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经典语录

合集下载

智囊(选录) 原文 杂智部

智囊(选录) 原文 杂智部

〔评〕“包铁面”尚尔,况他人乎!
杂智部·韩昭侯 子之 译注
作者:冯梦龙
【原文】
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科尝为人居间公事。其人约于公所封物,正较量次,有一跛丐,右持杖,左携竹篮,篮内有破衣,捱入乞赏。科拈零星与之,丐嫌少,科佯怒,取元宝一锭掷篮中,叱曰:“汝欲此耶?”丐悚惧,曰:“财主不添则已,何必怒?”双手捧宝置几上而去。后事不谐,其人启封,则元宝乃伪物,为向丐者易去矣骗局 译注
作者:冯梦龙
【原文】
万历戊子,杭郡北门外有居民,年望六而丧妻。二子妇皆美,而事翁皆孝敬。一日忽有老妪立于门,自晨至午,若有期待而不至者。翁出入数次。怜其久立,命二子妇询其故,妇曰:“吾子忤逆,将诉之官,期姐子同往,久候不来,腹且枵矣。”子妇怜而饭之,言论甚相惬,至暮,期者不来,因留之宿,一住旬日。凡子妇操作,悉代其劳,而女工尤精。子妇唯恐其去也,谓妪无夫而子不孝,茕茕无归,力劝翁娶之,翁乃与合。又旬余,妪之子与姐子始寻觅而来,拜跪告罪,妪犹厉詈不已,翁解之,乃留饮。其人即拜翁为继父,喜母有所托也。如此往来三月,一日妪之孙来,请翁一门,云已行聘,妪曰:“子妇来何容易,吾与翁及两郎君来耳。”往则醉而返。又月余,其孙复来请云:“某日毕姻,必求二姆同降。”子妇允其请,且多贷衣饰,盛妆而往,妪子妇出迎,面黄如病者,日将晡,妪子请二姆迎亲,且曰:“乡间风俗若是耳。”妪佯曰:“汝妻虽病,今日称姑矣,何以不自往迎,而烦二位乎?”其子曰:“规模不雅,无以取重。既来此,何惜一往?”妪乃许之,于是妪与病妇及二子妇俱下船去,更余不返,妪子假出觇,孙又继之,皆去矣。(边批:金蝉脱壳计。)及天明,遍觅无踪,访之房主,则云:“五六月前来租房住,不知其故。”翁父子怅怅而归,亲友来取衣饰,倾囊偿之,而二妇家来觅女不得,讼之官,翁与子恨极,因自尽。

