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20分)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喜上眉□(shāo)(2)乡土情□(jié)(3)取□(jué)【答案】(1)梢(2)结(3)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喜上眉梢”的“梢”是木字旁,指眉毛的末端;“情结”的“结”,意思是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要和“情节”区分,含义不同;“取决”意思是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决”注意和“绝”区分。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答案】(1)A (2)B【解析】此题考查准确识记字音的能力,本考点多涉及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意义相近的字、容易误写的熟语等。

考查的重点为同音字、形近字、音形皆近字。

试题所用的词语主要是双音节词、三字词语、四字词语及熟语,多为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

如本题的“怯生生”的“怯”就是易错读的字,应读“qiè”;“怯”也是多音字,qiè,胆小、俗气。

(kǎi,姓氏。

)解释:1.胆小,没勇气:~场,~懦,~弱,~步,~阵,羞~。

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露~。

“翘首”的“翘”应读“qiáo”。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2019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部分解析及教学建议

2019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部分解析及教学建议

.3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测评反馈研究/探索荨YANJIU TANSUO《哈尔滨市2019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中关于议论文阅读及写作的要求是: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并能对其表达自己的看法,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和阐述。

能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要做到有理有据。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中都将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作者阐述的见解主张并能对其表达自己的看法等内容作为了重点考查对象。

下面将从试题分析、阅读指导、写作指导三个方面对2019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中的议论文部分进行解析:一、试题分析本次初中升学考试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市2019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的要求。

首先,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即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个知识点的考查是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中提出问题属立论的初步,是源于对问题、事件、现象的剖析认知,而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但是这个剖析是对问题根本性的认知,因而对问题的分析所得出结论往往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20题直接考查的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结合文中第①段的表述,作者先从容人的雅量的含义及意义讲起,进而得出“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的结论,再与文题及文中分论点(分论点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论述,以达到论证中心论点正确性的作用)和论据的运用来验证,确立文中“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其次,是对文中有深刻的含义的“词”“句”的考查,检验的是学生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

这需要学生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第21题考查的是文中加点词“珠玉”的含义。

这道题需要结合第②段的具体语言环境,文中讲到: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用人之长的慧眼。

用对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

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5)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7)峰峦如聚,,山河表里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2.(2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亠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甲_____(A.启发B.启蒙),用植物铺.①_____(A.pùB.p ū)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láng②_____(A.梁B.粱),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必将乙_____(A.神采奕奕B.光彩夺目)地绽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①②(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及2020年中考语文备考策略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及2020年中考语文备考策略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及2020年中考语文备考策略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是推行部编版语文教材后的首次中考命题,试题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江西中考考试说明》及部编版教材进行命制,在整体上继承了近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风格,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了比较全面、合理、有层次性的考查。

一、2019江西中考语文试题整体情况分析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在试题结构上与2019年《考试说明·样卷》一致,与2016~2018年中考试题结构一致,试题包含四个部分,其内容和赋分如下: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现代文阅读 30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试题不仅在卷面结构上保持了稳定,命题的原则和精神也一以贯之,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材料比较精当,题干设计科学规范,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体现了部编教材的精神,既能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充分发挥了选拔与导向两种功能。

具体解读如下: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默写立足于课内,其中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和古诗词默写等知识点取材于教材。

试题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体现了语文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第1题字音字形题所选词语,第2题词语运用题所选成语,第12题古诗文默写所选名句均来自课文,题目设置虽然比较容易,但是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这也在昭示着我们在综合复习的时候不能舍本逐末,要以课本为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文阅读第二篇选文选用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本文作为阅读材料,一方面立足于考查学生文本、文体阅读的能力素养,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语文学习特别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原则性指导,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

天津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摇曳(yè)亘(héng)古惟妙惟肖(xiào)B. 诘(jié)责伫(zhù)立哄(hōng)堂大笑C. 蜷(juǎn)伏滞(zhì)留一气呵(hē)成D. 蓦(mó)然亢(kàng)奋忍俊不禁(jìn)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________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________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________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 轻快点缀感慨B. 轻盈连缀感慨C. 轻盈点缀感染D. 轻快连缀感染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

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

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_____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_____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

