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章节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展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3、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4、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5、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本质安全:失误、故障。
8、本质安全是生产活动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9、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表标示近似客观量,用以衡量安全的程度.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3、系统原理:在从事管理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4、管理系统的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5、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6、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实施.7、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8、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9、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
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10、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仅仅关注伤害事故是不够的,要对所有的
险肇(未遂)事故 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安全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阶段:原始无序阶段—自由自发式 认识论层面: • 宿命论、事故无能为力、听天由命; • 单纯追求生产效益,安全是无益的成本; 方法论层面: • 只有事后处理,无事前预防; • 安全管理是传统的就事论事,管理无序; • 以罚代管,对员工无安全培事件,可以(但不一定)造成伤害或损坏。 2.事故是非计划的(意外的),因此是随机的。 3.事故是与人的意志相反的,不是人所愿意接受的。 4.事故使人的行动目的、物体的功能等受到影响。
在生产过程的事故中:
未遂事故的数量 >> 人身伤亡和财产 损失事故的数量!
防止事故
防止伤害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型号为CYJS12-5-53HB)支架前侧有 绳头,欲将其清除,并安排吴某停机。吴某还没有走到抽 油机控制柜前,就听到异常声音,发现秦某倒在ST2-4303井口旁边。吴某立即电话通知队长倪某,并将秦某送 往胜北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秦某在抽油机没有停止的情况下,违章攀上抽油机 进行解绳头操作,违反了《胜利采油厂异型(双驴头)游梁 式抽油机操作规程》中第五项第二条第三款“运转时严禁 对抽油机进行任何维修保养作业”的规定,其头部被挤在 抽油机驴头下死点与抽油机支架防撞块之间致伤,是造成 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职工秦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攀 上抽油机前没有确认抽油机是否已经停止,是造成这次事 故的主要原因。 3.现场安全监护不到位,作为本次施工的监护人倪 某中途离开施工现场,致使现场无人监护,是导致事故发 生的重要原因。 4.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识不明,没有及时提醒操作 人员停止违章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三)危险
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 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 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 ,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 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中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给出,即 R=f(F\C) 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 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 则。 (一)系统原理 (二)人本原理 (三)预防原理 (四)强制原理
(二)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16号令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 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 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 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 排除的隐患。
安全生产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基本理论安全生产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应急救援等内容。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理论进行阐述。
首先,安全意识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安全意识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对于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可以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危险,积极防范,并且在遇到事故时能够正确处理和应对。
安全意识教育应该包括安全知识的传授、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事故案例的分析等内容,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例如讲座、宣传板、培训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
其次,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以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管理应该包括制定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安全目标和计划、建立安全责任制度、组织安全培训等措施。
通过规范管理、督促执行、不断改进,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再次,事故预防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事故预防是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事故预防应该包括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监控和检查。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应急救援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救援应该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的救援职责和任务,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试验。
只有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的后果。
总之,安全生产基本理论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通过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等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计划,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和严格执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很多理论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理论。
首先,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对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安全文化理论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
安全文化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价值观、信仰和行为习惯,在企业中通过教育、培训和管理来形成和维护。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培养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和关注,使安全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
再次,安全生产管理还涉及到人因工程学理论。
人因工程学理论认为,人类的错误和失误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通过人因工程学的方法,对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和改善,以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最后,现代安全生产管理还借鉴了一些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管理系统理论认为,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管理学中的蓝海战略理论则提醒企业要在安全生产领域找到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策略。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理论和方法。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企业可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的工作,目的是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许多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风险管理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人因工程学理论以及一些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风险管理理论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理论之一。
在风险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将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

落实安全检查责任
企业应明确安全检查的责任人,确 保安全检查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
公众、媒体等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监督,对违反安全 生产法规的企业进行曝光和批评。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政府应建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安全生产 违法行为。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安全建议和意见,共同维护 企业的安全生产。
THANKS
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的 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
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培训
开展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培训,提高从业人 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
安全宣传和教育
通过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 意识。
安全文化活动和载体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措施
完善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 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对生产过程、设备设 施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 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 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
及时反馈问题
引入先进技术
鼓励员工积极反馈安全问题,及时进 行处理和改进。
安全培训与教育
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方法
直观经验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危险源。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环节,使设备、系统、环境等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异常情况下也能保证安全。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和目标,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一、本质安全之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宣传、培训、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和义务,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生产现场、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防止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4.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安全生产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于安全生产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曝光,以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二、本质安全之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物的可靠性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实现本质安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设备选型和采购管理。
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质量可靠的设备,采购时要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2.加强设备安装和维护管理。
设备的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及时、到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3.加强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的运行要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设备的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4.加强设备检查和维修管理。
建立设备检查和维修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三、本质安全之系统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有自身的特殊范畴和方法。
3.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根据现代管理学来说,管理的概念就是: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具有5个基本要素: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或管理机构。
即回答由谁来管?2)管理客体;也称管理对象。
即回答管什么?3)管理目的;目标。
即回答为什么而管?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定义: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08版概念: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 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 传因素造成的。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 成的;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是由先 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 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 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戴明法则(1)
方针
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
组织
评价
计划与实施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ILO—OSH2001的运行模式
戴明法则(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和要素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构成
•方针 — OSH方针;员工参与; •组织 — 责任与义务;能力与培训;OSHMS 文件化;交流; •计划与实施 — 初始评审;体系策划、实施与 运行;OSH目标;危害预防; •评价 — 绩效测量与监测;工伤、疾病和事件 及其对OSH绩效影响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 •改进措施 — 预防与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 ,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 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 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 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海因里希法则
•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 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 ,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 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 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 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 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 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 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 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 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 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 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 在萌芽状态。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海因里希法则
事故预防理论与安全管理措施
• 1936年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提出了事故 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 是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
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人员伤亡的 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
,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 性格上的缺点发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
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 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人的不安全行
安全生产管理 基础理 论
1、冰山理论 2、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3、戴明法则、PDCA循环 4、木桶原理 5、素质教育 《工作就是责任》 6、典故在项目管理中安全、质量管理上启示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冰山理论
• 造成死亡事故与严
重伤害、未遂事件、不 安全行为形成一个像冰 山一样的三角形,一个 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 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 行为掩藏其后,就像浮 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 整体的一小部分,而冰 山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 部分,却庞大的多。
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坠落、 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伤害: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戴明法则(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和要素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PDCA模式—也叫戴明模式:规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
海因里希法则
•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 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 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 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 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戴明法则(1) PDCA循环 明确我们的安全管理
工作思路:
1、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并强化 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
2、以人为本,创和谐工作环境,强 化沟通管理,增强每一个施工人 员的责任感、荣辱感。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木桶原理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容量,发挥 木桶的效用,就必须着力解决好“ 短木板”的补短问题。
即规划出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 体现以上原则;检查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实施与实现过程不会 偏离原有目标和原则;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改进提高。
PDCA的8个步骤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①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② 分析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③ 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④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 --达到什么目标? --在何处执行? --由谁负责完成? --什么时间完成? --怎样执行?
◎安全生产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生 产无小事的理念,把工作的重点放 在“短木板”的补短上,注重查找 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注重从细微之 处发现问题,从点滴工作入手,从 小事做起,抓大不放小,抓小以促 大,堵塞安全生产工作漏洞,实现 长效安全。
木桶原理 ◎对“三违”现象和行为要及时制止纠正,筑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