智囊全集欧阳文言文翻译

智囊全集欧阳文言文翻译

原文:夫智囊者,国之栋梁也。

自古圣贤,无不以智囊为重。

盖智囊者,治国之术也。

夫治国,非一日之功,必有智囊之助。

故曰:“国不可一日无智囊。

”智囊之用,大矣哉!国家之事,无不以智囊为本。

有智囊,则政事昌明,国家强盛;无智囊,则政事昏暗,国家衰弱。

是以,圣贤之君,莫不广求智囊,以为国家之利。

昔者,孔子游于鲁,闻其邻人曰:“吾闻鲁国将有大事,吾将往观之。

”孔子曰:“大事者,必得智囊。

”于是,孔子遂往观之。

果见鲁君召集群臣,共商国是。

孔子观其议,曰:“此智囊也。

”遂留鲁,为鲁君谋国事。

又闻孟子曰:“智者,国之宝也。

无智者,国之灾也。

”孟子之言,诚哉!夫智者,非一日之功,必积久而成。

是以,治国者,必广求智者,以为国家之宝。

智者之用,大矣哉!国家之事,无不以智者为本。

有智者,则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无智者,则国家衰败,百姓流离失所。

是以,圣贤之君,莫不广求智者,以为国家之福。

智者与智囊,虽异名而同功。

然智者,必积久而成,非一日之功;智囊,则一时之才,可遇而不可求。

是以,治国者,必兼用智者与智囊,以成国家之业。

余尝谓:智囊者,国之栋梁也。

治国之道,在于广求智囊。

智者,国之宝也。

治国之道,在于广求智者。

智者与智囊,相辅相成,共成国家之业。

夫如是,国家必昌盛,百姓必安居乐业。

翻译:智囊,是国家的栋梁。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重视智囊。

因为智囊,是治理国家的策略。

治理国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智囊的帮助。

所以说:“国家不能一日无智囊。

”智囊的作用,多么重大啊!国家的大事,无不以智囊为本。

有了智囊,政治事务就会昌明,国家就会强盛;没有智囊,政治事务就会昏暗,国家就会衰弱。

因此,圣贤的君主,无不广泛寻求智囊,以谋国家之利。

以前,孔子在鲁国游历,听到邻居说:“我听说鲁国将要发生大事,我将前往观看。

”孔子说:“大事,必定需要智囊。

”于是,孔子就前往观看。

果然看到鲁君召集群臣,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孔子观察他们的讨论,说:“这就是智囊。

冯梦龙-智囊全集之译文摘录

冯梦龙-智囊全集之译文摘录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并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原则可依循,而是对应着不同的现实难局,有恰如其分的不同对策。

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出现深具智慧的反应;倒是聪明的人往往因为太紧守着某些原则,遂做出错误的判断来。

因此,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的,不会被既有的原则、经验和思考方式所局限,所以能充分灵活、充分弹性的深入变动诡谲的难局里,洞见常人所不能见的问题核心,察知常人所不能知的长远发展,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出乎常人的想象,甚至乍看起来是违反常识的,惟有等到问题完全解决,才能看清这样深远通透的智慧来。

这样不拘原则的上上智慧,虽是不科学,然而多知道一些这类的智慧事迹,却也能有效增加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见大卷一一太公望(吕尚,为周文王师)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叫华士的人,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情,人们称赞他很贤明。

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

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辅佐称王为政)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

昭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

如果表扬他,使他称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孔子的学生曾受少正卯(春秋时鲁大夫)言论的诱惑,数度离开学堂,使学堂由满座称为空虚。

孔子作大司寇(掌管刑狱的官)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杀了他。

自贡向孔子进言道:“少正卯是路过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

(画尽奸雄的隐密)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冯梦龙《智囊全集》10句经典名言警句,受益匪浅

冯梦龙《智囊全集》10句经典名言警句,受益匪浅

冯梦龙《智囊全集》10句经典名言警句,受益匪浅冯梦龙著作的《智囊全集》,是摘抄秦代至明几代史书和民俗外史作为参照的教材。

它是一本体现古人机敏应用智术智谋解决困难,积极防御的神书。

大家称它为“千载智谋第一书”。

蕴含在其中的诗句,及其表明的大道理,一旦你了解,便会终身获益。

下列便是《智囊全集》10个充斥着聪慧的语句,只读一遍也受益匪浅。

1.智慧无意间与智慧重合,又不是千愁万绪。

【译文翻译】聪明人最高境界的人生境界,便是无常用其心,一切事情都依照自然规律做事,沒有一切有意的管束和妄动,因此说成“无意而合”。

并并不是每一件事全是考虑周到了之后才可做到。

2、世态炎凉,庸人自扰。

只是细则简单,冰消了。

【译文翻译】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唯有顺通者,做事便由繁化简;如太阳光一照,当然便可化冰消雪。

3,找人做事要求男人要有绅士风度,助人为乐永远供不应求。

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或者寻求别人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记住,再难的事情,也不一定要开口向奸诈奸诈的人求助。

同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要牢记,我们不必太善良,太积极地去帮助穷人。

4、酒不言真君子,钱清。

【译文翻译】“酒类见为人”,“吐真言”,很多人都是会借着酒劲,把自己平常想说害怕说的话一概说出来,尽管说的是知心话,但非常容易导致感情不和。

想要做大事儿的人,总是会把这种分到十分的清晰,特别是在钱财层面,防范于未然,避免自身被耍心眼。

5.一个巨大的成功,近百年来,众所周知。

不知道这是近百年的开始。

一个赢家竞争近百年,不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一时的成与败,恰好是千百年来成与败的渐进。

