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处理及操作流程
安全异常处理流程

安全异常处理流程本文档旨在提供公司在面临安全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流程。
安全异常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入侵、数据泄露、用户信息被盗用等。
1. 确认异常情况当发现可能存在安全异常时,必须立即进行确认。
确认的步骤如下:- 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异常现象的描述、出现时间、涉及的系统、人员等。
- 进行初步分析,评估异常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影响。
2. 隔离异常为了确保安全异常不会扩散和加重损害,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隔离异常。
隔离的步骤如下:- 禁止对相关系统、数据进行操作和访问。
- 修改或关闭与异常情况相关的访问权限。
- 停止可能被滥用的服务或功能。
3. 报告异常一旦异常情况得到确认和隔离,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
报告的步骤如下:- 向公司安全团队或主管报告异常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和分析结果。
- 协助安全团队收集进一步的证据和调查需要。
4. 恢复与修复在确认异常情况并进行隔离后,需要尽快进行恢复和修复工作。
恢复与修复的步骤如下:- 对受影响的系统和数据进行修复和恢复,确保其正常运行。
- 针对异常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安全加固和漏洞修复。
5. 事后总结与改进安全异常处理后,必须进行事后总结与改进,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总结与改进的步骤如下:- 评估异常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 记录经验教训,总结处理异常的最佳实践。
- 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安全防御和应对能力。
以上是安全异常处理的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各类安全问题。
在处理异常过程中,务必始终遵守公司的安全策略和操作规范,确保安全风险最小化。
异常处理及操作流程

6
应急措施
生管及相 相关单位 关部门 责任人
应急措施由生管主导,生产、品管共同确认后 方可实施,重大品质问题延误交期的需计划部
确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或转
产。
7
相关部门 长期预防措施
相关单位 生产恢复正常后责任单位应对问题的深
责任人
层次原因,制定长期的预防措施.
2.1、目的 为了把生产中出现的异常状况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异
料计划而导致之异常。
4、各部门影响生产问题的原因
采购部:
(1) 采购下单太迟,导 致断料。
(2) 进料不全导致缺 料。
(3) 进料品质不合 格。
(4) 厂商未进货或进错 物料。
(5) 未下单采购。 (6)其他因采购业务疏
忽所致之异常。
物管组:
(1)料帐错误 (2) 物料查找时间太
长。
(3) 未及时点收厂商进 料。
常影响度降到最低。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部各车间所发生的生产异常。 2.3、职责 2.3.1 生产部:负责生产异常的报告与协调解决; 2.3.2 品管部:负责品质异常的协调解决; 2.3.3 生技部:负责技术及工艺异常的解决; 2.3.4 设备科:负责设备异常的协调解决; 2.3.5 生管部:负责生产异常综合协调解决。
通知更高级的领导
人员都应根据异常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上 报高一级领导。
4
生产部/ 品管部 现场处理、查找原因
生产、品 管主管
到场管理人员与当班组长一起进行现场处理, 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如无法解 决由生产管理人 员确定后以电 话或《生产异常处理联络单》的 形式知会生管部
5
生管部
通知相关部门
生管、相关 如遇重大问题或需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 单位承办人 决的,由生管主导召开现场会。
异常处理及操作流程 PPT

5、鱼骨图分析法:从机器、操作员、环境、物料、 方法、管理入手。
1
人
机
身体疲倦 工装夹具定位不准
料
来件不良
无培训上岗 操作不规范
设计缺陷 装置失灵
标识不清 发放错误
未遵循作业标准
安全装置缺损
表面油污
简单枯燥的 重复动作
操作方法有隐患
无标准化 指导书
法
有害的加 工工序
杂乱有噪音 有害气体 高温
环
分配不合理 处理不当
料计划而导致之异常。
4、各部门影响生产问题的原因
采购部:
(1) 采购下单太迟,导 致断料。
(2) 进料不全导致缺 料。
(3) 进料品质不合 格。
(4) 厂商未进货或进错 物料。
(5) 未下单采购。 (6)其他因采购业务疏
忽所致之异常。
物管组:
(1)料帐错误 (2) 物料查找时间太
长。
(3) 未及时点收厂商进 料。
管理
异常原因分析
6、异常发生后操作步骤
6.1、检查现场现物,判断重要性,迅速处理。 6.2、联络关系部署 6.3、迅速确定,进行后工程品质确认; 6.4、进行对象范围把握和不良品排除(不良品分类识别,良品选出等) 6.5、问题严重时,向上司报告——等待指示; 6.6 、追查不合格品源头; 6.7 、联络前后工程,品管部; 6.8 、对发生工程进行对策处置; 6.9 、在此加合格标志,控制流出; 6.10、在合格品到来前点检,选出不合格品; 6.11 、工程内剩余工件及库存品也全数检选出; 6.12 、不合格品必需进行识别; 6.13 、修复是遵守规定。 ; 6.14、排除原因,启动设备; 6.15、研究对策和在发生防止,再次明确指导各工程异常是什么。
生产工艺异常处理流程的流程和说明

生产工艺异常处理流程的流程和说明正文:一、背景介绍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工艺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材料质量问题、操作失误等。
为了保证生产质量和效率,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产工艺异常处理流程的具体步骤和相关说明。
二、生产工艺异常处理流程1.异常情况的检测与确认当工艺异常出现时,首先需要进行异常情况的检测与确认。
这包括通过设备监控系统进行异常检测,与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异常情况进行初步确认。
2.异常情况的报告与记录确认异常情况后,需要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详细记录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关信息。
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3.异常情况的分析与评估针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异常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找出导致异常情况的主要原因,并评估异常情况对生产计划的影响程度。
4.制定处理方案在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针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明确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并充分考虑安全性、可行性和效果。
