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欣赏 总论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第一章

《文学欣赏》第一章

延留阶段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延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回味
就是回味作品语言、人物、情节和感情等方面的魅力,带来 第二次的享受;
二是融入
就是入戏,即将对作品的理解带入、投影到现实生活中。
三、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2 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3 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4 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5 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三)发展阶段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 系在一起的想象,而 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 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想象具有主观创 造性。
联想 与 想象
情感 反应
情感反应包括共鸣 和净化两种,是文 学欣赏带来的享受 达到最大值的标志。 其中,共鸣是一种 心灵感应现象。
二、 文学欣赏的过程→(四)延留阶段
造形象;二是可以强烈、浓厚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三是优美动听,富有音乐性。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
采用一定结构形式组织起来的,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的,独立成篇
的文字称为文章。文章的体裁简称文体,是文章的写作模式,是在长期的写作 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一)按形式分类
我国古代根据语言声律形式将文体分 为韵文和散文。韵文是指押韵的文体,如 诗歌;散文是指不押韵的文体,如史传、 诸子散文等。
二、文体的定义及分类→(二)按功能分类
文章的功能是指文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们根据文章功能将文体分成若干类。
例如,曹魏时,人们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
铭、诔、诗、赋”8类,现代人则把文体分为文学类、新 闻类、公文类等。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课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

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绪论——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

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一、文学活动: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

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品——读者。

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文学鉴赏概述ppt课件
4
外国文学经典
《变形记》 《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变色龙》 [俄]契柯夫 《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复活
》[俄]国托尔斯泰 《浮士德》{德}歌德 《雾都孤儿》 、《双城记》[英]狄更斯 《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圣经》 《红与黑》[法]司汤达
5
• 《神曲》[意]但丁
•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3
现代当文学
《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药》;《子夜》,《金粉世家》、《啼 笑姻缘》,《京华烟云》,《沉沦》,《 背影》,《四世同堂》,《上海屋檐下》 ,《边城》,《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莎菲女士的日记》,《雷雨 》,《围城》,《呼兰河传》,《死水微 澜》,《茶馆》,《伤逝》
16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7
鲁迅曾经指出,在看《红楼梦》时,单是命意,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7卷 第419页)。
• 欣赏者心目中的“阿Q”和“哈姆雷特” • 作家塑造的“阿Q”和“哈姆雷特”
•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荷马史诗》[希]荷马
•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
•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比彻·斯托夫人
•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6
《基督山恩仇记》 、《三剑客》 [法]大仲马 《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茶花女》[法]小仲马

文学欣赏【肖多益】

文学欣赏【肖多益】

二、中国戏剧的发展
• •
中国古代戏剧与戏曲有着很深的渊源。 中国传统的戏剧为歌剧形式,也就是戏曲 曲艺。至古就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 明代的戏曲和传奇取代了杂剧的地位,使 戏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清代戏曲取得了 重要成就。
三、中国现代戏剧
• 解放区戏剧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大型歌剧〈〈白毛女〉〉是这一时 期的代表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戏剧 继续沿着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发展, 主要写新人新事物、新题材,反映生 活面比较广,出现许多优秀作品。如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 〈〈天仙配〉〉话剧〈〈茶馆〉〉歌 剧〈〈洪湖 卫队〉〉京剧〈〈红灯 记〉〉等,成为公认的优秀作品,标 志着戏剧文学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作用
• 文学欣赏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只有通 过文学欣赏者的欣赏活动,文学作品才能 产生社会作用,在欣赏活动中,欣赏对象, 即文学作品塑造着欣赏主体;欣赏活动还 会对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无形的影响、制 约、规范等作用。
作用一:文学作品通过欣赏发生社 会作用
• 文学具有认识、教育、美感等社会作用。我 们应请注意两点,一,欣赏者对作品的欣赏一定 是自觉自愿的。不管多么优秀的作品,强迫人们 去阅读或看戏,肯定难以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情绪。 二,文学作品通过欣赏者的欣赏活动所产生的社 会作用,大多数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 化的。 它作用于人的精神,感染、浸润的是人的灵魂。
关系一:文学传播与传播媒介
• 各种文学现象或文学信息要得以传播, 就要依赖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就是 传递信息的载体,如竹筒、布帛、纸张、 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 • 人类的文学传播活动大体上经历了四 个历史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书写传 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当一个人在呀呀学语时,他就可能开始接触文学了。