6、凡任天下大事,皆胆也;其济,则智也。

【译文翻译】要想担负天下事,必须有充足的胆量,而能不能担任,则在于聪慧,这类胆量和聪慧,即说白了“胆智”。

7.智慧产生知识,知识产生失败。

破之,则受制于乱。

【译文翻译】可以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事情,才可以做出恰当的分辨;但在理应立断的情况下,绝不允许因观察而推迟,不然反受其害。

以愚困智《智囊全集》之宋太祖(附直译)

以愚困智《智囊全集》之宋太祖(附直译)

以愚困智《智囊全集》之宋太祖(附直译)在《智囊全集》之宋太祖中,讲到一个以愚困智的方法,让人深受启发。

在人际交往上,有时会避免不了会面对一些尴尬的局面,比如说你遇到一个非常会说的人,或是喜欢怼人的人,还或是一个夸夸其谈让人烦的人,你难以应对。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这样会使聪明的人摸不清你的底,怼人的人找不到怼你的话,夸夸其谈的人自找没趣。

这即是以愚困智的办法,也是以智困愚的办法。

下面我们来一起品读《智囊全集》之宋太祖,从中感受智慧的灵光吧。

【原文】“三徐”名著江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铉尤最。

会江左使铉来修贡,例差官押伴。

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请于艺祖。

艺祖曰:“姑退,朕自择之。

”有顷,左珰传宣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

宸笔点其一,曰:“此人可。

”在廷皆惊,中书不敢复请,趣使行。

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

渡江,始铉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

铉不测,强聒而与之言。

居数日,既无酬复,铉亦倦且默矣。

[冯述评]岳珂云:“当陶、窦诸名儒端委在朝,若令角辩骋词,庸讵不若铉?艺祖正以大国之体不当如此耳。

其亦不战屈人兵之上策欤?”孔子之使马圉,以愚应愚也。

艺祖之遣殿侍者,以愚困智也。

以智强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

白沙陈公甫,访定山庄孔易。

庄携舟送之,中有一士人,素滑稽,肆谈亵昵,甚无忌惮。

定山怒不能忍。

白沙则当其谈时,若不闻其声;及其既去,若不识其人。

定山大服。

此即艺祖屈徐铉之术。

【译文】宋朝初年,徐延休、徐铉、徐锴是江左(即江东,为南唐所在地)的著名学人。

都因学问十分渊博而在朝野里闻名,而骑省徐铉是其中最杰出的。

当江左派徐铉来朝贡(南唐对宋称臣)时,依惯例宋朝政府要派使者随同。

朝中的臣子都以口才词令不如徐铉而有所忌惮(都不想陪他同行),宰相也觉得选人艰难,就向太祖请示(即赵匡胤)。

赵匡胤说:“你们先退下,我自己来决择。

”过了一会儿,左珰(皇帝秘书)传下诏令给殿前司(掌管宫殿前禁卫军之名籍的官署),让准备十个不识字的侍卫名单入宫。

千古谋略奇书《智囊全集》,教你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

千古谋略奇书《智囊全集》,教你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

千古谋略奇书《智囊全集》,教你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智囊全集》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写的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的书。

冯梦龙的作品非常强调感情和行为,最出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他一生心血都在对通俗文学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最深入人心的就是《智囊全集》。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写到:'智莫大于舜,而困于顽嚣;亦莫大于孔,而厄于陈蔡。

'《智囊全集》十部,共分为二十八个小类,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集。

摘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第一句: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

形象的解释是:遇到小贼,只要虚张声势吓唬一番就可以让他们自行退去;遇到强贼,就一定要有高超的武力作为后盾才能与之对抗。

第二句: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意思是:真正的智慧没有规律可追寻,而是视情况而定。

所以愚笨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聪明的人因为原则太多,顾虑太多,反而容易走错。

第三句: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

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意思是:水不清透就会腐烂污黑,镜子不明亮则无法反射人像,人不明则会堕落于入愚昧之中。

萤火虫发出的光再亮,也没有半块砖头大,太阳在高空运行,其光辉照彻天下。

第四句: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意思是:用别人理解不了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像请野兽品味祭祀的太牢,请飞鸟聆听九韶般的音乐,这就是对牛弹琴,难道会有好的效果吗?第五句:宁为铅刀,毋为楮叶。

