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测试卷有答案
2024北京朝阳区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选用)2024.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 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修改润色。
(共6分)A. 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 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 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 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⑵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⑶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⑴-⑵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⑴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承载zăi伫立zhùB.承载zài伫立zhùC.承载zài 伫立chùD.承载zăi伫立chù⑵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箴言(zhēn yán)C. 缄默(jiān mò) 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的尊敬。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B.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梢。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流在山间蜿蜒流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夏天的树长得真绿,秋天的果实真甜。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C. 学习是快乐的。
D.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出自其作品《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名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计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蹑(niè)手蹑(niè)脚B. 纤(xiān)维C. 沮(jǔ)丧D. 轻蔑(miè)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融汇贯通B. 颠扑不破C. 咄咄逼人D. 振聋发聩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由于他平时勤奋好学,因此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萎靡不振(wěi)B. 草长莺飞(zhǎng)C. 汗流浃背(jiā)D. 风驰电掣(chè)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初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初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诗句中,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境最为相近的是()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C.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悄然(qiǎo)翘首(qiáo)炽热(zhì)B. 畸形(jī)桅杆(wéi)屏息(bǐng)C. 镌刻(juān)禁锢(gù)猝死(cuì)D. 锐不可当(dāng)踱步(duó)殚精竭虑(dān)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闽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国家人社部即将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将改善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
答案:C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答谢中书书》的第二个“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书”均是书信的意思。
B.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篇写景文具有骈文特色。
C.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D. 《列夫·托尔斯泰》是法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
答案:C5.对《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 这两句诗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B. “直”字表现了孤烟之高,“圆”字表现了落日之低,两相对照,极写边塞的荒凉。
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西城初三(上)期末语文2024.1一、基础•运用(共13分)年级开展了“美术里的中国”综合实践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参与了三个探究活动。
请你完成每个活动下的任务。
1.请在活动手册封面用正楷字书写“丹青承文化,墨彩绘时代”。
(1分)活动一:美术课上探古画题材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画的题材,下面是同学做的笔记。
..A.因为表达的是“从容不迫”的意思,所以“安详”一词中有错别字。
B.因为表达的是“用线条画出轮廓”的意思,所以“钩勒”一词中有错别字。
C.“寥”是“非常少”的意思,读作“liáo”。
D.“狩”是“打猎”的意思,读作“shòu”。
课上,老师带同学们重点赏析了《清明上河图》,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鉴赏文字。
A.大至河流的浩瀚、原野的寂静,小到招牌上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B.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到货摊上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C.小到货摊上陈设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大至寂静的原野、河流的浩瀚D.小到招牌上细小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大至原野的寂静、浩瀚的河流活动二:纪念馆里悟民族精神同学们参观了徐悲鸿纪念馆,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参观笔记及搜集到的《六骏图》图片。
4.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痛心疾首B.栩栩如生C.断章取义D.前仆后继5.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横线短语“奔腾之魂”的含义是_________。
(2分)活动三:纪录片里叹经典“活化”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观后感。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2分)7.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有感而发,下列表达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代表,真可谓“工笔长卷描绘生活百态,清明上河留存汴京繁华”。
B.徐悲鸿将抗战情怀融入到作品中,激励民众奋起反抗,这难道不是伟大与崇高的体现吗?C.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用数字虚拟技术“活化”名画,好似一个真实而又静止的美术馆。
