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咸宁中考试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咸宁中考试题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每题1分,共5分)(1)A. 峥嵘(zhēng róng) B. 翩跹(piān xiān) C. 踌躇(chóu chú)(2)A. 蹒跚(pán shān) B.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C. 徜徉(cháng yáng)答案:(1)C (2)B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用法。
(每题1分,共5分)(1)A. 一筹莫展 B. 一蹴而就 C. 一视同仁(2)A. 一诺千金 B. 一言难尽 C. 一箭双雕答案:(1)B (2)C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找出并改正其中的语病。
(每题2分,共10分)(1)句子: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将“不仅”和“而且”对调位置。
(2)句子: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答案:将“经过”改为“通过”。
4.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2分,共5分)(1)古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不因外物而高兴,也不因自己而悲伤。
(2)古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5.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默写填空。
(每题3分,共5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____,____。
答案: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__。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二、阅读理解(共40分)1. 现代文阅读(每题2分,共20分)(1)文章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文章中的“他”是一个勤奋、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2. 古诗文阅读(每题2分,共20分)(1)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写作(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1、本试卷共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1、读下面这幅对联,完成①~②题。
(3分)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①请用正楷字将这幅对联书写一遍。
②按照传统习惯,对联张贴时,上联应贴在进门的边。
2、按要求默写。
(4分)①,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②人家在何许,。
(梅尧臣《鲁山山行》)③苏轼在《浣溪沙》中不自伤白发、不悲叹衰老的诗句是,。
④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
3、《春江花月夜》中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评论句中“生”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答:4、某学校新建了一栋实验楼,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他的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就“躬行楼”这一命名好在哪里写出两点理由。
(2分)答:①②5、咸爱学校九(1)班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举办了一次“趣味学语文”专题活动。
这次活动包含了演讲、猜谜语、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4分)①成语接龙。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成语,要求开头一字与前一成语最末一字相同,最后一字与后一成语开头一字相同。
(1分)兴师动众城下之盟②活动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有一句口误,请修改(只改一处),并说明理由。
(2分)“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乃至汶川等地遭受巨大损失。
”改正:③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稿中的一句话,请将它改为通俗的表达(尽量口语化)。
(1分)“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答:6、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4分)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①灯泡:②短尺: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1题。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生答题时,请依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试题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襁褓(qiáng)慰藉(jiè)躯壳(ké)一塌糊涂(tā)B.匀称(chèng)收敛(niǎn)绮丽(qǐ)奄奄一息(yǎn)C.蓦然(mò)硌嗑(gè)偌大(ruò)九曲连环(qǔ)D.亘古(gèn)毋宁(wú)翘首(qiáo)风雪载途(z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协奏磐石孪生看风驶舵B.恣睢荫庇文绉绉迫不急待C.稽首谰语综合征众所周知D.沉缅寥阔扶掖心无旁骛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利用错误的一项是A.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
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
了,他对齐白石的旧体诗莫衷一是....B.生存仍是毁灭?哈姆莱特陷入进退维谷的境界。
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经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折磨。
C.每一个舞姿都令人战栗在浓郁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
....D.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里只嚷着:“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一个巴掌打过去,世人见了这番画面,早已忍俊不由。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这种交通事故再也不发生,咱们增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B.秋季的咸宁是个美丽的季节。
C.咸宁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原因是全部市民一路尽力的结果。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2023年湖北咸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北咸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8分,每小题1分)1.古诗文名句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抱定“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志向,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5)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比喻手法写出春夜的洞庭湖水月相映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作者通过听觉与视觉,描写出木兰艰苦戍边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天,我们国家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华夏儿女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豪情壮志,不怕威胁,不惧困难,奋勇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ūn)殷.红(yān)翘.首(qiáo)戛.然而止(gá)B.篡.改(cuàn)龟.裂(jūn)妖娆.(ráo)锱.铁必较(zī)C.轻觑.(qù)诘.难(jí)蝉蜕.(duì)怏.怏不乐(yàng)D.叵.测(pǒu)簌.簌(sù)褶.皱(zé)诺.诺连声(nuò)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精品解析:2022年湖北省咸宁市、孝感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