错节盘根,利器斯别。

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宁可做不锋利的刀,也不要成为花瓶。

遇到盘根错节时,才能分辨工具的利钝。

识时务者为俊杰。

谋略奇书《智囊全集》,为人处世六句话

谋略奇书《智囊全集》,为人处世六句话

谋略奇书《智囊全集》,为人处世六句话《智囊全集》是明末着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集的智慧书。

冯梦龙是个奇人,一辈子创作、编写、编写的书籍非常丰富多彩,迄今为止传世的代表作有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以及纪史作品《情史》、《笑府》,类型多种多样,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智囊全集》。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首句话中,冯梦龙写到:“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

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

周览古今得失成败之林,蔑不由此。

”智囊全集全书集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字字如三尺剑,将各种各样智慧收揽无遗,是1部体现古代人巧妙使用智慧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1.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

自身沒有实力,却虚张声势展示出自己的力量,是以便杜绝另一方的愚蠢想法;的确有实力而极力掩饰,主要表现出全无防备的样子,是以便消除另一方的猜忌。

2.道固委蛇,大成若缺。

如莲在泥,入垢出洁。

先号后笑,吉生凶灭。

弯弯曲曲的道路,好像无缺。

如同生长在污泥中的莲蓬一般,历经洗涤才可以显露出原先的面目。

历经哭泣,最终才可以微笑。

使用恰当,能够趋吉避凶。

3.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彼昏是违,伏机自触。

圣贤行事,决不会自陷死地;贤者所为,从没遭遇过失败。

是因为他们能够从小事中预见灾难的到来,因此总是能未雨绸缪,获得圆满的成绩。

4.容小过者,以一长酬;是大仇者,以死力报。

唯酬报之情迫中,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

彼索过寻仇者,岂非大愚?忍受别人的小错误,他便会用一技之长来回报;忍受自己的大仇人,他便会以死相报。

假如另一方想要回报自己的心意,一旦被触动,他便会跃跃欲试,假如情况危急,他便会竭尽全力。

总想念别人的错误的人,难道不是太愚蠢了?5.宁为铅刀,毋为楮叶。

错节盘根,利器斯别。

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冯梦龙《智囊》及小古文翻译

冯梦龙《智囊》及小古文翻译

冯梦龙《智囊》及小古文翻译冯梦龙生平简介冯梦龙字犹龙,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苏州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终年七十三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

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

因热恋一个叫邵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1631年授丹徒(地名)训导(官职),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

这时,天下局势动荡,清兵南下,他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之后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清顺治三年(1646年)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却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他与歌妓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

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明代哲学家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在文学上,他主张情真、事真、理真,也是他追求的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与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冯梦龙勤于著作,是通俗文学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1、话本·小说类(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即“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囊全集经典语录
导读:1、谋之不远,是用大简;人我迭居,吉凶环转;老成借筹,宁深毋浅。

2、一操一纵,度越意表。

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3、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

4、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5、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

6、圣贤之术,无时而窘。

7、体悉人情至此,人谁不愿为之死乎?
8、如果子孙贤德,就会学习我的节俭;如果子孙不肖,这样的田地比较不容易遭人觊觎。

9、智者,术所以生也;术者,智所以转也。

10、凡人为贵,当可使贱。

11、似石而玉,以錞为刃;去其昭昭,用其冥冥;仲父有言,事可以隐。

12、世本无事,庸人自扰。

唯通则简,冰消日皎。

13、明至于能经务也,斯无恶于智矣!
14、王曾独委顺丁谓,而卒以出谓,蔡京首奉行司马光,而竟以叛光,一则君子之苦心,一则小人之狡态。

15、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彼昏是违,伏机自触。

16、镜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祸先,验不回瞬;藏钩射覆,莫予能隐。

17、宁为铅刀,毋为楮叶。

错节盘根,利器斯别。

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18、三人言虎,逾垣叫跳。

19、讹口如波,俗肠如锢。

触目迷津,弥天毒雾。

不有明眼,孰为先路?太阳当空,妖魑匿步。

20、道固委蛇,大成若缺。

如莲在泥,入垢出洁。

先号后笑,吉生凶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