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七版)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三章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概述】系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所致。
青少年因骨骺未闭形成巨人症;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则形成肢端肥大症;少数青春期起病至成年后继续发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
本病早期(形成期),体格、内脏普遍性肥大,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晚期(衰退期),体力衰退,出现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诊断】一.病史、症状及体征: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而后逐渐出现面增长变阔,眉及双颧隆突,巨鼻大耳,唇舌肥厚,下颌渐突出,牙齿稀疏,鼻翼与喉头增大,语言钝浊,容貌趋丑陋。
指趾粗短、掌跖肥厚,全身皮肤粗厚、多汗、多脂。
少数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高,甲状腺功能大多正常,少数亢进。
内脏普遍肥大,胸廓增大。
男子性欲亢进,女子多数月经紊乱、闭经、不育。
半数伴糖耐量损害,多饮多尿,伴高催乳素血症者可乳溢。
晚期出现肿瘤压迫症状, 可有头痛、视野缺损和高血压,也可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腺萎缩和性功能减退症,骨质疏松,脊柱活动受限等。
垂体性巨人症表现为儿童期过度生长,身材高大,四肢生长尤速。
食欲亢进,臂力过人。
晚期(衰退期)体力日渐衰弱。
二.辅助检查:(一)GH测定:基础值>15ug/L,活动期高达100ug/L以上(正常< 5ug/L)。
(二)生长介素明显升高(正常值75~200ug/L)。
(三)血糖增高糖耐量减低,葡萄糖抑制试验:口服葡萄糖100g,服糖前及服糖后1/2、1、2、3、及4h分别抽血测GH。
正常服糖后GH 1h 降至1ug/L以下2h降至5ug/L以下,4h后回升至5ug/L以上。
本病GH呈自主性分泌不受抑制。
(四)钙、磷测定:少数血清钙、磷增高,尿钙增高,尿磷降低。
如持续或明显高血钙可能合并甲旁亢等其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五)X线检查:头颅增大,颅骨板增厚;多数蝶鞍扩大、前后床突破坏;鼻窦增大,枕骨粗隆明显突出;四肢长骨末端骨质增生,指骨顶部呈丛毛状增生。
内分泌科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患者诊治规范

内分泌科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患者诊治规范一、概述(一)定义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分泌过量生长激素(GH)引起骨骼和软组织过度生长,起病在青春期前骨骺尚未愈合时,长骨生长致身材高大为巨人症;当青春期后成年发病时,骨骺已愈合,身材不再长高,只长骨增宽、增厚为肢端肥大症;若青春期前起病至成年疾病仍进展者为混合型,即肢端肥大巨人症。
(二)病因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少数为增生,增生者可有GHRH分泌过量,但过量的GHRH分泌亦可致腺瘤形成,所以增生也可能是疾病的中间阶段,极少为癌。
男女之比为1.3:1~2.2:1。
生长激素腺瘤为嗜酸或嫌色细胞瘤,发病率仅次于泌乳素瘤及无功能垂体瘤,居垂体瘤第三位。
也可以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的一部分,或与其他散发性内分泌肿瘤相连发生。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发病机制已有众多研究,目前已知的GH分泌瘤形成因素有GHRH的过度刺激、中枢神经递质分泌缺陷、GHRH受体的Gs蛋白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持续性自主升高等。
1983年Melmed提出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可以分为两期,诱导期和促长期。
诱导期垂体细胞有自发的或获得的变异,导致异常的细胞基因表达。
此后激素、生长因子或突变基因的表达产物刺激肿瘤生长,而进入促长期。
垂体GH细胞的内在变异及中枢调节失控支持此学说。
二、诊断(一)总体表现1.生长激素过度分泌(1)骨骼的改变:GH使膜化骨形成增加致骨增宽增厚,使软骨化骨形成致骨延长。
(2)皮肤及软组织的改变:全身皮肤及软组织皆增生肥大,皮肤变厚变粗,真皮结缔组织及皮下组织增多,以头面部最明显。
(3)代谢紊乱、糖耐量减低:目前对GH对糖代谢的影响了解尚不够深入。
GH分泌及作用过度导致糖代谢紊乱。
继发糖尿病的特点如下:①糖尿病的病情多为轻中度,血尿糖极度增高者少见。
病情可受GH对患者进食量、体重、电解质、消瘦情况及体力活动等的影响而变化。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少见。
③患者死亡主要是由于肢端肥大症,而不是由于继发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
内分泌名词解释

内分泌名词解释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骨骺闭合前引起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骨骺闭合之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Houssay现象:垂体瘤发展,使垂体其他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垂体功能减退,精神不振,全身无力,毛发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萎缩,原有糖尿病可自然缓解,成为Houssay现象。
