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故事及若干问题和建议
关于吉他的爱情文章爱情的故事吉他谱

关于吉他的爱情文章爱情的故事吉他谱昨天下班后去上吉他课,排我后面的学生没来,于是直接上了两个小时,弹完吉他弹钢琴,然后背着琴跟老师道别,继续跑回公司加班,没吃饭饿得不行,却是很开心的。
这是自己第12节吉他课,也是阶段性的最后一节,想想也觉得感慨,学生时代放着大把时间不学,上班了又花大把的银子从头开始。
总担心上班没有时间,却发现12节课自己一节都没落下。
看着旁边教室里的钢琴心痒痒,又开始胡乱摸钢琴,完全没有基础,手跟鸡爪子似的,小星星第一句都反复很久,现在倒也勉强凑合了,野心满满又开始《致爱丽丝》。
每每上完课都很开心,有些事情,其实再怎么晚都不迟的。
所以这辈子,一定是要学钢琴的,哪怕一把年纪,只为自娱自乐。
说到吉他,倒也蛮多回忆,最屌丝的乐器大概也就是它了,牛仔裤运动鞋,席地而坐,背起来就可以去远方。
两次去拉萨,两次遇见弹吉他的男生。
长发的流浪歌手,在酒吧里为我唱“只怕我自己会爱上你”。
沉默忧郁的男生,送我地质学课本,为我写歌。
去年毕业自己扛着一堆行李背着一把破吉他一个人来到珠海,那会儿才勉强能把《滴答》弹下来,现在倒也能弹一些曲子了。
只是那些曾经为我弹琴歌唱的人,都已经不见了。
关于吉他的爱情文章篇【2】:吉他爱情潘佳朗从2007年在北京读书时就爱上了中国音乐,他业余时间喜欢唱歌,喜欢弹吉他和玩打击乐。
他很想让中国最前沿的音乐让全世界都听到,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音乐并且更热爱中国。
潘佳朗很小的时候就自学了吉他,并且会弹一些简单的曲子,比如《小星星》,所以后来他父母就带他去上了一些专业的吉他课程。
但是吉他老师却说他的手太小不适合弹吉他,于是他就放弃了。
上高中后他才重新捡起来,一直到现在也还在弹,虽然能花在吉他上的时间并不多。
潘佳朗从小就有很好的音乐熏陶。
他的父母是六十年代人,也是铁杆乐迷,特别是蓝调音乐。
所以他成长过程中应该说是受到了很好的音乐熏陶。
他说吉他是各种不同现代音乐的重要构成的一种乐器。
吉他说明文1200字精选2篇

吉他说明文1200字精选2篇篇一:吉他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乐器,它有许多用途和风格。
由于吉他琴身形状和身体材质的多样性,吉他可以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解释几个吉他的例子,并介绍吉他的不同部分和如何使用它。
第一个例子是传统的西班牙吉他。
西班牙吉他是用来演奏古典音乐的吉他,它有一个宽大的弦长、柔软的弦和一个震弦板(soundboard),可以产生温暖、明亮的音调。
这种吉他有20-21个品(fret)和一个小的琴头(headstock),有6条弦,以标准音高E-A-D-G-B-E调音。
弹奏西班牙吉他需要练习右手方法和手指灵活度,以便能够弹奏复杂的和弦和旋律。
第二个例子是电吉他。
电吉他是与音箱和音效器(effects pedals)一起使用来产生各种音乐效果的吉他。
它有一个固定的弦长和一种较硬的漆面,可以更容易地弹奏快速和强烈的音符。
电吉他有不同的拾音器(pickups),可以在各种风格的音乐中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效果。
由于电吉他需要放大器才能工作,所以它适用于表演或制作录音。
第三个例子是民谣吉他。
民谣吉他是一种经典的吉他类型,它有一个较短的弦长和一个较小的身体。
它比其他类型的吉他更容易携带和旅行。
民谣吉他通常有钢弦,所以它们在音色、手感和强度方面与西班牙吉他不同。
民谣吉他适合演奏流行音乐、摇滚、民谣和蓝调,因为它有一种沙哑的声音。
无论你选择哪种类型的吉他,有几个部分是相同的:琴颈、弦、品、琴身、音箱和拾音器。
学习基本的吉他技巧和理解吉他的不同类型和用途是学好吉他的第一步。
篇二:吉他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它的声音和外观可以适应各种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吉他的不同部分和一些例子。
吉他有很多部分,最重要的就是琴颈、琴身和音箱。
琴颈是连接琴身和音箱的桥梁,它通常有品和弦。
琴身是吉他的身体,通常由木材制成。
音箱是放大声音的部分,通常连接到吉他放大器或混响器上。
第一个例子是阿克斯吉他。
案例1马丁吉他公司-分析

案例1:甜美音乐一个半世纪以来,C.F.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生产乐器的公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
这家家族企业经过了各种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
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人们都称呼他克里斯——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
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
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这是为什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自从公司创办以来,马丁吉他公司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
