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学习)

合集下载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

七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含翻译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像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头来思念我的家乡。

2.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春天的早晨,我睡得很沉,没有意识到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的风雨声中,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凋落。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怎么样?齐鲁大地的绿色还没有结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阴阳划分为清晨和黄昏。

胸中荡起层层云彩,眼睛决裂地望着归巢的鸟儿。

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所有的山峦。

4.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楼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诗人的诗赋。

他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翻译:我诸葛亮说: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部分,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危急存亡的时期。

然而,侍卫的臣子们在内部不懈怠,忠诚的志士们在外面不顾个人安危,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陛下。

6.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注解》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注解:- 静夜思:夜晚宁静时的思考。

- 床前明月光:床边的月光明亮。

- 疑是地上霜:月光明亮如地上的霜。

- 举头望明月:抬头看向明亮的月亮。

- 低头思故乡: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作者:杜甫- 注解:- 望岳:远望山岳。

- 岱宗夫如何:泰山,五岳之首,如何形容。

- 齐鲁青未了: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翠连绵。

-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钟灵毓秀。

- 阴阳割昏晓:山的阴阳两面,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3. 《春望》- 作者:杜甫- 注解:- 国破山河在: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

- 城春草木深:春天的城中草木茂盛。

- 感时花溅泪:感伤时事,花儿似乎也在流泪。

- 恨别鸟惊心:离别之情,鸟儿的鸣叫令人心惊。

4.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注解:- 白日依山尽:太阳依着山边落下。

- 黄河入海流:黄河流入大海。

- 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 更上一层楼:需要再上一层楼。

5.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注解:- 千山鸟飞绝:千山之上,鸟儿已经飞走。

- 万径人踪灭:万条小径上,人迹罕至。

- 孤舟蓑笠翁:孤舟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人。

- 独钓寒江雪: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注解:- 慈母手中线:慈祥的母亲手中拿着线。

- 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

- 临行密密缝:临行前,母亲密密地缝补。

- 意恐迟迟归:担心游子迟迟不归。

7. 《悯农》- 作者:李绅- 注解:- 春种一粒粟:春天播种一粒小米。

-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获成千上万的谷粒。

- 四海无闲田:四海之内没有闲置的土地。

- 农夫犹饿死:但农夫仍然饥饿。

8. 《出塞》- 作者:王昌龄- 注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隘。

-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人还未归来。

- 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龙城的飞将还在。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学习)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学习)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七年级上背诵内容及注释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章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七年级上册背诵课文与古诗全部

七年级上册背诵课文与古诗全部

七年级上册背诵课文与古诗全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哥可真霸气,站在碣石山看大海呢。

你看那海水波动得多厉害(水何澹澹),山岛高高地挺立着(山岛竦峙)。

海边的树木和草长得特别茂盛,但是秋风一吹,大海就涌起了巨大的波浪。

最牛的是他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呢,这想象力就像开了挂一样,显示出曹操那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唱完歌后的一个小感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李白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了,李白心里可不好受。

这时候啊,杨花飘落完了,杜鹃鸟在那叫个不停,就像在渲染一种哀伤的气氛。

听说王昌龄要去那老远的龙标,还要过五条溪水呢。

李白就想啊,我把我的忧愁之心寄托给明月,让明月跟着你一直到夜郎西边去。

你看,李白多够朋友,把月亮都当成快递员了,这感情真是杠杠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诗人出门在外,在青山之外赶路,船在绿水前面走。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显得特别宽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江上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可还是旧的一年呢。

最后诗人想家了,想问问家书怎么能寄到家里去呢?就想让北归的大雁给带到洛阳去。

这里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得特别妙,新旧交替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这个曲子一出来,满满的都是凄凉啊。

干枯的藤,老树上停着黄昏的乌鸦,小桥下面流水旁边还有人家,可自己呢,骑着瘦马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迎着西风。

太阳都要落山了,自己这个伤心的人还在天涯漂泊呢。

前面几句把那些景色一罗列,就像一幅画一样,让人感觉特别孤独,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题,把那种漂泊天涯的愁苦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词带解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词带解

初一上语文必背古诗词带解初一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需要背诵一些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上学期必背古诗词及其简要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孟浩然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美。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王之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壮志,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宁静的向往。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孟郊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对母亲的思念。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8.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骆宾王通过这首诗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9.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

10.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山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初一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讲解

初一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讲解

初一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讲解初一上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上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讲解:1. 《静夜思》 - 李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洒在地面上,如同霜一般,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早晨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表达了春天的宁静与生机,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描绘了夜晚风雨过后,花朵凋零的景象。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决心。

4. 《望岳》 - 杜甫- 这是一首描写泰山的诗,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想要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天下的愿望。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6. 《出师表》 - 诸葛亮-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文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北伐的决心,语言真挚感人。

7. 《滕王阁序》 - 王勃- 这是一篇描绘滕王阁的文言文,作者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著名的描绘景色的句子。

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通过不断的诵读和思考,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七年级上背诵内容及注释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章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秋词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代: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清末: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注释及译文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5)何:多么(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0)日月:太阳和月亮(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9)志:理想(20)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论语十二章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立: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