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

合集下载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氯气(化学符号: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它在工业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用于消毒、漂白、水处理等多种用途。

本文将探讨氯气的制备方法以及其重要性质。

一、氯气的制备氯气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直接电解法:将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并通过通电将其电解。

在电解过程中,氯化钠分解成氯气和氢气,分别在阴极和阳极上产生。

最后通过收集氯气,实现氯气的制备。

2. 方氧化氯法:方氧化氯是一种含氯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

通过与酸反应,可以制备氯气。

常用的方氧化氯是五氯化磷(PCl5)和三氯化磷(PCl3)。

将方氧化氯与酸反应后,产生氯气和相应的盐酸。

3. 二氧化锰法:将二氧化锰(MnO2)与盐酸(HCl)反应,可以得到氯气。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促进氯气的生成。

该方法常用于小规模制备氯气。

二、氯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呈现为常压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其密度较大,大约为空气的2.5倍。

- 氯气有较高的溶解度,可以溶解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中。

溶解于水中会形成盐酸。

2. 化学性质:-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引发氧化反应。

例如,与金属反应会形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

- 氯气在光照下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此反应是漂白的基础。

三、氯气的应用1. 漂白剂:氯气广泛应用于纸浆和纺织工业中,用于漂白纸张和纺织品。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去除颜色和杂质,提高产品的白度。

2. 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被广泛用于水处理、游泳池、医疗设施等领域。

氯气能够破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3. 化学工业:氯气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原料,用于制备氯化物、溴化物、氯代烃等化学品。

它还被用于生产塑料、溶剂和合成橡胶等。

4. 制冷剂:氯气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可以作为制冷剂使用。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1.电解法:通过电解食盐水或盐酸水溶液来生产氯气。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盐水或盐酸水溶液注入电解槽中,电解槽由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组成,电极之间隔有隔离膜。

盐水中的氯离子(Cl-)会向阳极移动,而水分子则在阴极上还原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OH-)。

同时,氯离子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Cl2)并释放出电子。

反应式可以表示为:2Cl-→Cl2+2e-由于氯气比氢气轻,因此可以将氯气从电解槽的顶部收集到储存容器中。

而剩下的溶液则可再循环使用。

2.氧化法:氧化法主要是通过将氯化铁(FeCl2)或氯化亚铁(FeCl3)与盐酸反应来制备氯气。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铁和盐酸。

盐酸会和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盐和氯气。

反应过程中,氯离子被还原为氯气,而铁离子则在反应中转化为铁盐。

反应式可以表示为:FeCl2/FeCl3+2HCl→FeCl2+Cl2↑+H2↑最后,通过物理方法将氯气从反应容器中收集并进行储存。

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体,具有特殊的气味,类似于漂白粉。

它的密度较大,比空气重2.5倍,在常温下是一个气体,但可以通过压缩或冷却变为液体或固体。

2.化学性质: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活性。

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氯气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盐酸:Cl2+H2→2HCl同时,氯气还能与许多有机物反应,形成氯代烃。

这种反应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由于氯气具有极强的毒性,对呼吸系统和眼睛都有严重的刺激作用,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氯气时需要特别小心。

此外,氯气还是一种温室气体,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

在工业上,氯气被广泛用于生产氯化物、有机化合物、漂白剂等。

同时,氯气也被用于水处理、游泳池消毒和制备其他化学物质等领域。

氯气生产原理及性质

氯气生产原理及性质

氯气生产原理及性质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常用于工业生产和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电解法和氯化法。

1.电解法:电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氯气生产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解池中的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产生氯气和氢气。

电解池通常是一个具有阴阳两极的水槽,水槽中注入食盐溶液(NaCl),形成电解质溶液。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2Cl-→Cl2+2e-2H2O→O2+4H++4e-同时,阴极上的电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2H++2e-→H2从而在阳极处产生氯气,阴极处产生氢气。