希恩综合征:因分娩出现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使腺垂体大部分缺血坏死和纤维化,致腺垂体功能减退临床成为希恩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
垂体卒中:由于垂体瘤内突然出血,瘤体突然增大,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和临近神经组织,呈现急症危象。
Schmidt综合征:发生多发性内分泌功能减退综合征,如原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I型DM。
垂体危象: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各种应激如感染、败血症、腹泻、呕吐、失水、饥饿、寒冷、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以外、手术、外伤、麻醉及使用镇静剂、催眠药、降血糖药等均可诱发垂体危象,临床表现为高热型,低温型,低血糖型,低血压型,水中毒型,混合型等。
Simmond病: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成为西蒙病。
尿崩症: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致肾小管吸收水额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肾形尿崩症:肾形尿崩症是一种家族性X连锁遗传性疾病,其肾小管对AVP不敏感。
甲亢:甲亢是指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危象:为甲亢恶化时的严重表现,早起表现为原有甲亢症状加重,继而高热,心率快,可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体重锐减、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终致虚脱、休克、谵妄或昏迷。
淡漠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多见于老年患者,起病隐袭,高代谢症候群、眼征及甲状腺肿均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神智淡漠、乏力、嗜睡、反应迟钝、明显消瘦。
有时仅有腹泻、厌食等消化系统症状,或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年老者可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
内科学第7版第二章

二、代谢性碱中毒
三、呼吸性酸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五、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
第四节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与防治注意事项
第七章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第八章 骨质疏松症
第九篇 风湿性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附] 狼疮肾炎
第二章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附]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肺炎概述
第二节 细菌性肺炎
一、肺炎链球菌肺炎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八节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心脏电复律
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三、心脏起搏治疗
四、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五、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第四章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第五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
第一节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导管未闭
四、二叶主动脉瓣
五、主动脉缩窄
六、肺动脉瓣狭窄
七、三尖瓣下移畸形
八、主动脉窦动脉瘤
九、法洛四联症
十、艾森门格综合征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第六章 高血压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 继发性高血压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sp

司格列肽(seglitide)
生长抑素类似物:应用领域
一线治疗 适用于出现并发症、代谢紊乱严重、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前预治疗 目的缩小肿瘤,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创造条件,提高手术疗效 对有并发症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给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及其