当他聆听外婆讲述有趣的故事、小阿姨念诵好玩的儿歌、父母讲解教化性寓言时,他就参与到文学活动--文学欣赏之中了。

长大成人以后,他还可能从书本中阅读文学,也可能给他的小孩子讲故事、念诗,那就更多的介于到文学活动之中了。

可以说,文学活动既不神秘、也不陌生,他就处在人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门课程就是有关文学活动的一门课程。

这节课我要讲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也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学什么?这是我们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里我先讲一下我们这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3、怎样学好这门课?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文学更好的了解社会和人生。

“文学教育”可以说是文、史、哲、理、工、医、农各科大学生人文教养的基础,而不仅仅为文学专业学生的研究对象。

我们相信,文学研究是一门专业,但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熏陶并非一门专业。

中文系之外的大学生选修“文学欣赏”,并非“跨专业”来寻求一门可有可无的学问,而是培养他们作为一个人,通过理解文学来理解人生、社会、生命、世界和历史的一种心灵的综合能力。

培养这种综合能力,文学的作用,是大学文理各科任何一门专业都无法代替的。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

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欣赏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欣赏
?一对文学作品意境的领悟能力?二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能力?三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挖掘能力?四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及其关系的认识能力?五对于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区别能力?六对于文学作品风格和流派的辨识能力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文学欣赏的相关知识做一些简单的阐释我们首先梳理了文学的相关知识即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鉴赏
第一节 文学
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 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 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叶圣陶
一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 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 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 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文学欣赏
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 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 提供规范。 ——郭沫若 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 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 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 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学欣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 作用的重要环节。
二、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
孔门四科之一。 指辞章修养。
官名。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 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 抒情诗和散文(又被称为古文)最早而且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 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 较发达。
知识链接 先秦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墨子》、《孟子》等。 两汉散文:贾谊《过秦论》、司马迁《史记》等。 唐宋散文:韩愈《师说》、柳宗元《黔之驴》、欧阳修《醉翁亭记》等。 明清散文:钟惺《浣花溪记》、张岱《西湖七月半》等。 现代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冰心《樱花赞》、茅盾《白杨礼赞》等

文学作品的鉴赏讲解.doc

文学作品的鉴赏讲解.doc

文学作品的鉴赏(黄建宏编)第一章文学作品鉴赏综论文学作品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跃,而形成的认知、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

文学鉴赏有多种模式,有的以体会作者创作意图为中心;有的以作品为中心。

只有考察的重心向读者倾斜,确立读者的鉴赏主体地位以后,读者才彻底摆脱了鉴赏的被动性,文学作品的多元化鉴赏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为主导的综合活动,读者通过多种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

第一节文学作品鉴赏的性质文学作品鉴赏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广阔的范围,对其进行现象描述和理性认识,并运用现代美学的理论武器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学作品鉴赏的性质。

一、文学作品鉴赏实践的现象描述和理性认识一般说来,文学作品鉴赏主要有四种模式。

以社会历史环境为中心的鉴赏是将阅读文学作品同内容的时代背景等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这种鉴赏的理论基础是摹仿论。

以作家创作意图为中心的鉴赏是将阅读文学作品同作家的思想、人格、创作风格、动机、意愿等结合起来,这种鉴赏的理论基础是表现论。

以作品为中心的鉴赏是将文学作品的阅读同作品本身的人物、语言、结构、意象等结合起来,这种鉴赏的理论基础是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阐释学及结构主义。

我们并不否鉴赏模式在具体作品鉴赏中的作用。

当作者的创作理念和读者的鉴赏理念相同时,读者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常有恰当的把握。

但是,任何一种鉴赏模式的不恰当运用,都会削弱使文学鉴赏的意义。

上述各种文学鉴赏模式,都很难完全体现读者的鉴赏主体地位,各种鉴赏模式中,都有某些规定或指向,限制读者进行自由活动。

而以读者为主体的文学鉴赏活动,却不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刻板摹写和被动、消极的接受,它允许读者穿梭于作品与自身背景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活动。

尽管这种鉴赏模式有时会因过分强调审美主体而走向负面,但它在培养读者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贰 原始歌谣
(一)原始歌谣的内容
1.劳动歌谣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 •
贰 原始歌谣
咒 语 决先神 祭 通除北 歌 沟水行
渎道!
神 !, 北 行
2.祭祀歌谣

草昆水土 事
木虫,, 祭
,,归反
归毋其其 歌
其作壑宅 泽!!!



