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5花木兰教案1语文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g

(二)交流。 (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
爱祖国) (三)全文有几个人物?这些人物各有什 么特点? (四)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四、全班评价 五、 课外拓展: 有兴趣同学可以下来读《
变换形式,巩固课文,加 深理解。
木 兰诗》 。
3
单元检测六
一、连一连。
弗
岔
御
嚎
仁
趋
魂
愉
爬
二、看拼音,写词语。 ( ) ( ) ( ) (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人物,谈话导入 设计说明
(一)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 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5*花木兰
今天,我们的课堂又来了一位客人,她是家喻 户晓的巾帼英雄。看看她是谁?(展示课件第 三屏)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
七、根据意思,写出古人的一句名句。 1.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 心 树 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 的树杈摆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些。 有一天, 年轻的柳树对老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你看我多气派! 那些房子呀, 人呀, 我都不放在眼里。 看他们谁不称赞我长得又高又大, 又漂亮! ” 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老柳树友爱地对他说: “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是你要当心树心会变 空的呀! ”年轻的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因为年轻的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 树心 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树的主人把他们砍倒了,主人看见年轻的柳树树心是 空的,痛心地说: “唉,除了把你当柴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 ”他又看看老 柳树说: “ 原来,你倒是一块真正顶用的木料。 ”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x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21 古诗二首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古诗教学主要想体现课堂的扎实有效,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力求体现以下两点:一、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心的,素朴简洁的”。
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像尽意”。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御、暮、魂”3个字,会写“暮、散、酒、遥”4个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故事背后的道理;2.理解人物性格、态度和行为,并能体会其思想感情;3.掌握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4.能初步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和思想,并运用字、句、段细节解释文意;2.培养学生对主题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评价性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识别文本意图,分析评价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手法;2.掌握精确的文本理解方法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 1.一句话介绍本节课内容;2.以“花木兰”为切入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花木兰形象。
第二步:讲解 1.背景介绍:讲述故事的背景和历史情境;2.故事情节:让学生粗略听一遍故事,回答基本问题;3.情感启示:对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进行解读,告诉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哪些情感启示。
第三步:练习 1.导入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形象和性格,了解她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道理;2.应用练习:提供小组讨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3.制定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根据故事中人物形象、剧情、语言,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
第四步:总结 1.回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2.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五、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通过模拟小组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材料进行写作表达;2.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3.互动讲授法:通过Q&A和其他互动方式,加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doc文件格式的文本材料;2.教学PPT文档。
七、教学评估1.对课堂的互动、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2.对学生书写和口语表达的文字素质、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难点解答1.评价性语言是指在述评中,通过具体的描述或评价,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观点或态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花木兰》教案 语文S版

15课花木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五、自由读,评价人物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2.交流(1)全文有几个人物?(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3.分角色朗读课文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七.全班评价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出示ppt: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k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百花园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百花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习作”。
本课的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去发现、掌握识记字形的规律,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2. 掌握表示递进关系关联词语的运用。
3.理解《劝学》的诗意,体会诗歌主旨,并且读熟、背会。
4.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
5.能结合口语交际中说的内容,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古诗词积累。
2.口语交际。
3. 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v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好。
五、练习:指名说原因、结果,然后同桌互说。