他内科治疗,改善全身状况使可耐受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 适用于术后GH水平仍然未达标的患者 放疗后过渡治疗 放疗后GH 水平降低缓慢,在这期间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以作为
BG
(mmo/l)
INS
(uIu/ml)
GH
(ng/ml)
6.08 9.28 12.62 8.31 14.51 39.95 77.80 60.00 21.509 18.865 17.737 9.045
5.60 43.56 6.089
【甲功】TSH:0.3336uIu/ml,余均正常。
【GH】:22.124ng/ml
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
邵平 2018.10
肢端肥大症
因垂体GH分泌细胞腺瘤导致GH长期过度分泌引 起骨、软骨、软组织增生,脏器功能和代谢紊乱 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GH的作用主要由生长介素IGF-I介导 病因几乎都是垂体GH分泌腺瘤。GH细胞增生,
异位GHRH分泌,Albright征等罕见 GH分泌过多起始于青春期前表现为巨人症 GH分泌过多发生于成年后为肢端肥大症 GH分泌过多起始于青春期前延续到成年后则为
GH刺激肾脏1a羟化酶活性使1,25(OH)2D3水 平增高,肠钙吸收增加和高尿钙、尿结合增加。 GH、IGF-1直接刺激肾小管磷再吸收致使高磷 血症。血磷增加,血钙正常或正常高限。小部 分尿结石。骨转换增加,有助于骨质疏松的发 生。
内分泌功能改变:女性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 泌乳,部分潮热和阴道萎缩。男性可有阳痿、 性欲减退、胡须减少、前列腺增生和睾丸萎缩。 部分GH瘤合并分泌PRL,可加重性腺功能障碍。 肿瘤压迫还可致腺垂体功能低下。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的全面知识简介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引起,通常由垂体腺瘤引起。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外貌,还会导致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常用术语、病理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并发症、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临床表现及特征外貌变化•面部特征:患者常表现出前额突出、下巴前伸、唇厚、鼻子宽大和颧骨高耸等特征。
•手足增大:手指和脚趾变粗,手掌和脚掌增大,患者可能会注意到戒指或鞋子变得不合适。
•皮肤改变:皮肤变厚,尤其是手掌和脚掌,皮脂腺增大导致皮肤油腻。
系统症状•关节痛和关节炎:由于软组织和骨骼的增生,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和关节炎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脏增大(心肥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呼吸系统:由于舌头和软组织增大,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代谢紊乱: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结构引起头痛。
•视力问题:视神经交叉受压引起的视野缺损。
常用术语解释•生长激素(GH):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促进身体生长和代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由肝脏分泌,受GH调控,反映GH的长期水平。
•垂体腺瘤:垂体前叶的一种良性肿瘤,常导致GH过量分泌。
•视神经交叉:位于脑底部的视神经纤维交叉点,垂体腺瘤常压迫此结构导致视力问题。
病理过程肢端肥大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GH过度分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变化。
GH的过度分泌刺激肝脏产生过量的IGF-1,这些激素共同作用,导致软组织、骨骼和器官的异常生长。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病因,这种良性肿瘤通过非受控的GH分泌,引发广泛的系统性影响。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垂体腺瘤:大多数肢端肥大症病例由GH分泌型垂体腺瘤引起。
•异位GH分泌:极少数情况下,GH或GHRH由其他部位的肿瘤(如胰腺或肺)分泌。
发病机制1.GH过度分泌:垂体腺瘤不受调控地分泌大量GH。
【生物选必1知识清单】第三章 体液调节

第三章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一)【实验】激素的发现和研究1. 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实验:【注意】此实验并未彻底消除神经系统的影响,不足以证明出激素的存在。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结论: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随血液循环达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该化学物质即为促胰液素)【注意】此实验的优势:彻底排除了神经系统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将小肠黏膜磨碎)。