(8)付出才有收获,劳动创造幸福,正所谓:“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李绅《悯农》)
(二)(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⑨C我的心,瞬间崩溃了。
⑩同桌打断了我的故事。站起来,用手指着我说,怪不得从那天晚上开始,你小子像打了鸡血似的啃书本,成绩一个劲儿地往上蹿。
⑪刘老师平静的眼睛里泛着光亮。他说,此处应该有掌声了。
⑫沸腾的教室还没有平静下来,教务主任拿着高考成绩单走进了我们教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撑得眼镜翘上了眉头。他不失幽默地对我说,依你的成绩,可以坐着火箭离开我们这个小城市。我盯着成绩单,刘老师盯着我,默默无语。我趴在刘老师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
B. 文章开头以李大钊的名言引入论题,有气势,有力量,给全文奠定了昂扬向上的论述基调。
C.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可以插入文中第②段的横线处,既紧承上句,又开启下句,语意连贯,语言典雅。
D. 第⑤段中“担大任”“明大德”“成大才”“立大志”这四个短语,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排列,对青年明确提出四方面要求,排列整齐,朗朗上口。
⑥从那以后,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我成了一个另类,做人不诚实,没担当,逃避责任。刘老师几次有意靠近我,深邃的眼睛里含着鼓励,但我的自信像飘在校园上空的浮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迷上了网络世界,我能躲避校园所有监控探头的迷踪,翻过围墙,走出学校,在网吧里叱咤风云。
咸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咸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咸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试题预览(文章尾部可下载)咸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考生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试题卷一、积累运用(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①~③小题。
(4分)咸宁得名于“万国咸宁”的美好寓意,它远离大城市的喧xiāo,独享一份难得的宁静。
它的“宁”得益于全市52.3%的森林覆盖率。
流水潺潺、树木cōng茏的自然风光成为咸宁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xiāo()cōng()(1分)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潺()茏()(1分)③根据语境,解释“名片”一词在这段话中的意思。
(2分)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学样式一般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B.语气词“啊”朗读时有音变的情况:前一音节末尾是u,就读wa;前一音节末尾是n,就读na。
C.通知的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包括发通知的单位和时间,时间在上,单位在下。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这句话是感叹句。
B.大学生小吴遇到了几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他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您身体还好吗?”小吴的话说得很得体。
C.“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做才更有价值?”这句话的标点运用准确。
D.张老师花两三分钟时间看完了当天的《咸宁日报》,便对报纸上的新闻有了大致的了解。
张老师运用了浏览的阅读方式。
4、按要求默写。
(4分)①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②不惜千金买宝刀,。
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 和答题卷;全卷24小题, 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考生答题前, 请将自己的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 考生答题时,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各组词语中, 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伫.立(chù) 诀.别(jué) 馈.赠(kuì) 口薄.西山(bó)B. 妖娆.(ráo) 嫉.妒(jì) 簌簌.(sù) 怏快.不乐(yàng)C. 慰藉.(jiè) 滞.笨(zhì) 黝.黑(yǒu) 气冲斗.牛(dǒu)D. 荣畦.(qí) 缄.默(jiān) 蓦.然(mù) 而面相觑.(qù)【答案解析】C2. 下列各组词语中, 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迸射疮痍唯唯连声一泄千里B. 剽悍沧茫销声匿迹诚惶成恐C. 絮叨襁褓迫不急待鞠躬尽瘁D. 狂澜污秽穷闲潦倒锐不可当【答案解析】D【试题解答】试题剖析: 字形题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 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 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A一泻千里。
B苍茫, 诚惶诚恐。
C迫不及待。
3. 下列选项中, 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沧海桑田....、湖草蓝天, 万物各得. 其所, 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曲卷。
B. 每逢佳节, 与亲人团聚, 共享天伦之乐...., 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
C. 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必为平儿而义愤填膺...., 因为平儿也是一种美丽。
D. 他毕业后米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 一年到头兀兀穷年...., 奉献自己的芳华。
【答案解析】B【试题解答】试题剖析: A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桑田, 桑田变成大海。
咸宁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咸宁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4-6题。
《春天的邀请》春天,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她用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嫩绿的新叶,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让我们走出家门,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4.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5分)5. 文中“春天的邀请”具体指什么?(5分)6.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10分)三、作文(共50分)7.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50分)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崩殂:去世,指先帝去世。
(2)秋:时期,指危急存亡的时期。
2. 然而在宫中侍奉的臣子们不懈怠于内,忠诚有志的将士们不顾个人安危于外,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待,想要报答给陛下。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的忠诚、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陛下的期望。
二、现代文阅读4. 作者提到了春天的温暖阳光、和煦春风、嫩绿新叶等特点。
5. “春天的邀请”指的是春天用其美丽的景色和温暖的气息,邀请人们走出家门,去感受和欣赏春天的美好。
6.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地去体验和享受春天的美好。
