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解析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解析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问题:请问杜甫的《登高》是在什么地方写的?答案:蓬莱仙岛解析:根据杜甫的《登高》中的描述,可以得知这首诗是在蓬莱仙岛写的。
2. 问题:下列哪一种修辞手法在句子中多次运用:"秋风起兮白云飞"?答案:借代解析:这句句子中的"秋风"和"白云"实际上是对秋天的描写,是通过具体的代词来象征整个季节。
3. 问题:下面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巡游"相反?答案:驻足解析:"巡游"指的是来回巡查、巡逻。
而"驻足"则是停下来不动。
4. 问题: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描写动作的是哪个选项?答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回首"和"归去"都是描述人的动作。
第二部分:填空题1. 问题:成语"触类旁通"中的"触类"中的"类"指的是什么?答案:事物的类别或种类解析:"触类"指的是触发或接触到某种事物的类别或种类,从而能够推广到其他类似的事物上。
2. 问题:下面句子中的"多音字"是哪个?答案:"这个字既可以读作'科',也可以读作'柯'。
"解析:"科"和"柯"都是这个字的两种读音。
第三部分:简答题1. 问题:请简要说明《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小说?答案:《红楼梦》是一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府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悲剧的长篇小说。
解析:《红楼梦》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悲剧。
同时,小说中通过描绘贾府家族的兴衰变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润色修改。
(共6分)1)材料一中有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词义有疑问。
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2)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_____(3)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1)-(2)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承载zǎi 伫立zhùB. 承载zài 伫立zhùC. 承载zài 伫立chùD. 承载zǎi 伫立chù(2)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卷纸及答案)详解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一、基础知识(35分)1.课文填空(10分)①▲, 壮心不已。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 ▲。
③求之不得, ▲。
④▲,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⑤▲, 池非不深也, ▲,⑥▲, 猿则百叫无绝。
⑦在《蒹葭》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意境, 蕴涵执着、炽热的相思之情的句子是“▲”、“▲”、“▲”。
2.触摸汉字(4分)①生命又像一颗小树, 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蜂蝶围绕着他飘翔暄闹, 小鸟在枝头欣赏唱歌, 他会听见黄莺清吟, 杜鹃啼血, 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②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 来yìn 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他结出累累的果实, 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分)芳馨.(▲)(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 yìn(▲)庇(3)找出并改正第①句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改为(▲)(▲)改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有一项是(▲)(3分)A.我市的教师队伍中, 骨干教师逐年增多, 呈现出人才济济的好景象。
B.突然有人横穿马路, 这辆小汽车急忙戛然而止。
C、2009年的春晚, 小沈阳惟妙惟肖、技惊四座的表演, 获得全国观众高声叫好, 从而一炮走红, 身价百倍。
D.光武农贸大市场里, 各种水果应有尽有, 不胜枚举。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4分)A.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
一个人, 如果后来成了人物, 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 即便是缺点也无妨, 被看作优点。
B.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地球生物环境的演变以及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地球资源的知识。
C.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制造的一桩桩流血事件, 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选拔官员。
(2)概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几次遇险经历(两次即可)(3分)6.请仿照下面句子, 再写出两种幸福的情景来。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计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蹑(niè)手蹑(niè)脚B. 纤(xiān)维C. 沮(jǔ)丧D. 轻蔑(miè)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融汇贯通B. 颠扑不破C. 咄咄逼人D. 振聋发聩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由于他平时勤奋好学,因此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萎靡不振(wěi)B. 草长莺飞(zhǎng)C. 汗流浃背(jiā)D. 风驰电掣(chè)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山东省泰安市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1)wéi kuàng ()(2)píng shí ()(3)zhēn y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旅行收获颇丰。
(颇:很,非常)B. 那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离奇:非常奇怪)C. 她的歌声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如泣如诉:像哭泣一样,形容歌声悲凉动人)D. 他总是三心二意,做事情没有恒心。
(恒心:坚持不改变的心)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贮藏(zhù)憎恶(zèng)哺育(bǔ)B. 狭隘(ài)脸颊(jiá)遗骸(hái)C. 模样(mó)挑剔(tī)谬论(miù)D. 玷污(diàn)炫耀(xuàn)露骨(lòu)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昨天我们去了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古代的文物,让人叹为观止。
B. 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C. 我们在公园里散步,享受着新鲜空气,听着鸟儿清脆的歌生,心情格外舒畅。
D.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1)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潭影深(tān yǐng shēn)精卫填(tián)海B.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漫步在(màn bù zài)D. 炽热(chì rè)暮气沉沉(mùqì chén chén)6、(2)请根据下列诗句,完成相应的题目。