”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_____A. ,;”!B. ?;!”C. ?,”!D.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报告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报告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报告陈彦含方仁艳xx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继承了往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在稳定中又有一定的改变。

现就整体分析及解剖记叙文阅读与改进建议做如下分析。

一、整体分析(一)基本情况与分析由此表可以看出,全卷试题板块及试题分数与去年相同,但“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设立了5分卷面书写分”。

因为网上阅卷的原因,卷面分只能依据写作来评分,所以表中写作板块设为45分(试卷上为50分,阅卷时拿5分作为卷面分)。

5分卷面分“是在中考备考时就已经提前通知到学生的”,所以“卷面书写情况比往年有明显提高”,得分也高。

观察此表,今年语文卷满分120分,平均分69.97分,难度值0.58,符合中考命题的预期。

观察此表,A等级大于全省考生10%,分数为105.5分以上,这个分数令人满意,说明这部分考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得非常好。

但38分以下的考生有20407人(含807人缺考),比例高达全省考生的19.8%。

这部分考生平时几乎没有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初中阶段没有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

39—68分的考生高达20469人,占19.9%,仍然是不及格的分数。

全省语文教育现状堪忧!这与全省教育水平一直与全国比相对偏低有关。

纵观此表,全省语文中考,优等生表现极为突出,“差生”面很大。

(二)试卷内容与特点观察表三,客观题比例占22.9%,适当的客观题有利于准确评价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它均为主观题,这体现了“课标”的“评价建议”中强调的“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的观点。

由此表可看出今年中考卷强化基础,注重积累与运用。

其中“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第1-3小题关于字音和词语,考查学生书写、辨识的能力。

第5题是文学常识题,考查理解、记忆的能力。

第4、6、7题,分别是语病、仿写和应用文写作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能力。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的7道小题大部分是关于积累的,当然其中有4小题涉及理解。

陕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楹.联(yíng)追溯.(shuò)簇.新(cù)扣人心弦.(xián)B. 婆娑.(suō)惩.戒(chěng)戳.穿(chuō)凛.然生畏(lǐng)C. 嗔.怒(chēn)惬.意(qiè)瑰.宝(guī)孜.孜不倦(zī)D. 召.唤(zhāo)山峦.(luán)刹.那(shà)侃.侃而谈(kǎn)【答案】C【解析】【详解】A.溯(sù);B.惩(chéng),凛然生畏(lǐn);D.召(zhào),刹(chà)。

故选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一组是()A. 崇高腊烛消声匿迹长途跋涉B. 驯良混淆丰功伟绩扶摇直上C. 荟萃祭祀隐天敝日通宵达旦D. 雄辨际遇束手无策分廷抗礼【答案】B【解析】【详解】A.腊—蜡,消—销;C.敝—蔽;D.辨—辩,廷—庭。

故选B。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____(迸射迸发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____(齐心协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答案】(1). (1)迸发(2). (2)持之以恒【解析】【详解】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1)“迸射”指由内而外地强烈放射出,四处喷溅;“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迸溅”指向四外飞溅。

此处用来修饰“活力”,用“迸发”最贴切。

(2)“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坚定不移”指稳定坚强,毫不动摇;“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

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语文答案解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语文答案解析

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语文答案解析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20分)(1)____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夜吟应法号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绘春夏景色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今天的天气预报______________(bō sòng)完了。

(2)人们载歌载舞,______________(huān dù)新春佳节。

(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______________相似,让人难以辨识。

(4)对自学困难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与______________更多的协助。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

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

时隔36年,黄永玉再次撰稿,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寓意为“追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寓意为“合家欢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满分5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卡卢什区,白露未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2019年中考语文质量分析2019年南昌市语文中考倍受教师、考生、家长及社会关注,因为本次中考是全市使用部编版教材以来的首次中考,会考什么、怎么考,会有哪些新的变化都希望通过本次中考找到答案。

今年中考语文的试题特点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考复习乃至日常教学的重要参照。

本次中考的试卷结构维持不变,依旧是以往中考的“一版四块”结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在试卷整体求稳的情况下,今年中考卷又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呈现很多微妙变化。

本次质量分析主要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对本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总体情况】本次有效答卷59011份,全卷满分120分,平均分75.52,标准差为19.53,众数为84,难度系为0.6293。