【补充】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还可进一步完善:增设两个对照组,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如下:2. 胰岛素的发现:(1)1889-1920年:利用健康狗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实验结果:病狗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
【分析】胰腺的腺泡会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蛋白酶,直接制备胰腺提取物时,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会被胰液中的蛋白酶水解,从而失去生理功能。
(2)1920年班廷和贝斯特:结扎健康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制备萎缩胰腺的提取液→注射给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实验结果:病狗血糖下降,恢复正常。
【分析】萎缩胰腺中的胰岛仍保持完好,且其分泌的胰岛素不会被蛋白酶水解。
3. 睾丸分泌雄激素(睾酮)的研究:实验结论:睾酮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可以促进公鸡第二性征的出现。
【拓展】研究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激素功能的方法:第三章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二)1. 分泌腺(腺体):具有分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
(1)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
例:汗腺、唾液腺、胃腺等(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补充】胰腺是一个既有外分泌部(腺泡)又有内分泌部(胰岛)的特殊腺体,如图:外分泌部:腺泡(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腺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 促胰液素: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1)分泌部位:小肠黏膜(中的一些内分泌细胞)(2)靶器官(靶腺体):胰腺(3)作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3. 内分泌系统:(1)组成: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中医辨证施治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良方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系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引起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发病在青春期前、骺部未闭合者为巨人症;发病在青春期后、骺部已闭合者为肢端肥大症。
多数病人起病在青春期至成人后继续发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
一、病因病机(1)胃火亢盛:凡阳盛之体,或恣食辛热厚味,或恣饮酒浆以致胃火亢盛,腐熟水谷功能增强,故食欲亢盛。
(2)肝经郁热:长期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之邪循经走窜,肝经“过阴器”,故可出现性欲亢进。
(3)痰瘀内阻:饮食、情志等因素致脾、肝功能失调,致体内痰瘀内生,阻于体内形成本病。
(4)精气血亏虚:本症疾病后期,由于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精气血过度耗竭而出现精气血亏虚的临床表现。
(5)肝肾不足:各种原因所致肝肾不足,而肝开窍于目,故可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及精神萎靡不振等症。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1)巨人症:单纯巨人症较少见,可在儿童期或少年期起病,成年以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患者生长发育过度,身高多在2m左右,生长过速可持续到20岁以上。
食欲增强,肌肉发达,性器官发育早;大多数病人肢体特别长,下半身较上半身长,手指甚长,可有轻度凸颌、脊柱后凸、侧凸及膝外翻等骨骼畸形。
生长至高峰后逐渐衰退表现精神不振,智力迟钝,肌肉松弛无力,毛发稀疏脱落性功能减退,常不生育;代谢率低,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感染死亡。
少数伴有垂体性糖尿病。
(2)肢端肥大症:一般始于20~30岁,起病缓慢,患者感觉头痛、乏力,肢端逐渐增大,手、足及头的体积渐增面貌粗陋,面部皱纹粗厚,眶上嵴、颧骨及颧弓增大突出耳、鼻增大,舌厚大,下颌大而前突,牙齿稀疏,指、趾端粗短,皮肤粗糙增厚,多色素沉着,皮脂溢出增多。
言语模糊,发音低沉,男性性欲旺盛,或性欲减退及阳痿;女性常闭经,或月经稀少,溢乳。
血脂、血压增高,动脉硬化和垂体性糖尿病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在骨骺闭合之前引起巨人症(gigantism)(图7—3—1),而在骨骺闭合之后导致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图7—3—2,7—3—3)。