贰 原始歌谣
3.婚姻歌谣
《周易》爻辞《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 班如;匪寇,婚媾。

《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

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 古神话的原貌。


话 简
帛 、
出 土
保 壁


、料



叁 上古神话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 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 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 著作,被鲁迅称为“上古之巫书”。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 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 极长。后乃有三皇。”
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éhǔ ),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壹 文学从哪里来?
到划折用 苗
山竹树石
上蔑枝头 族
去当当当
开撮钉锄 古
田箕耙头
。,,, 诗
各奔各蹦
处跑处蹦 鄂
来嬉来跳
的闹的跳 温
客的客的
人狐人狐 克
们狸们狸
,,,, 族

一喜一欢
起欢起喜 唱山玩嫩
贰 原始歌谣 4.战争歌谣
《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贰 原始歌谣 5.思恋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候人兮猗!
贰 原始歌谣
(二)原始歌谣的特点:诗乐舞三位一体
歌舞祭祀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 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万物之极。

品 欣学 赏 文
悟贵 道在
自 得
目 录
壹 文学从哪里来?
(一)人类伊始,歌谣渐生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 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壹 文学从哪里来?
(二)原始歌谣,源于实用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
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 杭育”(háng yō),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
贰 原始歌谣
中国诗歌的鼻祖:《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卷九)
北音之始:《燕燕歌》
燕燕往飞。
(《吕氏春秋·音初篇》 )
南音之始:《候人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音初篇》)
《吕氏春秋·音初篇》: 有娀(sōng)氏有二佚女,为 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 帝令燕往禹视未之之,遇鸣而若巡嗌省嗌南。 二 少 北 终女 选飞 ,土 候 作爱 ,, 曰。 禹 歌而 发遂 :涂 于 ,争 而不 “山 涂 歌搏 视反 燕氏 山 曰之 之。 燕之 之 :, ,二 往女 阳 “复 燕女 飞命 , 候以 遗作 ”其 女 人玉 二歌 。妾 乃 兮筐 卵一 实, , 始作猗为!北”音实。始为南音。
叁 上古神话
(三)神话分类
创世神话—— 盘古、女娲等
英雄神话—— 精卫、后羿、 鲧禹等
自然神话—— 人面兽身、动 物为主
战争神话—— 黄帝、蚩尤、 刑天等
叁 上古神话
自然神话:是指以 自然万物为中心神格、 综合反映初民对自然万 物起源、性状、运行秩 序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 神话。包括有关解释天 地开辟、万物起源的创 世神话;有关解释日月 星辰、风云雷电、鸟兽 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 物的神话等。

歌高乐绿 最林最的

欢子欢草 喜密喜地

。;。。
原 始 歌 谣
壹 文学从哪里来?
(三)文学艺术,源于劳动 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
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 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 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 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 文学的形式。
《楚辞》: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这一篇,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作为素材,其中有些材料较他书所 载更接近于神话的原始面貌,因此很有价值。
《淮南子》:对神话的搜罗相当宏富,如《地形训》 就有关于海外三十六国、昆仑山、禹、以及九州八 极等神话。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是保留在《淮 南子》中的。
人文神话:是指以社会 关系中的人为中心神格, 象征性地反映人类早期 社会生产、生活和各种 社会关系的神话,包括 战争神话、文化英雄神 话、死亡与复活神话以 及有关民族来源、祖先 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 部落中能人、首领等人 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话。
叁 上古神话
(四)神话欣赏
1.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 徐整著《三五历纪》:
乐曲《大韶》 夔曰:於!予击 石拊石,百兽率舞。
礼记·乐记
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舞, 动其容也,三者本乎 心,然后乐器从之。
贰 原始歌谣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 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 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贰 原始歌谣
(三)原始歌谣的保存
1.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
2.后代集中辑本: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 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 详尽,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 《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
叁 上古神话
(一)神话定义 神话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 英语中的“Myth”意为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
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人类 起源与社会生活的 原始解释,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纯粹的 幻想或虚构,却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斗争和对 理想的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
叁 上古神话(二)神话保存 Nhomakorabea《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 文
《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 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