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初三语文期末考试的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的特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一、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一(5)题。

(共9分)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

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 (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

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

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

有的【戊】。

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 (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

有的还【己】。

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a)B.藏书(z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e)C.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e)D.藏书(zang) 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a)(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____,②处应填。

(2分)(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即使也并且B.虽然但是也C.尽管还又D.不但而且还(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5)仔细观察下面的闲章,请选择其中一枚,将其内容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上的田字格内。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箴言(zhēn yán)C. 缄默(jiān mò) 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的尊敬。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B.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梢。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流在山间蜿蜒流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夏天的树长得真绿,秋天的果实真甜。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C. 学习是快乐的。

D.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出自其作品《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名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3 分)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1 分)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

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

《诗经》之美,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

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

”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

它来自远古,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B.“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C.“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D.“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Top10”的专题研究成果。

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却在大浪淘沙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

宋词之美,美不胜收,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 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

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大浪淘沙B.美不胜收C.拍案叫绝D.物以类聚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润色修改。

(共6分)1)材料一中有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词义有疑问。

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2)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_____(3)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1)-(2)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承载zǎi 伫立zhùB. 承载zài 伫立zhùC. 承载zài 伫立chùD. 承载zǎi 伫立chù(2)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2023-2024厦门期末质检考试卷-初三语文-原卷+答案

2023-2024厦门期末质检考试卷-初三语文-原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共6页,共21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补写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2),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7)望月思亲,苏轼抒发美好祝愿:“①,②”(《水调歌头》);思归难归,范仲淹喟叹:“③,④”。

(《渔家傲·秋思》)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巍①(é)俊秀、端庄典雅的嘉庚建筑是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

橙红鲜亮的嘉庚瓦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陈加俊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龙海榜山镇,以烧瓦为生。

嘉庚瓦制作工艺,是他的家族几代人努力守护百年。

在创办集美小学前,陈嘉庚到龙海考察,()遇到陈加俊的爷爷陈元盛。

两人相谈甚欢,决定由陈元盛为陈嘉庚()一种美观、坚固、耐用的瓦片。

历经百年风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屋顶的那一②(mǒ)橙红,依旧鲜亮。

每一片嘉庚瓦,都体现了嘉庚先生③(ruì)意革新、精益求精的()。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偶然冶炼精神B.偶然烧制精神C.偶尔冶炼风骨D.偶尔烧制风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分)3.名著阅读。

(6分)(1)鲁达一直走在救人的路上,可见其侠肝义胆。

请仿照以下示例,再简要概括一个鲁达救人的情节。

(2分)示例:救刘太公女儿,大闹桃花村。

(2)宋江在“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一回中评价李逵:“壮哉,真好汉也!”你认同宋江这一评价吗?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A.涟漪(yī)攫取(jué)馈赠(kuì)越俎代庖(páo)B.豁免(huò)胚芽(pī)黝黑(yǒu)鳞次栉比(zhì)C.慰藉( jí)沉湎(miǎn)骸骨(hái)装模作样(mó)D.臆测(yì)翘首(qiáo)深邃(suì)断壁残垣(huán)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佝偻晨羲蔚为壮观万恶不赫B.巉岩锦障吹毛求庇顶礼膜拜C.窒息笑涡中流砥柱一泻千里D.篷蒿荣膺万籁具寂遍稽群籍二、其他1.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线上。

(1)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正式(公布颁布发布)钓鱼台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

