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 第3章 扩散
材料科学基础_固体中的扩散

驱动扩散的真实动力是自由能
化学位的定义,某溶质i的化学位为
平衡条件是各处的化学位相等。如果存在一化学位 梯度,表明物质迁移 dx 距离,系统的能量将变化了。 好象有一作用力推动它移动一样,设这个力为 F,所作 的功为 Fdx 作为化学位的变化 。
称为扩散的驱动力,负号表示推动物质流向 化学位较低处
代替 Fick 第一定律的真实法则为:
扩散系数与化学位的关系
如果某组元的浓度提高反而可降低化学位(降低其吉 布斯自由能),则组元会进行上坡扩散。组元的集中降低 吉布斯自由能的原因和原子之间的键结合能来决定。所 以在分析扩散过程时,应该从化学位来分析,不能单从 浓度梯度来分析。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当
菲克定律的表达式是正确的,用它分析可以把 问题简化。 应用那种模式要具体分析。
数又称禀性扩散系数
N1、N2为组元的摩尔浓度(原子百分比)
代位扩散的方程(Darken方程)
扩散方程:
第三节
扩散中的热力学
• 菲克定律的局限性 • 驱动扩散的真实动力是自由能 • 扩散系数与化学位的关系
菲克定律的局限性
分析菲克定律,结论是扩散中物质的流动是从浓度 高处流向浓度低处,如果浓度梯度消失(dC/dx=0),各处 的浓度相等,就不应该再出现物质的传输,在一般的情 况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在固体材料中,还有些现象与 此相矛盾,物质的迁移(扩散)会出现从低浓度向高浓度 处聚集,例如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从中析出第二相, 此外固体电解质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 发生的扩散迁移也不一定是从高浓度处流向低浓度处, 这种反向的扩散称为“上坡扩散”。 为了解释上坡扩散的现象,正确分析扩散规律, 必需用热力学来讨论扩散过程的实质,因为扩散的自发 进行方向也必然是系统吉布斯自由能下降。
材料科学基础-扩散ppt课件

交换机制
环形机制
空位机制
松弛机制
简单间隙机制
推填子间隙机制
非共线推填子
哑铃间隙扩散
挤列扩散机制
哑铃转位扩散
三、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 ① 存在扩散驱动力——化学位梯度(不是浓度梯 度);此外,化学位梯度、温度梯度、应力梯度、 电场梯度、磁场梯度等也可以引起扩散(热力学) ② 扩散原子与基体固溶——(前提条件) ③ 温度足够高——温度越高,跃迁几率大(动力学) ④ 足够长时间——扩散1mm距离,必须跃迁亿万次 (宏观迁移的动力学条件)
1100℃下Cu钎焊铁基材时
根据相图判断钎焊组织。钎料B与母材A,若存在化合物 ,T1下母材向钎料中溶解,界面达C,出现γ金属化合物。 钎料B与母材A形成共晶相图,B在A中若超过溶解度极限 在晶界上形成低熔点共晶体。
镀锌——洗净的钢板浸入450℃熔融锌槽若干分钟。根据相 图分析镀层组织:锌镀层由表至里为Zn、θ、ξ、ε、α五个单 相区,金属化合物镀层易剥落,适量加入铝减少脆性化合物 的量 。
§3 影响扩散的因素
单位时间扩散量与扩散系数和浓度梯度有关 D = D0· exp(-Q/RT) J = - D· dC/dx → 参数: D; dC/dx 其中:
(பைடு நூலகம்) 温度
温度是影响扩散最主要的因素。T↑,D↑ (指数关系) 原因:温度升高,原子振动↑,能量起伏↑;空位数目↑
材料科学基础扩散
§1 扩散概述
一、扩散现象和本质 扩散通常是自浓度高的向低浓度方向进行;固体 也存在扩散,但固体扩散速率十分缓慢,如柯肯达 尔效应:(置换互溶的组元)
扩散定义: 物质中原子或分子通过无规运动导致宏 观迁移与传质的现象。(移动距离超过平均原子间距 )
材料科学基础-扩散

稳定扩散 若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 内各处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
这种扩散称稳定扩散不稳定扩散 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 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
这种扩散称为不稳定扩散菲克第一定律在扩散体系中,参与扩散质点满足xC-DJ ∂∂=,即菲克第一定律 菲克第二定律 在扩散体系中,参与扩散质点满足xC D t C22∂=∂∂∂,即菲克第二定律 本征扩散 扩散系统仅受热运动的影响形成的扩散称之为本征扩散非本征扩散 因扩散受固溶引入的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外界因素所控制,故称之为非本征扩散。