人教版初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词不属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A. 虽B. 师说C. 知D. 知己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的?()A. 阿长B. 蟋蟀C. 三味书屋D. 百草园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学而不厌B. 知无不言C. 言多必失D. 诲人不倦4.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背影》?()A.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B. 他走了,他走了,他走了!C.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D. 你快走,我没事。
5.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我的叔叔于勒》?()A. 他是个有身份的人,有地位的人。
B.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C. 你快走,我没事。
D.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时的感人场景。
()2.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5.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阿长的故事,以及阿长对《山海经》的热爱。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中,作者在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父亲买橘子时有一个动作是______。
2.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______。
3.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是指______。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的美女蛇的传说,是阿长告诉作者的。
()5.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作者买来了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感人场景。
2. 简述《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福贵”的原因。
3.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部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题干: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购物(wù)溜达(dǎo)购物(guò)漂泊(bó)B. 炽热(chì)悠闲(xián)沉着(chén)憔悴(cuì)C. 谦逊(xùn)煽动(shān)悲恸(tòng)沉默(mò)D. 谨慎(jǐn)炽热(zhì)沉重(zhòng)憔悴(cuì)2、题干: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每周开设一节作文写作课。
C. 这次比赛,他不仅赢得了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最佳运动员奖。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他这次考试的成绩进步很大,老师表扬他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B.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
C. 在中学生辩论会上,他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获得了阵阵掌声。
D. 春天到了,公园里百花争艳,美不胜收。
4、在下面的语段横线处填入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对于秋天,诗人笔下总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是诗的季节。
A. 秋天,是诗意的灵媒;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
B. 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秋天,是诗意的灵媒。
C. 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秋天,是诗意的灵媒。
D. 秋天,是诗意的灵媒;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
5、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附解析)Ⅰ卷一、(11小题;共27分。
1-3、6-8每题2分;4-5、9-11;每题3分)A.蓬篙(hāo) 裢黠(xié) 袖手旁观(xìu;)B. 胚芽(pěi) 晨曦(xī) 根深蒂国(tì)C.汲取(jí) 骸骨(hái) 豁然贯通(huò)D.颓唐(tuí) 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ī)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2)每逢节日。
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3)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不能___________。
A.承载触景生情混为一谈B.承担触景生情混淆是非C.承载睹物思人混淆是非D承担睹物思人混为一谈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几乎越来越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很多响应。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B.“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C.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D.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5.下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干里水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无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塔区第一学区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A.汲.(xí)水古刹.(shā)跌宕.(dànɡ)明眸.(móu)善睐B.涸.(hé)辙殷.红(yān)开辟.(pì)揠.(yà)苗助长C.惬.(jiá)意惺忪.(sōnɡ)地壳.(ké)探骊.(lì)得珠D.拮据.(jù)婆娑.(suī)螳.(tānɡ)水鄙夷不屑.(xiāo)【解析】A项汲(jí),刹(chà);C项惬(qiè),壳(qiào);D项据(jū),屑(xiè)。
刹、壳、据是多音字误读,汲、惬、屑是形声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褒贬取谛绮丽无精打采B.峻工纷纭荡漾不记其数C.峰峦茏罩玲珑一愁莫展D.恣睢和煦柔曼销声匿迹【解析】A项“谛”应“缔”;B项“峻”应为“竣”,“记”应为“计”;C项“茏”应为“笼”,“愁”应为“筹”。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A.毕业后,我的同座王立志随父母去了外地,从此我俩分道扬镳....,没有再见过面。
B.暴雨、山洪、泥石流纷至沓来....,使地震灾区雪上加霜。
C.大家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要高声喧哗,要销声匿迹....,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D.现在的电讯诈骗手段常常别出心裁....,花样翻新,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解析】A项“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用来表示同学分别是错用对象。
C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用来形容在公共场所讲文明,不在公共场所喧哗,错在望文生义。
D项“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诈骗手段是褒作贬用,词语色彩不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学生学习是否努力,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因素之一。
