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和用光

合集下载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

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

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

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

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

1、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如补色平衡(下图),所谓红花绿叶配就是这个道理。

同色平衡,穿黑色衣服的人一般不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3、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

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4、空白。

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

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要使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

这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

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

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中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它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一幅画面如被实体塞满,就会给人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

”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盖房子如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一劳动特点的姿态……。

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摄影是一种艺术。

它来源于生活,用来表现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用摄影来记录我们生活的方方而面。

它作为我们生活的记忆体,也是我们回忆、留念曾经的缕缕思恋。

我个人觉得摄影的最重要的就是用光和构图。

作为影像制作的第一步,如果前期的拍摄能够使摄影作品表现得更好,那么绝不会通过后期的制作来达到这个效果。

因为前期的拍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而后期的处理则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由此可见,摄影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说一下构图。

顾名思义,就是景物以及明暗区域等东东在相框中的位置。

当我们拍摄对象是一个人或其它单独物体时,就可以利用九宫格法拍摄,就是把物体放在,如图,线条的交叉点处。

传说他就是黄金分割点处,学过小学的都应该知道吧!道理自在其中,美感就是见证。

不同的试试、比较比较就知道了。

怎么样,简单吧!当然摄影不只是只有这么一点学问,还有很多。

比如当我们站在两栋大楼之间拍摄这两栋楼时,就不一定要把两栋楼都完完全全的拍进去,还全对称。

我们可以这样,如画之中,这就是斜视什么方法,看着还不错吧!当我们拍照片的时候, 我们应该用相机的取景框来安排布局,不要用自己的双眼四处张望。

只要基木方法ok,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摄影,也不一定要按照什么 这个法,那个发的。

拍出好的作品就是好方法,毛主席不是说过,无 论是口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只要我们在这里下的功夫多了,熟了。

掌握的也就多了。

即使我们说不出个什么。

但我们也能拍 出好照片。

下而,我们说一下另外一个方面一一用光。

这是非常重要的,和 构图不相上下。

用光它涉及到作品的整体明暗度,主题是否鲜明突出。

作为一个艺术作品,主体必须必须突出,色调必须正常。

这样才能表 现 出 我们想要表现的情调 。

一旁的楼更多的放入图 图。

如图,左边的明显比右边的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左边是在开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的;右边是不开闪关灯,仅仅靠自然光拍摄的。

)知道有光的重要性了吧!这只是一种而己。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
能够直接影响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构图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组合
元素、调整画面布局和构造形式等手法,来构建一个有力
的画面结构,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在数码摄影中,构图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视角、尝试不同的平面划分
方式、利用对角线构成等来实现。

构图的目的是通过合理
安排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和组合方式,来塑造照片
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意图。

用光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光线的质量、方向、强度、颜色等特点,来创造出理想的光影效果。

在数码摄
影中,用光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拍摄时间、使用人工光源、调整曝光参数等来实现。

用光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被摄主体,营造出适合照片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氛围和效果。

构图和用光在数码摄影中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照片更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而合适的用光能够让照片更富有立体感和气氛。

当构图和用光能够相互配合、兼顾主题和情感表达时,就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数码摄影作品。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在人像摄影中,用光和构图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赋予照片生命力,展现人物的魅力与个性。

掌握好这两个关键技巧,能够让我们拍摄出令人惊艳的人像作品。

一、人像摄影的用光技巧1、自然光自然光是人像摄影中最常用也最迷人的光源之一。

在不同的时间段,自然光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清晨和傍晚时分,光线柔和且温暖,角度较低,能够产生长长的影子,为照片增添层次感和戏剧性。

此时拍摄人像,可以让人物的面部轮廓更加立体,肌肤呈现出迷人的质感。

中午时分,阳光直射,光线强烈且硬朗,容易造成浓重的阴影和高光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在阴凉处拍摄,利用散射光来柔化人物的肌肤,或者使用反光板来补光,平衡光比。

2、人工光人工光为我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拍摄人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闪光灯是常见的人工光源之一。

外置闪光灯可以通过调整角度和强度来塑造光线效果。

例如,将闪光灯从侧面打光,可以营造出立体感;而从上方打光,则能产生类似舞台光的效果。

持续光源如摄影灯、LED 灯等,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光线的效果,方便调整和布光。

在使用人工光时,要注意光线的颜色温度,避免出现偏色的情况。

3、混合光自然光和人工光的混合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效果。

在室内拍摄时,我们可以利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作为主光,再用闪光灯或摄影灯来补充阴影部分,使人物的面部光线更加均匀。

