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4.阅读课文,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
5.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结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今天老师今天带大家去环球旅行!!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宣传片》。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任务1 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整装待发】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2.我们现在(6月)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3.你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少?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南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
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任务2 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地理澳大利亚教学教案.doc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 二) 能力目标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 三) 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二)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步骤( 一) 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教师展示课件 ( 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 ) :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 ?2、下面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国旗、国徽的特点 ( 澳大利亚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2:1。
旗底为深蓝色,左上方是红、白“米”字,“米”字下面为一颗较大的白色七角星。
旗右边为五颗白色的星,其中一颗小星为五角,其余均为七角。
国徽上有两只动物,中间一个盾。
) 。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请大家注意,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 ?它们是什么动物呢?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同学们将它和你见过的鸵鸟比较一下各有什么特点 ?( 鸵鸟能负重,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只起到辅助行跑的功能)老师播放有关录像或VCD,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体系的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外国文化和经济体系的认识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其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和特色动物,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有哪些?”“澳大利亚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国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澳大利亚的国家特色,增进对世界不同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对经济地理特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展示澳大利亚的经济地理特征,如矿产资源、农业、服务业等。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和首都等信息。
(2)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4)认识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和首都等信息。
2.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4.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1.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运用。
2.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分析。
3.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探讨。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素材。
2. 澳大利亚相关资料和案例。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澳大利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位置和面积。
(2)简要介绍澳大利亚的人口和首都等信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分析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如农业、矿业、旅游业等。
(3)介绍澳大利亚的特色产业,如乳制品、葡萄酒等。
4. 案例分析(1)选取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如环保政策、水资源管理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进一步了解和探究。
6. 作业布置(1)绘制澳大利亚地图,标注主要城市和特色产业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3. 掌握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4. 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 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
2. 教学方法- 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 通过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地图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新课呈现- 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 深化讨论- 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和植被分布。
4. 总结归纳- 利用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5. 小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与其他国家的异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2.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参与度进行评价;3. 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和多媒体资料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澳大利亚地理知识;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澳大利亚的实际情况。
以上为《澳大利亚》教案,供参考使用。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
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式,再用小组研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看,这是某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见到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就相当于来到了澳大利亚。
因为我们知道,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在任何时候,见到我们中国的国旗、国徽,就像是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一样亲切。
8.7澳大利亚教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产品等)探究一澳大利亚的气候与人口、城市分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4.说出人口、城市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区。
播放微课《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1)(2)。
探究二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与自然环境1.澳大利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参考答案:澳大利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
2.结合地形、气候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澳大利亚地势低平,起伏和缓,高原面积广大;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草原面积辽阔,利于发展养羊业。
3.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参考答案: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1)地形条件:地势低平,起伏和缓,高原面积广大,草原面积辽阔。
(2)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3)水源条件:地下水丰富,中部地下水含盐度较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但可做牲畜饮用水。
(4)食物链条件: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缺少羊的天敌。
播放微课《后起的发达国家》(1)(2)。
1.下列四个国家中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是( A)2.小王同学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穿越大陆,依次经历的三大地形区分别是( A)A.山地、平原、高原B.高原、平原、山地C.平原、高原、山地D.山地、高原、平原3.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C)A.东北沿海地区B.西北沿海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南沿海地区4.下列动物中,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是( A)A.袋鼠B.长颈鹿C.大熊猫D.斑马5.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C)①草原广阔②气候适宜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大型食肉动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能够解释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存在原因;
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教材分析:
重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解学习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
就容易多了。
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到各种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教学思路及策略:
通过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图片、地图指导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员,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澳大利亚的自然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古老的动物》,通过视频设置疑问,结合学生回答归纳:澳大利亚动物非常多,而且非常可爱。
那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旅吧!
通过看视频思考这些古老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国家。
通过视频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分组(3组)
2.明确每组的要求:
(1)各组自主学习后交流收获和问题,并选一个导游员带领大家旅游。
(2)第一组景区活化石博物馆;第二组景区开心农牧场;第三组景区矿车之旅
根据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教材并交流收获和问题,选一个导游员。
各组结合该组的景区收集资料并汇总,帮助导游员做好旅游前的准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1.展示相关图片指导第一组导游员介绍本景区
2.教师结合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归纳总结: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
被人们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导游员结合教材和地图介绍本景区
让游客了解澳大利亚有哪些古老生物
2.合作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物种呢?这些特有的动植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
3.展示: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周围被海洋包围,南回归线从中穿过,是个南半球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并用大陆漂移的观点解释一下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导游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也为下一探究活动创设范例。
承转
过渡
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生物很多,但是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居然有近两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
所以澳大利亚又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下面我就跟着第二组到开心农牧场去看看。
1.展示相关图片指导第二组导游员介绍本景区
2.结合图8.39指导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与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并总结归纳。
1.导游员结合教材和地图介绍本景区,带领大家学习三大牧羊带及其分布和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合作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发展的如此迅速呢?澳大利亚有哪些适合绵羊生长和繁殖的自然条件呢?
3.展示:各组展示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从地理图表、资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指导第三组导游员介绍本景区
2.结合图8.41分析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具有埋藏浅、品质优、易开采的优点。
1.导游员结合教材和地图介绍本景区
让游客了解澳大利亚有哪些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的地区,特别是带领大家了解主要冶金工业中心。
2.合作探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其优点。
进一步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学反馈
借助每期的非常1+1 砸金蛋(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问题1:澳大利亚有哪些古老生物?及其形成原因?
问题2: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对农牧业有何影响?
反馈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第四节澳大利亚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特有的生物
2.地理位置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三大牧羊带及其分布
2.自然环境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矿产资源的特点
2.发达的冶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