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5篇

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5篇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可以归纳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方便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考点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广东中考语文试卷考点分析1异读字例释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例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史记。
淮阴侯列传》)房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
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度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
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
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臭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òu.例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
(《昌言。
理乱》)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ù。
例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乘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读chéng.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读shèng.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真题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版)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真题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版)语文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共24分)一、(5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磅.礴/依傍.骨.碌/形销骨.立B.应.变/应.酬取缔./根深蒂.固C.桑梓./姊.妹干.涩/埋头苦干.D.格调./调.停田垄./震耳欲聋.【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páng/bàng,gū/gǔ;B.yìng/yìng,dì/dì;C.zǐ/zǐ,gān/gàn;D.diào/tiáo,lǒng/lóng。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硕果人迹罕致镌刻苛捐杂税B.响午喜出望外燎原藏污纳诟C.狩猎彬彬有礼飘逸画龙点睛D.赞誉由然而生统筹语无伦次【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人迹罕致”的“致”应为“至”。
B.有误,“响午”的“响”应为“晌”,“藏污纳诟”的“诟”应为“垢”。
C.正确。
D.有误,“由然而生”的“由”应为“油”。
故选:C。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车间一线的青年工人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
B.志愿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向各国健儿挥手,言外之意....是:欢迎再来中国!C.果农们冒着炎热的天气奋战了好几个昼夜,轻而易举....地把水果销售一空。
2020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看脊、照壁
高浮雕
人物神仙 刘关张、八仙、三官、寿星等
看脊
高浮雕、立体圆雕
博古杂宝 八宝、暗八仙,三官、寿星
脊座
浅浮雕
这字纹样
吉祥祝语、名家诗句
正脊小品、楹联
浅浮雕
(选自《岭南广府地区灰塑装饰艺术保护研究》)
6
( 1 ) 以下关于“灰塑”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塑是一种建筑类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 B. 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 C. 广府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潮汕灰塑则相反。 D. 灰塑不可预制,陶塑构件可预制,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些。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
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 一副对联。 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 下联: A. 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 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
诗句
送
①
,
别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
②
,
批注 真挚友情,跨越千山万水。 马且嘶鸣,人何以堪? 只见马行迹,不见归京人。
出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送友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共3小题,共20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
自古以来,广东地区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很多传统工艺的形式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灰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世俗文化。灰塑 题材体现了广府民俗趋吉避凶的心理习惯,蕴藏着祈福和教化的意味。灰塑的取材范围有故事传说、祥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蒹葭苍苍,。
(《诗经》)(2)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5)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下联:,人奚足算哉(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2.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gētiě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象放piāoyì,描续了雄奇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我们从古诗中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出蓬勃生机。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yōuxián()(2)jīngētiěmǎ()(3)piāoyì()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获取与时俱进迸发B.汲取与时俱进焕发C.获取与日俱增焕发D.汲取与日俱增迸发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广东省广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
(13分)班级开展“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小文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环境的必要保证。
然而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例如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隐患,例如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将会增多,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材料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运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
2022年8月,我国最大的CCUS 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
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约900万棵。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固碳、降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23.04%。
2022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林木植被碳储量107.23亿吨,固碳、降碳作用明显。
(整理自《人民日报》等报刊)材料三: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生产较快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我国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2年,因内生声总值(GDP)超121万亿元,万元因内生产总值二我化碳排数比上年下降0.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吨,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2吨。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片区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片区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魅力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B.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C.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较小。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桂湖在成都平原上,虽然静静地处于一隅,却也有着掩不住的光辉。
①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能对封建皇帝不阿附,坚忍不拔而又博学多才的伟大文人。
②这清光来自一位四百年前“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明代中叶的学者杨升庵。
③你会情不自禁地反复吟咏:“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
别离俱有忆,风月重含情。