在夜景拍摄中,城市的灯光与闪光灯相结合,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4、光的方向光线的方向对人像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顺光拍摄时,人物的面部受光均匀,细节清晰,但可能会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立体感。

侧光能够突出人物的轮廓和五官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具层次感。

逆光拍摄可以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人物的边缘会形成明亮的轮廓光,但要注意控制好曝光,避免人物面部过暗。

二、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1、三分法构图这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构图方法。

将画面横竖分别平均分成三等份,形成一个“井”字格。

《摄影构图和用光》课件

《摄影构图和用光》课件
通过将构图技巧和光线运用到特定的摄影主题中,创造出独特和个人的摄影 作品。
《摄影构图和用光》PPT 课件
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摄影构图和用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巧拍 摄出令人惊艳的照片。
什么是构图?
构图是指在摄影中,通过选择和安排主题、背景、元素等,以达到艺术效果 的一种视觉表达方式。
好的构图 vs. 衡感的照片,引导观众 的目光。
如何利用光线构图?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合理运用光线可以为照片增添深度、纹理和情感。
光线类型:自然光
充分利用日出、日落时分的柔和阳光、逆光和侧光等,创造出戏剧性和温暖的效果。
光线类型:人工光
运用闪光灯、灯光等人为光源,可以在低光环境中突出主题或创造特殊效果。
如何运用曝光调节光线?
合理地调节曝光可以控制光线亮度和暗度,为照片增添层次和氛围。
2 不好的构图
照片缺乏主题或混乱不堪,无法引发观众的 兴趣。
构图要素:对称、平衡、比例
1 对称
通过对称元素的安排,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画面。
2 平衡
通过元素的分布和大小安排,使照片达到视觉平衡。
3 比例
合理运用比例可以产生吸引人的效果,如黄金分割。
构图技巧:三分法
将画面分为九等分的网格,将主体安排在其中的重要交点位置。
相机角度选择对构图的影响
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鸟瞰、低角度等。
如何运用景深控制焦点
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控制景深,将焦点放在主体上,突出主题。
光影对比的影响
合理运用光线的亮度和阴影对比,可以产生戏剧性和独特的效果。
运用色彩搭配增强构图效果
通过选择和搭配不同的色彩,可以为照片增添情感和视觉冲击力。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1、38九宫格构图法中的四点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应,通常上方的两点的动感比下方强,左边的点又比右边强2、【构图的方式有多种,千变万化,圆形、a性、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十字、框取等等,不管各种方法怎样,都是为了用不同的构图形式为摄影师所要传递的思想内容服务的。

或者借助构图引导视线突出主体,或者利用构图塑造整体感觉,传达情感。

】3、构图除了明显的线条和形状之外,还包括可以表现为被摄体的光线、影调和色彩等。

4、相邻色:按照光谱的顺序,相邻的颜色即为相邻色,例如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黄色与绿色,蓝色与紫色。

相邻色搭配在一起能给人以和谐感。

5、互补色:假如两种色彩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后能产生白色感觉时,这两种颜色就北城为“互补色”。

如红色与青色,绿色与品红色,蓝色与黄色等。

6、处理好主体色、陪体色及背景色之间的对比关系,主次之间有了对比呼应,画面的色彩构图才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7、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主体思想的要求来确定画面的基调色彩。

基调色彩在画面上往往占有较大的面积,在整体上先声夺人。

基调色彩应该是能符合主题表达并具有象征意义的,还要能表达某一种环境气氛8、互补色---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选择互补的色彩背景,这样可以试主体更突出。

色彩的纯度越高,相对色之间的对比越强烈,视觉冲击力越大。

9、如果要让画面的色彩和谐,应避免色彩对比过于生硬和强烈。

这时要充分利用相邻色来让画面显得更加和谐。

10、不同色彩的面积分布应避免平均、对称和凌乱。

如果平均分配则无法凸显主体,对称则是画面平淡无非,凌乱会影响画面美观。

所以色彩分布要有大小、主次和轻重之分。

11、明暗也是构图布局中重要因素之一。

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调至最淡的明调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

明暗层次,不仅应用于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同时孩子画面构图中通过明暗色调的交错,获得画面的变化与均衡,产生节奏韵律感。

12、明调---画面大部分色彩明度较强,画面色调明亮。

明调适合于表达欢快,舒展,明静,爽朗,简洁等主题,也可用于忧伤,悲壮的主题。

新闻摄影中的构技巧和光影运用

新闻摄影中的构技巧和光影运用

新闻摄影中的构技巧和光影运用新闻摄影中的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摄影是一种通过记录光线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艺术形式。