B.经过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使“嫦娥三号”探月飞船发射成功。
C.为保证校园安全,有关部门决定并讨论增加安保人员,保障校园安全。
D.通过大力整治,今天本市的污水排放量减少了一倍,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解析】B项缺主语,去掉“经过”或“使”。
C项语序颠倒,“决定”和“讨论”互换。
D项错用倍数,改成减少50%.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绿》是他《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中的第二篇。
这篇游记散文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陈涉世家》为陈涉立传,高度评价他推翻秦朝统治的“首事”之功。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与《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同为英国18世纪的著名作家。
其笔下人物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为“风”“雅”“颂”三类。
《关睢》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
【解析】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恨晚》)(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7-8题,共6分)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
材料一成书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6?1福建往琉球》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在《使琉球录》中清楚地指出了明朝与琉球疆域的分界:古米山属于琉球,而钓鱼岛在明朝版图之内。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成书的《日本一鉴》,由“奉使宣谕日本国”的郑舜功撰写。
该书更加明确地记录了钓鱼岛列岛为中国台湾所属,“钓鱼屿,小东小屿也。
”“小东岛”即古代对台湾的称呼。
意即钓鱼屿是属台湾的小岛。
《日本一鉴》是一部具有官方文书性质的史籍,它反映出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而钓鱼岛归属中国版图也已确凿无疑。
材料二琉球海沟深有二千米,位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等岛屿之间,东北端与日本海相接,西南与马里亚纳海沟相连,从地理上把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的只有二百米的大陆架上。
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列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材料三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岛之内。
”也就是说,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波茨坦公告》公认的日本领土,不仅不包括钓鱼岛,连冲绳都不是日本领土。
材料四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国防部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凡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活动的飞行器,相关国家有义务将飞行器的有关情况通告中方,以便识别并保证其飞行的安全。
中新网12月8日电据国家海洋网站消息,12月8日,中国海警2350、2166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海。
……(1)材料一、二、三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2分)答案:一、从历史文献中证明自明朝起钓鱼岛已归属中国版图;二、钓鱼岛与台湾岛同属中国大陆架,按照《大陆架公约》归属中国;三、根据《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不是日本领土。
(每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以上的给2分)(2)阅读材料四后,你会有什么样的看法?答案:示例一:我坚持支持中国政府、军队、海警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采取的正义行动。
示例二:我国政府、军队、海警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的主权和保障领海领土的安全。
示例三:我国在钓鱼岛巡航执法和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贯例的,这是我国正当的国家权力,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8.张老师虽然年轻,但平时勤于钻研,勇于创新。
教学认真负责,学科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大家的好评。
他最近在上级教育部门举行的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
“你”作为他的学生,会编怎样的一条短信,向张老师表示祝贺?(2分)答案:示例一:张老师:祝贺您在教学大奖赛上勇夺第一!您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比赛中,您都是一流,我为自己是您的学生而自豪!学生××。
示例二:张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无怨的付出,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我将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学生××。
(体例1分,内容1分。
体例得当,内容扣住题目,表述恰当即可给分)三、阅读(本大题含9-22小题,共3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4分)山茶花杨慎①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
海边珠树②无颜色,羞把琼③枝照玉台④。
【注释】①杨慎,明代四川新都人,曾得进士第一,后遭贬至云南永昌(今保山),从此居滇35年。
②珠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似玉如珠的树。
③琼:美玉。
④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宫室。
9.(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以雪、蜂、蝶作画,请你展开想象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2分)答案:银白的雪花漂洒在滇西的山川大地上,采花的蜜蜂和轻佻的蝴蝶都不见了踪影,只有红火的山茶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迎风傲雪怒放。
(2)第二、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答案:用衬托的手法,映衬出山茶花傲雪盛开、冰清玉洁的美丽形象,(1分)表达作者对云南山茶花由衷的喜爱之情。
(1分)四、阅读理解(共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0分)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山.行六七里山:在山上(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译文:山势环回,道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四角翘起坐落在泉水之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2.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美景(1分),描绘景物时从视觉、嗅觉的感官角度来写景物(1分)(2分)。
14.文中“醉”与“乐”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答案:“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1分)。
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10分)盐说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