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试卷分析报告及应考策略语文

中考试卷分析报告及应考策略语文

中考试卷分析报告及应考策略语文1. 引言中考是对学生中学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考察,其中语文科目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中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考策略。

2. 试卷分析2.1 试题类型分布通过对历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发现,试题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据了试卷的较大比重,约占总分的70%;简答题和作文题则占据了剩余的30%。

这种分布说明中考语文试卷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既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2 题目内容分析中考语文试卷的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2.1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诗歌和文言文的理解。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有一定的了解,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学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和归纳。

2.2.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试题中常包括短文阅读和长文阅读两种形式,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和作者意图等,并能进行推理、归纳和概括。

2.2.3 写作能力写作能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这类题目常包括改错、改写、写作指导和作文等形式。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词汇和写作技巧,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练习,同时要注意语句结构、逻辑性和文采等方面的要求。

3. 应考策略3.1 预习备考中考语文考试的试题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和作文题库。

学生应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常识性问题。

同时,可以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熟悉试题类型和解题思路。

3.2 阅读技巧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推理和归纳等能力。

为此,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注意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平衡。

3.3 写作训练写作能力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学生应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浅谈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

浅谈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

浅谈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背景下需要我们有新的认识和策略。

语文中考作为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及学科竞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备考语文中考的过程中,考生们需要有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备战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就是一些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

一、了解考试大纲和试题特点在备考语文中考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考试的大纲和试题特点。

广东初中的语文中考考试大纲会详细列出考试范围和要求,考生需要根据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还要了解历年的中考试题,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出题规律,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做好阅读理解的训练在广东初中语文中考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

学生需要加强对各种文体和题型的阅读理解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做历年的中考真题,多读一些文学名著或者报纸杂志,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应对考试。

三、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部分也是广东初中语文中考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都要有所涉猎,同时还要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平时多写一些作文,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套路和技巧,从而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扎实基础知识,勤于复习语文学科是一个需要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科,因此备考语文中考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整理笔记、复习课外阅读等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确保自己的基础扎实。

同时要勤于复习,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弱点,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个考察知识的学科,更是一个注重思维能力的学科。

备考语文中考时,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大量的思辨性阅读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多和同学讨论,多听老师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命题预测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命题预测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命题预测1. 备考策略备考语文中考需要遵循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成绩和准备应对命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备考策略:1.1 熟悉考纲详细研读广东省中考语文考纲,了解命题要求和考试重点。

理解各个题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巧。

1.2 掌握基础知识打牢基础知识是备考的关键。

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法、修辞手法等。

1.3 阅读大量优秀作品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增加语感和文学素养。

特别关注广东省中考历年阅读理解中涉及的作品,提前阅读和分析。

1.4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分配复时间,制定每天或每周的研究计划。

包括复基础知识、做模拟题和整理错题等。

1.5 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通过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风格。

分析解题技巧和答案解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提高。

2. 命题预测以下是对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些预测:2.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可能涉及广东地方文化、社会热点、历史事件等题材,要注重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

2.2 写作作文题目可能与社会问题、教育话题、环境保护等相关。

要提前积累素材,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议论能力。

2.3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可能涉及到广东本土文化,如岭南文化、潮汕文化等。

要注意熟悉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相关名篇。

2.4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部分可能包括词语解释、句子改错、语法填空等题型。

要熟悉常见的语言规范和错误形式,加强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3. 总结备考语文中考需要充分准备和合理策略。

通过熟悉考纲、掌握基础知识、阅读优秀作品、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同学们可以提高成绩和应对命题的能力。

注意命题预测,关注广东地方文化和相关名篇,提前积累相关素材和知识。

祝同学们顺利备考,取得优异成绩!。

08——12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08——12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8——2012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应对策略智康1对1 段可老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值四月春暖花开,正是2013中考考生备考冲刺阶段。

为进一步掌握考试题型及知识点考查范围,本文通过对比2008—2012五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并总结出考试题型的规律、知识点范围以及重点难点的学习方法。