而在新闻摄影中,摄影师需要在瞬间捕捉到关键时刻与瞬间的细节,并通过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本文将介绍新闻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

一、构图技巧1.主题突出:新闻摄影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因此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将主题突出。

可以使用主题填满画面的方式,或者通过靠近主题来突出其重要性。

2.视角选择: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拍摄视角。

低角度可以增加被摄对象的威严感和庄重感,而高角度可以展示被摄对象的全貌和背景。

3.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对称元素的运用来创造平衡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对称的人物、建筑或物体来打造出稳定和平衡的画面。

4.重点聚焦:通过在画面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重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达到强调的效果。

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或使用虚化效果来实现。

5.线条引导:线条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和视线,并营造出节奏感和动态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

二、光影运用1.利用自然光:新闻摄影中常常需要在自然光线的条件下拍摄。

摄影师需要根据光线的方向、亮度和色温来拍摄,以营造出适合报道对象的效果。

2.运用逆光:逆光是指拍摄主体与光源相背离的情况。

逆光可以产生出丰富的对比度和立体感,并强调主体形状的轮廓。

3.使用补光: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摄影师可以使用闪光灯或人工光源来补光,以保证画面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4.捕捉影子:影子是光线在物体上产生的投射,可以通过运用影子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质感,营造出神秘或戏剧性的效果。

5.创造光斑:通过光线的折射或反射,可以在画面中创造出光斑。

光斑可以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艺术感,使画面更有趣味性。

结语新闻摄影中的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对于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师需要在瞬间抓住关键时刻,并通过运用合适的构图技巧和光影效果来创造出有力的画面效果。

摄影教程--构图与用光

摄影教程--构图与用光

构图与用光

当你通过取景器在画面上突出被摄主体的时候, 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 1、 要突出被摄主体,该把它放在画面中 心附近还是离开中心? 2、 要把它照得大些才显得突出吗? 3、 要给它搭个画框吗? 4、 要通过采光来突出它吗? 5、 要通过选择焦点来突出它吗? 6、 要利用会聚线条来突出它吗? 7、 要利用重复的线条吗? 8、 能不能通过运动来加以突出呢?只有 在提出并解答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再准备去 拍摄。
40
构图与用光
41
构图与用光
42
构图与用光
43
构图与用光
44
构图与用光
45
构图与用光
46
摄影用光
47
构图与用光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光
如果把摄影师的照相机比做“画笔”, 那么光线就是他的“油彩”。摄影师用 光来涂抹照片,就像画家挑选他的油彩 一样,会仔细地选择所要用的光。 你将真真正正开始观察光。当你走在街 上,当你坐在车里,你将用一种新的、 令人兴奋的眼光来观察光的世界。
传统的构图规则是用垂线把画面等分为三,把被摄 主体大致放在某个分割线上
4
构图与用光
如果被摄体较小
5
构图与用光
6
构图与用光
7
构图与用光
8
构图与用光
9
构图与用光
10
构图与用光
二、通过物体大小的比例关 系突出重点
突出被摄体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让它的尺 寸看起来比周围的东西大些 初学者常犯一个通病就是在为亲友抢拍 肖像的时候站得太远,以致使被摄主体 湮没在其他景物之中 物体的大小比例也传达出深度感。
69
侧逆光
正逆光
构图与用光
五、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数码相机的要素:应从用途和数码相机的价位来考虑。

在选购相机时不要被高像素所蒙蔽,对于一般的日常应用,1000万像素就足够了。

同时,降噪功能也很重要。

如果在弱光下不能保证手持稳定,刚拍出的照片会模糊,此时可以通过提高感光度来提高快门速度进行拍摄。

但是提高感光度后,拍摄的画面上就会出现躁点,所以选购的相机要具有降躁功能。

用户还应根据个人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包,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器材及所携带设备的情况。

购买滤光镜里,要注意购买尺寸合适并且螺纹相符的产品。

不同厂商生产的滤镜直径各不相同,购买时请看好镜头的口径尺寸,再选择与镜头口径相同尺寸的滤镜。

除了调整镜头焦距,还可以通过改变被摄对象与相机的距离进行“调焦”。

例如为人物拍照时,若需要拍摄人物全身,需要拉大被摄人物与相机的距离;若需要拍摄人物半身,则要接近人物与相机的距离。

采用闪光灯进行补光里,要注意补光的位置及光量,适当的位置及光量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光线效果。

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光来增加画面亮度,但要注意添加的辅助光不能喧宾夺主。

将快门速度与光圈正确组合才能产生曝光恰当的照片,才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不仅大型数码单反相机具备屈光度调节功能,很多功能较全的中小型数码相机也都具备此功能。