2.氯化法:氯化法是氯气的另一种生产方法,它基于一些化学反应,将含氯化合物转化为氯气。

目前最常用的氯化法是氯化铁法。

在氯化铁法中,首先将铁粉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2Fe+3Cl2→2FeCl3然后,将氯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氯气:FeCl3+H2SO4→FeCl2+HCl+SO2+H2O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单,适用于小规模的氯气生产。

二、氯气的性质:1.外观与气味:氯气是一种淡黄色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在高浓度下,氯气的气味非常强烈且刺激。

2.模式和密度:氯气的分子式为Cl2,由两个氯原子组成。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2.5倍。

3.溶解性和酸碱性:氯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

这也是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原因之一4.化学反应: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例如,氯气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盐酸;可以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黄和氯化氢;可以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氯代烃等。

此外,氯气还具有消毒和漂白作用。

由于其强烈的氧化性和毒性,氯气在工业和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三、氯气的应用:氯气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氯气常用于生产塑料、橡胶、溶剂、金属和玻璃等化学产品。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
取氯气,其药品、装置如下所示:
1.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有何特点? 提示:该反应原理的特点为“固体+液体 △ 气体”。 2.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中为何混有HCl气体杂质?能否选用水或 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Cl气体杂质? 提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HCl气体。氯气在水中溶 解度较大,会造成损失;氢氧化钠溶液会与氯气反应,故不可
(双选)如图是一种检验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活 塞。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 化;当关闭B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
可能是
(
)
A.浓硫酸 C.浓NaOH溶液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E接 , 接 , 接 , 接F 。
(2)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起的作用是
②浓硫酸起的作用是 。
,
(3)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 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方程式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 。 ,
以使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3.除去多余的氯气能否选择澄清石灰水?
提示:不能,澄清石灰水中碱的溶解度太小,可能导致吸收氯
气不完全,从而造成污染。 4.选择氯气收集方法的依据是什么?还可以如何收集? 提示: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氯 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而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 小,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2.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红色褪去,如 何验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氯水中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它 的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二是氯水中含有H+能中和OH-使溶液褪 色。 通过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看溶液是否重

6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

6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结构
决定
性质
推断:
+17 2 8 7
1.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2.活泼性的实质是什么?
强氧化性
Cl 易得e-
Cl2
结构分析: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第15页,共31页。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反应
2、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3、与水反应
4、与碱反应 5、与其它还原剂的反应
第16页,共31页。
H+、OH-
混合物
遇干燥的蓝
色石蕊试纸 无明显变化 先变红后褪色 变红
第26页,共31页。
4. 氯气与碱的反应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试分析氯 气和碱溶液会不会反应?如果能反应,则 反应的生成物将会是什么?
次氯酸盐,金属氯化物和水
1.实验室制Cl2尾气吸收的原理 Cl2+2NaOH=NaCl+NaClO+H2O 2.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第29页,共31页。
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饱和食盐 水和F为起始反应物。
NaOH A

和 食
电解 Cl2 B


H2 C
反应① D+ E
加入D
I

F
加入

G
B
H+ C
J
加入D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B是_____C_l,2 F是_______F,eJ是_______F。e(OH)3
理论上4molHCl与足量的MnO2反应产生氯气 的量和1mol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高三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与性质

高三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与性质

实验1: 现象:剧烈燃烧,棕褐色的烟 请写出Cl2与 Fe 在燃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 +3 点燃 2FeCl3 结论: 2Fe + 3Cl2 事实证明,氯气可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加 热的条件下直接化合,而且生成高价态金属氯 化物。 实验表明:常温下,干燥Cl2不与铁反应
实验2:
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而湿润的有 色布条却褪色了。 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实验3: 现象(针筒①) :黄绿色迅速消失,针筒内气 体体积迅速减小 现象(针筒②) :黄绿色慢慢褪色,针筒内气 体体积缓缓减小
实验3: 原因: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利用它 氯气与水的反应 的强氧化性可以漂白、杀菌、消毒
Cl2 + H2O ==HCl + HClO
氯气与NaOH反应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可用于实验室余氯吸收 氯气与Ca(OH)2反应 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Ca(ClO)2 +2 HCl=CaCl2 +2HClO
Ca(ClO)2+H2O+CO2=CaCO3 +2HClO
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漂白粉的保存: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小资料
石蕊是一种色素,由于溶液的酸碱度
不同,常呈现红、紫、蓝三种颜色。分子 内含还原性基团,遇到某些氧化剂会发生 化学反应而褪色(称为“漂白”)。其它染 料或有机色素也会因漂白而褪色。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液氯泄漏,造 成28人死亡,2万多亩农作物受损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