(2)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谈论着这件事的细枝末节。

2.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中华民族一种手工编制的特有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②“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文字发明前,人们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③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第②句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请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三、默写经典诗文默写(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2023年试卷及完整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2023年试卷及完整答案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完整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贮(zhù)蓄俯瞰(gǎn)怪诞(dàn)不经...B.热忱(chén)悄(qiǎo)然锲(qiè)而不舍...C.喧嚣(xiāo)翩(piān)然怒不可遏(è)..D.迸(bèng)溅簇拥(cù)孜(zī)孜不倦...2、下列各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蹿掇翌日人情事故行将就木B.羁跘帷幕分崩离析纷至踏来C.演译雾霭不知所挫接踵而至D.山麓黧黑招摇撞骗销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苦心孤诣的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他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对偶比喻拟人)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反问)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比喻对比)D.雨说: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反问拟人)6、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的是()A.“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初三语文期末练习卷(建议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4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欲说还休,却道“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2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有删改)【注】①儋:即儋州。

②罗浮:即罗浮山。

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

④悛(quān):改变。

2.【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6年01月一、基础、运用(共26分)⒈请用楷书写一句你认为可以奉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

要求书写规范、端正、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

沁园相传是东汉时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倚势强夺,后人作诗以讽其事,故此得名沁园春。

沁园春调分上下两片.(piān piàn),共114字。

本词牌格调.(diào tiáo)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之情。

1936年1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

2月初,部队到达陕西清涧县袁家沟,2月下旬部队开始东渡黄河。

在袁家沟期间,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后(攀登攀爬)到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视查)地形。

目睹雪后的壮丽景色,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怀着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心,毛泽东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气壮山河)的壮丽词章。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选填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片(piān)调(diào) 攀登视查气壮山河B.片(piàn)调(diào) 攀登视察气吞山河C.片(piàn)调(tiáo) 攀爬视查气壮山河D.片(piān)调(tiáo) 攀爬视察气吞山河(2)对《沁园春雪》一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中,千里、万里两句运用互文修辞,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突出了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顿失二字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迅速。

C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化静为动,以动态写静态,说山、原在舞在驰,传神地将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的生机勃勃,生动活泼。

D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只识”二字带有赞美赞颂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的旷代文治武功。

3.下列各组的两个句子使用了同一个成语或俗语,使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小杨就会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会满意。

②这位名侦探经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使一个个悬案水落石出,真是让人佩服。

B.①一旦经济处于下滑状态,中小企业便首当其冲。

②要说位于我们区的风景名胜,首当其冲是天坛。

C.①校曲艺团的同学们抓紧时间练功,因为他们深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道理。

舞台上的辉煌来自舞台下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艰辛付出。

②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经过练习,吴红的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D.①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不足,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4.对下面语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二〇〇七年最末一个晚上,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国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

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

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然后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

这是跨年之夜。

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A.“大胆放肆”与其后“一颗一颗堂堂出现”配合,写出了城市黯淡灯火下次第出现的星星明亮的程度。

B.“人声鼎沸,乐鼓翻腾”这两个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写出了跨年夜时人们极度欢乐的情形,与后面写暗巷骑楼下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C.“像河水般涌动”形象描绘出了城市观光客人数之多。

D.四个“不是”反复出现,表明这个跨年夜庆典没有文化意义,作者对之持完全否定态度。

5.下面各语中,关联词语使用修改有误的是(2分)A.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修改:“即使”与“但”不搭配。

应该把“即使”改为“虽然”,把“但”改为“也”。

)B.他不仅忙了一天,而且精神特别好。

(两个分句应为转折关系,可将“不仅而且”改为“虽然但是”)C.他因为穿一件浅绿色上衣,显得有些消瘦。

(两个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应该删去“因为”。

)D.他许下许多愿,我不会同意的。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使两个分句的关系不明确。

可以加上“虽然但是”或“尽管也”)6.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乡》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这篇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的描写,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陈涉世家》中的“世家”是《三国志》中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

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默写(5分)(1)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州。

(温庭筠《望江南》)(1分)(2)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3),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4),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1分)(5)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8.名著阅读(5分)①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

杨志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

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这段话描述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填书名)中的一个情节。

这一情节是,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天王晁盖、、、等(须写出绰号和人物)。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2题。