但因为其结构相对复杂,需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会增加部分成本,因而最重视小巧便携的卡片式数码相机一般都没有该装置。

全自动模式也就是“傻瓜模式”。

如果不会设置拍摄模式就直接选择全自动模式,因为它适用于务类拍摄场景,拍摄时直接按下快门按钮即可。

当快门速度降低时,手握相机进行拍摄容易因手抖而引起画面模糊。

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可利用三脚架进行支撑。

由于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是由相机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速度,保证拍摄的成功,且其他参数可由拍摄者自行设置。

不同型号的相机设置白平衡的方法会略有不同,详细设置可以参见相机的说明书。

摄影构图的概念: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称。

构图成功的作品画面简洁、凝练、主次分明、主体突出、能够吸引观者的视线,并且通过画面能够表达出拍摄者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情。

摄影构图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创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在构图时,首先要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组织画面元素。

摄影构图的元素:直线中的垂直线条有助于烘托高大、雄伟、挺拔、向上的形象,可用于表现男性人物、高大建筑等。

直线中的水平线条可以表现舒展、辽阔的视觉感受,而斜线则给人以清新、活泼、富于动态的感觉。

此外曲线能表现出画面的纵深感和动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延伸的线条可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但要合理运用线条,若要合理运用线条,若线条太多且无序,就容易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混乱感。

我们在实践拍摄时,可以运用以下的色彩原则。

1.善于利用黑、白、灰。

这三种色彩没有任何色彩倾向,在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中,以此三色之一相隔,即可起到中和画面色彩冲突的作用。

2.在使用两种对比色时,就尽量分出主次。

主色应鲜艳而饱和,作为陪体的色彩的明度及饱和度应适当降低。

合理安排陪体: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特征和内涵的元素。

还可以均衡、美化画面,使画面视觉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画面中的陪体要安排合理,不能削弱主体、喧宾夺主,这样才可以达到增加画面美感的目的。

若间接表现陪体,则需要注意陪体与主体的联系,在画面中,但也要使观者能够联想到陪体的存在。

为画面留白:除了可以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应该留一些空白部分。

适当的留白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使画面更为灵魂,避免产生沉闷的感觉。

拍摄人像时,一般而言,需要在人物视线前方预留较大面积的空间,以使画面更合理,使人物的视线有落点。

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可以在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上留有一些空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动感。

前面讲解了留白的作用,此外,在画面中,留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物与留白要避免面积相等、对称。

一般来说,画面上空白处的总面积要大于实体对象所占面积,这样画面会显得空灵、清秀。

经典构图法则:黄金分割法人们看图片和书刊里视线是由左向右移动的,最终会将目光定格在右侧,因此构图时把主体安排在画面右边,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水平线构图给人以平衡感,不像斜线构图会给人跳跃的感觉,拍摄里可根据需要表达的不同意境进行选择。

垂直线构图方式适用于多种场景,其主要特点是在画面中给人一种笔直向上的感觉,因此只要是垂直的物体均可以采用垂直线构图加以表现。

对角线构图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可应用于多种题材的拍摄中。

对比与对称构图要注意对比或对称的两部分在画面中的位置,对比位置不一定均匀,但要突出对象的对比效果;对称的对象要位置均匀。

在使用棋盘式构图时,就注意被摄体的选择。

其适宜表现由数量较多的、单一的、较小的事物所组成较大面积的画面,以使画面表现出节奏与韵律感。

在用光、用色以及构图等方面应将之看成一个整体,以表现画面的整体感。

切忌画面色彩凌乱、主次不分。

可利用大光圈,对画面的中部对焦,使画面有主有次、有虚有实。

单用V形构图时,画面容易显得不稳定,此时可以使用双V形,画面不但会比使用单个V更具稳定感,而且具有向心力。

S形构图不仅适合表现如山脉、河流、地域等自然地势的起伏变化,琮适合表现人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轮廓,以展现其曲线美。

一般情况下,C形构图多在风景、建筑等题材的拍摄中使用。

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C形构图可以在方向上任意调整。

十字形构图是生活中很觉的一种构图方式,可以表现的对象如纵横交错的道路、教堂中的十字架、窗户的框架等。

圆形构图中的主体一般位于画面的中央位置,这样圆形构图的效果更强,主体也更加突出,但要注意将圆形构图与中央构图区分开。

而以黄金分割或三分法来会使被摄圆形的外形显得不那么呆板,增加画面的灵动性。

以上这两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视拍摄者的创作意图及画面需要而定。

在利用矩形构图表现建筑时,一般结合对称构图法,以表现出建筑的对称结构及其装饰风格。

框架式构图要保持画面中前景与被摄主体的平衡,不能让画面中的框架过于突出而影响主体。

摄影构图的视角:不同的拍摄方位可以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根据拍摄方位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构图、侧面构图、后侧面构图、背面构图和斜侧面构图等。

