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201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分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分析

广东省广州市2012届高三毕业班4月综合测试(二)语文2012.4.23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狡黠.(xiá) 盥.洗(huàn) 肖.像(xiào) 铩.羽而归(shā)B.木讷.(nà) 收讫.(qì) 塞.责(sâ) 栉.风沐雨(zhì)C.桎梏.(kù) 整饬.(chì) 辟.邪(bì) 岿.然不动(guī)D.哂.笑(shěn) 聒.噪(guō) 挑.灯(tiǎo) 怏.怏不乐(yàng)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各级政府机关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进一步传播节约理念,促进全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②美国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抛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这一言论彻底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四川省成都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2012成都二诊)

四川省成都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word版含答案(2012成都二诊)

成都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振幅 唇枪舌剑 信笺(qiān) 博闻强识(zhi) B.砥砺 磬竹难书 按捺(nà) 半身不遂(sui) C.寒暄 沆瀣一气 悲怆(chuang) 拾级而上(shí) D.嫡系 闻过饰非 古刹(chà) 骁勇善战(xi?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方谴责一切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督促叙利亚政府和各政治派别立即全面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尽快恢复国家稳定。

B“90后”的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上虽与传统观念多有冲突,但富有创造精神,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

C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严格限制大陆孕妇赴港产予,今后还将致力于打击相关的违法中介公司,并会采取有力的执法行动。

D在“全省十佳青年戏剧演员”颁奖典礼上,获奖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我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

B.足坛反腐案已经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引起了太多的关注,而最终的宣判,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将告别不堪的过去,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呢? c.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

郑州市201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答案、分析

郑州市201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答案、分析

201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理解错误,“中国画的渊源与背景是……晋、唐以来的雕塑”说反了,原文中说“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2.A(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中国的建筑艺术”“不及希腊发达”这一信息)3.B(因果失当,“建筑的抽象结构……情调与律动”不是“中国画具有……美”的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按:考察。

)5.C(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6.C(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7.(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译出大意给2分;“俄”(不久)、“以”(因、因为)、“见知”(被人所知、闻名等)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译出大意给2分;“坐”(因犯……罪)、“何以”(用什么、靠什么)、“劝”(勉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

/ 他自嘲自己....、内心愁苦....、怀才不遇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任意答出三个即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9.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6分;答出..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任意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012年深二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深二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深二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考点答案分值说明1语音辨析C3A.ji/ji,y/ y,lng/lng;B.jin/zhn,bin/bin,sh/sh;C.ji/xi,zhn/zhn,hng/xing;D.jio/qio,m/ma,d/d2词语运用B3茕茕孑立: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一个人。

不能修饰少数人。

A.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多含贬义) C.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D.蛰伏:潜伏;隐蔽。

3语病辨析D3A.“价值观念”和“提高”不搭配,“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B.成分残缺,在“仍会继续下降”前添加“房价”。

C.“首次”与“第一次”重复。

4衔接连贯D3段首是整段话论证的中心,分别从历史和现状来说明中心论点句,根据关联词“如果”“那么”,句排在最后。

5文言实词A3“草”此处应为动词,可译为“起草,草拟”。

6文言虚词C3两个“于”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A.为第三人称代词;助词,放在时间词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B.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D.代词,他们,做小主语;代词,可译为“他的”或“自己的”,做定语。

7分析筛选B3“作《铙歌》十章”是写沈明臣才华出众,与徐渭无关;“将吏莫敢仰视”是侧面描写胡宗宪位高权重,让将吏们敬畏,与徐渭无关。

排除可知答案。

8分析概括C3有两处错误。

其一,“结果中了对手预先设计的圈套”有误,应为“徐渭都参与了谋划”。

其二,“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有误,强加因果,两件事没有必然联系。

12分析概括BE5B.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我国的中医疗法”。

E项,原文“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是或然、可能判断,“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是必然、肯定判断。