”④“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桂湖更有着一缕要你心领神会的清光。
⑤我们领会了他的风骨、气节之美,才更加心领神会于同波光云影、同三秋桂子、六月荷花的浓香艳色相融合的这一缕清光,更加领略到桂湖的情意。
A.④②①③⑤B.④②①⑤③C.⑤①③②④D.⑤①②③④4.对下列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夏汛将至,国家防汛总指挥要求各地采取加强宣传,积极准备,使长江安全度汛。
2023广东中考试卷评析

2023广东中考试卷评析随着2023年广东中考的结束,关于试卷的评析成为了众多师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次全面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试,中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而且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机会。
本文将对2023年广东中考的试卷进行详细评析,以期为未来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借鉴。
一、试卷整体难度总体而言,2023年广东中考的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出现特别偏难怪的题目。
大部分题目考查的都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基本应用能力。
对于平时认真学习、打好基础的学生来说,这张试卷的难度并不算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难度适中,仍有一些题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各科目试卷评析1.语文:语文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审美价值,作文题目则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
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2.数学:数学试卷整体难度略有提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要求较高。
填空题和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但解答题部分出现了几道难度较大的题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英语试卷整体难度与往年相当,重点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和阅读能力。
听力部分的语速略有加快,但内容依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阅读理解部分选材广泛,包括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等,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词汇和语法的积累,同时还要多进行阅读训练。
4.物理、化学:物理和化学试卷都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化学试卷还增加了对环保知识的考查,这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重视实验操作和相关知识的拓展。
三、对未来学习的启示通过分析2023年广东中考的试卷,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应对各种考试;其次,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要多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通用10篇)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通用10篇)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1紧张而又充实的初一上半学期已经悄然度过,期中考试随之而来。
期中试卷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检阅的工具,又是学生展示自我、挥洒自信的舞台。
现将本次语文考试试卷做以下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全卷共分3大块20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等知识。
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共15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的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理解及名著阅读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
试题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词语解释由四个缩减为两个,句子翻译也选择了较短的句子,文章内容理解题也很基础。
第三部分为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
共三篇,第一篇为课内现代文《风筝》,第二篇和第三篇为课外现代文。
和以往不同的是第二篇为文学性较强的现代文,第三篇为比较简单的说明。
三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四部分是作文,40分。
文题《我最想做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写一篇能够叙事完整、抒发真情实感并且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二、考试情况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最基本的积累与运用,得分率较高。
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第2题古诗文默写和第4题成语意思理解得分较高。
这部分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题和第5题,第1题和往年相比取消了修改错别字,字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各增加一题,学生不能准确写出“啜”和“贮”二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8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简析
一、命题分析
全卷满分为120分(卷面分值130分,含附加题10分),共四大题,22小题,选择题(共6题)与非选择题(共16题),分值比约为1:7。
考查内容是诗词内容、文言文以及名着阅读。
各种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分布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占全卷分值的18%;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占全卷分值的36%,其中文言文阅读19分,占全卷分值的15%,现代文阅读27分,占全卷分值的21%;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占全卷分值的38%;第四部分名着阅读,共10分,占全卷分值的8%.
表1:试卷结构及能力考查分布
试卷结构题
量
分值
权
重
能力等级考查
分布
一、积累与运用5
24
分
18%
共2题(1,
2)
共1题
(3)
共2题(4,
5)
二、阅读与鉴赏13
46
分
36%共0题共11题共2题
(一)课内古文3
10
分
8%共0题6,7,8,
(二)课外古文3
11
分
8%共0题9,10,11
(三)议论文310
分
8%共0题12,1314
(四)小说417
分
12%共0题
15,16,
17
18
三、写作150
分
38%共0题共0题19
四、名着阅读310
分
8%共1题(1)共0题
共2题(2,
3)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题量设置:识记类占14%;理解类占55%;运用类占27%;
分值比例:识记类占13%;理解类占31%;运用类占18%.)
不论题量还是分值,能力考查都以理解、分析和运用为主。
一、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强调最基本的积累与运用,难度与往年中考题变化不大,总体难度适中。
如名句名篇的默写,着重考查学生对课内优秀古诗文的积累,考察了《与朱元思书》、《约客》、《白雪歌诵武判官归京》、《饮酒》、《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对常见字的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词语运用、语病辨析、语段创作等,都是积极倡导学生在基础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的有效能力运用;基础部分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识记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阅读部分
总体来看,阅读侧重考察能力有两个:一是快速阅读、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是深入剖析主题、体会作者文章意蕴的能力。
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又要培养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阅读的综合水平。
全卷文段阅读分别涉及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说明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样式,旨在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和阅读文本的类型。
例:课内文言文阅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经典作品中的丰富内容。
课外文言文选自《晋书》,和往年中考的导向基本一致,考察词语解释、断句、翻译以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人物形象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包括信息提取能力,概括能力,语句赏析能力以及标题的作用。
加强名着阅读是课标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向,本次考查专门选取了经典名着《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断作为文段阅读材料,着重考查对名着内容的识记、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名着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在培养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导向的引导。
三、写作部分
本次作文题是命题作文《恒》,没有太大的审题障碍,但是高分不易。
本次作文题目既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又需要多观察自己的生活,从身边的一件事或者一次经历中获得人生的感受,丰富人生成长的财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对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是一个好的导向。
总而言之,这次的作文,不但要写好一件事,写好一篇作文,还要写出这件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