相应的D 则称为非本征扩散系数自扩散 一种原子或离子通过由该种原子或离子所构成的晶体中的扩散 互扩散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或离子同时参与的扩散 扩散系数 扩散系统中,单位浓度梯度下的通量扩散通量 扩散系统中,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 轴的单位平面的原子数量上坡扩散 溶质原子从浓度地处向浓度高处迁移的现象称为上坡扩散;产生的原因是扩散的推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不是浓度梯度扩散激活能原子在晶体结构中由一个平衡位置跳向相邻的平衡位置时,通常要越过一个自由能垒,该能垒高度称为扩散激活自由能,它是原子扩散的阻力。
扩散激活自由能的内能部分称为扩散激活能柯肯达尔效应 对于置换型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由于溶质与溶剂原子的半径相差不大,原子扩散必须与相邻原子间做置换,能观察到这种结果的实验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反应扩散 伴随有化学反应或相变的扩散过程称之为反应扩散或相变扩散,反应扩散速度主要受化学反应和扩散速度控制短路扩散 固态金属中原子沿表面,晶界,位错等途径的扩散1.扩散机构总结扩散机构扩散方向 扩散激活能 扩散系数迁移方式 空位扩散机构(主要)空位扩散方向的逆方向空位形成能和迁移能之和和空位形成能和迁移能之扩散激活能,大小等于:)22exp()(exp *00Q RTQ D HHD Df+∆-=-=质点从结点位置上迁移到相邻的空位中间隙扩散机构(主要)间隙原子迁移能 )(exp 0RT Q D D -=间隙质点穿过晶格迁移到另一个间隙位置 亚间隙机构间隙质点从间隙位置迁移结点位置,并将结点位置上的质点撞离结点位置而成为新的间隙质点 易位扩散机构两个相邻结点位置上的质点直接交换位置进行迁移环易位机构几个结点位置上的质点以封闭的环形依次交换位置进行迁移1.空位机构和间隙机构是金属体系和离子化合物体系中质点扩散的主要形式2.空位机构比间隙机构的扩散激活能大,但是扩散系数小3.固态金属中扩散方向是化学位梯度降低方向 2.扩散中常用公式)(exp 0RT Q D D -=δ261D Γ=(频率,自由程)xC -D J ∂∂=(适用于稳定扩散和非稳定扩散)x C D t C 22∂=∂∂∂(不稳定扩散) dxdc -DA JA dt dm == Dt K x =(实验测得的浓度已知) DtA t x x4),(lnI 2-=(A :图像的截距,Dt41-为斜率;)3.扩散的结果都是使不均匀体系均匀化,不平衡逐渐达到平衡4.非稳定扩散类型①扩散质在晶体表面浓度恒定情况:)2(),(C 0Dtx erfc t x C =②定量扩散质由晶体表面向内部扩散(示踪扩散法原理):)4exp(2),(C 221)(DtM t x xDt -=π5.本征扩散一般处于高温处,非本征扩散一般处于低温处;由杂质扩散转变为本征扩散,其T1-ln D r 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点;置换型固溶体扩散一般只能在高温进行;杂质浓度升高,转折点升高6.扩散系数测定一般使用示踪扩散方法7.扩散动力学方程式(能斯特-爱因斯坦方程))ln ln 1)((D 211221~γγ∂∂++=D N D N①(γγ21ln ln 1∂∂+)>0:扩散系数大于0,正常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溶质趋于均匀②(γγ21ln ln 1∂∂+)<0:扩散系数小于0,反常扩散,低浓度向高浓度迁移,溶质偏聚或分相8.影响扩散系数因素①温度:影响扩散激活能和改变物质结构 ②杂质 ③气氛 ④固溶体类型:间隙性固溶体比置换型固溶体更容易扩散;在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间尺寸差别越小,电负性越大,亲和力越强,扩散越困难 ⑤扩散物质性质和结构 ⑥化学键类型和强度 ⑦扩散介质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大于面心立方结构的扩散系数 ⑧结构缺陷:结构缺陷活化能小,容易扩散 9.激活能越大,扩散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大 10.反应扩散对扩散层深度的影响过程实际上反应扩散起初由于新相层较浅,原子扩散不是主要矛盾,过程由表面扩散所支配,新相层的增加服从直线关系;随新相层深度增加,原子扩散逐步称为主要矛盾,新相层的增加服从抛物线规律。
《材料科学基础》 第03章 晶体缺陷

第三节 位错的基本概念
三、位错的运动