(共12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①!涉之为王沈沈②者。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夥颐:夥,同“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沈沈:通“沉沉”,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辍.耕之垄上辍:②或.说陈王曰或:③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之:;之: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1.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原因: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5题。

(共14分)蟋蟀鸣时易感秋①“扯花生了!”小时听到这句话,就如同得到一个节日庆典的号令。

②时序到了农历七八月,春天时播种的花生便到了收获的季节。

每到扯花生的日子里,于小伙伴而言,高兴的事情就少不了。

能尝到带着土腥味的、多于牛奶般汁液的、纯纯香味的鲜花生,是这时节第一要紧的美事。

③要实现这美事,得靠自己。

大人们扯起的花生,那是颗粒都归生产队的。

奢望从大人们的筐里抓一把来吃,面对的惩罚很多:扣家长的工分,别人的责骂,冷眼,嘲讽。

所以,那时小伙伴们都很自觉自愿的远离大人那装满花生的箩筐。

④小伙伴们是不会悲观的,大人们扯过花生的地方,碰巧时,总会有那么几颗深埋在地里的、不愿意随大流出来的、想要馈赠儿童饥肠的花生。

仔细用小锄头刨开泥土,就会看见随着翻起的泥土裹夹着的通体黄白、肥滚溜圆的“漏网”花生。

这时,小伙伴们会受到一种巨大的鼓舞,热情高涨,以至于忘乎所以,我们会拼命的刨土,弄得花生地里尘土飞扬,还自以为是那个在硝烟中冲锋陷阵的战士,陶醉着呢。

⑤当然,这样的好事、美景不是时时都有,处处都在的。

小半天劳作下来,小竹篮里也就刨到那二十来颗。

有时还因为自己的兴奋过度,乱丢竹篮,把仅有的一点胜利果实不知甩到何处。

于是,自己只能挎着那只有几颗花生懒散地躺在底部的竹篮悻悻离去。

⑥儿童们大都忘事,当下一次大人们再次出现在花生地里时,尾随的又是一伙儿提着竹篮,扛着小锄头的孩子,而且还多带了一件工具,带盖的小鱼篓。

那时候似乎不曾有个辛苦,也不曾有个几乎空手而归。

正所谓“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

儿童擒柳絮,不得又何妨。

”⑦依旧兴高采烈的刨着土儿,依旧是那么的信心满满。

可刨了一阵儿,我们往往就扔下锄头和竹篮,拎着鱼篓去捉蟋蟀了。

找一片扯过花生的堆满了花生藤和杂草的僻静地,小心蹲下,把手作喇叭状搁在耳后,仔细聆听那“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的声音从哪个旮旯发出。

⑧一旦听出点的眉目,几个人就会循着声音的方向蹑手蹑脚地过去。

到了,把身子放低。

有人轻轻把可能藏有蟋蟀的花生藤及草掀开,土块搬开。

其他人,有拿竹篾帽的,有拿衣服的,如临大敌搬随时准备扑向蹦出来的蟋蟀。

蟋蟀是聪明的,在小伙伴们动作的时候,它们已经销声,但没有匿迹,它们攒足了劲儿,一旦被发现就飞窜出去。

弄得我们无暇四顾,扑这丢那,好不容易逮到几只,又往往是掉只脚折条腿的,哪还上得了角斗场?⑨强抓是不行了,只能智取。

我们会设法找那些钻在地道里的弄。

大个的哥哥们说他们有经验,既能把蟋蟀呛出来,又不至于淹死。

于是我们这些小屁孩,被指挥去提水,大个的哥哥们只管往地道灌里水。

这招还真灵,就真的逮到好几只。

末了,灌水的哥哥们拿了翅膀凹凸有皱褶的,尾部只有两根针的蟋蟀。

把三根针的给我们这些提水的,说是男单女双,他们要了母的,把公的给了我们,因为我们辛苦;翅膀有皱褶的蟋蟀飞不远,不好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