闵行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3分)心忧炭贱愿天寒2.(3分)静影沉璧3.(3分)无可奈何花落去4.(4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5.(1分)宋(1分)欧阳修6.(2分)来到(2分)看7.(3分)D8.(2分)心远(2分)超脱世俗(2分)与民同乐9.(2分)有意(2分)无心(3分)顺其自然/凡事不必刻意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10.(2分)(1)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2分)(2)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融会贯通;(2分)(3)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还应强化内外联动。
11.(3分)B12. 示例:(1分)放在第3段。
(2分)阳明中学举办了“阳明文化周”活动,不仅学习了儒家思想,加强了阳明学子践行儒家思想。
(1分)作为事实论据或者举例论证;(2分)论证了通过以行践知,外化于行的方式,达到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20分)13.(1)(2分)“我”在书桌前删改文章、想象文章发表、画插图等(2)(2分)书桌带给“我”温馨、享受、安全感14.(3分)A (2分)B15.(2分)让人心灵舒适的书16.“释放”好,(3分)“释放”这个动词,写出了“美好与忧伤”先是积蓄在内心里,然后通过写作表达出来的过程,(1分)表现了写作带给作者的酣畅与惬意。
(1分)点明了在书桌前写作对“我”的意义。
“流淌”好,(3分)“流淌”这个动词,将“美好与忧伤”有形象化,写出了在写作中情绪表达的舒缓与轻柔,(1分)写出了写作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1分)点明了在书桌前写作对“我”的意义。
17.(1分)用“迷人”修饰“书桌”,新颖别致;(1分)“迷人的书桌”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指“我”在书桌前读书写作的日子;(2分)书桌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了我在书桌前的阅读,能让我思绪纷飞,进行无尽的文学想象,与作者与书中人物相遇,在做梦中去向远方等,我在书桌前的写作,能让我表达内心的感受,书桌见证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2分)用“迷人的书桌”为题,蕴含了阅读与写作对“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 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 提交(tí jiāo) 悲切(bēi qiē)B.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恬静(tián jìng) 审时度势(shěn shí duó shì) 奋发(fèn fā)C. 寥落(liáo luò) 珠圆玉润(zhū yuán yù rùn) 没落(mò luò)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息息相关(xī xiāng qiè xiāng)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没落(mò luò) 奋发(fèn fā)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恬静(tián jìng)B. 踌躇(chóu chú) 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 提交(tí jiāo) 悲切(bēi qiē)C. 寥落(liáo luò) 珠圆玉润(zhū yuán yù rùn) 没落(mò luò)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 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息息相关(xī xiāng qiè xiāng)答案:A3. 下列诗句,属于《诗经》的是:A.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大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试题答案

大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初三语文参考答案2024.1一、基础·运用(共13分)1.答案:D(共2分)2.答案示例:读小说能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不同的故事,获得很多的启示。
(共2分。
补充内容同“启示”“感悟”等意思相关即可)3.答案:《儒林外史》(共1分。
有错字不得分)4.答案示例:海报一“孙悟空”三个字使用的是行书,行书灵动流畅、变化自如的特点,正如孙悟空的头脑灵活,机智勇敢,自由洒脱。
海报二“保尔”两个字使用的是楷书,楷书方正端庄,刚劲有力,正如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搏斗的保尔,正直坚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海报三“范进”两个字使用的是草书,笔意连绵,狂放不羁,正如范进得知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癫狂丑态,展现出了他为追求功名而神魂颠倒的样子。
(共2分。
书体判断及特点1分,同人物特点建立联系1分)5.答案:C(共2分)6.答案:B(共2分)7.答案示例:阅读小说就像在品茶,初尝微苦,细细品味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共2分。
修辞恰当1分,表述清晰1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共4分)8.答案:①愿为市鞍马②暂凭杯酒长精神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共4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二)(共6分)9.答案示例:①拔剑四顾②渴望得到明主重用③低沉、徘徊④自信乐观、勇往直前(共4分。
每空1分,意对即可)10.答案:B(共2分)(三)(共8分)11.答案:C(共2分)12.答案:D(共2分)13.答案示例:《宋史·范仲淹传》中范仲淹指出宰相吕夷简选拔官员任人唯亲,建言皇帝不要把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的事全交给宰相,体现了他主张选拔官员要公平,心怀国事;《江上渔者》中范仲淹写江上行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晓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艰辛和危险,表达了他对渔民的深切同情,心怀百姓。
(共4分。
每点2分)三、名著阅读(共5分)答案示例一:阅读《骆驼祥子》时,我圈画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时燥热天气描写的语句,在旁边做了批注,判断出这里是环境描写,表现出祥子拉车的艰辛,也看到了一个为理想而吃苦耐劳的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城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初三语文本试卷共25题,满分13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共26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péi)_______偿陶(yě) ________ 无精打(cǎi)_______ 一(chóu)_____莫展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②这大大小小、不记其数的群峰,竞是日晒雨淋、水流侵饰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
(10分)(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②,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晏殊《浣溪沙》)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⑥。
(曹操《》)⑦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⑧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4.调整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语序,并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称整齐。