刃位错的攀移运动:刃型位错在垂直于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 刃位错发生攀移运动时相当于半原子面的伸长或缩短,通常把 半原子面缩短称为正攀移,反之为负攀移。 滑移时不涉及单个原子迁移,即扩散。刃型位错发生正攀 移将有原子多余,大部分是由于晶体中空位运动到位错线上的 结果,从而会造成空位的消失;而负攀移则需要外来原子,无 外来原子将在晶体中产生新的空位。空位的迁移速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加快,因此刃型位错的攀移一般发生在温度较高时;另 外,温度的变化将引起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的变化,这种空位 的变化往往和刃位错的攀移相关。切应力对刃位错的攀移是无 效的,正应力的存在有助于攀移(压应力有助正攀移,拉应力 有助负攀移),但对攀移的总体作用甚小。
第一节 材料的实际晶体结构
二、晶体中的缺陷概论
晶体缺陷按范围分类:
1. 点缺陷 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在原 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2. 线缺陷 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 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 寸大小)的晶体缺陷。其具体形式就是晶体中的 位错Dislocation 。
说明:这是一个并不十分准确的定义方法。柏氏矢量的方向与位错线方向的定义有关,应该首 先定义位错线的方向,再依据位错线的方向来定柏氏回路的方向,再确定柏氏矢量的方 向。在专门的位错理论中还会纠正。
第三节 位错的基本概念
二、柏氏矢量
柏氏矢量与位错类型的关系:
刃型位错 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相互垂直。(依方向关系可 分正刃和负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 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相互平行。(依方向关系可 分左螺和右螺型位错) 混合位错 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的夹角非0或90度。
过饱和空位 晶体中含点缺陷的数目明显超过平衡 值。如高温下停留平衡时晶体中存在一平衡空位, 快速冷却到一较低的温度,晶体中的空位来不及移 出晶体,就会造成晶体中的空位浓度超过这时的平 衡值。过饱和空位的存在是一非平衡状态,有恢复 到平衡态的热力学趋势,在动力学上要到达平衡态 还要一时间过程。
2011级《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晶体结构概念:简单三斜点阵、简单单斜点阵、底心单斜点阵、简单正交点阵、底心正交点阵、体心正交点阵、面心正交点阵、六方点阵、菱方点阵、简单正方点阵、体心正方点阵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多晶型性(同素异构性)、晶带、晶带轴、晶带定律、配位数、致密度、原子面密度、八面体间隙、四面体间隙、晶向族、晶面族晶体的对称要素、宏观对称要素、微观对成称要素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无限固溶体、有限固溶体、无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正常价化合物、电子浓度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简答及论述:简述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
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111)面上的[112]晶向.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则求出其所属的晶带轴。
已知二晶向[u1v1w1]和[u2v2 w2],求出由此二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
已知三个晶面(h1k1l1)、(h2k2 l2)和(h3k3l3),问此三个晶面是否在同一个晶带?已知三个晶轴[u1v1w1]、[u2v2w2]和[u3v3w3],问此三个晶轴是否在同一个晶面上?判断(110)、(132)和(311)晶面是否属于同一晶带。
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计算体心立方晶体的八面体间隙尺寸。
分别画出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并分别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体的致密度;分别计算面心立方晶体{111}晶面和体心立方晶体{110}晶面原子面密度。
试证明理想密排六方结构的轴比c/a=1.633。
Ni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r=0.1243nm,试求Ni的晶格常数和致密度。