5.异常情况的处理与控制根据制定的处理方案,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与控制。
这包括修复设备故障、更换受损材料、调整工艺参数等操作。
同时,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防止异常情况再次发生,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
6.异常情况的跟踪和整改处理完异常情况后,需要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和整改。
持续监测生产过程,防止异常情况再次出现,并对异常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异常处理流程的说明1.及时响应对于生产工艺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响应,避免对生产计划和产品质量造成更大的影响。
2.协同合作处理异常情况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包括生产、技术、质量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3.追根溯源在处理异常情况时,要深入调查异常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4.持续改进异常处理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更要借此机会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持续改进。
异常处理流程

异常处理流程异常处理是程序设计中常见的一部分。
当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异常处理流程能够捕获并处理这些异常,使程序能够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处理,避免程序崩溃或产生错误的输出。
异常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抛出异常:当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可以使用关键字throw抛出一个异常对象。
异常对象可以是由系统定义的异常类,也可以是自定义的异常类,它们都需要继承自Exception类或其子类。
抛出异常后,程序会立即跳转到异常处理代码中。
2. 捕获异常:使用try-catch语句来捕获异常,并在catch代码块中处理异常。
catch代码块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异常类型来执行不同的处理逻辑,也可以将异常向上层抛出,让上层环境来处理。
3. 处理异常:在catch代码块中,可以执行一些与异常相关的操作,比如打印异常信息、记录日志、回滚事务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继续执行程序的其他部分,或者采取某种措施使程序能够正常终止。
4. finally代码块:finally代码块在异常处理流程中是可选的。
它会在try-catch代码块执行完毕后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被执行。
finally代码块通常用来释放资源、关闭文件、断开连接等操作。
异常处理流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程序的整体逻辑和结构。
合理地使用异常处理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异常处理流程的示例:```javatry {// 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 ...} catch (ExceptionType1 e1) {// 处理ExceptionType1类型的异常// ...} catch (ExceptionType2 e2) {// 处理ExceptionType2类型的异常// ...} finally {// 执行清理操作,如关闭资源// ...}```在这个示例中,try代码块中的代码可能会抛出ExceptionType1或ExceptionType2类型的异常。
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处理流程

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处理流程在生产过程中啊,发现异常那可真是家常便饭。
但咱可不能慌,得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
就好像我们走路一样,遇到个小坑洼,咱得巧妙地跨过去,不能被它绊倒。
一旦发现异常,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了一个小漩涡,得赶紧重视起来。
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判断这个异常的严重程度,是像小感冒一样不碍事呢,还是像大病一场那么严重。
这就好比区分是被蚊子叮了一下还是被大狼狗追了。
然后呢,得马上通知相关人员。
这可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得大家齐心协力。
就像拔河比赛一样,每个人都要出力,劲儿往一处使。
大家一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这异常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接着就是分析原因啦。
这可不是随便猜猜就能行的,得有真本事,得像医生看病一样,仔细检查、诊断。
是机器出了问题,还是操作不当,或者是其他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
找到原因就像找到了宝藏的钥匙,能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
处理异常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
这就好比给病人做手术,得小心翼翼,不能有一点差错。
该调整的调整,该修理的修理,该改进的改进。
把异常解决得干干净净,就像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一样。
最后可别忘了总结经验教训。
这次出现了这个异常,下次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这就像我们走路摔了一跤,得记住这个地方有个坑,下次再走这儿就得小心。
把这些经验教训都记下来,就像给自己的知识库添砖加瓦,让我们以后的生产过程更加顺利。
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处理流程,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异常解决好。
让我们的生产像一艘稳稳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不管遇到什么风浪,都能勇往直前!。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 (2)

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进行各类工作和业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网络中断等。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套标准的异常处理流程和作业指导书,以便快速、准确地解决异常情况,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质量。
