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策略.doc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的古诗文复习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下面给出一些中考古诗文复习的策略,帮助考生进行高效复习,提升成绩。
一、了解命题规律中考古诗文考试主要涉及古诗鉴赏和古文阅读两个方面。
考生要了解中考古诗文命题的规律,了解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要关注历年中考的真题,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内容分布。
通过了解命题规律,考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古诗文的复习离不开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考生应该熟悉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和常用修辞手法。
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三、多读经典课文考生要多读经典的古诗文课文,对其中的语言、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选择重要的篇章,进行注释和诠释,对其中的文学阐释、修辞手法和韵律进行研究。
通过对经典课文的深入阅读,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在考试中做到心中有模糊,记录有成翰。
四、多做题进行巩固做题是检验对古诗文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
考生可以从各种题型中进行选择,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并进行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巩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五、积累写作素材中考古诗文考试中,除了阅读理解和鉴赏分析外,还有写作部分。
考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写作素材,拓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重点古诗文进行背诵,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行感悟性的写作。
通过积累写作素材,考生可以在写作环节上取得较好的发挥。
六、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地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难易程度,将复习内容划分为小目标,每天或每周完成一个小目标。
不要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质量和深度。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保证复习的效果和效率。
七、做到综合复习古诗文复习要做到综合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2014年
A.面山而居 B.杂然相许 C.且焉置土石 D.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高可二黍许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011年
(1)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 零丁洋》) (2)在《使至塞上》这首诗中,勾画出边塞壮美风 光,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特点的两句 是: , 。 (3)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是: , 。 (4)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时, 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 , 。 两句诗来激励自己。
中考古诗文复习方略
一、关注中考信息,明确复习目标
• (一)了解复习范围,明确复习内容 • (二)把握复习重点,细化复习过程
2005年
(1)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 沙》)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 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5)请写出学过的古诗中与山或水有关的一对句 子: , 。
2010年
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 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 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 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 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 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 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 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 风格。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1、对古诗文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复习前,考生需要对古诗文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了解每篇文学作品的大体结构、重点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词句等。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更快更准确地自如地解答
问题。
2、注重文章基础知识的学习
古诗文的解读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义、古汉语语法等方面。
考生
需要注重文章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积累标志性的典故故事
古诗文中所使用的典故故事,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考生在平日里需要积累标志性的典
故故事,懂得它们的来历和用法,并掌握这些典故与诗歌的联系。
这样在考试时,就能连
贯通顺地展开思路。
4、提高阅读水平
中考古诗文的阅读题目,不仅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原文的语言意义,还需要理解文学作
品中的意象、修辞方法、情感体验、文化内涵等。
考生需要提高阅读水平,单篇文章可以
多次读,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并尝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艺术手段。
5、多做题多练笔
在掌握足够的知识后,考生需要进行足够的练习,熟悉考试题型,锻炼答题技巧,提
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阅读完古诗文后,考生可以结合题目进行缕清全文思路,沉淀作
者的文学情趣和意图,并手写出自己的体会。
总之,只有在掌握了足够的古诗文知识和精通相应的解题技巧之后,考生才能在中考
古诗文中得心应手,从而取得满意的成绩。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语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在中考中,对古诗文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古诗文复习的策略。
一、抓住重点中考要求考生熟悉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因此复习时要抓住重点。
可以通过查看近几年中考的试卷,了解出现的古诗文的范围和题型,确定复习的重点。
可以结合教材,仔细分析每篇古诗文的主题、情感、艺术特点等要点,弄清楚每篇诗文的主要内容。
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考的古诗文,比如大部分考生都掌握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鹳雀楼》等,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游刃有余。
二、背诵诗文古诗文的背诵是中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背诵可以让古诗文更加深入地融入记忆中,对古诗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背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朗读、默读、跟读等方式进行背诵。
还可以结合一些诗文的注释和翻译,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背诵时要注意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的准确,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更好地诠释诗文的意境。