Mo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结构,其晶格常数a=0.31468nm,试求Mo的原子半径r。
比较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在成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区别。
简述决定组元形成固溶体与中间相的因素。
简述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1.晶体结构2,原子尺寸因素,大量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原子半径差小于15%时,有利于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固溶体,而当半径差≥15%时,△r越大则溶解度越小。
4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库-第4章-扩散

4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库-第4章-扩散4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库-第4章-扩散4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库-第4章-扩散第四章--蔓延1.在恒定源条件下820℃时,钢经1小时的渗碳,可得到一定厚度的表面渗碳层,若在同样条件下.要得到两倍厚度的渗碳层需要几个小时?2.在不能平衡蔓延条件之下800℃时,在钢中渗碳100分钟可以获得最合适厚度的渗碳层,若在1000℃时必须获得同样厚度的渗碳层,须要多少时间(d0=2.4×10m/sec:d1000℃=3×10m/sec)?4.在制造硅半导体器体中,常使硼扩散到硅单品中,若在1600k温度下.保持硼在硅单品表面的浓度恒定(恒定源半无限扩散),要求距表面10-3cm深度处硼的浓度是表面浓度的一半,问需要多长时间(已知d1600℃=8×10cm/sec;当-122-122-112erfcx2dt=0.5x时,2dt≈0.5)?5.zn2+在zns中扩散时,563℃时的扩散系数为3×10-14cm2/sec;450℃时的扩散系数为1.0×10-14cm2/sec,求:1)蔓延的活化能和d0;2)750℃时的扩散系数。
6.实验册的相同温度下碳在钛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10-9cm2/s(736℃)、5×10-9cm2/s(782℃)、1.3×10-8cm2/s(838℃)。
a)恳请推论该实验结果与否合乎d=d0exp(-∆g)rt,b)请计算扩散活化能(j/mol℃),并求出在500℃时的扩散系数。
7.在某种材料中,某种粒子的晶界扩散系数与体积扩散系数分别为dgb=2.00×10-10exp(-19100/t)和dv=1.00×10-4exp(-38200/t),就是求晶界扩散系数和温度扩散系数分别在什么温度范围内占优势?8.若想说道蔓延定律实际上只要一个,而不是两个?9.要想在800℃下使通过α-fe箔的氢气通气量为2×10-8mol/(m2·s),铁箔两侧氢浓度分别为3×10-6mol/m3和8×10-8mol/m3,若d=2.2×10-6m2/s,试确定:(1)所须要浓度梯度;(2)所需铁箔厚度。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典型晶体结构(共71张PPT)

表示方法:球体堆积法;坐标法;投影图;配位多面体连 接方式
与金刚石晶胞的比照 ,有什么不同?
同型结构的晶体β-SiC,GaAs,AlP 等
5、 -ZnS〔纤锌矿〕型结构 〔AB type〕
六方晶系,简单六方格子
配位数:
晶胞中正负离子个数
堆积及空隙情况
同型结构的晶体:BeO, ZnO, AlN等
笼外俘获其它原子或基团,形成类C60的衍生物,例如
C60F60。再如,把K、Cs、Ti等金属原子掺进C60分子 的笼内,就能使其具有超导性能。再有C60H60这些相 对分子质量很大地碳氢化合物热值极高,可做火箭的 燃料等等。
2〕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又称纳米碳管〔 Carbon nanotube,CNT〕,是 单质碳的一维结构形式。碳纳米 管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分类可分 为: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 SWNTs〕和多 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 MWNTs〕。
4. -ZnS〔闪锌矿〕型结构 〔AB type〕 点群:
空间群:
配位数:
晶胞中正负离子个数Z:
堆积及间隙情况:
• 以体积较大的S2-作立方紧密堆积 • Zn2+如何填充? • 空隙如何分布?