二、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发现异常情况可能通过系统报警、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方式被发现。
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记录异常的具体描述、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信息,并尽快通知相关责任人。
2. 异常分类根据异常情况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异常进行分类,以便后续处理。
常见的异常分类包括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网络中断、安全漏洞等。
3. 异常分析对于发生的异常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和根源。
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分析数据、进行测试等方式进行异常分析。
分析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确认。
4. 异常解决根据异常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解决方案可能包括修复系统故障、恢复数据、修补安全漏洞等。
在解决异常情况时,需要注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在异常解决后,需要进行异常跟踪,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长期稳定性。
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异常跟踪,并及时修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6. 异常报告对于较为严重或重复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向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报告。
异常报告应包括异常的描述、影响范围、解决方案、异常跟踪情况等内容,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异常处理作业指导书编写要求1. 清晰明了:指导书应具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结构,方便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2. 详细准确:指导书应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异常处理的准确性。
3. 实用可行:指导书应基于实际工作需求,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方法。
4. 及时更新:指导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5. 团队共享:指导书应被团队成员共享和使用,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一致性。
设备异常处理和维修流程

设备异常处理和维修流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这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作进度。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设备异常处理和维修流程十分关键。
下面是一个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异常处理和维修流程的示例:1. 异常检测和报告当设备出现异常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关闭设备。
接下来,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以确定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操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异常情况。
2. 异常登记上级管理人员应立即登记设备异常,并记录问题的具体描述、观察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以及对生产进度造成的影响。
这有助于后续的维修工作和对设备状况的监控。
3. 维修请求和处理一旦设备异常被确认,并且无法由操作人员进行处理,上级管理人员应迅速提出维修请求。
维修请求应包括设备异常情况的详细描述,以及具体要求维修工人做出的相应措施。
管理人员还需要确保维修请求的及时提交,并追踪维修进展。
4. 维修计划制定在接收到维修请求后,设备维修部门将派遣维修工人到现场进行设备维修。
维修部门应根据设备异常情况的严重性和优先级制定一个维修计划,确保将资源优先分配给最紧急的问题。
维修计划应包括预计维修时间、所需材料和工具等。
5. 维修实施维修工人应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维修工作。
维修过程中,应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维修工人也应保持与上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及时报告发现的其他问题,并与管理人员协商解决方案。
6. 维修验证和恢复维修完成后,维修工人应进行设备的验证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如果验证测试顺利通过,维修工人应恢复设备操作,并更新设备异常登记中的相关信息。
如果问题在维修过程中无法完全解决,维修工人应提出进一步的修复计划或建议。
7. 维修记录和分析维修工人应将整个维修过程和所做的操作记录下来,并留存相应的证据和维修报告。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设备维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维修记录,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故障频率,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产计划日程安排错 误 (2) 临时变换生产安排。 (3) 物料进货计划错误造 成物料断料而停工。 (4) 设备故障后未及时修 复。 (5) 生产计划变更未及时 通知相关部门。 (6) 未发制造命令。 (7) 其他因生产安排﹑物 料计划而导致之异常。
4、各部门影响生产问题的原因
采购部:
(1) 采购下单太迟,导 致断料。 (2) 进料不全导致缺 料。 (3) 进料品质不合 格。 (4) 厂商未进货或进错 物料。 (5) 未下单采购。 (6)其他因采购业务疏 忽所致之异常。
2、生产异常反馈流程图 序号 流程
生产异常发生
责任部门 责任人
作业内容
当生产异常发生时操作工需立即对异常 情况做出初步判断,估计其严重性无法 自行解决立即上报。 当异常无法立即排除且有可能影响到正 常生产时,立即通知IPQC和组长。 组长接到异常报告后判断严重程度,如 有必要马上通知品管和生产主管。各级 人员都应根据异常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上 报高一级领导。
应急措施
如遇重大问题或需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 决的,由生管主导召开现场会。
应急措施由生管主导,生产、品管共同确认后 方可实施,重大品质问题延误交期的需计划部 确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或转
生管及相 关部门 相关部门
相关单位 责任人 相关单位 责任人
产。 生产恢复正常后责任单位应对问题的深 层次原因,制定长期的预防措施.