氯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 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 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 加压条件下,氯气易转化为 液态(称“液氯”)。
探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结论: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 积氯气。
交流与讨论
氯气溶于水有无化学反应发生?
猜想: • • • • 元素:H、Cl、O 分子:Cl2 、H2O、…… + 阳离子:H - - - 阴离子:OH 、Cl 、ClO
2HClO===2HCl+O2
3.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病菌,具有漂白性
思考
1、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在空气中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是什么?
3、氯水应怎样保存?
问题:新制氯水与液氯2O、 粒子种类 ― + 、ClO―等 Cl 、H 黄绿色溶液,能导 主要性质 电,具有氯气的性 质、酸性、漂白性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存在条件 不宜久置,必须随 用随制
漂白原理:
漂白粉
Ca(ClO)2+CO2+H2O = CaCO3 + 2HClO
课堂评价:
1、下列物质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 A、干燥氯气 B、液氯 C、新制氯水 D、久置氯水 2、实验室能否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来配 制AgNO3溶液?
3、某同学向氯水中加入石灰石,发现有气体 产生。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这一过程。
(4) 铁棒端溶液变红
氯气的发现
戴维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把浓盐酸与软锰 矿混在一起加热时发现氯气。 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这种元素命名 为 Chlorine, 这 个 名 称 来 自 希 腊 文 , 有 “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译文将其译成 “绿气”,后改为氯气。

氯气的生产原理及性质培训课程(PPT 34页)

氯气的生产原理及性质培训课程(PPT 34页)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天然海水主要元素成分
盐田法晒盐
粗 盐
氯化钠晶体
思考: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氯化钠经过提纯, 都有哪些用途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时1 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氯气和金属钠。
2NaCl
2Na+Cl2↑
2、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
2Na+Cl2=2NaCl
2Fe + 3Cl2
2FeCl3
Cu + Cl2
CuCl2
视频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反应
H2 + Cl2
2HCl
3、氯气与水反应(可逆反应)视频
Cl2+H2O
HCl+HClO(次氯酸)
见光分解
2HClO
O2↑+ 2HCl
思考: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所含
有的物质相同吗?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
、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恰当使用
在加压条件下: 氯气易液化――液氯,可存储于钢
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
氯气能溶解于水 常温下, 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氯气与金属单质反应
新制的氯水中含有的物质有: 氯气、水、盐酸和次氯酸。
久置的氯水中含有的物质有:盐酸和水。
4、氯气与一些碱溶液反应 ——视频
Cl2+2NaOH=NaCl+NaClO+H2O 次氯酸钠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次氯酸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考纲要求】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等反应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O2HClO Ca(ClO)2I2 Br2HCl Cl2 PCl3、PCl5AgCl NaCl FeCl2FeCl3 CuCl2【知识梳理】1.氯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2.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是。

3.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现象:铁丝在氯气中,生成大量烟。

实验结论: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与氯气发生反应。

反应方程式铁有和两种价态。

铁与氯气反应只生成而不生成说明氯气的活泼性此反应说明氯气与具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价态(高或低)的金属氯化物。

氯气除了能跟金属反应外,还能与非金属反应,比如氢气在氯气中(填反应条件)生成。

反应方程式。

此反应说明燃烧(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多种和直接化合。

4.氯水的性质:氯气的称为氯水。

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

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

生成和反应方程式为。

5.次氯酸的性质和氯气的用途①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

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

反应方程式为②.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

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

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③.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