即使这些年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
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
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
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
基于彻底的顾客研究。
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不仅如此,马丁公司始终遵守野生濒危动植国际贸易公约。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定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
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
家族成员弗兰·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
它需要细心和耐心。
细心和耐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
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
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精确表述。
吉他情愫散文

吉他情愫散文这是一个关于吉他的故事。
吉他的主人是一个视吉他如生命的人,而我,却偏偏歪打正着地认识了这把吉他的主人,于是,这个吉他的故事就开始了——那一年,我只有十七岁。
对文学的热爱使我对民族音乐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我本身并不爱唱,也唱不好,但是,民族音乐的成熟感让我常常能在乐曲中产生无限的遐想……其实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爱上吉他,我喜欢古筝乐曲,喜欢扬琴,喜欢琵琶,我最为钟爱的一首曲子是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在朋友的生日PARTY 上认识了宇,他其实一无所有,没有成功的事业,没有优越的家庭,没有丰厚的财产,没有……知心的爱人。
他唯有的,是他的那把吉他――他的音乐,他的生命,他一切的一切。
记得那天,他用吉他演奏了一首《梦驼铃》,这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用吉他演奏《梦驼铃》,那悠扬的旋律,那低婉的歌声,让人听来不禁深受感动,当他唱到“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时,我竟然看见他的眼中闪烁着点点的泪光!不知为什么,从这一刻起,我爱上了吉他……以后,宇逐渐走进了我的朋友圈子,几经考虑,我终于忍不住心头的激动,向他提出跟他学吉他。
他答应得并不爽快,让我感觉好像是碍于朋友的面子才收下了我这个学生。
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给我找来了识谱的书藉,从五线谱开始教我走进音乐,他还替我挑了一把吉他,当时他说:“在练习的阶段,不用买特别高档的琴,只要求得琴的音准就可以了,以后当你能娴熟地弹奏吉他的时候,再换一把高档的琴,一般吉他手,在换了这一次琴之后就不会再换了,这把琴会一直伴随吉他手走完人生的长河――因为,人的感情动物,当你熟悉了你生命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对你同样也是有感情的……”于是,我拥有了我生平第一把吉他,但我却没有能够换到第二把生命吉他。
在吉他的初学阶段,我疯了似地爱上了吉他,经常抱着我的小吉他躲在没人的地方一弹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我的手上被打起了一个两个的小血泡……仅管这样,我仍然还停留在只能弹出几个单调的音节的阶段。
吉他旋律的创作思路

吉他旋律的创作思路对于许多热爱音乐、喜欢吉他的人来说,创作一段动人的吉他旋律是一件充满魅力和挑战的事情。
吉他旋律不仅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还能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那么,如何开启这扇创作的大门,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旋律呢?首先,灵感是创作的起点。
它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一次难忘的旅行、一段深刻的感情经历、一幅美丽的风景,甚至是一场梦境。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那些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都有可能转化为创作的灵感。
比如,当你漫步在海边,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那节奏和力量或许就能激发你创作出一段富有节奏感的旋律。
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也是获取灵感的重要途径。
他人的故事、表情、动作,都可能在你的心中种下一颗旋律的种子。
想象一下,在拥挤的街头,你看到一位老人孤独的背影,那份落寞和沧桑是不是可以成为你旋律中的情感基调?音乐风格的选择对于吉他旋律的创作至关重要。