等同点分布:
共有2套等同点。这种结构 可以看作是Zn离子处在由S离 子组成的面心立方点阵的4个
四面体间隙中,即有一半四面 体间隙被占据,上层和下层的
晶体结构的描述通常有三种方法:
1〕坐标法:给出单位晶胞中各质点的空间坐标,这种采用
数值化方式描述晶体结构是最标准化的。为了方便表示晶胞, 化学式可写为MO,其中M2+是二价金属离子,结构中M2+和O2-分别占据了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位置。 以由体正积 负还较离大子可的半径S以2比-作rN采立a方+/r用紧cl-密≈堆投0.积 影图,即所有的质点在某个晶面〔001〕上的投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思考及习题(第三章)

/ cm3 )
理论密度、实际密度的区别
3、在某晶体的扩散实验中发现,在500 oC时,1010个原子中有1个原子具 有足够的激活能,可以跳出其平衡位置而进入间隙位置;在600 oC时,此 比例会增加到109。
(1)求此跳跃所需要的激活能;
(2)在700 oC时,具有足够能量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为多少?
Va Va
(0.012 3 4104 )% 1104
根据20 oC和1020 oC时的浓度,可求解出空位形成能和形成熵。
位错中的矢量
柏氏回路的确定:
位 错 线 方 向 柏氏回路方向
正 位 错
刃型位错矢量关系: 位错线方向
螺型位错矢量关系:
柏氏矢量方向
位错线方向
右螺旋 (正向平行)
位错环上每点柏氏矢量相同(同一位错线上),位错性质可以不同。
位错的应变能
6、已知铜单晶的点阵常数a = 0.35 nm,切变模量G = 4x104 MPa,有一 位错 b a [1 01] ,其位错线方向为 [1 01] ,试计算该位错的应变能。
2
解:根据已知条件,柏氏矢量和位错线的方向一致,为螺型位错。
8、在铝试样中,测得晶粒内部位错密度为 5 x 109 /cm2。假定位错全部集 中在亚晶界上,每个亚晶粒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边长为a)。亚晶界倾
斜角为 = 5o,若位错全部为刃型位错,柏氏矢量大小等于 b = 2 x 10-10
m,试求亚晶界上的位错间距和亚晶的平均尺寸(约等于正六边形边长a)。
g/cm3,试计算其空位粒子数分数,(试求106Pt中所含的空位数目)。
设空位粒子数分数为x,则:
4 (1 x) ACu a3 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稳态扩散的实例 2、空心的薄壁圆筒渗碳
条件: 圆筒内外碳浓度保持恒定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系统达到稳
定态, 此时圆筒内各点的碳浓度恒定,
则有:
§1 唯象理论
Z r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稳态扩散的实例
§1 唯象理论
J q q = D dC
At 2rlt
dr
其中:q为通过圆筒侧面的碳量;
液体
固体
对流
扩散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固体中原子的运动
在固体中的原子和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方式: 振动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称之为晶格振动 扩散 离开平衡位置的迁移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扩散的条件?