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在生产和生活上应用十分广泛。

比如①②③写出Cl2与NaOH的反应方程式保存方法【高考链接】5. (09广东化学9)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氯水中:c(Cl 2)=2[c(ClO -)+c(Cl -)+C(HClO)]B. 氯水中:c(Cl -)>c(H +)>c(OH -)>c(ClO -)C. 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 (Na +)=c (3CH COO -)D. 23Na CO 溶液中:c 233(a )c()c()c()c()N CO OH HCO H -+--+〉〉〉〉 (07广东5)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 2+2NH 3 N 2+6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 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 mol N 2有6 mol 电子转移6.(05全国Ⅱ理综8)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 )A.O 2B.N 2C.F 2D.Cl 2 10.(09天津卷9)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 。

(2)将NaCl 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 2、 、 、或H 2、 。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 2,步骤Ⅱ中又将Br 2还原为Br ,其目的为 。

(4)步骤Ⅱ用SO 2水溶液吸收Br 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 2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了如下装置简图:请你参与分析讨论: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

④C中液体产生颜色为。

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 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09浙江卷26)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

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量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 为金属,l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化学式,C的电子式。

(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 (填写元素符号)。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举出该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练习巩固】1.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 3)形式存在。

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

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2.用自来水养金鱼,在将水注入鱼缸之前,常需把水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A.增加水中含氧量B.起到杀菌作用C.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D.使水中的硬度减小3.市售“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原料,通过时发生器内的电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同时使产生的气体充分与电解液接触),所制得的混合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且不致对人体造成伤害,该发生器配制消毒液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 )①2NaCl+2H 2O2NaOH+H2↑+Cl2↑②Cl2+2NaOH NaCl+NaClO+H2O③H 2+Cl22HCl ④Cl2+H2O HCl+HClO ⑤2HClO2HCl+O2↑A.①④⑤B.①②C.③④⑤D.②③④4.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致力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化学家。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 原子。

Cl 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

有关反应为:O 3O 2+O Cl+O 3−→−ClO+O 2 ClO+O −→−Cl+O 2 总反应: 2O 33O 2(1)在上述臭氧变为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 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2)O 3和O 2是( )A.同分异构体B.同系物C.氧的同素异形体D.氧的同位素5.工业上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 变质的是( )A.石蕊B.硝酸银C.亚硫酸钠D.氯化铝6.氯气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

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用的防御方法是( )A.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B.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去C.人、畜应多饮豆浆和牛乳D.可用肥皂水或尿浸湿软布蒙面7.氯仿(CHCl 3)可用作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光气:2CHCl 3+O 22HCl+2COCl 2(光气),光气有剧毒。

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用来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 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C.漂白粉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8.某溶液中的Cl -、Br -、I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4,要使溶液中的Cl -、Br - 、I -离子数比为4∶3∶2,则通入Cl 2的分子数是原溶液中I -离子个数的( )A.1/2B.1/3C.1/4D.1/59.向NaBr 、Na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之后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片刻,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A.NaClB.NaCl 、NaBr 、NaIC.NaBr 、NaID.NaCl 、I 210.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 )A.Cl 2B.HclOC.Cl -D.H 2O11.工业上制备单质碘的方法之一是从碘酸盐开始的。

第一步先用适量的亚硫酸氢盐将碘酸盐还原成碘化物,离子方程为:IO 3-+HSO 3-−→−I -+SO 42-+H +。

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酸性碘化物溶液再跟适量的碘酸盐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析出了碘。

试问:(1)第二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要使碘酸盐的利用率最高,碘酸盐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中的用量之比应为 。

12.对某宇航员从天外某星球空间取回的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气体样品溶于水发现其主 要成分A 易溶于水;②将A 的浓溶液与MnO 2共热生成一种黄绿色单质气体B ,B 通入NaOH 溶液 中生成两种钠盐;③A 的稀溶液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C ,C 与B 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发生爆炸 ,生成气体A ,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 、B 、C 的化学式A 、B 、C ;(2)写出A 的浓溶液与MnO 2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 通入NaOH 溶液生成两种钠盐的化学方程式 ;(4)科研资料表明:如果该星球上有生命活动,则这些生物可能从该星球上液态氨的海洋中产生,因为那里的液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

据此推测:该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活动?简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