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初三语文期末考试的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的特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一、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一(5)题。

(共9分)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

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 (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

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

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

有的【戊】。

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 (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

有的还【己】。

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a)B.藏书(z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e)C.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e)D.藏书(zang) 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a)(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____,②处应填。

(2分)(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即使也并且B.虽然但是也C.尽管还又D.不但而且还(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5)仔细观察下面的闲章,请选择其中一枚,将其内容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上的田字格内。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箴言(zhēn yán)C. 缄默(jiān mò) 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的尊敬。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B.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梢。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流在山间蜿蜒流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夏天的树长得真绿,秋天的果实真甜。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C. 学习是快乐的。

D.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出自其作品《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名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3 分)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1 分)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

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

《诗经》之美,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

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

”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

它来自远古,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B.“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C.“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D.“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Top10”的专题研究成果。

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却在大浪淘沙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

宋词之美,美不胜收,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 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

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大浪淘沙B.美不胜收C.拍案叫绝D.物以类聚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润色修改。

(共6分)1)材料一中有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词义有疑问。

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2)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_____(3)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1)-(2)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承载zǎi 伫立zhùB. 承载zài 伫立zhùC. 承载zài 伫立chùD. 承载zǎi 伫立chù(2)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2023-2024厦门期末质检考试卷-初三语文-原卷+答案

2023-2024厦门期末质检考试卷-初三语文-原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共6页,共21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补写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2),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7)望月思亲,苏轼抒发美好祝愿:“①,②”(《水调歌头》);思归难归,范仲淹喟叹:“③,④”。

(《渔家傲·秋思》)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巍①(é)俊秀、端庄典雅的嘉庚建筑是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

橙红鲜亮的嘉庚瓦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陈加俊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龙海榜山镇,以烧瓦为生。

嘉庚瓦制作工艺,是他的家族几代人努力守护百年。

在创办集美小学前,陈嘉庚到龙海考察,()遇到陈加俊的爷爷陈元盛。

两人相谈甚欢,决定由陈元盛为陈嘉庚()一种美观、坚固、耐用的瓦片。

历经百年风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屋顶的那一②(mǒ)橙红,依旧鲜亮。

每一片嘉庚瓦,都体现了嘉庚先生③(ruì)意革新、精益求精的()。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偶然冶炼精神B.偶然烧制精神C.偶尔冶炼风骨D.偶尔烧制风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分)3.名著阅读。

(6分)(1)鲁达一直走在救人的路上,可见其侠肝义胆。

请仿照以下示例,再简要概括一个鲁达救人的情节。

(2分)示例:救刘太公女儿,大闹桃花村。

(2)宋江在“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一回中评价李逵:“壮哉,真好汉也!”你认同宋江这一评价吗?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A.涟漪(yī)攫取(jué)馈赠(kuì)越俎代庖(páo)B.豁免(huò)胚芽(pī)黝黑(yǒu)鳞次栉比(zhì)C.慰藉( jí)沉湎(miǎn)骸骨(hái)装模作样(mó)D.臆测(yì)翘首(qiáo)深邃(suì)断壁残垣(huán)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佝偻晨羲蔚为壮观万恶不赫B.巉岩锦障吹毛求庇顶礼膜拜C.窒息笑涡中流砥柱一泻千里D.篷蒿荣膺万籁具寂遍稽群籍二、其他1.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线上。

(1)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正式(公布颁布发布)钓鱼台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

(2)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谈论着这件事的细枝末节。

2.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中华民族一种手工编制的特有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②“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文字发明前,人们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③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第②句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请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三、默写经典诗文默写(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2023年试卷及完整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2023年试卷及完整答案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完整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贮(zhù)蓄俯瞰(gǎn)怪诞(dàn)不经...B.热忱(chén)悄(qiǎo)然锲(qiè)而不舍...C.喧嚣(xiāo)翩(piān)然怒不可遏(è)..D.迸(bèng)溅簇拥(cù)孜(zī)孜不倦...2、下列各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蹿掇翌日人情事故行将就木B.羁跘帷幕分崩离析纷至踏来C.演译雾霭不知所挫接踵而至D.山麓黧黑招摇撞骗销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苦心孤诣的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他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对偶比喻拟人)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反问)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比喻对比)D.雨说: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反问拟人)6、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的是()A.“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初三语文期末练习卷(建议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4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欲说还休,却道“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2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有删改)【注】①儋:即儋州。

②罗浮:即罗浮山。

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

④悛(quān):改变。

2.【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 2018.1一、基础·运用(共16分)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

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极尽表达出诗人愿意化身千万梅花的浪漫情怀。

可以说,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它隐逸孤清,高洁傲然,坚贞自守,高标俊逸,成为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