13分析筛选A3A项“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2012年深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2012年深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201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 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结实/结合 驾驭/与会 菱角/棱角 B.信笺/栈道 针砭/贬谪 拾级/涉及 C.脸颊/要挟 精湛/斟酒 巷道/小巷 D.暗礁/樵夫 脉脉/山脉 缔造/真谛 • C A.jiē/jié,yù/ yù,lí ng/léng; B.jiān/zhàn,biān/biǎn,shè /shè; C.jiá/xié,zhàn/zhēn,hàng/xiàng; D.jiāo/qiáo,mò/maì ,dì /dì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 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 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 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 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 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 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 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 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 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 刻其集行世。 (选自《二十五史精华· 明史精华· 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 ,刺,插。
• D • A.“价值观念”和“提高”不搭配,“生 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概念交叉不能并 列。B.成分残缺,在“仍会继续下降”前 添加“房价”。C.“首次”与“第一次” 重复。
4.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 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你我”之见,一种拒绝 “非我族类”的价值传 统。 , 。 ,那么我们就要相信: 西方文明还没有做好接纳一个多元文化世界的心理准备。 ① 如果我们相信“文明冲突论”不是个别西方学者的 呓语,而是西方深刻文明观的折射 ② 从历史纪录来看,西方文明既不擅长与其他文明融 合,也不擅长和其他文明和平相处 ③ 直到今天,西方也还在想如何把别人改造得跟自己 一样,而不是接受一个平等的、多元文明的世界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云南省2012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总结统一检测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云南省2012年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总结统一检测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2012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所采用的试卷(以下简称统测卷)参照模式是2011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统测卷在结构板块、内容要求、水平层次和考点分布等方面,均以课标卷的标准作为基本要求。

考试之后,各方反应情况表明,该套试卷在评价考生能力和水平方面与课标卷基本达到一致,可以视作考生语文应试水平的真实反映,对教师在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中所呈现的统计数据,均由云南省教科院信息中心提供。

本报告由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云师大附中、昆八中、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的教研员和高三教师共同撰写。

第一部分语文学科得分基本情况全省各州市上报数据汇总统计表科目150-140139-130129-120119-110109-10099-90 89-80 79-70 69-60 59-5049分以下实考人数缺考人数总参考人数最高分实考最低分实考平均分实考及格率(%)文科语文 1 21 992 9260 27412 28638 12769 4029 875 291 262 84550 811 85361144 0 96.8578.44理科语文 2 30 1117 12036 33969 32866 12829 3371 821 304 186 97531 659 98190140 0 97.2982.051 / 40从上表来看,考生得分主要集中在80-119期间,其中尤以90-109者为多(122885人),占总参考人数的67%;加上120以上和79以下的数据,说明统测卷难度适中,且有很好的区分度。

与第一次统测数据相比,平均分和及格率都有所提高,主要是低分段人数减少了,说明近段时间广大师生的学习成效。

不过,高分段人数也明显减少了,说明语文尖子生的语文学习有所松懈,应引起广大师生注意。

第二部分抽样阅卷统计数据1、全卷基本情况样本数满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 最高分最低分1758 150 101.02 0.67 9.97 1573 89.48 128 15写作题分数段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60 人数8 0 10 103 1367 270全卷分数段49分以下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109 110~119 120~129 130~139 140~150 人数 4 2 6 19 154 519 745 274 35 0 02 / 403 / 40语文分数段分布表10020030040050060070080049分以下50~5960~6970~7980~8990~99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0分数段学生数从抽样卷的统计数据来看,总体情况和各州市上报汇总情况基本一致。

2012级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考情分析

2012级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考情分析

2012级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考情分析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代表高三语文组全体老师,汇报一下高三第二次考试的情况,同时向同学们表达一下老师的想法,并对同学们提一些老师真诚的、切实有效的建议。

一、本次试卷命题本次考试语文题难度适中,但题量相对高考大一些,比高考题多一道文言小片段断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并命制了部分新题型。

老师出题的目的是“同学们平常考试题量大一点,训练做题速度;平常考试多暴露问题,让同学们把缺点改正在高考之前。

高考时轻装上阵,斩获成功。

老师做过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套题不错,只要同学们做题时耐心、细心,得分并不难。

然而,考试结果并不理想:年级及格率在70%上下,平均分94上下。

全年级120分以上只有3人,文科1人,理科2人,年级最高分17班梁盈盈129分,1班葛亚会、8班王晓凤125分,110分以上只有90人。

本次考试,同学们失分的原因,老师阅卷后,归纳了几点,并对症下药,对同学们提一些建议。

1、急躁无耐心。

这突出体现在文言文上,所选文言文,文段较长,知识点较多,但出现的知识点,是老师平常课堂上总结到的,考后同学们再读,感觉翻译起来也不难,不像考场上那么难。

这就说明,我们做题速度慢,心急,惟恐做不完,怕作文没时间写,于是,对于平常较弱的文言文,囫囵吞枣读一遍就做题。

结果,只要耐心就能读懂,只要读懂了就可得分的翻译,同学们翻译的一塌糊涂,10分的翻译题,全年级平均分仅有5分。

针对这一点,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到:①平常做文言文阅读题限定时间,养成耐心读懂的习惯;②老师给同学们总结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记到本上,时常翻出来读一读,巩固巩固。

特别提示:老师给同学们印发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一定挨个梳理,强化记忆,运用到平常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