从摇滚、流行、民谣到古典、爵士等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开始创作之前,先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然后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风格。
如果你想要表达激昂和活力,那么摇滚或者流行风格可能更适合;若是追求宁静与深沉,古典或民谣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而爵士则能为你的旋律增添一份优雅和灵动。
比如,当你想要创作一首关于青春梦想的歌曲,流行风格的轻快节奏和简洁旋律可能更能展现出那种充满希望和冲劲的感觉。
在确定了灵感和风格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旋律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能够带动听众的情绪,让旋律更具感染力。
可以从简单的节拍入手,比如常见的 4/4 拍、3/4 拍等,然后通过改变强弱拍的分布来创造出不同的节奏效果。
例如,在 4/4 拍中,我们可以采用“强弱次强弱”的节奏模式,营造出稳定而有力的感觉;而在 3/4 拍中,“强弱弱”的节奏则更能体现出一种优雅和舒缓的氛围。
同时,还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切分音、三连音等特殊的节奏型,为旋律增添变化和活力。
旋律的音阶选择也是关键的一环。
电吉他的发展与起源

《电吉他的发展与起源》吉他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我们很难追溯到声学吉他的源头。
但是电吉他就不一样了,电吉他的出现迄今为止仅仅不到一个世纪。
但历史上第一把电吉他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维基百科提到,在1931年发明的电吉他成为了爵士音乐家们必不可少的乐器,如此说来,电吉他登上历史舞台的准确时间应该是在1931年。
随着爵士乐的发展,在大型爵士乐团中的吉他手们对在乐队中吉他音量的诉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乐队中还存在着那些音量巨大的铜管乐器声部。
在爵士乐中最早的电声吉他都是加装拾音器的空心的拱形原声吉他琴体。
早在20世纪初期,人们便有所尝试将弦乐器的声音进行电声扩大。
1910年有过将电话变送器安装在小提琴和班卓琴内部来放大声音的专利,在1920年,有一些爱好者将钮扣麦克风粘在琴桥上,尽管乐器的振动来自于面板上的琴桥,但所获得的信号依然很微弱。
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有过太多人进行类似的电声放大实验,这些专利申请者都宣称是自己发明了电吉他。
早期市售的电声放大吉他的厂商品牌有:1932年的Rickenbacker (早期称为 Ro-Pat-In) , 1933年的Dobro , National, 1934年的AudioVox and Volu-tone ,Vega, Epiphone (Electrophone and Electar), 1935年的 Gibson 和1936年的诸多品牌。
电吉他的初始设计还是源自吉他制造者和乐器厂商。
我们的吉他改革家Les Paul先生做过将麦克风粘连到吉他上的实验。
一些最早的电吉他都是中空的声学吉他加上了钨制的拾音器。
第一把电声放大的吉他便是在1931年由国家吉他公司的总经理George Beauchamp和副总裁Paul Barth所设计的。
枫木琴体的雏形源自一整块铸铝“煎锅”(Frying Pan),这是由厂长Harry Watson制造的。
在1932年的夏末,由Ro-Pat-In 公司 (洛杉矶的电子专利乐器公司)批量生产。
吉他历史:浅析钢琴和吉他

⼀、发展历史:世界上的第⼀台钢琴诞⽣在1709年,由意⼤利梅迪奇宫廷的乐器⼤师克利斯托弗利,将现管键琴改制⽽成。
距今还不到三百年。
吉他:最早的雏形出现在公元前出则年波斯王朝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所以陈志导师曾说过:“古典吉他的历史可以说⽐钢琴、⼩提琴(最早出现在⼗五世纪末。
作者注)还要悠久”。
这⼀定论是有历史依据的。
⼆、发展状况:钢琴属带有机械性质的键盘击弦乐器它涉及到声学、⼒学、美学、机械学、以及铸造、⽊材做⼯等⼗⼏个学科门类,需要三百余种原材料,经五百多道⼯序,由⼋千⾄⼀万个不等零部件组装⽽成。
因⽽使世界上⼏度出现发达国家不愿做,落后国家不会做的迟缓状态。
它那华贵⾼雅的琴体和庞⼤的重量以及⽆法随⾝携带等多种因素,因此对它的普及和发展带来⼀定的局限性。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的城市家庭拥有率只占百分之⼆左右,在全国现有两亿五千万个家庭中,其拥有率还达不到万分之⼀(由于乡村普及率⼏乎是零),如按⼈⼝平均率更是微不⾜道了(注:分布在⼤专院校、⽂艺团体以及凡属国有和集体所有的钢琴不在其内)。
吉他,属⾼难度⾼技巧的和弦弹拨乐器。
它具有低档琴、中档琴和⾼档琴的档次之别,并分为练习琴、教学琴、参赛琴和⾳乐会⽤琴等不同的琴型。
低档琴价值⼀般⼈们均能承受,最有⼒于普及;⾼档琴其选材、⽤材和做⼯严格⽽考究,特宝俟世界⾼档名琴,是由国际统⼀规定的⽊村所制,价值⼏万元、⼗⼏万元,⾜可以买⼏台国产钢琴,此类名琴其⾳⾊、⾳量可与钢琴相媲美。
在国际上古典吉他具有与钢琴、⼩提琴相提并论的地位。
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是惊⼈的,仅前⼏年的不精确统计(保守数字) 就已达⼀千万以上拥有者。