总的来说,语文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作文”三大板块,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概述和知识点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23%)作为语文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部分,积累与运用题共有8题,具体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08拼音(选择)错字(填空)成语理解(选择)病句辨析(选择)标点(选择)句子改写(简答)诗词默写①多音字3分4分3分3分3分3分②划分节奏③默写8分09拼音(选择)3分错字(填空)4分词语理解(选择)3分病句辨析(选择)3分得体表达(选择)3分语言表达(简答)3分诗词默写①双选②默写③语境默写10分10拼音(选择)3分错字(选择)3分词语理解(选择)3分病句辨析(选择)3分中心概括(选择)3分语句排序(选择)3分诗词默写①双选②默写③语境默写10分11拼音错字词语理解病句辨析图文转换句子仿写诗词默写(选择)3分(选择)3分(选择)3分(选择)3分(选择)3分(填空)4分①双选②默写③语境默写10分12拼音(选择)3分错字(选择)3分成语理解(选择)3分病句辨析(选择)3分句子改写(选择)3分信息概括(简答)4分诗词默写④双选⑤默写⑥分类默写10分一,题型特点:从表中可以看出,08年—12年中考基础知识部分题型、分值变化不大,考察的重点在于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运用、病句辨析、语言综合能力以及古诗词文言的积累五大板块。

其中:1—4题和7、8题的考查方式最为稳定,每年必考;5、6题属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考查方式相对灵活且难度系数较高,包括信息概括、句子的仿写改写、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等等。

近三年语文中考题型分析

近三年语文中考题型分析

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近三年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李彤近三年中考基本上保持了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遵循大纲、注重基础、彰显能力、稳中求活的特点。

试题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精神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命制的,几乎每一年试卷都很好地反映了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提倡的命题原则、学科试题评价标准,并在巩固新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之上,命题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改革意识。

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各地试题的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

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既体现了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近三年中考试题特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守正”与“创新”之间,三年来试题都在努力体现新课程的考试评价理念,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能力立意,区域性特色鲜明新课程实施后,“一标多本”已成为现行中学教学的特色,即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实施了多种教材并举的现象。

因此各地中考命题既要考虑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达标要求,又要兼顾高中阶段学校选拔的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在遵循教育部《命题指导》的基本精神,突出“两考合一”的考试性质,命题时都是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

语文基本能力从形式上体现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又分为六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六个能力层级在试卷中都有不同考查。

近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建议

近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建议

广东中考语文试卷总体特点
• 分析 2016、 2017、 2018三年广东中考试卷,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在整体结构上保持延续性,基本相同。全卷分为四个部分——基础、 阅读、写作、附加题;全卷卷面总分130分,其中基础、阅读、写作三 部分总分为120分,附加题10分;共四个大题,包括附加题在内共22 个小题;选择题(共6题,18分)与非选择题(共16题,112分,含作 文和附加题)分值比为1:6。
02 PA
RT
2016~2018广东中考语文考点分布统计
近三年广东中考语文考点分布统计
一、基础 (一)古诗文默写
2018
2017
2016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权重
5 24分 5 24分 5 24分 18%
1 10分 1 10分 1 10分 8%
(二)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4 14分 4 14分 4 14分 10%
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对比及应对策略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类题型示例
(2017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óng yīng(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 书来。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 仑……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妇孺皆知)的人物 了…… ( 4)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zài jié nán táo(在劫难逃)。
近三年广东中考语文考点分布统计
二、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
2017
2016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命题预测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命题预测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命题
预测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及对可能的命题进行预测,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备考。

备考策略
1. 深入理解考纲要求:详细分析广东省中考语文考纲,了解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明确重点和难点。

2. 掌握基础知识:熟悉课本内容,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和要点,特别是常考的诗歌、古文和现代文的理解与鉴赏。

3. 阅读理解训练:多做阅读理解题,培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4. 写作训练:练各类写作题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锻炼写作组织和表达能力。

5. 多做模拟试题:通过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实
战演练,提高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命题预测
根据历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和考纲要求,我们预测以下
命题可能会出现在2023年中考中:
1. 高频古诗词鉴赏:选取某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典古诗词进行
鉴赏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

2. 文言文阅读:选取某篇文言文文章,要求考生理解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3.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选取一篇现代散文或实用文,要求考生
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同时要求考生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4. 写作题目:可能涉及社会热点、研究生活、家庭关系等话题,要求考生进行立意、组织和表达。

5. 阅读理解:可能包括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请考生根据以上备考策略和命题预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相信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祝各位考生顺利!。

浅谈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

浅谈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

浅谈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在新背景下的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策略中,考生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文言文的重视、阅读文章的细致、写作能力的提升、应试技巧的掌握等。