老师也会帮你们梳理一遍。

再者,老师平常给同学们印的文言小片段,有趣且知识点多,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审题不清。

2012届南京市高三语文二模语文答案

2012届南京市高三语文二模语文答案

南京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C(A项bân/bēn bì/pìcān shânɡ/chãnɡ; B项bāo/bōài/yì bào/pù bó; C项bì/bài ān/yīn páo/fú nào/chuò;D项chāi/châ jiǎo jī/yī liáo/liǎo)2.A(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3.(1)既促进发展,又转移污染。

(2分,每点1分)(2)严格准入,加强监管,升级本地产业。

(3分,每点1分)3细则.示例:(1)发展了重化工业,也污染了环境。

(1分)产业转移转移经济,也转移污染。

(1分)产业转移发展西部经济,也污染了环境。

(2分)既加快了西部产业发展又转移了污染。

(2分)说明:一点1分。

第一点“促进”答“有利于”“带来”“推动”等也可;“发展”答“经济”“东部”也可。

但只扣住“重化工企业”答算错。

第二点答成“造成”“加重”“带来”“突破环保底线”等也可。

(2)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

(1分)管理污染企业,并加快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

(2分)不走老路,控制污染企业,加快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

(2分)说明:一点1分。

从反面作答,如“不转移污染”“不一味复制”不给分;第二点答成“管理污染企业”“控制重化工企业”等也可。

4. 参考示例: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倡导诗意栖居的生活,不该从小学开始吗?(句式2分,其中对偶1分,反问1分;内容2分)4细则.示例:(1)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培养审美想象的能力,难道不符合诗词的用意吗?(内容第二点不恰切,得3分)(2)实行诗词与考评挂钩,促进诗词教育的发展,岂不是营造了诗词创作的氛围?(内容得1分,反问得1分,共2分)“这种做法”既可以指“平时搞活动和诗词分不开”,也可以指“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查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从“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命题思路,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且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紧密结合,在总体方向上与发展趋势保持平衡,而在坚持与往年题型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题进行了适当改革,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并有创新和发展。

“稳中有变,稳中求新”。

具体分析如下:
一.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1.从选择题阅卷看,因为试题难度适中,总体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做得不理想的是科技文阅读,选择题21分以上的学生有但不多。

答题较差的是基础题,第3小题(病句修改题)大部分学生丢分;文言文文章难度不大,学生在理解翻译较理想。

今后复习时要细读课文注释,平时打好基础;整体阅读第5、6题丢分多。

选择题得分低的仅为3-6分,甚至有部分学生得零分,估计是时间不够,复习也不全面、透彻,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2.文言翻译的得分也不够理想,学生字字落实的翻译习惯尚未形成。

诗歌鉴赏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得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题目难易度适中,绝大部分考试能找出诗中渲染环境的关键词语,并做简要分析,也能阐述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但考试在答题时也存在以下不足:答题技巧欠缺,阐述不够全面,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不会联想,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容易丢分。

今后在教学
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指导。

3.背诵题得分情况是最差的,很多学生得零分,一部分学生得2-4分,很少有的满分的,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掌握不准确,会背诵,不会默写,错别字多,直接影响得分。

不过学生中也存在背得出写不出的情况,以后要强调默写的准确性,避免因错别字而失分。

4.对文学作品阅读题的16题,大部分考生能分点答题,部分考生答题思维敏捷,能另辟思路答题。

只答出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等,没有进一步分析,如把“暖气和阳光”对比,突出其特点,分析不透彻。

再如,第十七题第二问,很多学生答了“为下文抒情和议论做铺垫”,把“铺垫”写成“铺毡”、“铺贴”,关键词语出现错误,导致失分。

大多考生答题过泛,过于笼统,在分点答题时,有的答题要点重复,错别字太多。

19题学生的答题情况一般,部分学生没有看清题目,导致遗漏答题点,出现这些差错的原因是学生未能细读文本,不会审题,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还不到位。

5.表达不规范,表述缺乏条理
综合分析题,如第18题,要求学生整理一份电话记录,力求简明扼要,任务、事件、内容…地点、时间等这些关键词没有抓住,信息遗漏,影响得分,第十九题是一道归纳概括
题,考生概括不出文段内容的要点,把握信息不全,主次不分,罗列几个词语了事,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今后在备考中应注意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思考细致、表达规范,语言力求简明、连贯、得体、概括全面,才能得高分。

6.第七大题(作文)
本次作文命题紧扣教学大纲,题目比较宽泛,学生有东西可写,适合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