若按钢琴的数值⽐例,吉他是钢琴的四百倍。
它的普及率及覆盖⾯遍及城市与乡村,当今中国,不论你⾛到哪⾥。
都可以听到吉他声。
这充分体现了吉他的强⼤优势! 三、艺术表现(有关部分):钢琴的发⾳过程是靠⼿指触按琴键,由琴健连接的⾳棰利⽤⼒学原理敲击琴弦⽽发声,⽆论左⼿还是右⼿共发⾳原理是⼀样的其⾳⾊表现只能靠⼿指的⼒度和踏板来改变⾳量和有限度的⾳⾊变化,难以奏出同⾼度的⾳响。
古典吉他最难的曲子

古典吉他最难的曲子古典吉他是一种高雅、细腻的乐器,以其华丽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
练习古典吉他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尽的耐心,而在众多曲目中,有一些被公认为是最难的曲子。
本文将介绍古典吉他中最难的曲子,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吉他手克服挑战,攀登技术的高峰。
在古典吉他的世界里,有一位传奇的作曲家和吉他演奏家,他的作品成为了许多吉他手追求的目标,他就是西班牙作曲家FranciscoTárrega。
虽然Tárrega创作了许多美妙的曲子,但其中一首被公认为古典吉他历史上最难的曲子,就是《拉格里玛斯主题与变奏》。
《拉格里玛斯主题与变奏》是一首由Tárrega根据西班牙民族舞曲“拉格里玛斯”创作的曲子。
它以其复杂的技巧和音乐结构而闻名,要求吉他手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卓越的音乐解读能力。
首先,在技术方面,《拉格里玛斯主题与变奏》要求吉他手具备快速而准确的指法和演奏技巧。
曲子中的快速连音、大跨度的音程和复杂的和声技巧,都需要吉他手掌握精准而稳定的手指移动和按弦技术。
而在演奏过程中,吉他手还要处理复杂的换弦和滑音等特殊技法,这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其次,在音乐解读方面,《拉格里玛斯主题与变奏》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表现力的曲子。
吉他手需要通过细腻的音色控制、动态的变化和音色的延长等技巧,传达曲子中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曲子中的变奏部分需要吉他手准确掌握主题的变化和结构,确保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要攻克《拉格里玛斯主题与变奏》,吉他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吉他手克服挑战,更好地演绎这首经典曲目:1. 技术练习:针对曲子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例如,练习快速连音时,可以先从慢速练起,逐渐提高速度,保持准确和稳定。
同时,不断重复练习,加深对技巧的记忆和感知。
2. 音乐解读:通过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曲子的背景,以及对西班牙音乐文化的了解,帮助理解《拉格里玛斯主题与变奏》的情感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轮指技巧轮指技术首先,从字面翻译上,“轮指”可能给研习者一个错觉,认为所谓的“轮”指就是象车轮一样滚动运指。
车轮之滚动有惯性因素,而轮指技术上却不允许使用这种惯性。
一些爱好者轮指质量不高与此有关,产生所谓的“马蹄声”。
关于轮指的练习方法是很多爱好者共同关心的,应该说,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人,我这里只想介绍一下我所采用的方法。
事实上,我几乎不练习轮指,但是我非常强调分解和弦的练习,当然并非所有的分解和弦练习对轮指都有效,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所有的手指都参与的练习,侧重点在于a、m指的配合训练。
比较好的练习曲有VILLA-LOBOS ESTUDIO NO.1 等。
还有朱利亚尼的分解和弦练习,其中有一些对右手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练习分解和弦的重要性相信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但是至于如何练才有效就不一定都清楚了。
分解和弦也需要对着节拍器慢练,要慢到你的性子几乎耐不住的程度。
很多前辈都认为右手技能如果练好了,轮指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点我非常赞同。
不过我想补充一些观点,就是手指在取得良好的独立操作能力之后,也要训练在同一弦上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音色控制力和力度控制力。
要练好轮指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节拍器,而且一定要慢练,分解和弦练习亦然。
杨雪菲、王雅梦的轮指练到每分钟250拍(每拍p a m i 四音)所以她们在正常速度的轮指可以充分翱翔在音乐海洋中,没有任何技术上的负担,听者也觉得轮指线条如珍珠项链般的玲珑连贯。
当然,业余爱好者不太可能都练到这种程度,但是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工作后(十年了)很少有时间练琴,但是我觉得练到两百以上问题不大。