得分情况:最高117分,最低0.5分,优秀率11.7%, 及格率65.1%,低分率8.3%。

相较往年中考,今年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几个关键指标上有所下滑,因此我们更要对本次中考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具体数据参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具体分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共5小题,每小题2分,均为四选一的客观题,考查内容为字音字形、词语使用、语病分析、语段排序和语句衔接,共10分,平均分为6.65。

下表是选择题第1小题的情况:这道题属于语音、语汇题型,正确率是64.90%,考查的都是教材“读读写写”中的重点词语,作为最基础的一道题,这样的得分率并不如人意,说明教师还是要进一步抓好学生的基础,并对生活中容易犯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突破。

表是选择题第小题的情况:这道题考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得分率55.41%。

考查的也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词语,该题的得分率不算高。

目标选项中的“浮光掠影” 容易让学生望文生义而犯错,说明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这些易错词语,落实好“双基”。

表是选择题第小题的情况:这道题是语病题,得分率是62.87%,分别考查了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几种病句类型。

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择了C,说明他们对成分残缺,尤其是主语残缺类型的病句掌握情况不好,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第4小题是语段排序题,得分率80.66%,是所有选择题当中得分最高的一道,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语序题得分一般偏低,但是今年这道题得分较高,证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第5小题是考查语句的衔接,该题得分率不高,只有64.81%,从题中的语句内容及是否得体这个角度是比较容易做出正确判断的,该题的不理想说明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需要加强。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比较阅读两首同名古诗《春尽》,共4分(6、7两题)。

该题考查了两首同名古诗的比较阅读,是本次中考的突出变化之一。

之前十几年的中考一直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或词的阅读,而本次却令大多数人意外地考查了两首古诗比较阅读,确实给考生造成了较大困扰,该题的平均分较低,只有1.67分,得分率为41.75%。

两首《春尽》均选自课外,从内容理解和艺术赏析角度考查。

第6题选择对该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通过对两首的了解,很容易体会出甲乙两诗中都流露出伤春之意,但是说两诗都有家国之悲就很牵强了。

所以第6题的正确选项为A。

第7题是选择对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通过对选项的分析,A选项中“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悲凉情绪,很明显是错误的,但该题得分率只有26.95%,说明大多数考生在做题中不仔细,审题不认真。

(二)阅读文言文《季布》,共12分(8-11题)。

第8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该题平均分只有1.06,得分率53.18%。

但是这题的目标选项中“上默然惭”中,很明显应在主语的“上”后面节奏停顿,或者可以根据“默然”对这个短语的理解“沉默的样子”也很容易找出正确选项,但是有近一半的学生选错,说明他们对划分节奏的基本原则及短语知识还需加强。

第9题,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3分。

该题考点分布均匀,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字词的积累和运用,平均分为2.10。

该题立足基础,源自课内,都是课本注解里出现过的,考查了“是”“贤”“恐”三个加点词的解释,“是”,解释为“这”,考生多解释为“于是“;“贤”解释为“品德高尚,贤能”,考生多解释为“贤人”和“贤者”;“恐”解释为“担心,害怕”,考生多解释为“恐惧”。

第10题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每句2分,共4分,该题难度适中,但大部分考生漏译或错译关键词语“面”“去” “谀”“以”等,还有一些考生翻译发语词“夫”为“大夫”“夫人”,导致该题平均分仅1.84,得分率为46.00%, 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11题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共3分,题目本身难度不大,得分点较多,但学生因审题不清,概括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值与采分点的分布,平均分为1.56 。

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大意扣住要点作答,而且缺少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和对潜在信息的分析能力,考生在答题时应结合上下文通读课文,多选角度,抓住关键点来概括,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并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概括回答。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该题难度适中,均为新课标要求的必背诗文,题型为上下句填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大部分考生能写出,但一部分同学诗句填写不准确或者书写错误,例如将“徒”写成“徙”,“浙”写成“渐” , “历历”写成“沥沥” , “婵” 写成“蝉” ,导致严重失分,该题平均分仅5.76 。

古诗文积累要注意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诗文的积累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更要在积累感悟中运用,感悟准确,默写才能准,考生可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教学建议:1.教授古诗文时,应知人论世,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写作背景等等,关注蕴含深厚文化的元素。

