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课件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李晓峰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李晓峰-课后习题讲解

通信原理-李晓峰-课后习题讲解

线性调制和非相性调制
10
3-2 一个AM信号具有如下形式 s t 20 2 cos 3000 t 10 cos 6000 t cos 2 f c t 其中fc=105Hz (1)试确定每个频率分量的功率; (2)确定调幅指数; (3)确定边带功率、全部功率,以及边带功率与全部功 率的比。 解:(1)试确定每个频率分量的功率 s t 20 2 cos 3000 t 10 cos 6000 t cos 2 f c t
⑴ 在DSB方式中,解调增益
G 2 ,因此解调器输入信噪比
20 S 1 S 1 10 10 50 N i 2 N o 2
同时,在相干解调时, N
9 N 10 W i o 因此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S 50 N 5 10 8 W i i
20 cos 2 f c t cos 2 ( f c 1500)t cos 2 ( f c 1500)t 5cos 2 ( f c 3000)t 5cos 2 ( f c 3000)t
s t
的5个频率分量及其功率为:
cos 2 ( f c 1500)t cos 2 ( f c 1500)t
s
3
4 Rs 4bit / key 2key / s 8bits / s
1-6 假定容量为4.7GB的D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盘可存储133min的数字 视频资料,试计算该数字音频信号的数据率(二元 符号率)是多少? 解:数据率为
4.7 230 Bytes 8bits / Byte R 5.059Mbps 133 60 s
h(t ) cg (T t ) g (T t )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课后答案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课后答案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教程课后答案第⼀章1.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1)⽂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件系统⽤⽂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则⽤数据库统⼀存储数据;⽂件系统中程序和数据有⼀定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程序和数据分离;⽂件系统⽤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法对数据进⾏管理,数据库系统则⽤DBMS 统⼀管理和控制数据;⽂件系统实现以⽂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2)⽂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联系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存取⽅法进⾏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性?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物理独⽴性?所谓数据的独⽴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程序间相互独⽴,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存取⽅式的改变不影响应⽤程序。

数据独⽴性分两级:物理独⽴性和逻辑独⽴性物理独⽴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不受影响,进⽽⽤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程序不⽤改变。

逻辑独⽴性是指当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发⽣改变时,通过修改映射,使⽤户的逻辑结构以及应⽤程序不⽤改变。

1.11.解释实体、属性、实体键、实体集、实体型、实体联系类型、记录、数据项、字段、记录型、⽂件、实体模型、数据模型的含义。

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特性称为属性。

实体键:在实体型中,能唯⼀标识⼀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的键。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实体名及其属性名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联系类型:⼀对⼀联系(1:1);⼀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记录:(record)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

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也称为数据项。

说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说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讲授多表查询 1.水果店,算利润 2.进货单,销售统计 3.两表连接查询 4.Select语句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4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伎俩
2.教学方法——②分层教学法
使用目标:全体会,个体优 实施过程: 1.发任务要求(必做、选做) 2.在要求时间内完成 3.上交(或抽查)完成情况 4.评价 实施效果:有紧迫感,有成就感
6
现有教学条件
7
教学单元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4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伎俩
1.教学模式以及主要教学方法和伎俩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伎俩
项目1认识数据库 项目2数据库及数据表 项目3查询及视图 项目4索引及完整性约束 项目5语言结构 项目6过程式对象 项目7数据库管理
6
现有教学条件
7
教学单元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4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三、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15 % 学习态度
65
20
%
%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相关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

《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

《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第一章:分布式数据库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分布式数据库课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1.2 分布式数据库基本概念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1.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常见结构及其组成。

1.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概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2.1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概述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2.2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类型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2.3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设计原则探讨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2.4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章: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模型3.1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概述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及其重要性。

3.2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及其特点。

3.3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设计方法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3.4 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实现技术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数据模型实现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4.1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概述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及其重要性。

4.2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策略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策略及其特点。

4.3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4.4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实现技术探讨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实现技术及其应用。

第五章: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与一致性5.1 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概述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及其重要性。

5.2 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机制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安全性机制及其特点。

5.3 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概述解释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及其重要性。

5.4 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机制讲解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机制及其特点。

清华大学出版社赠样图书单(学院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赠样图书单(学院网)

各位教师:
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了方便我系教师订书,在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办公室(行健楼403)设置了样书陈列柜,望需要了解的教师前来借阅。