(2分)感慨动荡不安的时局,壮志难酬情怀的抒发,田园边塞的风光描写,同情人民生活的疾苦,使得唐代诗歌内容丰富多彩,为唐代诗歌营建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奥运会理念和举办国文化的高度凝练。
下列是近几届奥运会的“口号”,你喜欢哪一个口号,并说说你的理由? (2分)2004年雅典夏季奥运会Welcome Home欢迎回家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An Ever Burning Flame永不熄灭的火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答: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4分)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
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
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材料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法国的成功举办,让法国民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由此在法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
(1)用简洁语言综合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答:(2)“中国文化年”的成功举办为我们应对“洋节流行”提供了怎样的启示?(2分)答:第二部分(共44分)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3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 ) ( )8.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告于莅事者B.吾祖死于是C.多会于此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9.用现代汉语翻译“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分)答:10.《捕蛇者说》中有一处描写“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和文中哪一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并说说这两处描写的作用。
(3分)答:1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微斯人,吾谁与归?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和他志同道合吗?(2分) 答:阅读《绿》中的二段文字,完成(12—14)题。
(7分)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2.请细细体会“拍”、“抚摩”、“掬”、“吻”这几个动词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13.结合《绿》全文来看,你认为作者将梅雨潭的绿取名为“女儿绿”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14.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备受人们欢迎,给人以活力的色彩。
绿,诱发人的无限想象,而被赋予多种含义。
绿也是历来文人墨客吟咏的颜色。
时下,也风行绿色,诸如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绿色相城。
请挑选其中一个绿色短语,并说说它的含义。
(2分)答:阅读《成功》中的二段文字,完成(15—16)题。
(5分)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5.有同学认为划线处的内容删除也不影响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呢?(2分)答:16.作者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你觉得补上什么“更为全面”呢?请具体说出你的理由。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6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入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
三十年前(1972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开始把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日程上来。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皮影戏、面花等,还有南方的傩戏,苗族刺绣,藏族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传统。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一旦消失,是不可再生的。
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
中国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
1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面临失传和正在失传的各种传统文化的总称。
B.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遗产、活态文化、民间文化。
D.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有着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体现各民族文化形态血脉相连。
18.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和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
19.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次移师出京,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苏州相城颁奖。
文化遗产“相城十绝”(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泥盆、渭塘珍珠、相城琴弓、苏派砖雕、太平船模、黄桥铜器、水乡草编、阳澄渔歌)风光无限。
请你选择一绝,做简洁形象的介绍。
(2分) 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
(13分)城市与文化①到绍兴游沈园,纯因为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
这座800年宋代私家园林,格局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②然而,读过陆游《钗头凤》和《沈园》诗词,走在园林每一步都有了不简单的感受。
跨过放翁桥,凝视宋池里翠荷田田,脑际闪现陆游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谧静无人的冷翠亭,红鲤悠游自在的葫芦池,残垣叫人心惊的孤鹤轩,没有暗香红影的问梅槛,不期然低吟“桃花落,闲池阁”;望着入夏以来郁郁葱葱的“宫墙柳”,历史长年徘徊不去,陆游的黯然长叹萦绕耳际,唐琬的凄怆泪痕重现眼前。
于是,不起眼的园林有了历史文化滋润,处处让人感动,再三流连,不舍离去。
③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
只要读过宋词,只要懂得陆游,只要曾经在感情道路上有过遗憾,便会不自禁地为沈园故事一再注入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树间,黯然神伤。
④出了沈园旧入口,眼前是一座填平湖沼地兴建的新园林,进入观赏,都是仿古建筑,放眼尽属“假”山“假”石“假”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风采,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
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再华美园林也不过一个主题娱乐公园,仅供人拍摄婚纱外景彩照,激不起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