以上是轮指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都达到了,就要训练伴奏和旋律的层次了。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练习轮指的速度和匀度,这些只是轮指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位演奏者能达到这两点要求,那么他的轮指可以说初步过关了。
下面,我们还要谈谈轮指的层次、起伏等音乐表现手段。
这两点要求和音乐表现有着直接的联系,轮指的旋律线是模仿弓弦或吹奏乐器的长音,这两类乐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同一音上表现出渐强渐弱,而弹拨乐器和键盘乐器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轮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先天不足。
因此,我们在演奏轮指时应该要有非常明确的旋律感觉,力度要有变化。
现在经常看到的问题是,有的演奏者力度一强,速度就偏快,反之偏慢,并且匀度也受到破坏。
如何克服呢,关键还是要就着节拍器慢慢练习。
在一种速度内练习变化力度。
除了起伏之外,轮指还有“张弛”的要求,张弛的把握和一个人的乐感有密切关系。
从技术上说,应该避免“弛”的时候将轮指四个音的时值往前挤,这样会出现明显的“马蹄”声。
张的时候要注意音色、力度的质量,避免“浮”的感觉。
影响轮指匀度除了手指独立操作能力,力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容易为大家所忽视的因素,就是ami三个手指发音音色不统一,这样的轮指听起来也不均匀,建议大家在一根弦上慢速用ami拨弦,听看看音色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那么就要做调整,包括指甲的修剪。
速度方面,建议大家在没有惯性因素的情况下练到每拍(四音-p a m i)200以上,实际应用一般在168-190之间。
轮指除了旋律部分外,还有伴奏声部与之相呼应。
伴奏声部是容易受到忽视的。
伴奏声部应该要能控制其强拍,次强拍和弱拍,而不是仅仅将音符弹出便了事了。
关于层次的控制力也有一系列的练习方法,这里限于篇幅并且无法写出谱例就暂不介绍。
伴奏声部处理好之后还要注意和旋律声部的平衡。
强调一点,一定要先有概念(乐感)才能练习,否则练习也只是机械性的。
轮指还有很多要求,比如,如何避免右手的杂音、如何根据音乐需要控制音色(同一个拨弦位置)和色彩(明暗)等十几种要求。
希望我的浅论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这种魅力无穷的演奏方法。
古典吉他编年史(1)▼十六世纪--------------------------------------------------------------------------------1500年(大约)西班牙维乌埃拉(vihuela,吉他的前身)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米兰(Luis Milan,约1500-1561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帕伦西亚。
西班牙维乌埃拉演奏家、作曲家路易斯·迪·纳尔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约1500-1555以后)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钠达。
西班牙维乌埃拉演奏家、作曲家阿隆索·穆达拉(Alonso Mudarra,约1510-1580)出生于西班牙。
1536年在西班牙出版了历史上最早的维乌埃拉琴曲集。
其中包括幻想曲40首,帕凡舞曲6首,维乌埃拉伴奏的歌曲22首等。
1538年纳尔瓦埃斯出版了音乐史上第二本维乌埃拉琴曲集(Los seys libros del Delphin)。
其中包括著名的《“看牛歌”主题变奏曲》。
1546年穆达拉在塞维利亚出版其作品集《为维乌埃拉琴所作演奏谱三卷集》在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曲集中,收录有近三十首维乌埃拉琴独奏的幻想曲。
其中包括著名的《幻想曲第十首》。
1550年天才诗人比先特·约斯比内尔(Vicente Espinsl,1500-1624年)出生于西班牙隆达。
约斯比内尔所弹奏的吉他,是在四弦吉他的高音部加上一弦,他持这种吉他周游各国,在当时的意大利引起强烈反响。
从此以后,五弦吉他在使用四弦吉他的各国就被成为西班牙吉他。
1561年西班牙作曲家路易斯·米兰的《宫廷人》问世。
1563年英国琉特琴演奏家约翰·道兰(John Dowl and,1572-1642)出生于英国。
道兰对吉他演奏家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作曲家,因为道烂的不少琉特琴曲都有吉他改编曲。
1572年西班牙五弦吉他演奏家胡安·卡罗斯·阿马德(Juan carlos Amat,1572-1642)出生于西班牙。
阿马德所著的《五弦西班牙吉他教本》在当时影响很大。
▼十七世纪--------------------------------------------------------------------------------1606年吉罗拉莫·蒙泰沙尔多(Ciro lamo Montesardo)吉他教本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发行。
