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级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WST_431-20133_护理分级卫生行业标准3

WST_431-20133_护理分级卫生行业标准3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 条例》制定。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 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 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 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 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 京老年病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
• 2011年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在通过大量的临 床调研后,结合中国国情,重点探讨了病人自理 能力的评估依据及标准,将病情等级与病人自理 能力的能级综合衡量确定病人的护理级别,由此 提出制定新的护理《分级标准》。 • 既没有违背我们国家已有的医院分级护理原则, 同时补充和细化了分级标准的内容和依据,使分 级护理在临床上更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可行 性。
Barther指数量表评定细则
上下楼梯:
• 10分:可独自上下楼梯 • 5分:需部分帮助(需扶楼梯、他人搀扶、 或使用拐杖等) •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目前临床〈护理分级〉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级别的制定大多数是由医生决定, 护理人员参与意识及权限不足 例:曾经对某市二级以上医院调查结果 目前你院护理级别由谁确定 医生确定占76﹪ 护士确定占4% 医生和护士共同确定占20%
洗澡: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装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需他人帮助
Barther指数量表评定细则
穿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拉拉链、 穿∕脱鞋 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能自己穿或脱, 但需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子、 拉拉链、系鞋带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

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

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在卫生行业中,护理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护理分级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来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级对应着不同的护理标准和措施。

下面我们将对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通常适用于一般患者,他们的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主要是进行一些基本护理,如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起居,保持环境卫生等。

此外,一级护理还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知识,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

其次,我们来看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更加细致护理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监测血糖、输液等护理措施。

除了一级护理的内容外,二级护理还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为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

同时,对于二级护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带来的种种困难。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三级护理。

三级护理通常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全天候监护的患者。

这类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输液、心电监护等护理措施。

对于三级护理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传达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总的来说,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来进行分类的,不同的分级对应着不同的护理标准和措施。

通过合理的护理分级,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护理分级进行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级二级三级特级护理服务标准

一级二级三级特级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依据: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如:肾移植术后患者、膀胱全切术后伴随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各类泌尿外科大手术有严重合并症、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措施,并观察患者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施安全措施,给予健康指导。

4、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5、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内容:1、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梳头、会阴护理、口腔护理每日1次。

2、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清洁每日1次。

3、协助患者进食、进水(禁饮食患者除外)。

4、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

全麻术后平卧位,投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给予适当卧位。

5、排泄护理:需要时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进行护理,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护理每日2次。

6、每周床上温水擦浴2次。

7、其他护理:需要时协助患者更衣及每周洗头1次、修剪指/ 趾甲1次。

8、患者安全管理:防范坠床、跌倒、压疮、烫伤、导管脱落等发生,对有潜在危险行为的住院患者(心理抑郁、自杀倾向、走失等)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专科护理服务项目:1、气道护理:术前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术后每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叩背,并指导有效咳嗽排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3次/ 日,雾化后协助漱口、洁面。

2、管路护理:保持各种管路通畅,妥善固定。

观察引流管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周更换抗返流引流袋一次。

一级护理服务标准分级依据: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分级新规定

 护理分级新规定

护理分级新规定2024版:护理分级新规定一、前言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分级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原《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废止。

二、护理分级定义护理分级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自理能力、心理需求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以指导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资源,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三、护理分级标准1. 初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具备,无特殊护理需求的患者。

2. 中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受限,需定时观察和护理的患者。

3. 高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需24小时监护和严密观察的患者。

4. 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极其危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需随时抢救和高度监护的患者。

四、护理分级流程1.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自理能力、心理需求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

2. 护理人员将评估结果报告给护士长。

3. 护士长进行审核,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

4. 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级别,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5. 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

五、护理分级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护理分级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2. 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护理分级培训。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4.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不得擅自调整患者护理级别。

5.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护理分级制度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

六、法律责任1. 违反本规定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 护理人员未按照规定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由医疗机构给予处分;造成患者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 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执行护理分级制度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护理工作分为不同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是指对分级护理工作所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明确和规范,以便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分级护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级护理行业标准应当明确不同护理等级的划分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护理工作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等不同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护理内容和护理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一级护理一般适用于一般病情稳定的患者,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护理和健康宣教等内容;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医学护理操作;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医学护理操作和监护工作。

其次,分级护理行业标准应当规定不同护理等级的护理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

一级护理可以由具备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但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二级护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经验和技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三级护理需要由具备较高护理技能和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

另外,分级护理行业标准还应当规定不同护理等级的护理设施和设备要求。

一级护理需要提供基本的护理设施和设备,如床位、洗手间、基本护理用品等;二级护理需要提供相应的医学护理设施和设备,如输液泵、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三级护理需要提供高级医学护理设施和设备,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最后,分级护理行业标准还应当规定不同护理等级的护理质量评价和监督要求。

对于不同护理等级的护理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监督机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分级护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护理分级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的不同,将护理工作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护理服务。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在医疗机构中,一般将护理人员分为初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和高级护理人员。

初级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的基本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患者生活起居等;中级护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知识,能够进行一定的护理操作和疾病护理;高级护理人员则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承担复杂的护理工作和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

其次,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规范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针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应当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其水平符合相应的护理标准。