文言文是广东初中语文中考的重点,考生们需要重视文言文的复习和训练。

文言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考生们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句式,还要求考生们能够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和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考生们可以通过做题和背诵古文来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献和名著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阅读文章的细致。

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考生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们需要注意细节的捕捉和整体的把握,同时要注重对文章中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通过多读多练,考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从而在考试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信息。

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广东初中语文中考备考的重要内容。

写作是语文考试的一项重点内容,考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可以通过多写多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和名家的文章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要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法的正确应用。

考生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应试技巧包括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技巧。

在答题技巧方面,考生们需要注意审题和选项的排除,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在时间管理方面,考生们需要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合理分配每个题目的时间,以防止因时间不足而影响到自己的答题效果。

作为广东初中语文中考的备考策略,考生们需要重视文言文的复习和训练,注重阅读文章的细致,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

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技巧,考生们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策略近年来,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卷面仍然沿用四大板块:基础、阅读、写作、附加题。

2011年与2010年相比有了调整,2012年则大致与2011年相同,难度2010年是0.55-0.60,2011年是0.50-0.59,2012是0.49-0.55,略有下降(此仅是我们的计算结果),紧扣考纲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加大了探索的力度。

第一版块:基础题1、默写近年中考语文试题默写部分主要考查了课文中的名句,课本中的附录诗词、还有要求背诵的文言文里的名言名句,出题的形式主要是给出上句或下句,然后根据提示默写,也有理解性的。

考查内容兼顾了词序、句序、错别字方面的干扰,这也正是中学生在背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读写准确,不要“口是手非”。

正因为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层次感非常强,分别针对了古诗词、文言文积累的三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即读对、写对、用对,所以,我们在备考中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注重“在理解中掌握”。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记忆法,使学生能轻松过关。

如:抓关键词语背诵;按写作顺序背诵(《核舟记》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整、分、联背诵;回忆背诵等。

2、拚音2010年考查的“沐浴”、2011年考“鲜为人知、十拿九稳”、2012年考查的“月明风清、随声附和”等都是常用的词语,难度不是很大,课后一般都要求读写,只是有些学生不够重视,或书写时出现字迹潦草现象,才导致失分的。

语音备考要重视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形似误读,形声字变读等现象;文字要重视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让学生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扎扎实实的进行字词教学,每篇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后生词要筛选出来,以随堂考、当天考的形式检查落实,对盲点进行排查;也可通过早(晚)读、课堂小测(如听写)等方式,落实、检测生字词;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指引就可以应对了。

3、病句2011和2012年的病句题都是选择题,根据改卷情况,学生答题的存在问题是对病因了解不深,对修改方法掌握不熟练。

本题表面上不需要学生动笔修改病句,只是做选择判断正误,但考查的知识面更加广;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初中常见的四个病句类型,并且涉及四种修改病句的方法。

备考时宜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多做练习,多归类归因,掌握典型例句。

4、联词写话2011年的“联词写话”比2010和2012年的难度大一些,因为它要求从备选词语中至少选两个,用上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2010年只要求用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2012年则是选用两个词语加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体现某人性格的话,没有要求用修辞手法。

备考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练习,注意扣题;指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语意做到前后连贯一致。

可以用小片断作文的方式先写一段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等)的话,再学习选用词语;在构思、遣词造句上有针对性的下功夫。

5、综合探究本题在2010年是以三小题的方式出题的,2011年改成了一题中含两小题的方式。

考纲要求学生能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并能进行清楚、连贯的阐述。

题型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以一个材料或一则新闻为题材,也可能提供有逻辑关系的一组专题(文字、表格、漫画等),通过问题带动探究。

备考建议: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类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做题时可按照:“审清题意——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规范表达“的步骤进行。

第二版块:阅读题阅读题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三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12分)考纲要求:理解浅易文言词语的意思;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涉及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内容理解等方面的内容。

如2012年考的是《岳阳楼记》,考点主要有:加点字(实词)的意思(选择题);句子翻译(主观题);课文内容理解(主观题);课文的写作特点(选择题)。

考生失误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字词的积累不够扎实。

2.对翻译的句子,不能做到字字落实;有的学生随意组词,凭空想到什么就译成什么。

3.学生对给出的原文没有细心去理解,没有认真审题。

4.对课文的中心主旨和写作特点把握不准确,对相似的文言文没有进行比较阅读。

备考建议:1.文言文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从初一抓起,每一篇古文的字、词、句,都要让学生弄通、弄懂,每一篇古文的内容理解、写作特点都要重视,篇篇过关。