1615年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法兰西斯科·柯尔贝塔(Francesco corbetta,1615-1681)出生于巴维亚(Paria).1626年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路易斯·泰斯·布利塞诺(Luis des Briceno)的吉他教本在巴黎发行。
1639年意大利吉他演奏家柯尔贝塔的五弦吉他用图示记谱法在波伦亚发行。
1640年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风琴演奏家卡斯帕尔·桑斯(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于西班牙卡兰达(Ca-landa).1648年柯尔贝塔在布鲁塞尔出版《五组弦吉他奏鸣曲》。
1650年生于十七世纪初的意大利吉他演凑家托米尼可·贝雷库利尼(DomeniCo Pellegrini)《五弦吉他用曲集》在波伦亚发行。
罗贝尔特·笛·维赛(Robert de Visee,1650-1725)生于法国。
维赛是柯尔贝塔的学生,1719年任国王路易十五的吉他教师。
1662年柯尔贝塔前往英国从事吉他教学和演出活动,在他的学生中包括许多贵族。
1671年柯尔贝塔把第一首《神圣吉他》献给英国查理二世——一位热情的演奏家。
1674年卡斯帕尔·桑斯所著的《初步至熟练的课程与西班牙吉他音乐的构成》在沙拉寇沙出版。
柯尔贝塔又一次前往伦敦,在伦敦,他的吉他演奏受到当时知名度颇高的文学家约翰·伊布宁(John Evelyn,1620-1706)莫大的赞赏,伊布宁的名著“Diary"就是在1674年12月2日听到柯尔贝塔的演奏后所得之灵感而写成的。
1682年维赛的《吉他曲集》在巴黎出版。
并于这年任法国王子的吉他教师。
1686年维赛在巴黎把吉他曲呈献给太阳王路易14世。
其中,包括著名的《D小调组曲》在内。
1692年意大利吉他音乐家卢多维科·龙卡科(Ludovico Roncalli,生卒年不详)伯爵在贝加莫出版了包括九部组曲的吉他曲集(作品1“Capricci Armoni ci soprala chitarra Spasnola")献给罗马教皇的谴外使节朋菲里奥。
1694年西班牙吉他演凑家、作曲家法兰西斯柯·格拉(franciSco Guerau)于马德里发行"Poema Harmoni co Compuesto de Varias Porel Tem Ple de la Guitarra Espauola",此呈献给卡罗斯二世。
此书中含有很多五弦吉他用之华丽创新音乐。
如何看待音乐考级?考级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考级和如何准备考级。
考级曲目基本上是精华乐曲,学习这些乐曲肯定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如果仅仅弹这些曲目,那么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肯定会造成“营养不良”。
此外,如何辅导学习考级乐曲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有一些老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曲目弹下来,对于乐曲的音乐不做考究,没有把考级曲目当成学习音乐的窗口,让学生接触更多音乐知识。
我曾经接触很多过了8级以上的器乐学生,问他们一些极其简单的音乐问题,他们大多答不上来。
这不能一味责怪学生,我认为更要从老师身上找原因。
考级曲目类似于一套考卷。
试想,如果一个在校学生,他们平常仅仅做一份期末考试试卷,那么,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们仅做24套试卷,如此,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吗?音乐考级也一样,我们应该是掌握了大量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这套考卷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果我们不学习相关知识,只是做一份考卷,那么,这位学生的水平就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说,能够将10级曲目弹下来的孩子技术肯定不错了,这也对,但不完全对。
如果音乐不好,那么技术好不到哪里去。
大卫罗素曾经说过,如果有想法地弹一首曲子,那么它的难度会增加20倍。
所以,考级的问题在于如何准备考级曲目,老师如何指导,如何以考级曲目为窗口,全面学习音乐。
这样才能达到考级的目的。
考级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大都认为是重要的概念,请问朱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吉他考级的?著名钢琴演奏家许忠在答记者是如何看待考级这个问题上,他说:我对中国的考级一直是专门有段评论的.我始终认为考级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因为考级实际上是家长的一种自我回报.家长认为,让小孩弹琴现在终于可以知道是什么水平了,实际音乐上没有任何水平的衡量线,当然有一个基本.像现在考级规范化,一级到九级.当中有很多是错误的东西,这有一个局限性.使你们整天靠二、三级有4首曲子,你一天不停地弹,所有其他的曲目量你没办法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