此外,护理分级行业标准还应当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配备和管理。

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设备支持。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各级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工作环境,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最后,护理分级行业标准的实施需要得到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监督。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护理分级行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分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之,护理分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分级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护理分级行业标准,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护理分级是指将不同病情、不同护理需求的患者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需求等因素,对护理工作进行分类和规范,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服务,比如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常规护理,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专业护理。

因此,护理分级标准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情变化趋势、护理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

其次,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在护理工作中,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当根据其专业水平和能力分配相应的护理任务。

比如,对于护理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护士可以承担病情较重、护理需求较高的患者护理工作,而对于护理技术较为基础的护士则应当承担病情较轻、护理需求较低的患者护理工作。

因此,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在护理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另外,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强调护理质量和安全。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护理情况,因此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强调护理质量和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发生意外。

最后,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注重护理服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不同病情的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应当注重护理服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满足其不同的护理需求。

总之,护理分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标准要求

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标准要求

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标准要求《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标准要求》前言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护理标准要求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在医疗环境里啊,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护理需求,就像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吃饭的讲究也不同一样。

为了能让患者得到最适合他们的照顾,就有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标准。

这就像是给护理工作划了几个不同的等级,明确每个等级该怎么做,这样医生护士们就能更好地照顾大家啦。

这标准啊,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适用范围这护理标准适用的场景可多啦。

比如说在医院里,不管是内科、外科、妇产科还是儿科等各个科室,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护理病人。

举个例子哈,在外科病房里,如果有个患者刚做完大手术,身体很虚弱,还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生命体征啥的,那他可能就需要一级护理。

再比如,有个患者病情比较稳定了,但还需要一些常规的护理,像定期测量体温、血压之类的,这可能就适合二级护理。

还有一些患者,病情已经基本没什么大碍,就是还在医院做最后的康复或者观察,那三级护理就比较合适了。

除了医院,在一些康复中心或者长期护理机构里,这些标准也同样适用哦。

只要是有患者需要照顾的地方,这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标准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护理工作该做到什么程度。

术语定义1. 一级护理- 简单来说呢,一级护理就是针对那些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这些患者虽然病情开始稳定了,但是还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

比如说,患者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身体还很虚弱,随时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2. 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主要是针对那些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休息或者轻度活动受限的患者。

就像是一个人感冒发烧了,病情已经有所好转,不再那么严重了,但还没有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护理照顾。

3. 三级护理- 三级护理适用于那些病情较轻或者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他们的身体状况已经比较好了,基本上能够自理大部分生活事务,只需要医护人员给予一些基本的健康指导和简单的护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 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时期需要严格卧 床的病人;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明确将“自理能力重度依 赖”作为确定一级 护理的独立条件之一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级护理
解释: 1)条款对病情等级程度的描述是相对于“一级”范畴之后转归状态 (一级:趋于稳定的重症;病情不稳随时变化) 2)此处“未明确诊断”应与仍需观察、且轻度依赖并存(不明原因 的持续发热或非体表的疼痛、不明原因反复的腹泻等) 3)a、b“仍需”指“继续”继一级后病情转归的程度需求 4)“且”指“同时”,所以条款 a)b)c)明确了在患者病情好转前 提下须同时参考患者自理能力等级作为定级依据 5)在无病情影响状况下,自理能力中度依赖作为定级依据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
企业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Q GBZ、GBZ/T
1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标准对比与解读
2009版与2013版对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标准对比 颁布时间及名称
2009版
2013版
卫生部于2009年5月22日 颁布了《综合医院分级护
理指导原则(试行)》,自 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 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 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标准解读
二级护理
3.3.3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a)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 赖的患者; b)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c)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标准对比
2013版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 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 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明确将自理能力 中度、轻度依赖与不 同病情分级相结合来
确定护理级别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 二级护理: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 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
中度依赖
总分41~60分
大部分需他人照护
轻度依赖
总分61~99分
少部分需他照护
无需依赖
总分100分
无需他人照护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分级方法
标准对比
2009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级护理
2013版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 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 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2014年8月1日2日国家卫计委在成都召开了 《两个标准培训班》
➢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护理处处长——李大川 ➢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护理处副处长——孟莉 ➢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
国家护理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卫生部行业标准《护理分级标准》项目负责人——么莉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 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 体征的患者。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 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 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 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标准对比
分级方法
2009版
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
2013版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
明确了自理能力等级
总分范围在0~100。
的分级方法
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
1.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 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活自理能力为依据, 2.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
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 化进行动态调整护理 级别。
(BI评定量表),确定自理能 力的等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 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 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 的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 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 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义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定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护理分级》起草背景

卫计委2013年11月14日发布《护理分级》等2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进一步明确了护理分级标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返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问题说明 卫生标准分类代号
国家标准
GB、GB/T
根据标准化法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WS、WS/T DB加行政区划代码
四条合而为一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级护理
标准对比
2009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级护理
2013版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可以确定为 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 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 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 发生变化的患者。
卫计委2013年11月14日 发布《护理分级》等2项推 荐性行业标准,自2014年
5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标准对比
2009版
定义
2013版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 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 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 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 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 级护理。
3.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 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4.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
整患者的护理分级
新标准解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分级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自理能力分级
自理能力等级
等级划分标准
需要照顾程度
重度依赖
总分≤40分
全部需他人照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