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设计
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标的要求,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目标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教学时间:1时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引入新。
教师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一个国家?学生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教师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
教师出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学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教师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体系的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外国文化和经济体系的认识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和特色动物,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有哪些?”“澳大利亚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4《澳大利亚》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假设你是一名旅游规划师,你需要为一次澳大利亚之旅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请结合课本中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特点,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答案:示例答案可能包括选择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因为该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可以选择悉尼作为首站,游览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等著名景点。然后前往墨尔本,参观联邦广场、墨尔本板球场等。最后前往布里斯班,参观布里斯班河、故事桥等。在旅行过程中,可以体验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产品,如品尝当地美食、参加农场体验活动等。同时,了解澳大利亚的保护环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如参观太阳能发电站、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旅行计划,游客可以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特点,并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新课导入(10分钟)
1. 自然地理
请大家观察课本上的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同时,思考一下,这些地形区和气候类型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区包括大自流盆地、Great Dividing Range、西澳大利亚高原等。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这些地形区和气候类型为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矿产资源开发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1) 下列哪个不是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寒带气候
答案:D
(2)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
A. 铁矿、煤炭、天然气
B. 金、银、铜
C. 稀土元素、铂金
D. 以上都是
答案:D
3. 判断题
(1)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沿海地区。
4. 请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

2
澳大利亚文化的包容性
澳大利亚社会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群,提倡文化多样性和平等,这种包容 性在澳大利亚的艺术、音乐、电影等方面 都有体现。
3
澳大利亚文化的创新性
澳大利亚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这在科 技、设计、艺术等领域都有显著表现,如 澳大利亚的电影制作和动画设计在国际上 享有盛誉。
教育体系及教育水平
自然资源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能源、农业和林业资源等。其中,铁矿石、煤炭、铝土矿等矿产资源 储量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之一。
经济发展
澳大利亚经济发达,以服务业、制造业和矿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兴产业如金 融科技、清洁能源等也逐渐崛起。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小麦、羊毛等农产品在 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尊重当地文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游客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避免做出冒犯性的言行举止。 同时,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应保持礼貌和耐心。
05
澳大利亚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环保政策与法规介绍
澳大利亚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
01
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
展。
环保法规体系
02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力量,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处 理能力。
环保成果展示
许多企业在环保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果,如降低能耗、 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产 品质量等。
个人参与环保活动的途径和意义
个人环保行动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节约用水、用 电、减少废弃物等方式参与环保行动。
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管理法、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国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澳大利亚的国家特色,增进对世界不同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对经济地理特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展示澳大利亚的经济地理特征,如矿产资源、农业、服务业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3. 掌握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4. 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 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
2. 教学方法- 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 通过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地图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新课呈现- 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 深化讨论- 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
4. 总结归纳- 利用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5. 小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与其他国家的异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2.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参与度进行评价;3. 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和多媒体资料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澳大利亚地理知识;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澳大利亚的实际情况。
以上为《澳大利亚》教案,供参考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是关于地球上大洋洲地区的一个国家——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大洲、国家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教材内容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地理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地图:准备澳大利亚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案例:收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澳大利亚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地理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4澳大利亚(一)》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4澳大利亚(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亚洲地理,对本洲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学生对其认识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澳大利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分布特点。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当地气候、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等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等城市为例,分析澳大利亚的城市特点和经济发展。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球仪等。
3.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产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经济地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
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就相当于来到了澳大利亚。
因为我们知道,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在任何时候,见到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就像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样亲切。
我们一定要爱护国旗、国徽呀!(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下面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国旗、国徽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
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其中一颗小星为五角,其余均为七角。
国徽上有两只动物,中间一个盾。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
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
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
(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老师播放有关录像或VCD,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面积、人口与城市教师承转: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1、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的地图和大洋洲图。
看书上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大洋洲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澳大利亚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
(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是个南半球的国家,周围被印度洋、太平洋所包围,南回归线从中间穿过。
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在拉丁语中意为“南方的土地”,并且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之所以保存着特有的动物,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长期隔离造成的。
2、教师播放有关地球演化的录像带,同学们讨论思考下列题目。
(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减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3)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南极大陆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教师引导:从时间、环境、天敌等方面考虑。
3、教师承转:澳大利亚生物独特,面积、人口和城市又是怎样的特点?提问: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是世界面积第六位的国家,其面积数是多少?(769万平方千米)教师补充: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只有1875万人。
同学们计算一下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
(大约2.5人/平方千米)教师小结:人口密度大约为中国的1/45,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澳大利亚人口城市怎样分布的呢?(人口和城市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找出主要的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港口悉尼、墨尔本)。
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反映了人口的分布特点。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本国著名城市的图片。
教师播放有关著名城市的录像或VCD,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教师播放悉尼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景观,提醒学生为什么2000年的成功的绿色奥运会能在悉尼举行?(拥有白帆逐浪的海,细腻迷人的沙滩,街道处处野芳幽香,佳木秀丽,海鸥盘旋,有闻名世界的建筑艺术经典——悉尼歌剧院、悉尼塔、海港大桥等)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分布与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都有关系,下一节我们再详细分析。
第二课时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2、教师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产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上,发现标有“100%澳毛”字样,这些羊毛衫全部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
还有毛线、皮衣等)小结引入: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没有羊,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羊。
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
后来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这种羊产毛量高,现在,澳大利亚大部分是这种羊)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4、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1)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2)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
(3)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
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
(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5、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
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6、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7、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板书),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其次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教师承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引入)。
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大洲的周围)2、引导学生读图8。
40可以再次感受到澳大利亚矿产种类丰富的特点,完成活动1。
3、结合读图完成活动题1的第(1)题,给出阅读材料中有关城市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同学对城市的印象。
4、师生小结。
5、讨论:该城与悉尼相比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全国旅游、交通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树立全球环境和发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