以下是样书书单。

清华大学出版社赠样图书单
靠北的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1到65的图书;
靠北的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66到125的图书;
靠北的书橱第三层放的是序号为126到182-2的图书;靠北的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183到238的图书;靠南的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239到296的图书。

序号1~221的图书因储藏问题而不得不处理掉(有“*”的还没有被选掉)。

老师有需要的话,每人可选2-3本。

样书陈列格式如下:
靠北第二个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713到776的图书;2011-4-28新书
从北数起第三个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777到834的图书;2011-4-28新书
从北数起第三个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835到862的图书;2011-4-28新书
从北数起第三个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222到296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297到359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360到418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三层放的是序号为419到480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481到541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二个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542到601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二个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602到664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二个书橱第三层放的是序号为665到712的图书;。

李晓峰__通信原理习题答案全集 (1)

李晓峰__通信原理习题答案全集 (1)
3.某数字基带系统速率为9600bps,试问以四进制或十六进制码元传输时系统的符号率为多少?采用单极性RZ矩形脉冲时,信号的带宽估计是多少?
解:以四进制传输时系统的符号速率为:
以十六进制传输时系统的符号速率为:
信号的带宽与波特及脉冲宽度有关,以四进制单极性RZ脉冲传输时,信号带宽为:
以十六进制单极性RZ脉冲传输时,信号带宽为:
(1)平均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2)接收系统的最佳判决门限;
(3)最小误比特率。
解:发送信号
(1)平均误比特率计算公式由教材式(4.3.17)给出如下:
设LPF的带宽为B
(2)最佳判决门限由教材式(4.3.18)给出
(3)最小误比特率为
其中:
11.在功率谱密度为 的AWGN信道中进行二元基带传输,假定码元等概且发射信号分别为:
(1)如果采用DSB,请推导出输出信噪比 和输入信噪比 的关系;若要求输出信噪比不低于30dB,发送功率至少应该是多少;
(2)如果采用SSB,重做(1)题。
解:⑴
① 解调输入信号可写为
输入信噪比为
解调乘法器输出为
解调输出为 ,输出信噪比为
因此
② 输入信噪比
输出信噪比
故 W。

① 解调输入信号可写为
输入信噪比为
(2)采用8PAM基带信号时
升余弦滚降因子分别为0.25、0.3、0.5、0.75和1时,传输带宽分别为11.67KHz、12.13 KHz、14 KHz、16.33KHz、18.67 KHz。
17.在某理想带限信道 Hz上传送PAM信号。
(1)要求按9600bps的速率传输,试选择PAM的电平数 ;
功率:
(2)若基带脉冲波形 为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

2.3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关系模型定义: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外键表示实体间 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2.基本术语有:字段(属性)、字段值(属性值)、记录(元组)、二 维表格(元组集合、关系或实例)。在这里,括号中的表述为关系模型 中的术语。它与表格中术语可以一一对应。还有,关系中属性个数称 为元数,元组个数为基数。
《数据库系统原理》 串讲
主讲:王磊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学习目标: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专门研究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经过40多年的 发展,已成为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使同学们了解数据库的基 本原理,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能够有效的使用现 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 发方式,同时能够利用前端开发工具完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1)关系定义:关系是一个属性数目相同的元组的集合。 2)关系性质(p53)
5.三类完整性规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3)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由具体应用环境决定,系统提供定义 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
4.数据联系的描述
联系及元数定义:
二元联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1:1联系 :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 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 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 :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 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 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版)-实验素材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版)-实验素材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ySQL版)- 实验素材及答案第一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实验素材•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组成的,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而DBMS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

•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永久存储、面向用户的数据抽象、数据的共享与并发控制等。

•数据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

实验答案1.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的。

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2.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

3.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永久存储、面向用户的数据抽象、数据的共享与并发控制等。

4.数据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

第二章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实验素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三层模式,分别是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对数据库的视图,它描述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的逻辑结构。

•概念模式是全局的逻辑结构描述,它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数据库设计的产物。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结构,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表示,对用户不可见。

实验答案5.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三层模式,分别是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6.外模式是用户对数据库的视图,它描述了用户所需要的数据的逻辑结构。

7.概念模式是全局的逻辑结构描述,它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数据库设计的产物。

8.内模式是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结构,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表示,对用户不可见。

第三章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实验素材•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指的是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包括存储单位、磁盘存储和索引结构等。

