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试卷中的简答题,考生的回答与该题答案大意相符即可。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 D2. C3. A4. C5. B 1—5小题各2分6.(1)删掉“之外”或将“出乎”改为“在”。

(2)在句末加上“的罪行”。

每改对一处给1分,计2分7.示例: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每句1分,计2分8.(1)强调是个孩子,他不是政治犯,他是无罪的,揭露了反动派连一个孩子也不放过的惨无人道的本质。

(2)认为学医不能救国,只有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救国,所以弃医从文。

每个小题2分,计4分9.(1)似曾相识燕归来(2)春潮带雨晚来急(3)隔江犹唱后庭花(4)策之不以其道(5)青草池塘处处蛙(6)君子成人之美(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共12分。

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别字,该空不给分。

二、文言诗文阅读(满分20分)(一)10分10.(1)按时(2)面向,朝向毎空1分,计2分11.(1)在这个时候,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聚集在自己身上。

(2)“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每句2分,计4分12.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毎空1分,计2分13.第一问: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夜郎自大、狂妄无知(1分)。

第二问: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骄傲自大(1分)。

(二)6分14. C 2分15.(1)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就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2)背柴的人于是服从并承认了罪过。

每句1分,计2分16.①不贪图不义之财。

②为人要诚实。

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

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

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

⑥事实胜于雄辩。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给满分)【译文】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

济南市历下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解

济南市历下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解

济南市历下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解XXX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详解一.选择题(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荣膺(yīng)立(chù)龌龊( chuò)奄奄一息(yǎn)..伫...B.收讫(qì)倒坍(tān)跌宕(dàng)袅袅烟云(niǎo)....C.枭鸟(xiāo)悲恸(tòng)氤氲(yūn)自怨自艾(ài)....D.攫取(jué)游弋(yè)逞强(chěng)一曝十寒(p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

其中,A、伫(zhù)立,C、自怨自艾(yì),D、游弋(y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慰藉瞰望金箍棒纷至沓来十恶不赦B.缭草疲惫XXX引颈受戳C.驳船簇新水龙头一泻千里不可思异D.XXX怦然心动独辟溪径谜底:A解析:B、潦草、引颈受戮,C、不可思议,D、独辟蹊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使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长。

B.据刚刚最新收到的音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C.11月16日,2010年度章丘大葱方针代价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谜底:C解析:A、句子“通过……,使……”的结构,导致主语残缺;B、“刚刚”与“最新”语意重复。

D、“防止不再发生”误用双重否定。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颠末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了美丽的风景。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2015-2016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统测试题

2015-2016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统测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 一 部 分(1-6题 24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毛泽东《沁园春·雪》)(2) , ,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躬耕南阳时的志趣的句子是: , _____ ______。

2、判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1) 我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qi ǎng )聒不舍。

( ) (2)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d òu )牛的表现才对。

( )(3) 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ju é)蜡。

(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B .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C.“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 4、给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A、②⑤①③④B、①②④⑤③C、③①④⑤②D、③②①④⑤5、针对近期在食堂就餐的同学浪费粮食的现象,有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面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5-2016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校名、考号、班级、姓名等信息填写清楚,做到准确无误;2.使用答题纸答题,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使用纯蓝或蓝黑墨水书写,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纸上作答,不按题号顺序答题的无效;4.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否则扣除书写分数。

全卷书写整洁、清晰得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3分)A.桑梓.(zǐ)栈.桥(zhàn)抽噎.(yè)强聒.不舍(guō)B.睿.智(ruì)煞.白(shà)襁.褓(qiǎng)怒不可遏.(jié)C.扶掖.(yè)拮.据(jié)脚踝.(kē)心无旁骛.(wù)D.谮.害(zèn)诓.骗(kuāng)佝.偻(gōu)情不自禁.(jīn)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每空格1分)(1)▲,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5)白居易《观刈麦》中深刻反映农民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的“▲,▲”之句凸现了梅花品格的高尚。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运用典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3.名著阅读(6分)以下三道题目请选做其中的任何两题。

