。

但无一不展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

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中,她充满深情地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愧疚,更展现出一位革命者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坚定决心。

读着这封信,我不禁潸然泪下,被赵一曼烈士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夏明翰在就义前写下的那封诀别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短短几句话,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毫不畏惧死亡,坚信共产主义的真理必将胜利,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夏明翰这样的烈士,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还有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着祖国的未来:“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感受到了他那颗炽热的心。

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心怀希望,坚信祖国必将走向繁荣富强。

这些红色家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呐喊。

《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

《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

本文共计1396字《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如何从《红色家书》获取新时代的精神?下面小编就推荐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干事业,赶紧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红色家书,用一封封家信展现了一段段革命事迹,每一篇都是一个鲜活的革命英雄形象,每封信都在诉说着对家人的牵挂、对事业的一腔热血、对党的无限热爱!时光荏苒,透过这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我仍能感受到他们不停跳动着的心脏,触摸到他们高尚纯净的灵魂,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品读红色家书,鼓舞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我自己的女儿也刚满7个月,家书中的两篇母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最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看到赵云霄烈士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尚在襁褓中女儿“我的启明,我的宝宝”时,深深感受到赵云霄把千言万语和爱化成含血带泪的叮咛与期盼;赵一曼给儿子宁儿的两份遗书中提到“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她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粮食,却用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粮食。

像这样的家书还有很多很多,写给父母、写给兄弟、写给妻儿,一篇篇家书彰显的革命者为革命舍弃“小家”死而无憾的精神,作为一名“弱势群体”的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工资不高、职务不高、权力不大、压力山大的青年一代,更需要永葆初心,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用信仰抒写人生,铸牢“四
- 1 -。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5篇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5篇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5篇《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1)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李大钊先生参与了不可计数的变革,最终造择了一条能够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当中。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之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反动分子张作霖的围追下,被捕进监狱。

在写下一篇遗书告同胞们需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需实现中华振兴富强后,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

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将自身的名利安危抛之于脑后。

舍生而取义者,应为如此吧。

每封家书中少的不过寥寥几行,多的也仅有几百字而已。

可每行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沉重的担子,感到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感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可是什么令他们变得在死亡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安危抛于脑后,将国家将人民挂在心间?翻开历史画卷,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惊的铁锈味和血气,可当抬头远望时,是否能看到那些远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灵的一阵悸动?是否能感到血液为此沸腾?历史终将过去,任何人物都将在时间的车轮下湮灭,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存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中,融于每个人的血脉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推动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永夜初晗凝碧,中国沉睡在暗无希望的黑夜中时,一些人觉醒了,以身作烛,以微小的光茫,点亮国家的曙光,结束了漫长的黑夜。

梦复千秋星垂野,现抬起头来,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指引我们前行。

《红色家书》经典著作读书心得(篇2)在这个平凡的暑假,我读了这本不平凡的书——《红色家书》。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通用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篇1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

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

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读红色家书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读完这封家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家书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在大革命时期,一位母亲为了革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满3岁的幼儿。

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思念幼儿的点点滴滴。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到了浓烈的母爱和一丝丝的无奈。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家书》读后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
想信念
最近读到《红色家书》这本书,内心感到无比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饱含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家人无限的思念和眷恋,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的成功充满无限的希望。

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思想上受到了洗礼,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烈士们的遗书,情透纸背,他们心系国家,胸怀民族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触动灵魂,感人至深。

有妻子思念丈夫的痛彻心扉、有丈夫思念妻儿的万般爱恋、有兄长写给弟妹的循循教导……,怀着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舍生取义,英雄含笑上刑场,视死如归......
“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

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

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亮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纸短情长,传递出的是家国情怀、是红色基因、是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每看一封饱含血泪和深情的家书,就触动一次灵魂,内心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一代,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坚定了理想信念。

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新时代同样需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尚情怀。

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精神上缺了钙,就容易得软骨病,就容易受到腐败的侵蚀,糖衣炮弹的攻击。

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通过读《红色家书》,感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去努力工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好人民。

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行动、敢于担当,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