同一患者可兼有巨人一肢端肥大症。
【病因】生长激素(GH)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IGF-1)分泌过多的原因主要有垂体性和垂体以外的原因。
①垂体性:占98%,以腺瘤为主(占垂体瘤的25%~30%),生长素瘤可自发于突变细胞,但也可因下丘脑GHRH过度刺激或生长抑素抑制减弱所致,70%~80%为大腺瘤。
如发生在垂体部位的致密颗粒型(缓慢生长)或稀疏颗粒型(快速生长)GH细胞腺瘤或增生、GH和PRL混合细胞腺瘤、促催乳素生长激素细胞(mammosomatotroph cell)腺瘤、嗜酸干细胞腺瘤、多激素分泌细胞腺瘤,偶可为多内分泌腺瘤1型的组成部分。
②垂体外性:异位GH分泌瘤(如胰岛细胞癌)、GHRH分泌瘤(下丘脑错构瘤、胰岛细胞瘤、支气管类癌等伴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生)。
【发病机制】垂体肿瘤发生的机制不明,可由于兴奋性G蛋白的a亚单位发生点突变所致。
腺瘤细胞可有GHRH表达而起到旁分泌兴奋作用所致;GHRH还可刺激PRL分泌。
IGF结合蛋白则可抑制瘤细胞增生并促使凋亡。
大多GH瘤直径>10ram,大约30%肿瘤已伸向鞍外,约30%肿瘤具有侵袭性,如影响骨和硬脑膜,肿瘤还可同时分泌其他激素如PRI。
、TSH、ACTH等。
由于GH分泌过多,继而使IGF-1产生过多,引起骨和软组织增生过度和代谢异常。
肿瘤占位亦可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临床表现】(一)巨人症常始于幼年,生长较同龄儿童明显高大,持续长高直到性腺发育完全,骨骺闭合,身高可达2m或以上。
若缺乏促性腺激素,性腺不发育,骨骺不闭合,GH可持续加速长高,软组织可表现为面部粗糙、手脚增厚增大,心、肺等内脏增大。
若垂体瘤发展,迫使其他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精神不振,全身无力,毛发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萎缩。
多数可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过多GH可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二)肢端肥大症发生率每年约3/100万,男女相当,多见于31~50岁。
起病一般缓慢,使诊断延误5~10年,临床表现决定于垂体瘤的大小、发展速度、GH分泌情况以及对正常垂体和邻近组织压迫的影响。
肢端肥大症既有GH分泌过多,又可有促性腺激素、TSH、ACTH分泌不足,使功能亢进与减退相混杂。
患者可有软弱、乏力及缺乏活力。
垂体瘤可引起头痛、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眼外肌麻痹、复视。
大多数可因GH分泌过多而引起骨、软骨和软组织生长过度,如皮肤粗厚、皮脂腺分泌亢进(油质感),汗腺分泌亢进(多汗)。
头面部表现尤为突出,唇肥厚,鼻唇沟隆起,头颅皮肤增厚呈脑回状,额部皱褶肥厚,鼻宽舌大。
头围增大,下颌增大前突,齿问隙增宽,咬合困难,可有颞颌关节炎,眉弓和颧骨过长,鼻窦增大,声带变粗厚,发音低沉。
手脚粗大、肥厚、手指变粗,不能做精细动作,所备鞋帽手套嫌小,成年后仍需增大尺码。
可有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和多毛。
骨关节病和关节痛发生率较高,累及肩、髋、膝关节、腰骶椎,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僵硬,脊柱后突并有桶状胸,换气功能障碍,可促使肺部疾病的发生。
足跟垫(heel pad)可增厚,肌软弱无力,甚至表现肌痛。
患者可伴有PRL分泌过多,而表现月经紊乱、溢乳、不育,男性则有性欲减退和阳痿。
腕部软组织增生而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腰椎肥大可压迫神经根而有剧烈疼痛。
本症患者预后较差,病残和死亡率较高,显然与并发症增多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肺疾患和恶性病变有关,平均寿命减少10年。
患者可有GH和IG卜1分泌过多而表现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29%~45%)乃至糖尿病(10%~20%),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可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
肺部疾病发生率增高,肺功能异常,肺活量降低,总肺量增加;可有上呼吸道和小气道狭窄,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喘鸣和呼吸困难;可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舌大后脱垂、吸气性咽下部塌陷有关,故而增加患者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间质纤维化、心脏扩大、左室功能减退、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与高胰岛素血症,肾小管钠再吸收增加、钠潴留,细胞外容量增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活性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有关。
心血管病变与GH、IGF-1升高和漫长病程有关系。
本症患者可有1,25-(0H)2D3水平增高,而有肠钙吸收增加和高尿钙、尿结石增加。
若有高钙血症应考虑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内分泌腺瘤)。
高磷血症与肾小管磷再吸收增加有关。
此外,骨转换增加,有助于骨质疏松的发生。