热激活(Thermal Activation) 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时的能量起伏
位置(Site) 晶格中的间隙:晶体缺陷(空位、位错和界面
从高浓度方向向低浓度方向扩散(下坡扩散)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Fick 第一定律 ➢ 浓度梯度一定时,扩散仅取决于扩散系数
(diffusion coefficient),扩散系数是描述原子扩 散能力的基本物理量,并非常数,与许多因素有 关(包括浓度),但与浓度梯度无关。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稳态扩散(steadystate diffusion): 系统各处的浓度不随 时间改变,即:
dC 0 dt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唯象理论
1. Fick 第一定律
➢ 菲克第一定律
菲克(A.Fick)于1855年通过实验建立了扩散通量 (diffusion flux)与浓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的关系:
边界条件
§1 唯象理论
t 0 x 则 C=C1 x 则 C=C2
用中间变量代换,使偏微分方程变为常微分方程。
§1 唯象理论
4.菲克第二定律的解 求解扩散方程-数学问题。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不同,其解也不同。 (1)误差函数(error function)解针对无限长棒扩散问题 两端成分不受扩散影 响的扩散偶, (扩散偶很长,故两端 的成分可视为不变。)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菲克第二定律的解
初始条件: t 0 x 0 C=C1 x 0 则C=C2
固体中的扩散
唯象理论
原子理论
菲克第一定律
菲克第二 定律
扩散方程的解
原子迁移率和 热力学因子
影响扩散的因素 Kirkendall效应
扩散机制 激活能
间隙扩散 置换扩散
扩散系数的微观本质 D, G
点阵平面迁移和 darken方程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扩散的唯象理论
§1 唯象理论
1. 菲克第一定律 (Fick’ First Law)
§1 唯象理论
3. 非稳态扩散-Fick第二定律
dC dJ (D dC) dt dx x dx
若D不随x变化,则:
dC
2C
dt D ( x2 )
菲克第二定律
在三维情况下,如果扩散系数是各向同性的(如立方晶体),
则Fick第二定律表示为:
C t
D(
2C x 2
2C 2 y
2C 2z
)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r为圆筒半径, l为圆筒高度
r
由此可得: q D(2ltr) dC D(2lt) dC
dr
d ln r
dC q
d ln r D2lt
对于稳态扩散,q/t是常数,C 与r可测,l为已知值
,故作C与lnr的关系曲线,求斜率则得D.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稳态扩散的实例
§1 唯象理论
(J1-J2)A dt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非稳态扩散-Fick第二定律
dC (J1 J2 ) Adt Adx
∵dx很小,
∴
dJ
J2 J1 dx dx
代入上式得:
§1 唯象理论
dC dJ (D dC) (3-3) J D dC
dt dx x dx
dx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主要内容 固体中的扩散
相图
凝固
固体相变的基本原理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三章
固体中的扩散
Diffusion in Solids
2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扩散(diffusion):由于物质中原 子(或者其他微观粒子)的微 观热运动所引起的宏观迁移现 象。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原子迁移 气体
上图中曲线各处斜率不等,即D不是常数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唯象理论
3. 非稳态扩散-Fick第二定律
浓度(C)随时间变化-非稳态扩散。
描述非稳态扩散-Fick第二定律。
一维模型,取体积元dx
在dt时间,通过1面的原子流为J1, 通过2面的原子流为J2。
∵J1>J2, ∴进入体积元dx的质量为:
J D dC dx
J --- 扩散通量,atoms/(m2.s)或 kg/(m2.s)
dDC ------ 扩浓散度系梯数度,,mat2o/sms/(m3.m)或 dx kg/(m3.m)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Fick 第一定律 ➢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
扩散通量与该面积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 “-”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即原子
研究扩散的意义:
材料制备、加工和服役的许多过程与扩散有关。如 :
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 氧化 (Oxidation) 蠕变(Creep) 烧结(Sintering) 表面处理(Surface Treatment)
Case hardened gear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稳态扩散的实例
§1 唯象理论
1、 氢分离
利用一薄膜从气流中分离氢气,在稳定状态时, 薄膜一侧的氢浓度为0.1mol/m3,另一侧的氢浓 度为0.01mol/m3,薄膜的厚度为100um。若氢 通过薄膜的扩散通量为1.8×10-6mol/(m2.s),求 氢的扩散系数。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扩散的两个角度
研究扩散可以从两个角度: 唯象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原子结构 (Atomistic Approach)
理论基础: 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晶体学 (Crystallography)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