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智慧题审题与分析
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析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析【作文题目】根据以下作文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作文评析】今年作文材料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以哲理性材料命题,但也类同去年一般虽是新材料作文却有点话题作文的意味,只是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材料的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和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状况。
最后的省略号是提示考生,还应作多方面的深层次思考。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狡诈”“狡猾”相对立。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
两者的连接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要之,“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精神、独特意志的产物,它有别于一般的智力,是能力、经验、推理、记忆等升华而成的“智”“情”“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
阅卷中要抓住三个字:善、活、妙。
这是智慧的特质,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智慧”,因为,“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
【佳作评点】维也纳的智慧一考生维也纳是个很聪明的城市。
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这个城市,带给这个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喧嚣,维也纳没有城墙没有法令,却拥抱一切。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部坐落于此,带来的是欧洲各国的大企业,流出的是每日数以亿计的财富。
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的境界

三一文库()〔201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智慧的境界〕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智慧的境界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题目】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优秀范文】▲智慧的境界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
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
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
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
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
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
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
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
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
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
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
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
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
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
略谈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智慧”

略谈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智慧”张家港市梁丰初中许珂2015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似乎又和考生来了一次出人意料的相遇。
这种相遇是美好还是忧伤,是运筹帷幄还是如坐针毡,一切都在考生的“智慧”之中。
这次的作文题从形式上看比之前纯材料式的题目少了一点风险和难度,它的主题方向十分明确,只要考生能吃透主题,一般不会偏题,而对于“智慧”的理解,材料中也作了相关的提示。
从题目的思维发散性和创新性角度来看,这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题目,它将一个经典得快要淘汰的词语重新拿出来赋予其突破性的意义,这也是符合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对经典重读的要求的。
而从创新的角度看题目,此题又似乎让大家有所失望。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题目:一.智慧不是一个唯人类的词。
在每一个生命体中都充满了智慧,你看一枝腊梅,不在繁花从中盛开,却在寒冬腊月、悬崖峭壁上一枝独秀,让其尽显傲骨,她“无意苦争春”,她也无须争春,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独特之美,这是腊梅的智慧,也是人的智慧。
一江清水,似乎又是智慧的化身,水是至刚至柔之物,就在它的刚柔相济之中领略为人处事之理,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老子说,上善若水,善,就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就像林清玄所说的,不争不辩是一种智慧。
二.智慧又是一个忠于人性关怀的词。
人们在不断的发展中,摒弃了弱肉强食的时代,用平等的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体,让世界和谐永续,这是人类在生命关怀上的大智慧。
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与剖析是极具个性也是充满智慧性的。
在他的文字里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可鄙与可贵。
三.智慧还是一个精神美学范畴的词。
这个角度可选材料有很多,比如王维在抒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时是充满智慧之美的,他将诗与画的美、诗与情的美融合得如此完美,这种境界是精神层面的智慧。
以上任何一个角度只要考生能用充实的内容将其诠释好,都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此题适合的文章体裁可以是散文,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
但我还是偏向于记叙文和散文,这两种文体对读者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比较大,比较能写实和出新。
2015年江苏高考议论文“智慧”