然而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从抽样的30份作文,平均43.44分。

学生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有:
(1)审题不清,偏离题意
尽管本次作文命题较为宽泛,学生抓住一个角度入手,展开思路,都是切题的。

然而学生还是存在偏题现象。

最为常见的是:立意不深刻,思路狭窄,导致全文偏离题意;转移话题,主题游离在材料的边缘,如材料中说"自信就是一种美丽",部分学生则中途转移话题,大谈特谈美丽与快乐,就是不去扣住"自信"这个中心。

(2)刻意含蓄,不会扣题
考场作文的扣题历来是个技巧性的问题。

有些考生可能受某些高考满分作文的影响刻意追求含蓄可又不能学其精髓,结果不伦不类,反而连起码的扣题意识都丢失了。

很多学生的作文虽然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主旨,很难让阅卷老师很快地把握作文的精彩之处,自然就很遗憾地与高分失之交臂,甚至是低分。

(3)语言无味,材料陈旧
部分考生文章或语言无味,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全文泛泛而谈,无一实例;或材料陈旧,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深度,大部分同学作文材料依然停留在屈原、李白、苏轼、等"明星"人物身上,老调重弹,换汤不换药,缺乏亮点。

(4)材料堆砌,以叙代议
部分考生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还是比较重视的,能在作文中能运用一些新颖而富有深度的材料。

但是发现有不少考生缺少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作文变成几大块事例内容的拼凑,谈不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而将材料的叙述堆砌在作文中,缺乏理性的阐释和分析。

加上审题不仔细,很多人的作文流于肤浅。

(5)书写潦草,卷面不清
卷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可还是有不少考生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虽说后阶段里卷面不可能有什么大改变,但有些人为因素还是可以避免的,如字太小、在卷上涂涂改改等,这些应杜绝。

卷面清晰、书写的工整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作文的得分,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二.今后的应对策略
第一要切实做好两种准备,积淀丰富人文底蕴。

①素材再整理的准备。

要引导学生整合自己的已有素材,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有效的素材库。

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生命、教养、自然、文化、精神家园、战争与和平等方面进行归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话题,加以阐释和个性的发
挥。

②素材运用的准备。

一要督促学生有意识运用积累的材料进行精彩片段的训练;二要督促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美文(最好是自己几经修改的)至少20篇;三要督促学生强化理论积淀,要学生每天背一则有关哲学的、文学的理论或名言警句,从而确保学生作文在思想理论上能高人一筹。

第二,强化"四基"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①审题训练--立足准确,追求亮点。

避免考场作文硬伤,在确保恰题的前提下,力求立意的深度、广度和构思的巧妙。

②拟题训练--立足妥贴,追求夺目。

"题好一半文",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习作与优秀文题不断比较、鉴别、欣赏、修改,努力使文题生动贴切、新颖夺目。

③表达训练--立足通畅,追求文采。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用词准确、造句正确、上下衔接、语意通畅、文采等方面狠下功夫。

④书写训练--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卷面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章的等第。

为此在后阶段的作文训练中,更要学生从实战实用的功利出发,切实注意标点规范、卷面整洁,努力做到字迹清楚,不乱写乱涂,不写错别字。

第三. 盘点考纲,回归教材
二模后的复习,时间紧,压力重,学生心理浮躁,如何将学生的心理引向静中求进是关键,而考纲和教材则是两帖镇定剂。

①考纲是高考的方向,认真对照考纲和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一一落实,可以避免少走歪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要关注考纲中的变化,潜心研究,不仅要分析2011年考纲及考试说明,还要分析2011年考纲与2010年考纲的变化,再采取应变措施。

②教材里不仅有丰厚的语言文化的底蕴,而且有学生三年所学的经验积累,可以说考纲中所有的考点,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源头。

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本,既可以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又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减少记忆的空间,从而有效缩小复习的范围。

第四.针对重点,强化训练
文言文翻译、古典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二模后的训练应有所侧重。

①文言文阅读要让学生从教材与复习资料中积累实词、虚词和文言基本句式,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与文言翻译的直译能力,并督促学生在课堂上识记、消化、巩固。

②诗歌鉴赏要让学生归类整理自己做过的尤其是得分不高的,教会学生从文言的角度读题、理解词句,督促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方面多角度联系教材,并尽可能让学生使用规范化的术语答题。

③现代文阅读强调把握时间,追求实效,强化四种意识:一是题型意识,不盲目答题;二是整体意识,不断章取义;三是审题意识,不无效答题;四是采点意识,不遗漏要点。

④作文训练注重后期的朗读,一读做过的美文,二读教材中的典型例文,三读平时收集整理的摘抄本,积淀丰富人文底蕴;同时要强化审题、拟题、表达、书写四项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