2. 立足课本,做好文言实词、虚词的归纳积累和迁移拓展,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由课内拓展迁移到课外,有机识记,牢固掌握。

3. 三年书写要常抓不懈,不但要规范书写,还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争字字落实。

4. 背诵、默写要落到实处,做到篇篇、句句、字字过关,对难字、生僻字、容易搞混的同音形近字要特别讲解,做到有效记忆。

5. 要教给同学做选择题的方法:反复读题,弄懂题意,关注细节,选择法和排除法双管齐下。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阅读《马》,17分(13-16 题)。

《马》是吴伯箫先生以“马”为线索回忆家乡童年生活的叙事性散文。

本文创作时间较早,为1934 年,文章的语言习惯和现在有较大的区别,给考生形成一定阅读障碍,而且选文篇幅2200 字左右,超出往年中考同类型阅读文章300 字以上,给考生的心理造成较大压力。

因此考生得分情况并不理想,该题平均分8.01 ,得分率47.12%。

第13 题是图表填空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正确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做出准确概括。

该题难度不大,平均分为3.63 ,得分率73.00%,说明大多数考生能在考题的提示语的帮助下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或概括顺序颠倒,或忽视文章的关键词“马”,或表达有误,词不达意等,造成一定失分。

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但能很好的梳理概括文章内容,还能模仿提示语的短语结构,工整而有文采,显示较高的语文素养。

第14 题要求考生以‘端阳访友,骑马赏景'为例分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该题总分4 分,平均分2.33 ,答题并不理想。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是:1. 基本概念不清,把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概念混淆。

2. 一部分考生能明确表达方式的概念却对该表达方式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3.理解和语言表述有困难,词不达意。

学生答题好的现象有:部分学生抓取关键语句很准确,也有不少学生答题规范,思维缜密。

第15 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语言是如何做到节奏明快与典雅的”,该题4 分,平均分1.13 ,得分率仅有28.25%。

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是:1. 审题不清,或概念不清,相当多考生把本题要求分析语言特色的题与分析修辞手法类型的考题混淆,很多考生回答排比手法的运用、比喻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节奏明快、典雅。

还有一部分考生把文章的推进节奏与语言节奏混为一谈,把文章中反复出现时间转移的词语当作语言节奏明快的证据。

2. 相当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作答,完全答非所问。

第16 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分析文章与《灯笼》主旨的相似之处,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极不理想,平均分0.92 分,得分率仅为23.00%,满分率也仅为0.07%。

学生暴露的突出问题是:1. 概念混淆,把“感情基调”与“思想感情”混淆,至少有70%的考生在答感情基调时答成了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

2.对《灯笼》课文遗忘,完全不知该答什么。

3. 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学生不懂结合时代背景,只能感受到较浅层的“思乡” “怀念童年”之类的情感,不能结合创作时间1934 年的抗日背景,很难体会到文章后半部分中的“家国情怀”。

教学建议:1. 教师要真正立足教材,尽快抓住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很多考生对本次中考考题出现“水土不服”的反应,将很多概念混淆,可能就是很多教师依然按照老教材老方式去教,如能踏踏实实立足教材,问题定能大大缓解。

本阅读中的考题,其实在部编版教材中都有过极为类似的练习:如《社戏》课后的思考探究题一,就与第13 题极为类似;在《回忆我的母亲》的“思考探究”中就有分析表达方式作用的练习题;在《背影》《列夫托尔斯泰》《回延安》等课文的“思考探究”中就有对“节奏明快”“典雅”等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的探究练习;在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任务一”中就有对几首诗的感情基调的探究等等。

所以只要立根于教材,真正吃透教材远比盲目的刷题要有效果得多。

2.加大阅读量,立足教材上,而不局限于教材。

大量的高质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有更广泛的经典阅读,让学生能阅读更大时间跨度、更大空间跨度的文学经典作品。

3. 加强审题的训练,指导孩子不盲目答题。

(二)阅读《谈语言》,13 分(17-20 题)。

《谈语言》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创作的议论文,该题平均分4.85,得分率37.31%。

第17 题是要求考生概括作者的两个观点,该题满分4 分,平均分1.29 分。

考生暴露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模糊,混淆论点、论据、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