每个方位所表现的被摄对象的特征会有所不同,例如正面构图可以使被拍摄对象平实逼真,侧面拍摄可以勾勒出被拍摄对象的轮廓等。

针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时,我们可以转换不同的取景角度,从而找到最能体现场景特点的角度,拍摄出效果理想的摄影作品。

改变拍摄距离:拍摄距离的远近可以使整个画面所表现的范围有所不同。

根据拍摄距离远近的不同可以分为远距离拍摄和近距离拍摄。

远距离拍摄可以将景物的整体纳入画面;近距离拍摄则更滋生表现被摄体的细节部分。

拍摄时,可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效果进行拍摄距离的调整。

有些场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时间去构图取景。

远距离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对比、主次之分。

在表现大场景的风光画面时,较远的拍摄距离会使镜头容纳更多的景物,但同时画面会较繁杂,在构图时应注意景物的取舍,将不重要的事物从画面中剔除,强调景物大的气势。

并应利用透视法来表现画面的纵深立体感,以体现全景风光的真实感。

改变拍摄角度: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不同特征,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一般的拍摄角度包括高角度俯拍、低角度仰拍和平视角度拍摄。

在使用低角度仰拍时,广角镜头的表现力会使画面效果变得更加富于透视立体感,会使被摄对象的形态变得修长(人像)或缩短(建筑),从而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平视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真实,但也易造成画面的平庸。

为摆脱这种现象,可结合对称构图或点线面构图来增加画面元素的多样性。

同时,可利用对比法使主体突出,表现出画面的层次。

光线的基本概念:光是摄影不可缺少的元素,没有光就没有影像,摄影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拍摄过程中,巧妙地用光,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借助光,摄影师可以使画面传达出不同的意境。

但光线的量要适当,不能曝光过度,了不能使画面过于昏暗、主体不清晰。

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高度的总称。

影响光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光源各类、光源性质、发光强度、照射距离和被摄对象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等等。

除了自然光以外,其余各种光都是可以人为控制光度的。

例如,距离越近则光源照射所产生的光度越大,越远则越小。

另外,光度与曝光时间和景深之间也存在关系。

当光度较大时,所需的曝光时间短;当光度较小时,所需的曝光时间长。

光度较大时,需要使用小光圈和高速快门,以使画面曝光准确,因此此时的景深较深;当光度较小时,则需要使用大光圈和低速快门,以提高画面的亮度,使之曝光准确,因此此时的景深较浅。

光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此法适合除太阳光以外的常见光源。

例如,将距离光源1m外的亮度设为1,则两米处亮度变为1/4,三米外则为1/9。

光质:是指光线的软硬性质。

硬光的方向性强,强度高,受光面与背光面的明暗反差大;软光的方向性不强,强度低,因此明暗反差小。

软光可以很好地展现事物的图案、色彩等,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感觉;硬光则适合展现事物的质感、层次,给人以明快、鲜明的感觉。

硬光经过改造可变为软光,例如利用柔光伞、反光板来反射硬光,或利用透光板过滤硬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减弱硬光,使其变成软光。

因为软光不擅长表现事物细节,因此在使用软光拍摄时可在相机设置中增加锐度,这样主体的层次会比较清晰。

光比:是指被摄对象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受光比值,也可以看作是主光与辅助光的比值。

通过计算光比即可掌握受光差别的大小。

光比大,则表示被摄对象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大,反之则表示反差小。

拍摄时,调节光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调整光线的强度。

例如加强主光强度或减弱辅助光强度,这样会使光比变大;反之,光比会变小;二是调节光源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通过改变距离可以使受光面的亮度有所变化,这样光比的比值就会有所变化。

光线的种类:包括人造光、自然光、以及混合光。

不同光线下拍摄出的画面效果各不相同,拍摄时可根据取景环境以及所要营造的画面气氛的不同选择不同光线。

人造光:也就是各种灯光,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连续光和闪光。

连续光是指像电灯、摄影灯、路灯等能够持续发光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闪光指由闪光灯等瞬间发光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

人造光的优势在于容易掌控,拍摄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度、光质和光位等,使画面达到预想的效果。

人造光可以是电能光源发出的光线,也可以是燃烧光源发出的光线,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造光,一定要保证亮度,以便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自然光:是指天然光源发出的光线,如日光、月光、星光都属于自然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日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