三、积极参与讨论在中考前期,可以组织小组或者与同学一起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可以分析每篇古诗文的内容、主题、意象以及艺术手法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也可以互相出题、解题,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提高自己对古诗文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四、做题训练中考中常出现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因此要进行适量的题型训练。
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试卷,熟悉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套路。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题干的理解和分析,不仅要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诗文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还要注意选项的对比分析,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通过做题训练,可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解题能力,为中考打好基础。
五、背诵名句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常常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复习方案(优选

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复习方案(优选.)一、复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课本中的古诗文。
2.理解并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意思。
3.学会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复习策略1.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要有计划,不能盲目。
建议同学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梳理知识点;第二阶段,强化训练;第三阶段,模拟考试。
2.梳理知识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掌握诗句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强化训练(1)做课后习题。
(2)找一些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训练。
4.模拟考试(1)做历年中考真题。
(2)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
三、复习重点1.背诵背诵是复习古诗文的基础。
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早读、晚读等时间,反复背诵,直到能够熟练背诵。
2.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
同学们在背诵的同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
3.分析分析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同学们要学会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4.欣赏欣赏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古诗文中的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复习方法1.制作复习卡片同学们可以将古诗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制作成复习卡片,方便随时查阅。
2.互动学习同学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辅导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4.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希望这份复习方案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七年级的古诗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哦!注意事项一:避免死记硬背解决办法:在背诵古诗文时,不要只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试着先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再对照原文去记忆,这样能帮助记忆更深刻。
注意事项二:不要忽视诗句的文化背景解决办法:每篇古诗文都有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独特经历,了解这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嘿,各位九年级的小伙伴们,距离2024年中考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是不是感觉时间紧迫,复习任务繁重呢?别担心,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文复习方案,让你的古诗文学习不再头疼,一起加油吧!一、复习目标1.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牌谱、文言文的语法等。
2.熟悉课内课外常见的古诗文,能够准确背诵、默写。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4.做到古诗文阅读理解,提高答题准确率。
二、复习方法我们来说说复习方法。
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技巧:1.制定复习计划。
把古诗文的复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确保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时间。
2.梳理知识点。
整理出古诗文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复习。
3.多读多背。
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4.做题巩固。
通过做历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5.互动交流。
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复习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复习内容。
1.古诗词(1)掌握诗的格律。
了解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诗的格式,以及对应的平仄规律。
(2)背诵课内课外常见的古诗词。
这里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选本。
(3)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学会从作者、时代背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2.文言文(1)掌握文言文的语法。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类活用等。
(2)背诵课内课外常见的文言文。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
(3)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学会从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复习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月):梳理古诗文的重点、难点,掌握基本知识。
2.第二阶段(4-6月):大量阅读、背诵古诗文,提高鉴赏能力。
4.第四阶段(10-12月):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全面提高。
五、复习心态注意事项一:不要盲目背诵,要理解记忆有时候看到同学们拿着一本诗词,埋头苦背,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古诗文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
复习古诗文,以下是一些复习策略:
1.整理知识点。
对古诗文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朝代、作者等进行分组,然
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重点和难点。
2.背诵篇章。
选取一些重要的古诗文篇章进行背诵。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文,比如《诗经》中的《关雎》、《离骚》等,然后进行逐字逐句的背诵。
3.理解诗文内涵。
在背诵的基础上,要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抓住重要的意境、意象和
主题。
可以通过查阅注释、参考专家解读或自己的理解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4.解答古文阅读题。
在解答古文阅读题时,要注意审题和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可
以先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和主旨,然后再逐段阅读和解答问题。
5.积累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型。
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型,
比如常用的四字词、典型的句式结构等。
可以通过背诵诗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加深对古文