•存储单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分配存储空间的最小单元,通常是一个数据块。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如磁盘存储可以减少磁盘I/O操作,索引结构可以加快数据的查找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直接存取存 储设备
没有操作系统 批处理

某一应用程序
无共享、冗余 度极大
不独立,完全 依赖于应用程序
无结构
应用程序自己 控制
文件系统阶段 科学计算、管理
磁盘、磁鼓 有文件系统 联机实时处理、批处理
文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 大规模管理
大容量磁盘
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联机实时处理、分布处理、
批处理
数据库管理系统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可以将数据形象化地比喻为原料,是输入;信息就像产品,是输出;而数据处 理是把原料变成产品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数据处理”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为 了产生信息而处理数据。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1.1.2数据库
1数据库 按一定结构组织并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有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3)硬件 ①中央处理器 ②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③外存 ④输入/输出设备
(4)用户 ①普通用户 ②应用程序员 ③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员 ④数据库管理员(DBA)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DBA是DBS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主要负责设计、建立、管 理和维护数据库,协调各用户对数据库的要求等。因此,DBA 要熟悉、掌握程序语言和系统软件(如OS,DBMS等),充分 了解各种用户的需求,了解各应用部门的所有业务工作,具有 系统分析员和运筹学专家的知识。所以,DBA通常是信息技术 方面的专业人员,负责全局控制。DBA不一定是一个人,他往 往是一个工作小组。它具有如下职责: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第一篇 基础篇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1.1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1.1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1数据 包括两个方面,即数据内容和数据形式。数据内容是指所描述客观事物的具
体特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的“值”;数据形式则是指数据内容存储在媒 体上的具体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的“类型”。数据主要有数字、文字、 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形式。 2信息
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MIS帮助人们完成原来需要手工处理的 复杂工作,它不仅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信息 管理的质量或水平。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三者间的关系
MIS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它的核心是数据库。MIS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数 据库技术为MIS提供了数据管理的手段,DBMS为MIS提供了系统设计的方法、工具和 环境。学习数据库及DBMS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 设计,管理和应用,以便能够胜任MIS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
机集合。
2数据库特点
① 数据完整性 ② 数据共享性 ③ 数据独立性 ④ 数据冗余少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1.1.3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
1数据库管理系统 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是数据库和用户之间的一个接口,其主
要作用是在数据库建立、运行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2管理信息系统
图1.4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的比较
表1.1 数据管理三个阶段的比较
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应用背景
硬件背景

软件背景

处理方式
数据的管 理者
数据面向 的对象
数据的共 享程度

数据的独

立性
数据的结 构化
数据的控 制能力
人工管理阶段 科学计算
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获取的有用知识。信息是以某种数据形式表现的。 数据和信息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 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现。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3数据处理 将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根据数据自身
的规律和及其相互联系,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数 据库技术等技术手段,提取有效的信息资源,为进一步分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 我们可以简单地用下式表示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1.1.4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系统 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
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2数据库系统组成
(1)数据库 ① 用户数据库 ② 系统数据库(数据字典)
(2)软件 ① 操作系统 ② 数据库管理系统 ③ 各种宿主语言 ④ 应用开发软件
管理的问题。从50年代初,开始将计算机应用于数据处理。
图1.2 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2.文件管理阶段 从50年代后期开始至60年代末为文件管理阶段,应用程序通过专门管理
数据的软件即文件系统管理来使用数据。
图1.3 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3.数据库管理阶段 数据库管理阶段是60年代末在文件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用于管理,但软件开发成本很高,并且提出了数 据共享、分布处理等应用需求。于是,提出了开发“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 的思想。
应用
请求
回答
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1.人工管理阶段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计算处理的数据量很小,基本上不存在数据
某一应用程序
现实世界
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共享性高、冗余度小
独立性差 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

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 一定得逻辑独立性
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 描述
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 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
和恢复能力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4.高级数据库阶段 20世纪70年代,数据库技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如下: ① 数据库方法,特别是OBTG方法和思想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出现了许多商品化 数据库系统,它们大都是基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的。 ② 商用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事务处理、 交通运输、信息检索、军事指挥、政府管理和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深入到生产、 生活的各个领域。数据库技术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③ 关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软件系统的研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①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③定义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④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⑤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3数据库系统结构图
用户
用户
用户
应用程序
应用开发工具
DBMS OS
应用程序员 DBA
Database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1.2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