板书设计:18、将和相廉颇不和蔺相如知错就改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19 草船借箭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 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 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巾帼”“赫赫战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味花木兰的爽朗、和善和孝顺父母、爱慕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豫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
教学思路:一、诗句引入,简介背景1、谈话:同学们,花木兰是个人名,她代父参军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
有一句诗是这么形容她的“马似龙,电闪雷动,枪和虹,刺破苍穹;风长啸,少年英雄;云长歌,万古留名!”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信任学了课文后,一切都明白。
2、学生汇报采集的相关资料二、初读剧本,感知内容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三幕剧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剧本,思索:剧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
(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参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
)(2)课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练习说话。
花木兰—一位( )三、再读剧本,走进花木兰(一)木兰参军课件出示思索题: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2、当花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心里会怎么想?3、指名学生轮读第一幕,其余学生思索后答复。
4、从这一局部内容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共性爽朗,性情和善,孝顺父母)(二)参军中路上1、分角色朗读其次幕。
2、参军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相遇,花木兰与刘大哥的对话说明白什么?(用详细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3、你能想象她在战场上是怎样作战的吗?(沟通后指名答复)4、出示《花木兰》动画片断5、战场上的花木兰你觉得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她?(英姿飒爽、勇敢机灵、武艺高强……)(三)木兰回乡1、男女生赛读第三幕2、过渡:战斗成功了,花木兰回到家乡,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q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15 花木兰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
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
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 课 型:
教学目标:1、体会花木兰忠孝两全、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品质。 2、了解剧本特点,朗读品味语言。 3、初步掌握“由薄到厚”的学法 。
学习目标: 1、体会花木兰忠孝两全、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品质。 2、了解剧本特点,朗读品味语言。 3、初步掌握“由薄到厚”的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的课堂又来了一位客人,她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看看她是谁? (展示课件)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 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 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 时期。 二、了解故事特点 1、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文章相同?(如:《阿凡提的故事》《快乐王 子》《西门豹》《孟母劝学》……) 2、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浏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全文都 是人物对话、文章要分幕、文中有说明性的文字等。)
开头提了一句,谁找出来读一读。 1、花木兰在边关如何打仗的?(板书:忠 两全) 2、胜利归来,将士们是如何夸赞花木兰的?男生就是将士,齐读。(板书:巾
帼不让须眉) 3、看板书,抓重点词练背这一段。 4、指名背,齐背。
七、课外拓展 1、比较《木兰辞》和剧本的异同:剧本主要抓住语言部分描写。 2、了解历史
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爱国、孝敬父母的情怀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 2、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学情分析:剧本这种文学形式学生以前接触过,但不是很熟悉,这部剧本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爽 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再次了解剧本特点。故事情节简单,而且也是同学们 曾经听过的,所以尽量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5 花木兰教案 1 语文版
3
3
3
行,并说服了刘大哥对女子的偏见。她是如何说服的呢? 1、找到木兰说服刘大哥的话,指名读。 2、欣赏豫剧选段《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视频) 3、分析花木兰的话:用事实说话,采用反问。在作文或辩论中使用, 会起到
良好效果。 4、女生就是花木兰,齐读。
六、学习第三幕 剧本受时间场景的限制,对木兰在边关如何打仗的没有详加描写,只在第三幕
3
3、教师小结剧本特点:像这种类型的文章就属于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 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剧本特点有: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三、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 不加字,不漏字,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词语(展示课件): 3、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幕讲了什么故事?(展示课件:花木兰插图)(四) 引导孩子用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想:课文讲了花木兰的什么事?用一个词概括。(板书:替父从军) (2)同学们用一个词就概括出 5、6 页长的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叫“由厚到薄”。 那怎么进入更高的层次,再“由薄到厚”呢?今天,就让我们试着从这个故事中读 出更多的内容,嚼出更多的味道来吧。 四、学习第一幕 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剧本的特点是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我们 就以第一幕中“木兰说服父母”这一部分为例来体会剧本的特点。 1、“说服父母”第一节 (1)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2)总结:揣摩出人物情感才能读出感情。 2、“说服父母”第二节 (1)按老师写好的提示语(即人物的心理、动作、表情和语气等),自由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师生合作读。 3、“说服父母”第三节 (1)逐句品读,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动作。 (2)重点体会木兰坚定的话语。(板书:孝) (3)加上提示语,朗读体会。 4、“说服父母”第四节 (1)学生试写提示语,改写这一部分。 (2)交流点评。 (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第二幕 告别了父母,木兰上路了。在从军的路上,木兰与另外三人不期而遇,结伴同
上其他巾帼英雄。(秋瑾) 八、总结学法
我们围绕“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仅体会到木兰忠孝两全的品质,还学 会了如何改写剧本,并欣赏了豫剧和《木兰辞》,了解了其他巾帼英雄。这样,我们 就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故事由薄读到了厚。同学们试着自己把它读厚吧! 板书设计:
15、花木兰 替父从军 花木兰------------------巾帼英雄 立下了赫赫战功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