结肠息肉发生率高,且结肠、直肠癌发生率增高,与皮垂(skin tags)增多相关。
【诊断】从起病到确诊往往延搁5~10年,诊断主要根据身高、典型面貌、肢端肥大、内脏增大、内分泌代谢紊乱证据和影像学检查异常。
肢端肥大症为缓慢进展,累及心血管、代谢和骨骼关节肌肉的疾病,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24小时GH水平总值较正常值高出10~15倍,GH分泌脉冲数增加2~3倍,基础GH水平增加达16~20倍(正常值<5μg/L);IGF-1(正常值<2.5ng/m1)升高可反映24小时GH分泌总体水平,可作为筛选和疾病活动性指标,也可作为本症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TRH、LHRH兴奋试验可有GH反常升高;GHRH、生长抑素不能改变GH水平;葡萄糖负荷(100g)后GH不能降低到正常值(O~5μg/L),可反而升高。
下丘脑垂体区CT、MRI对诊断有较大帮助;CT、MRI不仅适用于颅脑病变而且亦可探查胸腔、腹腔等部位的病变。
为确定本症患者是否还有腺垂体其他功能改变需要做整个垂体的功能检测如PRL、FsH/LH、TSH、ACTH及其相应靶腺功能测定。
应与厚皮性骨膜病(pachydermoper-iostosis)鉴别。
类肢端肥大症(acromegaloidism)无肿瘤和生化激素异常,GH<1μg/L,无IGF-1异常升高。
【治疗】本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因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患而使死亡率增加2~3倍。
治疗生长激素分泌瘤,一是解决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体征和症状,如头痛、视力改变;二是将GH分泌和IGF_1水平转为正常,尽可能保存腺垂体功能,具体指标是血清IGF-1降为正常,葡萄糖负荷后血GH可转为正常(<10μg /L甚至<5μg/L)。
治疗主要措施有三:(一)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经蝶显微外科操作下,将肿瘤完全切除。
蝶鞍内微腺瘤(<10mm)最适宜手术切除,而大腺瘤(>10ram)尤其向鞍上发展或伸向海绵窦者手术治愈率降低。
术后基础血浆GH应<2.5μg/L,葡萄糖负荷后血浆GH应<1μg/L(可作为治愈标准)。
微腺瘤切除后痊愈率可达90%,而大腺瘤则少于50%,手术并发症有尿崩症、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腺垂体功能减退。
(二)放射疗法作为术后残余肿瘤的辅助治疗。
放疗的缺点是不能使肿瘤迅速缩小、改善视力和减少GH分泌。
放疗包括常规高电压照射,总量45~50Gy,每周5次,共4~5周,疗效一般需要2~10年才能显示。
放疗经5~10年可导致腺垂体功能减退,尤其原先已经垂体手术者。
a粒子照射需要有回旋加速器,提供90Gy,对微腺瘤和大腺瘤分别经3年和5年使血浆GH<5μg/L,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见于1/3患者。
质子束放疗可提供120Gy,1/3患者可在2年内血浆GH<5μg/L,但在平均2~8年后可发生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伽玛刀为立放疗,适用于垂体小病变,可防止视交叉、视神经和海绵窦结构的损伤,但其疗效尚待证实,副作用有头发脱落、视力丧失、垂体卒中、嗜睡、性格改变等。
(三)药物治疗①溴隐亭为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在患者中可降低血GH、IGF-1、PRL,改善临床症状(多汗、软组织肿胀、头痛、疲乏、血压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改善视野,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剂量一般偏大,20~40mg/d,分4次口服,但1/3患者无效。
由于此药对GH的抑制不完全,停药后可复发,故宜在术后、放疗尚未达效前应用以缓解临床症状。
副作用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幻觉、随意运动障碍等。
②奥曲肽为生长抑素类似物,半衰期约90分钟,可抑制生长素脉冲式分泌达8小时,可降低血浆GH(<5μg/L)和IGF-1水平。
奥曲肽50~100μg,一日3次,皮下注射,经数周后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如多汗、头痛、乏力、感觉异常等;较长时期治疗后软组织肿胀消失,肿瘤缩小,亦可减轻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长期奥曲肽治疗可缩小腺瘤,以便经蝶鞍手术。
副作用为恶心、腹部不适、腹泻、脂泻和胆石症等。
也可合用DA激动剂溴隐亭或培高利特(pergolide)或卡麦角林(cabergoline)和奥曲肽,使GH<2.5μg/L、IGF-1达正常值而收效。
③GH 受体拮抗剂培维索孟(pegvisomant)可抑制受体二聚体化和构象改变,从而阻断GH信号发放,减少IGF-1生成,改善症状,尤其是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但不能使垂体肿瘤缩小,GH分泌反而可增加。
一日10~20mg,皮下注射,为此可与奥曲肽合用而收效。
应注意监测肝酶活性,副作用有头痛、感冒综合征、注射部位反应。
肢端肥大症患者为达到满意治疗往往需要多种治疗途经的相互配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于异位GHRH综合征治疗,应作有关肿瘤切除和(或)化疗等。
总之,在不适宜或拒绝手术治疗,肿瘤未压迫视神经和交叉,以及手术放疗失败者可用药物治疗,以保障腺垂体功能,一般药物治疗有效、安全,并能耐受良好,提高生活质量。
(陈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