2.老师要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会读懂出题者的意图,能够拿分的尽量要拿满分,不要留遗憾。

3.老师对于那些内容相近的文言文要注意对比阅读指导,让学生找出两篇文言文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现代文阅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包括实用类文体阅读和文学类文体阅读,文学类文体阅读是必考的,实用类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是隔年考,但2011年与2012年也许是为了防止猜题,考的都是说明文。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题量还是三题,不过从2011年起出现了一道选择题。

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如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

实用类文体的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2、阅读新闻或说明性文章,筛选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能联系生活,对简单议论文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5、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考查题型:1、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给文本取一个标题;或对标题内涵的理解。

2、对某个文段的分析、理解,要求联系上下文,对科普的某个原理作出精确的表达;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理解,如常用副词等。

(说明文)对文章分论点的理解与归纳,具体分析某个文段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3、文中的科学原理与生活联系,并用它解释身边现象;结合生活体验对选文某一观点的理解。

命题动向:1、贴近生活是实用类文体选文的一大趋势。

2、越来越淡化文体,一般不把名词术语作为考查对象,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取论点、分析论证思路、探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与作用、体会辩证思想对作者的人生感悟等。

3、从2011年起增加一道选择题,但保持3题的题量,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如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

备考建议:从本题的评改情况来看,上述的每一小题,其答案都无一例外地可以从所给的文本中找到或提炼出答案来。

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实用文体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训练考生的四大能力:一是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分析理解的能力,三是归纳概括的能力,四是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是要让考生学会从文本中筛选出信息,而且筛选时尽可能不要缺漏,其次要加强引导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教会考生归纳和概括。

再次,语言表达能力是前三项能力的基础,前三项能力再强也必须通过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必须要扎实。

文学类文体的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2、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初步欣赏作品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6、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7、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考查题型: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要求一般是能从文中直接提取文章的统领句、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或者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

2、紧扣语境,品析语言。

要求能准确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

想象、联想、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的效果;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等表达技巧的作用。

4、延伸探究,体验感悟。

补写内容、续写结尾、审美情趣、多角度理解等。

命题探究:1、从选文特点看,选取的都是名家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文章,如:2010年刘心武的《偷父》,描绘了一位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011年美国作家凯瑟琳·比恩的《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讲述的是一位母亲与处于青春叛逆期孩子之间的故事,引发我们对如何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思考;2012年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通过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叙写了母爱的深沉和“我”对母爱的体悟。

2、考查的能力范围是: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想象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对文章感情的把握等。

3、从题型看,2011年考试大纲规定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设选择题,2012年出现了,选择题突出了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涉及对作品的思想意蕴、形象及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初步鉴赏。

备考建议:总的来说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整体把握文章,特别是文章的主旨、中心、写作意图。

理清文章条理思路,让自己的理解思路与作者行文构思的思路尽量接近。

利用分值,反推答题要点,做到分布答题,分点陈述。

特别关注的是1.文体教学观念要清晰,从整体感知入手,教会学生读文段先整体理解文章主题,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关键词,如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提示词等。

2.注重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法的教学,分清各种写作技巧的概念及分析的侧重点,规范答题格式。

3.注重审题,读准题目,明确题目要求,以免漏答题。

4.除了答题技巧、答题格式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书,多感悟作品的情感,建议除了做题外,应适当增加课外文章的阅读,只有阅读的量增加了,学生才会有语感,才会提高阅读能力。

三、名著阅读考纲要求:1、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

(识记)2、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运用)3、阐述个人的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运用)考查题型:简答题和分析题。

命题动向:1、考查篇目都是考纲规定的篇目,近年考查主要以小说为主。

2、考查内容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内容情节的概括和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作品艺术特色(尤其是语言)的简析等。

3、考查以文段阅读的形式出现,2009年开始把通过死记硬背能得分的文学常识题删掉了,把分值集中在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追求以点带面,贯通全面,通过一个文段来考查对整部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备考建议1、把12部名著的阅读分散在5个学期中,每学期至少完成2-3部,具体每个时间段以周为单位,完成多少章节的阅读,要有具体的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