三、作文7. 评分标准: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符合题目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咸宁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伧俗(cāng)襁褓(qiǎng)峰峦(lán)广袤无垠(mào)B.踌躇(chú)臆测(yì)蓦然(mó)消身匿迹(nì)C.芳馨(xīn)拮据(jí)招徕(lái)忍俊不禁(jīng)D.稽首(qí)嘉肴(yáo)扶掖(yiè)吹毛求疵(cī)【考点】字音字形【答案】B【试题解析】A峰峦(luán) C拮据(jié)忍俊不禁(jīn)D扶掖(yè)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注意拼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腻烦荫庇慰藉眼花瞭乱B.谮害真谛雷庭根深蒂固C.帷幕推祟孪生通宵达旦D.隔膜骊歌伫立相形见绌【考点】字音字形【答案】D【试题解析】A眼花缭乱 B雷霆C推崇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长期的积累运用才可以夯实基础,少出错误。
3.下列各项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获奖作文是他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C.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不绝于耳。
D.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考点】词语成语【答案】C【试题解析】A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用在此句不符合句意。
B鹤立鸡群: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和句中“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相矛盾。
D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用在此不符合句意。
C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在此句中可表示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一直不断,运用是正确的。
4.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波浪高昂的战斗激情。
)B.“挑衅”“炫耀”“目空一切”“油嘴滑舌”(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C.在5月到来之时,那千百年来蕴育过无数生命的大沼泽,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这句话中画线部分是主语。
)D.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藏族医生洛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考点】修改病句修辞方法词语成语【答案】C【试题解析】C“大沼泽”是主语。
“在5月到来之时”是状语,“那千百年来蕴育过无数生命”是定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家》《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如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D.《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蚯蚓和狐狸》嘲讽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考点】文学常识【答案】A【试题解析】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不是“秦汉以来”。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好了很多年但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土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的生机。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④①⑤C.③①④⑤②D.②③④①⑤【考点】语言的连贯【答案】D【试题解析】根据前后句描写内容、观察次序及句子间的相邻关系来确定顺序。
如:第4句的“最远处”和第1句的“稍远处”,第4句的引出“丘陵”和第5句的“丘陵”具体描写等等。
第II卷(非选择题)二、文言文阅读7.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6~9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C.深入不毛(毛发)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7.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文言文阅读【答案】6.C 7.D 8.A 9.①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
②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试题解析】6、C毛:就是地面的草、庄稼等植物、植被的意思。
深入不毛的意思是:深入不长草的地方。
这里“毛”活用为动词翻译为“长草”。
7、A.躬耕于南阳:在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从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以其境过清:因为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表并列连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连词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二者都为助词,翻译为“的”8、A.对“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的原因理解有误。
五次提到“先帝”表达出孔明对先帝与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道出了二人荣辱与共、君臣知遇的历程,也向后主言明他身为丞相忠君爱国、光复汉室的忠心。
同时也能打动、鼓舞刘禅追念先帝的教导,奋发图强。
9、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猥自枉屈”中的“猥”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中“善”是“好”的意思;“雅言”指“正言”。
三、默写8.默写古诗词。
①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②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④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考点】古诗文默写【答案】①但使愿无为②忽如一夜春风来③潭影空人心④只有香如故【试题解析】都是上下句默写,难度不大。
千万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9.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①~②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考点】古诗鉴赏【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行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②B【试题解析】①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时,从修辞手法入手,这两句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家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的凄惨无依,二者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
②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0.阅读《照相师》一文,完成12~15题。
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②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
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
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二流子”才怪呢。
可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然。
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
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可以异于常人。
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③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
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