到场管理人员与当班组长一起进行现场处理, 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如无法解 决由生产管理人 员确定后以电 话或《生产异常处理联络单》的 形式知会生管部
1
2 3 4 5 6
生产部
生产部 生产部
作业者
带班 组长
生产、品 管主管
生管、相关 单位承办人
通知带班或组长
通知更高级的领导
生产部/ 现场处理、查找原因 品管部 生管部 通知相关部门
品管部:
(1) 检验标准﹑规范错误。 (2) 进料检验合格,但实 际上线不良。 (3) 进料检验延迟。 (4) 上工段品管检验合格 之物料在下工段出现较高 不良。 (5)制程品管未及时发现 品质异常。 (6) 其他因品管工作疏忽 所致之异常。
二、处理方法及对策
1、对生产发生异常时首先遵循3原则:停机、标识、报告主管 2、4主张:马上前往发生不良的现场 亲自确定不良品 良的状况 认真听取作业员的描述、意见。 仔细观察发生不
4、各部门影响生产问题的原因
技术部:
a) 未及时确认零件样品。 b)设计错误或疏忽。 c) 设计延迟。 d) 设计临时变更。 e)设计资料未及时完成。 f) 其他因设计开发原因导致 之异常。 g)工艺流程或作业标准不合 理。 h) 工装夹具设计不合理。 i) 其他因生技部工作疏忽所 致之异常。
生管部:
7
长期预防措施
2.1、目的 为了把生产中出现的异常状况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异 常影响度降到最低。 2.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部各车间所发生的生产异常。 2.3、职责 2.3.1 生产部:负责生产异常的报告与协调解决; 2.3.2 品管部:负责品质异常的协调解决; 2.3.3 生技部:负责技术及工艺异常的解决; 2.3.4 设备科:负责设备异常的协调解决; 2.3.5 生管部:负责生产异常综合协调解决。
3、分 类
生产异常分类 (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 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 异常 (2) 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 及(断料)导致的异常. (3) 设备异常:因设备故障或 水,气,电等原因而导致的 异常. (4)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发生, 发现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 常. (5) 技术异常:因产品设计或 其他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异 常. 异常的种类 ①潜在异常(较难发现,需 要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 验和敏锐的洞察力 ②持续异常(持续发生,异 常发生的真因不易很快找 到,且容易被忽视为正常) ③显在异常(此异常浮现在 表面很容易被发现) ④突发异常(突然性的变异 引起)
3、遇到异常不要慌张,检查现场现物,判断重要迅速处理,处乱不惊。
4、制定应急措施和再发防止措施。 应急措施具体作法:①明确发生异常时的群体。②将异常现象迅速通知有 关单位,并要求其参与处理。③对过程采取处置措施,使异常现象暂时控 制而不再恶化。④将异常群体选别,对不良品修理,调整或对人员作教育 训练。⑤将处置内容记入异常报告单。 再发防止具体作法:①检讨相关标准(ⅰ、是否有标准?标准明确了没 有?答案若是否定,则增订标准。ⅱ、是否遵守标准?若遵守标准而结果 又不好,则修改标准。ⅲ、标准了解了没有?若不了解则须培训标准。) ②对策愚巧化:若牵涉到要小心,注意、加强等因数,则尽量考虑使用防、 呆的方法。
5、鱼骨图分析法:从机器、操作员、环境、物料、 方法、管理入手。
1
人
身体疲倦 无培训上岗 操作不规范 未遵循作业标准 简单枯燥的 重复动作
机
工装夹具定位 发放错误 表面油污 异常原因分析 分配不合理 处理不当
安全装置缺损
有害的加 工工序 杂乱有噪音 有害气体 高温
7、异常表单的填写
需注意事项:
• 生产停工待料单
(1)非生产者不得填写。 (2)同一异常已填单在24 小时内不得再填写。 (3)详细填写,尤其是异常 内容及临时措施。 (4)如本部门就是责任单位, 则先确认。
8、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要求: 8.1、熟悉所控制范围的工艺流程 8.2、来料确认 8.3、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检验(首检、巡检) 8.4、作相关的质量记录 8.5、及时发现反馈生产中的品质异常状况,并督促 现场执行改善措施、追踪其改善效果制定应急临和 长期措施 8.6、特殊产品的跟踪及质量记录 8.7、及时提醒现场对各物料及成品明显标识,以免 混淆 8.8、及时纠正作业员的违规操作,督促其按作业指 导书作业 8.9、对转下工序的产品进行质量及标识进行确认
1.地面干净吗? 1.物料都是合格的吗? 1.作业方法是否高效? 2.把最好的方法制定成了标准 2.灯光明亮吗? 2.物料有标识吗? 作业书? 3.物料有规定摆放吗 3.通道畅通吗? 3.作业者都掌握了作业标准书 4.物料发放有先进先出 4.线上整齐有序? 的方法? 吗? 4.管理者有检查作业者是否正 5.地盘分区明确吗? 5.物料的领取有手续吗? 确作业? 6.有必要的安全警示吗? 6.物料的流动过程有记 5.作业的信息得到有效运用? 7.夹具/料架油污如何处理 录吗? 6.有做好作业记录? 的? 7.设变有程序吗? 7.有统计作业情况制作作业日 8.噪音如何减小? 8.物料的数量有管控吗? 报吗? 9.搬运对物料品质有影 8.有及时预防并解决作业瓶颈? 9.清扫有标准吗? 响吗? 9、作业异常有及时处理吗? 10.清扫有责任区域划分吗? 10.退货补货有程序吗? 10.有组织作业改善和标准化 的培训吗?