2015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为“言论类材料作文”,材料如下:“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近年来,“哲理思辨类”的作文受到命题专家们的热捧,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当然不会错过这类命题形式,2014年就是以“青春朽与不朽”展开讨论,写作空间大,只要考生能从某一角度入手,展开论述或记叙便可。
今年是关于智慧的思辨题,前半句说“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强调智慧的不可捉摸性,是一种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得到的东西;后半句说:“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
”着重强调“智慧”的可“视”性。
前者无形,后者有形,智慧本身就是一组带有思辨性的词语。
此处也是一种暗示,考查学生“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因此,只要考生能够将“智慧”以具体物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便可,记叙文、议论文都比较好些。
立意思路: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种淡定、稳重,一种淡化了的境界。
智慧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智慧是怀有忧与爱的心境,是拒绝平庸勇做自己,是贯彻绿色生活,是以常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去品析山洞蝴蝶,是时时关注时尚的底蕴,是早早地明晰了青春的永驻……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夏雨初霁,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
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只如蝉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
蝉之生命有限,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
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待到一朝羽化,便成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
这时,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
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议论:点击穴位,讲活道理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特约点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
“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滑”。
“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
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尽管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答卷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惯性的飞舟是很难阻遏的。
所以,本专家组正视这一“作文现实”,通过今日扬子晚报优秀作文专版,议论一下“议论”。
何谓“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所拟中心论点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
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
这一观点,我们已在有关报刊阐述过了,此刻再强调一次。
然而,很遗憾,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
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
按照“议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剖示,直抵问题的核心。
但相当多的考生全无这种意识,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
2015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智慧是一种境界”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5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智慧是一种境界”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再现】(2015江苏,19,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语言简洁,层次鲜明。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这两部分构成了这则材料的两个层次。
在审题立意上,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层次入手,抓住材料中的“排比”,围绕“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来写,可以以其中任意一句为立意依据,可以使三者构成并列或递进关系,也可以综合来写。
还可以抓住材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综合思辨。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抓住“智慧”与“大自然”的相似性(共性),抓住“大自然”的景象去想象“智慧”的景象。
如运用形象思维:智慧是一种经验,是一种能力,而这种经验和能力形成的景象就如同大自然的……景象。
再如运用类比思维: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景象,就如同智慧的……景象。
但是,这类立意不可偏,我们的写作重点还应在“智慧的景象”上,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联系现实,借助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体验,有所想象和描写,表达自己对“智慧”的理解。
审题立意要综合材料内容与生活实际。
[例文]智慧是一种境界高粱成熟了,它在夕阳下悄悄羞红了脸;麦子成熟了,它在晚风中低下沉甸甸的头;莲藕成熟了,它静静地躺在黑黑的淤泥里……智慧就像这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一样,它是在四季风雨和岁月流转中历练出的能力和经验,也是一种无声的积淀和静默的奉献,它如自然一般自有其本身的景象。
智慧自有其姿态和表情。
它不同于当代“达人”“赢家”“土豪”“暴发户”“贵族”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生活中,也许它只是一种寂寞,平易、朴素而谦卑,甚至只是一种“真实”。
犹记得托尔斯泰在亚先基火车站望着捡煤渣的孩子流下眼泪。
这位为了离开“老爷的王国”,抛弃家庭和自己的庄园,以悲壮的“出走”在历史上定格,被誉为“19世纪世界的良心”的老人,把毕生智慧都奉献给了他的农民兄弟。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智慧题审题与分析

智面性、 变化性等 性质维度 展开思考
山有山的智慧,水有水的智慧;大树有大树的智慧,小草有小草的智慧。少女情怀总是诗,这是孩子的智慧; 道旁李子压弯枝必为苦李而不能食,这也是孩子的智慧。“秋里有没有,全看五月二十六”,这是农人的智 慧。“难得糊涂”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儒家:入世的智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智慧;道家:终身不 仕,以快吾志焉,是一种摆脱外界束缚,追求精神愉悦的出世的智慧。 自然是多面的综合,而智慧亦如此。“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人生的智慧;但“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 这也是人生智慧,只不过那是饱经沧桑之人的智慧,是警醒后人的智慧。水能载舟是智慧,水能覆舟也是智 慧,水利成物而不争是智慧,汪洋恣肆,浊浪排空,浪遏飞舟也是智慧。 智慧是可以多元共生,多样统一的,不一定要区分高下,厚此薄彼;要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大智若愚, 盛德容貌若愚,是君子的智慧;指点江山,谁主沉浮,是伟人的智慧;东方不亮西方亮,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是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智 慧
智慧与 经验、 能力、 境界
从智慧与 三者的关 系以及智 慧形成的 路径去展 开
智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智慧也不是先天具有的,智慧是从学习、生活、劳动、工作、研究的实践中来的, 是从经验中产生的。农人制虎、老马识途无不体现一种经验的智慧,正如阿富汗谚语云,智慧不是天公的恩 赐,而是经验的结晶。 智慧还是一种能力,一种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大凡智者,总能由内而外,透过 现象发现本质;站在目前,能够预知未来;无中见有,有中见无……从中观层面来看,不是所有的能力都能 成为智慧,有智者之光与慧者之心的能力才能成为大智慧。 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正如王小波所说,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 时、现事和现在的人。因此,从更高层面来说,智慧来自修炼,来自妙悟。这样的智慧,有一种禅的意味。
江苏2015高考作文解析

