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doc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1.认识凸透镜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
2.凸透镜基本概念光⼼与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每⼀个透镜都有主光轴。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字母O表⽰。
焦点与焦距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这⼀点叫做焦点,⽤字母F表⽰。
凸透镜两侧各有⼀个焦点。
焦点到光⼼的距离叫焦距,两侧的焦距相等。
⽤f表⽰。
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它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的⼀点,这⼀点叫凹透镜的焦点,它是虚焦点。
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点。
3.三条特殊光线平⾏与主光轴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虚焦点);过焦点(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经过光⼼的光线不改变传播⽅向。
【重点提⽰】平⾏过焦,过焦平⾏,光⼼不变。
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总偏向“厚”的⽅向。
4.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光⼼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光⼼的距离叫像距(v)实验时,先调节烛焰的中⼼、透镜的中⼼和光屏的中⼼,使三者⼤致在同⼀⾼度,⽬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则光屏必须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如果只调节蜡烛,应把蜡烛往上调;如果只调节光屏,应把光屏往上调;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只⼩⾍⼦落在透镜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仍然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经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若把近视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远离透镜的⽅向移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已经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若把远视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靠近透镜的⽅向移动;实验中在不改变物距的情况下,换⽤焦距较⼤的凸透镜后,要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实验中,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应当让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向移动,同时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实验中,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应当让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向移动,同时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向移动;⽆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像的原因:①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不在同⼀⾼度②u≤f。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本文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特点。
首先,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总结出了五条规律,包括实像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虚像正立放大和不成像。
其次,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即2f点和f点,以及薄透镜成像公式。
最后,提供了一个记忆口诀,方便记忆。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记忆口诀: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需要注意的是,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剔除格式错误并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改写如下: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简单记忆。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例如照相机。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例如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例如放映机、幻灯机和投影机。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无法成像,只能形成平行光,例如探照灯。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例如放大镜。
透镜成像还有其他规律需要记忆。
当物体离透镜越近,成像越远,成像也变大;当物体离透镜越远,成像越近,成像也变小。
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时,成像为虚实分离;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为大小分离。
凸透镜成像规律

18.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 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 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 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 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1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
况中,正确的是 (
A. 像始终变大。
) D
B. 像始终变小。
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变大后变小。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1)对于实像(u>f):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对于虚像(u<f):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减小 ,像距减小,像变小。
8.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蜡烛分别置 于主光轴上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的不同位置,成像情况如图 (a)、(b)所示。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由图(a)或(b)可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2)由图(a)和(b)可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 ; (b)分析比较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4、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难点:1、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知识要点与相应例题】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
例1 透镜上有一个点,从任何方向通过该点的光线都不会偏折,这个点叫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之后会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一个凸透镜有个这样的点;叫做焦距。
2、典型光路(如图1)例2 如图2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3、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透镜.4、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如图3)二、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例3 请在图5中两幅图上分别做出入射光线、出射光线。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应用举例:照相机等。
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应用举例:投影仪等。
4、当u=f时,不成像。
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举例:放大镜等。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 像距(v)f<v<2f v=2f v>2f 不成像 v>u 正倒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大小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虚实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 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 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 放大镜 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 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同侧 成像作图 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或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越靠近透镜,像变得离透镜越远,像变得越大;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变得越靠近透镜越,像变得越小。
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或物远像远像变大):蜡烛越靠近透镜,像越靠近透镜,像越小;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越远离透镜,像越大。
(2)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当移动后的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原来成倒立、缩小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放大的像;原来成倒立、放大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缩小的像。
3、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眼镜(或透镜)(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后,为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移动方向判断:①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凸透镜时,会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
②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时,会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后方)。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5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

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5.3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其中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的是()A.B.C.D.【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判断凸透镜焦距,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不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因此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
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
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答案】B【详解】AC.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C错误;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遇障碍物时,要想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故B正确;D.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摄像头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
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A.B.B.C.D.【答案】C【详解】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七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要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物距u 和焦 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像距v 大小 变化规律 应用举例 u > 2 f f V v v 2 f u 增大,v ___ , 像变 ____ u = 2 f v = 2 f f V u v 2 f v > 2 fu = f不成像 u v fv > u u 增大,v ___ , 像 _____凸透镜成像公式:一+ - == u v f2.眼睛、眼镜和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如下:眼睛 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 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成清 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 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 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典例分析】 土例1、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 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 亍 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 .凸透镜的焦点处。
D .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例2.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例3.如图2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3中的(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件下载后可以自行修改编辑删除2018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选择题(共21 小题)1.( 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分析】(1)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 2f。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 u<f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错误;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 B 错误;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 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40cm 处移到 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3.( 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 A 位置逐渐移到 B 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选: A。
4.(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将蜡烛移动到2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 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焦距的大小;(2)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 f=10cm,故 A 错误;B、将蜡烛移动到 20cm 刻度处时,物距为 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 错误;C、将蜡烛移动到35cm 刻度处, u=50cm﹣ 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将蜡烛移动到45cm 刻度处, u=50cm﹣ 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 D 错误。
故选: C。
5.(2018?恩施州)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蜡烛置于 c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蜡烛置于 b 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解答】解:A、蜡烛置于 c 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B、蜡烛置于 b 点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视线,故 B 错误;C、蜡烛从 a 点向 b 点移动,由于此时的物距都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故 C 正确;D、蜡烛从 b 点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6.(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分析】(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 A 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 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 B 正确;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 C 错误。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 D 错误。
故选: B。
7.(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 10 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 3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 4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分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让平行光射到凸透镜上,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亮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 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 A 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30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 u=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 B 错误;C、若蜡烛放置在 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 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 C 正确;D、若蜡烛放置在35 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 u< 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 D 错误。
故选: C。
8.( 2018?菏泽)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 A、当 u=10cm 时, 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A 错误;B、当 u=20cm 时,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正确;C、当 u=35cm 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 C 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 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故 D 错误。
故选: B。
9.(2018?福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A.缩小的实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分析】(1)u=v 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20cm,像距为 20cm,物距等于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0cm,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成缩小的实像,故 A 正确。
故选: A。
10.( 201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 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分析】首先根据“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 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判断出萤火虫是靠近放大镜还是远离放大镜;物体从二倍焦距远处移动时,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