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6.模拟考试。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模拟考试,选择一些中考试题进行答题练习。
这样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熟悉考试形式和节
奏。
7.总结归纳。
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将学习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行梳理,形成
自己的复习笔记。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方便之后的复习和查阅。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古诗文是中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
灵活掌握古诗文的复习策略,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古诗文,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一、系统学习古诗文知识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古诗文知识储备。
同学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古诗文,包括诗词作品、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等内容。
可以通过学习古诗文的选读课文,辅以补充阅读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作品,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可以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课外读物,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二、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技巧在复习古诗文时,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要注意抓住古诗文的重点,比如诗歌的中心思想、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等。
要学会区分不同文体的古诗文,比如词、曲、赋等,在理解和解析上有所侧重。
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古诗文的语言、意象中联想出更多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累古诗文的写作素材在复习古诗文时,同学们要积累古诗文的写作素材,包括一些经典的诗词句、优美的表达方式等。
这些素材可以在写作中被灵活运用,提高文章的文采和表现力。
也可以通过模仿古诗文的写作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四、掌握古诗文的解题方法在中考中,古诗文通常会以阅读理解、填空题等形式出现。
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阅读理解中,要注重抓住关键词,理清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以确保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准确无误。
也要善于总结归纳,将整篇古诗文的主旨思想进行概括,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在填空题中,要注重语境的理解,补足句子中缺失的内容,确保句义通顺、逻辑严谨。
五、注意解析古诗文鉴赏题在中考中,古诗文的鉴赏题通常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们需要在复习时特别注意。
鉴赏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内容、形式、意境的综合理解能力,因此需要全面掌握古诗文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解答鉴赏题时,要注重对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意境等方面的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放矢求真务实厚积薄发——中考古诗文复习备考策略多年来,古诗文作为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一直备受关注,古诗文阅读赏析更是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在中考屮一直享有一席之地。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古诗文阅读的复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把握依据有的放矢《市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阅读部分的考察作了以下要求:鉴赏古诗的形象和语言;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在进行古诗词阅读的复习吋以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要求作为依据,同时参考往年的中考试题,确定出以下考点:一是考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是考景物描写。
三是考“诗眼”“词眼”。
四是考名言名句。
五是考艺术手法。
从今年的适应性考试来看,诗词赏析部分主要考察了“词眼”的把握和名言名句的赏析以及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悟。
《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重点让学生分析“平明送客楚山孤” 一句中的“孤”字的妙处和“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二字的含义和这首诗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针对各考点,联系中考适应性考试题目和中考说明,我们做到有的放矢,制定了以下备考复习策略:①教学生把握诗歌意象,借助意象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题材,借助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古诗的意象,很多都有相对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题材有很大的帮助。
如诗词中出现了“关山” “孤城” “羌笛”“玉门关”等意象,那么诗词的内容往往与边塞生活有关;如果诗词屮出现了“长亭”“杨柳”的意象,那么诗歌内容往往是和送别有关。
一些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虚词等)有利于我们体会意境。
如“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水涧”, “寒” “冷”写出了凄清冷落的意境。
又如适应性考试《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 一句中的“寒”字同样渲染了作者送别朋友时寒冷、凄清的氛围,契合送别的场景。
我们在教学时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有一个诗词知识摘录本,将平时学习诗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进行归纳整理,并写出每种意象的含义以备学习时参考。
②教学生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借助题材,体会诗人感情。
古诗词中题材较广泛,大致有送别诗、边塞诗、爱国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等。
各类题材有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如送别诗一般所要表达的是依依惜别之情或勉励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就是一首送别诗,暗含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山水田园诗往往表达对田园山水的热爱或同情农民疾苦的情感或对现实的不满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等等。
教学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平时学诗的过程中尝试着品评和仿写诗歌,通过解读诗歌,把握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仿写诗歌,激发学生读诗和写诗的兴趣,把握读诗以及写诗的技巧和方法。
③归纳各类诗词题材的特点,找到答题切入点。
如咏物诗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抒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抒写怀才不遇等。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有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题和形象的载体。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类诗的特点,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就会出现错误。
我们在为学生分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时,注重让学生记录下教师的解题步骤和答题要点。