江苏2015高考作文解析(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陆平
原题:
智慧是一种经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己的景象。
解析:
这段材料的主题无疑是“智慧”。
智慧是个广阔的概念,考生一时可能摸不着头脑,所以材料提示了三个智慧的相关物,激发考生的思维,让考生思考智慧的内涵。
很多智慧故事都可以做这三种解读。
比如塞翁失马,塞翁对于善处祸福的智慧,可以认为是来自长久在边塞牧马的经验,也可以说是驯养马匹甚至体察军政的能力,更可称得上
不计得失、宠辱不惊的境界。
这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写作上前两者难以升华,第三种容易写空。
另外,经验、能力和境界还不能与智慧等同,只能说是智慧的来源。
材料中用“是”关联,可能会阻碍考生思考三者与智慧的关系,简单等同,使文章偏到经验等问题上,不能真正写“智慧”。
在三者基础上向“智慧”的一跃,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
所幸第二段在强调智慧“其自己”的景象。
如果说材料第一段是给予了理性思考智慧来源的路径的话,那么第二段就是给形象化、文学化地表现智慧的外在形式打开了大门。
自然之理在天道,表现为春秋更迭、晦明变化的景象。
“智慧”以经验等为基础或内核,其表现可能是灵机一动,可能是当机立断,可能是隐忍不发,可能是当头棒喝,可能是拈花微笑。
“景象”虽关注于智慧之表,却让人摆脱了以结果论智慧的"事后诸葛亮"思维,摆脱万事万物皆智慧的空泛之论,而去体察智慧本身的独特魅力。
材料关于智慧的倾向也由此明了:发现智慧,理解智慧,欣赏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点 角度
从概念的 内涵与外 延探究出 发
立意观点
智慧,是智与慧的有机化合;日有所知,知厚而智成;智成则慧生,有智有慧,心神合一。 智慧不是狡猾、奸诈和给对方下套,智慧首先是一种仁爱和善良,是一种豁达与大度;智慧不是雕虫小技, 智慧是存乎于心的运用之妙;智慧不是教条僵化,智慧是面对复杂人事的灵机一动,是看似平常中的奇崛, 是举重若轻,是大智若愚,是小中见大,是妙手偶得,是拈花一笑…… 智慧不是聪明,更不是小聪明,但智慧肯定与聪明有关。 智慧有大智慧和小智慧之分,有成人智慧和孩子智慧之分,有生活的智慧、学生的智慧、交友的智慧之别,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智慧与 面性、 变化性等 性质维度 展开思考
山有山的智慧,水有水的智慧;大树有大树的智慧,小草有小草的智慧。少女情怀总是诗,这是孩子的智慧; 道旁李子压弯枝必为苦李而不能食,这也是孩子的智慧。“秋里有没有,全看五月二十六”,这是农人的智 慧。“难得糊涂”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儒家:入世的智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智慧;道家:终身不 仕,以快吾志焉,是一种摆脱外界束缚,追求精神愉悦的出世的智慧。 自然是多面的综合,而智慧亦如此。“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人生的智慧;但“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 这也是人生智慧,只不过那是饱经沧桑之人的智慧,是警醒后人的智慧。水能载舟是智慧,水能覆舟也是智 慧,水利成物而不争是智慧,汪洋恣肆,浊浪排空,浪遏飞舟也是智慧。 智慧是可以多元共生,多样统一的,不一定要区分高下,厚此薄彼;要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大智若愚, 盛德容貌若愚,是君子的智慧;指点江山,谁主沉浮,是伟人的智慧;东方不亮西方亮,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是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智 慧
智慧与 经验、 能力、 境界
从智慧与 三者的关 系以及智 慧形成的 路径去展 开
智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智慧也不是先天具有的,智慧是从学习、生活、劳动、工作、研究的实践中来的, 是从经验中产生的。农人制虎、老马识途无不体现一种经验的智慧,正如阿富汗谚语云,智慧不是天公的恩 赐,而是经验的结晶。 智慧还是一种能力,一种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大凡智者,总能由内而外,透过 现象发现本质;站在目前,能够预知未来;无中见有,有中见无……从中观层面来看,不是所有的能力都能 成为智慧,有智者之光与慧者之心的能力才能成为大智慧。 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正如王小波所说,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 时、现事和现在的人。因此,从更高层面来说,智慧来自修炼,来自妙悟。这样的智慧,有一种禅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