历经岁月磨砺,梅花的象征意义丝毫不减。

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赋予了梅花乐观坚韧○2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

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个错字,最后一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错字修改:将“”改为“”句子修改:将“”改为“”2.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3.同学们探究“咏梅诗”时,发现诗歌多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含义。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梅花凌寒傲雪的风姿。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使用对偶,对仗工整,意境脱俗,是咏梅的佳句。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其与世无争的坦荡和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以传神之笔写梅花隐于春色又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赋予梅花以人的精神风采。

4.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书法,书写“梅花诗”。

学生小王觉得“梅”字的第9笔颇为难写,还需多练。

近日,他准备临摹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贴在教室里。

你建议他临摹以下哪种书体?结合书体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3分)楷书行书“梅”字的第9笔是我建议他临摹体,理由是5.钱币也是文化的载体。

同学们还关注到了钱币上的梅花。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探究一下我国第四套金属流通币“梅花5角”正面采用梅花图案的设计意图。

(2分)6.材料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1,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例如,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常引用他《游山西村》中的名句“○2,○3”,让朋友看到光明和希望。

(3分)7.鲁迅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书屋的后园就植有几株腊梅,曾为少年鲁迅的书塾生活增添几分趣味。

我们学习过鲁迅叙写这段往事的作品《○1》,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散文集《○2》中。

(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古诗文默写(3分)8.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分)9. ,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1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二)古诗词阅读(4分)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1—12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3分)答:12. 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

(1分)(三)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6题。

【甲】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乙】乾道六年,宋孝宗召(弃疾)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1当国,帝锐意恢复。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2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改动)注:○1[虞允文] 人名。

宋名臣,曾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

○2[知] 做知州。

13. 根据所给释义,判断文中加点字的字音。

(填写序号)(2分)(1)劲:①jìng刚正,正直。

②jìn 力气,力量。

持论劲.直:________ (2)长:①cháng优点。

②zhǎng 生长,成长。

消长.之势:________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因.起舞因.人而异B.自相鱼肉..鱼肉..百姓C.起冶铸兵.兵.临城下D.甚备.德才兼备.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翻译:_______16. 祖逖面对“○1”(用原文回答)的困难,采取的对策是“起冶铸兵”。

辛弃疾同样提议收复失地,也不被支持,反而被外调滁州。

他在滁州,面对“州罹兵烬,井邑凋残”的现状,采取的对策是○2(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三、名著阅读(共5分)17. 下面是《论语》中的几则语录,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2分)○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在以上的几则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都谈到○1的重要性。

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徐庶被迫投曹后,践行与刘备的约定未献一计;又如○2。

(2分)18.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红岩》《海底两万里》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字左右)(3分)答: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

(共7分)【材料一】2017年11月5日,我国第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

它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

”自古以来,北斗星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将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饱含着中华儿女的民族复兴之梦。

此次“一箭双星”的升空,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

根据计划,2018年底我国还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预计2020年左右,将共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范围服务。

建成后的北斗三号是一个覆盖全球的系统工程,与前两代“北斗”相比,建设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系统性更强。

作为全球覆盖的卫星系统,至少需要有20颗卫星同时提供稳定服务,这对北斗三号的质量要求更高,可靠性需更强,授时精度(与标准时间差)需达20纳秒;其定位精度也将大幅提升,达到2.5至5米,并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

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不断①(完善实施),北斗三号将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

此外,北斗三号保留了北斗一号、二号的短报文功能,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

【材料二】2000年,我国先后发射了4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建成了世界首个有源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区域导航定位。

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为20米,授时精度为100纳秒。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独创了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可以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也就是说,不仅用户可以发送短报文,“北斗”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在实际运用中将短信和导航结合起来。

2007年至2012年,我国陆续发射了14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秒提高到0.2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短报文字数每次可达120个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材料三】我们平时的通信非常方便,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手段很多,但其实都是高度依赖光纤.和基站的,当这些基础设施遭到大面积损坏时,那些通信手段就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当时的北斗一代系统发挥出了不受地面影响的优势,成为了救援部队和前线救援人员最得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有效利用,②(彰显表明)了北斗服务民生的技术优势。

远洋渔业是个充满危险的行业。

北斗二代在投入运行后,渔民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装北斗卫星船载终端,其双向短报文功能在渔船救险方面得到了完美应用,遇到险情后一键求救,终端会自动把附带着定位信息的求救短信通过卫星发给岸上的救援队,保证了第一时间的救援。

事实上,北斗卫星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并不遥远,它提供的服务无处不在。

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更精准地报告“我在哪里”,即使在树荫下也不会出现“漂移”。

从抢险救灾到渔业播报,再到共享单车……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各类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以“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应用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