(1)阅读以下作品选段,回答问题。

(3分)(▲)穿着由天桥买来的新衣,红着脸,戴着三角钱一顶的缎小帽。

他仿佛忘了自己,而傻傻忽忽的看着一切,听着一切,连自己好似也不认识了。

他由一个煤铺迁入裱糊得雪白的新房,不知道是怎回事:以前的事正如煤厂里,一堆堆都是黑的;现在茫然的进到新房,白得闪眼,贴着几个血红的喜字。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江苏期末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江苏期末试题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
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3)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5)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 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如今,
“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D. 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
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5. 《格列佛游记》中写道: “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
乱抖,有鱼在背心里徒劳地挣扎。我一时觉得,父亲的那件背心简直是神物。
16 我欢呼着: “爸爸,有鱼!”父亲微笑着看我,眼神里满是鼓励。鱼又乱跳起来,我开
始不顾一切地大呼小叫,拼命地咯咯傻笑。父亲也学着我的样子傻笑,跟着我一起大呼小
叫。我早忘记了劳累。
17 我们背着各自的蓑衣,一人提着一串鱼。一路唱着歌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2015-2016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九年级2015-2016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机密★启用前香洲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说明:1.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3.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题号分值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 241 10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1) 1 隔江犹唱后庭花(2) 1 会当凌绝顶(3)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 4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 4 (1)陨落(2)沉湎(3)不求甚解(4)自知之明(每词1分,每题错1字扣完该小题分)3 3 D(“济济一堂”形容大厅挤满了人,此处应为“座无虚席”)4 3 B(应把“改变”换成“促进”)5 4 参考示例: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告诉我们,要有高远的目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句式相同、构成排比2分,语意连贯、符合语境2分,错别字每字扣0.5分)二 46(一) 106.3 (1) 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常常(3)奋起,指有所作为(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7. 4 (1)(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关注点:“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关注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8. 3 C(应是“从正面讲”)(二) 99. 3 C【解析】C均为客舍,旅馆;B.食,吃,这里是啃食│通“饲”,喂养;D.属,同一类人│通“嘱”。

15-16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15-16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关栏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风骚.(s āo ) 色挠.(r áo ) 亵.(xi è)渎 味同嚼.(ji áo )蜡B 、喑.(y īn )哑 拮据.(j ū) 恣睢.(su ī) 恪.尽职守(k è)C 、勾.(g òu )当 狡黠.(ji é) 桑梓.(z ǐ) 媚.(m èi )上欺下D 、霹雳.(l ì ) 抽噎.(y ē) 襁.(qi áng)褓 断壁残垣.(yu á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他总是妄自菲薄....,在班里很孤立,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B 、有创造力的青年一代总是能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C 、深圳地标“京基100”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无与伦比....。

D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说个不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在毕业班质量检测后,我们及时解决并发现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B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3)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4)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 本诗的韵脚是 ao。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 13 题。(12 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8.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此诗描写了李白陪族叔李晔畅游洞庭湖的情景。 B.“刬 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表面上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 前奔流,实际上这是抒发诗人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共 8 页 冤
C.“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再现了巴陵万山红遍的美丽景色。
致病人呼吸衰竭。
刬 20.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中两种。(4 分)
17. 第⑤段中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这一行动?为什么?(4 分)
18. 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 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 么?(4 分)
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⑩ 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阶段试题2015.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

(共30分)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中华经典诗词是个qǐ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xián 雅文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lín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能陶yě我们的情操。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该书以《子夜》为题是别有深意的。

B.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B.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不可思议....。

C.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无可否认,鲁迅先生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D.同学们还有四个多月就要分离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来者犹可追。

②上有所好,。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蕴含着人生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李白的《行路难》中的,。

5.名著阅读。

(6分)(1)英国的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来划分阵营,这实际上是(现实寓意)。

(3分)(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B.《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我”买到了四本绘图的《山海经》,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长妈妈管《山海经》叫“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

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记的网名,在国家公祭网和手机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奠。

实验初中也开设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2)导语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出来。

(2分)(3)对这次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初三了,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参加活动,对此,你该如何来劝说他们呢?(4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残霞夕照西湖⒈好。

花坞⒉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⒊凉生,莲芰⒋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wù):湖岸凹入处。

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④芰:即菱。

7.(1)词中说“西湖好”,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现“西湖好”的( )(2分)A.繁花飘落B.波平岸静C.月色清幽D.莲香宜人(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

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⒈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⒉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⒊。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⒋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释】①除:提拔官职。

②奄:突然③戮:杀。

④赞:辅佐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社稷..之器( ) ②亮数.外出( )③臣若.不幸( ) ④后事宜.以付琬(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代裔为.长史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2分)译文:(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译文:11.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

(2分)(三)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完成12—14题。

(10分)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⒉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

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⒊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

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

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⒋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这是为什幺呢?⒌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

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

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⒍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

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⒎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2.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2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6分)(1)体会第⑤段中加点的“通常”一词的准确性。

(3分)(2)请指出第⑦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四)阅读罗建军的《读书与境遇》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⒈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

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

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⒉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

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

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

”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

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

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⒊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

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

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

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

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⒋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