物管组:
(1)料帐错误 (2) 物料查找时间太 长。 (3) 未及时点收厂商进 料。 (4) 物料发放错误。 (5) 其他因仓储工作疏 忽所致之异常。
4、各部门影响生产问题的原因 生产车间:
(1)工作安排不当,造成零件损 坏。 (2)操作设备仪器不当,造成故 障。 (3) 设备保养不力。 (4) 作业未依标准执行,造成之 异常。 (5) 效率低下,前制程生产不及 造成后制程停工。 (6) 流程安排不顺畅,造成停 工。 (7) 其他因生产车间工作疏忽所 致之异常。
10、平日工作总结(10问)
• 人 1.新进员工入职培训是否有效? 2.多能工培训计划有实施吗? 3.员工可以有资格分级吗? 4.现场人员有共同遵守规则吗? 5.岗位交接清楚? 6.目标制定是否被大家积极接受? 7.有能代替自己的人吗? 8.现场人员沟通如何? 9.人与人的关系咋样? 10.工作积极性高吗?
操作方法有隐患 无标准化 指导书
法
环
管理
6、异常发生后操作步骤
6.1、检查现场现物,判断重要性,迅速处理。 6.2、联络关系部署 6.3、迅速确定,进行后工程品质确认; 6.4、进行对象范围把握和不良品排除(不良品分类识别,良品选出等) 6.5、问题严重时,向上司报告——等待指示; 6.6 、追查不合格品源头; 6.7 、联络前后工程,品管部; 6.8 、对发生工程进行对策处置; 6.9 、在此加合格标志,控制流出; 6.10、在合格品到来前点检,选出不合格品; 6.11 、工程内剩余工件及库存品也全数检选出; 6.12 、不合格品必需进行识别; 6.13 、修复是遵守规定。 ; 6.14、排除原因,启动设备; 6.15、研究对策和在发生防止,再次明确指导各工程异常是什么。
生产现场问题分析与解决
一、异常说明及流程 二、处理方法 及对策
地板线:赖炳伙
2013/11/15
一、异常说明及流程
1、术语解释
何谓异常?“异”指不同;“常”指正常。在日常管理中异常通常是指: 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不应该发生而发生;日常维持活动发生了问题;实 绩低于管制目标;正常生产过程中,异常中断。 异常管理:就是对所发生、发现的各种显在的、潜在的、持久的或者突发 的异常进行分析、对策处置的整个过程(异常的不一定就是有问题的), 异常其实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异常的发掘要靠我们的注意力,从日常工 作中,查出任何细小的异常,以提升管理水准。要能善于用自己的五官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及直接去察觉。 异常处置:为使进行结果能保存在稳定的状态中,于实际管理过程中,发 生异常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使进行结果恢复正常运作,使部门维持原有 实力。处理方法可分应急处理和再发防止两大部分。 应急措施:发现异常时,迅速除去现象,使其恢复原状。消除异常现象, 紧急应变、调整,为临时性对策【治标】。 再发防止:采取应急措施恢复原状后,为使今后长期不再发生同样原因所 采取的改善措施。消除异常真因,使其不重复发生【治本】。
• 机
1.设备管理职责清楚吗? 2.设备点检运作有落实没有? 3.怎么减少设备磨损? 4.设备预防怎么做? 5.设备使用效率有统计吗? 6.设备操作规程得到了遵守吗? 7.设备精度矫正是否有效? 8.设备有监控吗? 9.设备如何点检 10设备异常如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