例如:先通读全诗,然后扣诗题,把握诗题中点明时间地点或者作者感情的字眼,接着诵读全诗,翻译各句,重点把握诗歌最后两句,因为表达诗歌情感或者主旨的往往就是这两句。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中,《芙蓉楼送辛渐》一诗,题目就交代了地点… 芙蓉楼,一个“送”字表面这是一首送别诗,文末“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句恰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④体味试题要求,把握试题侧重点,找出答题的角度。
如对诗词谈看法或作评价类主观题没有明确的答题要求,学生的答题范围非常宽泛。
这时,我们就可以教学生从内容上、感情上作为答题的切入点,也可以从艺术技巧、抒情方式、语言、意境任何一点找准切入点,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点去答题。
如谈内容主旨的题目,第…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和主要景物等,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 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釆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又如情感思绪题解题,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耍景物;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到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
再如谈表达技巧题,一看语言有没有特点;二看有没有用修辞;三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
头脑屮有了这几个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紧扣教材求真务实《市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考察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理解并翻译文屮的句子;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简要地加以概括选择。
以年随县适应性考试为例,此次考试选择了《劝忍百箴》中的一段阅读材料,重点考察了“者”“于” “以”“斯”这儿个虚词。
通过翻译“强恕而行,求仁莫近;克己为仁,请服斯训”一句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分析文章论证方法一题,符合中考说明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议论为主的要求。
针对以上各种要求,我们在组织文言文的复习中重点把握三个维度,以教材为蓝本,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以背诵、练题为抓手,求真务实,踏实应考。
第一维度:建立以教材复习为主的横坐标。
教材是依据,是根本, 是学习文言知识最熟知的语境,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的活标本。
我们采用串讲、点拨、分析等方法进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进行诵读、清理、归纳等工作,减少“背诵默写”的压力。
教师通过对重点文言课文中文言知识的串讲, 能够使学生从熟知的语境中迅速把握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大大提升文言知识积累的效率。
例如适应性考试中有对“斯”这个字的理解,联系学过的课文《陋室铭》中“斯是陋室” 一旬,可以理解该处的“斯” 也是代词“这”的意思。
如果课内没有这些词,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第二维度:建立以考点复习为主的纵坐标。
考点复习体现了备考的针对性,选择一本完善的屮考文言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中的文言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进一步提升学生文言知识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考点复习结合往年的中考真题来讲解,围绕一些经典的模拟题来帮助学生训练提高。
而学生纵向地训练近几年的中考真题,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考点中的重点。
比如120个实词中哪些是经常考到的,在经常考到的实词屮,哪些义项是经常考的。
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学生也都可以进行相关的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训练笔记”。
教师除了让学生读懂文段练习考题Z外,还可以围绕考点,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考点知识清理。
教师根据考点,进行必要的疏通和引导,加上学生反复的纵向训练和归纳,文言字词句落实了,文言知识加固了,运用能力也在无形屮加强了。
第三维度:建立以针对复习为主的竖坐标。
学生在横向清理与纵向归纳的基础上,还应该将备考继续引向深入,即根据自身的复习实情,主动建立重难点突破的第三坐标。
比如“字词解释和翻译题”,其实字词解释和翻译的知识根基还是文言字词句的落实。
怎么突破翻译?怎么突破字词解释?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简短的文言趣文,让学生进行自我翻译。
也可以拿往年中考试题中的文言文段直接进行翻译,既规范又可以达到训练的效果。
在反复的习题训练,在课内与课外习题的比较学习中,把握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例如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中对虚词考察就采用了课内语句与课外语句的比较方法。
将“仁者如射” 一句中的“者”字与《桃花源记》中“后遂无问津者”中的“者”字比较;将“夫子不切齿于恒魅”中的“于” 字与《唐雎不辱使命》中“受地于先王”屮的“于”字比较;将“我以吾仁”中的“以”字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域民不以封疆Z界”中的“以”字比较;将“请服斯训”中的“斯”字与《陋室铭》中“斯是陋室”的“斯”字比较。
这样的题目,便于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由课内的学习过渡到课外语段的理解。
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古语云:“不积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不管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我们对学生提的要求都是“整理积累,兼收并蓄”。
中考文言文着重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试题选材在课外,考点却在课内,因此对课内文言词语的归类整理很有必要。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为学生印制了课外文言文实词知识汇总表,归纳了所有重点文言篇目中的重难点字词,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数量词的用法等。
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识记,通过听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在文言文屮虚词的使用频率也很高,用法比较灵活,而且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重点虚词包括“之、其、而、以、于、者、乃、且、然、为、虽”等,年中考说明中强调“而、乃、其、以、于、贝IJ、者、之”是考试的重点,今年的适应性考试就考察了“者、于、以、斯”这几个虚词的含义。
复习虚词我们除了为学生归纳整理出所有的虚词用法印制成表格,要求学生加强记忆外,还让学生对照每种虚词的用法,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找出典型例句,整理成文,通过这种方式深化学牛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就古诗词而言,知识储备也显得尤为重耍。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学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举例归类。
在平时的诗词复习教学中,我们注重讣学生了解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口己的创作实践屮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Z分,曲有通俗和幽默Z 分等等;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女II:精炼、含蓄、清新、明快等;关注诗词的思想内容,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爱国诗、乡愁诗等;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叙事抒情,明了情与景关系;了解诗歌的描写方法,如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明暗和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明确诗歌篇章结构的特点,女口:卒章显志,以小见人。
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年中考说明中强调,古诗词阅读以唐诗为主,所以我们将具有代表性的唐诗的收集整理和经典习题的训练作为复习的重点,印制了部分唐诗阅读专题,并附上诗歌的分类、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描写方法等知识点供学生复习使用。
总之,中考古诗文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