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绩溪县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绩溪县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84 gk , 钾 为 4 m /g . m / g速效 9 gk。土 壤肥力 中等 。 22 供 试肥 料 . 氮肥 : % 尿素 , 4 6 山东 省 东平 湖产 ; 磷肥 : 1% 过磷 酸钙 ( 粒 型 ) 铜 陵 铜 官 山产 ; 肥 :0 氯 化 2 颗 , 钾 6% 钾 , 罗斯 产 ( 俄 红钾 ) 。 23 供 试 品种 .
表 1 瀛 洲 村 试 验 施 肥 方 案
和“ 徽省 ‘44 肥 效 试 验 总 体 方 案 ” 求 ,09年 安排 安 31’ 要 20
在瀛洲 镇瀛 洲 村 进 行 水 稻 “ 4 4 肥 效试 验 , 31 ” 通过 田间试
验 进一 步研 究 当地水稻 的最 佳施 肥量 , 以及如 何 提 高肥料 利用率 , 加 经济效 益 , 学施 肥提供 依 据 。 增 为科
关键 词 : 水稻 ; 3 1 ” 效试 验 ; 佳 施 肥 量 ; 荐 施 肥 量 。 “44 肥 最 推 中图分类号 ¥ 1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1 1 — 7— 2 07— 7 1 2 1 ) 1 6 0
本 试验 按照 农业 部 “ 土 配方 施 肥项 目的技术 规 范 ” 测
水 稻 品种 为两 优 一 号 , 常年 产 量 60g 0 k/
3 结果 与分 析
试 验 采 用 “ 4 4 最优 回归 设 计 , 验 小 3 1” 试 3 1 产量 分析 . 据 7月 8日、 2 8月 0日田间调查 观察 , 处 理 1和处 理 2株 高 明显 较 矮 , 色淡 黄 , 病 虫 害 , 理 叶 无 处

要 : 过 在 瀛 洲 村 进 行 水 稻 “ 4 4 肥 效 试 验 , 出该 地 水 稻 的 最 佳 施 肥 量 : 氮 1.9 g67 P O .5 g 通 31 ” 得 纯 2 6 k/ 6 m 、 2 5 0 k/ 4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肥料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小麦种植中,正确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为此,我们进行了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以探究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岑村试验时间:2021年3月25日至6月10日试验方法:把小麦田随机分为4组,每组面积100m^2。

试验组1施用的是有机肥(猪粪、鸡粪),试验组2施用的是化肥(尿素、三元复合肥),试验组3施用的是有机肥和化肥的组合(二者按1:1的比例混合施用),对照组则不施肥。

试验结果1. 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小麦单株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化肥混合施用对小麦单株产量均有增效作用。

其中,有机肥组小麦的单株产量最高,达到了102g,比对照组单株增产了32%。

2. 单位面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对小麦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有机肥组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到了5210kg/ha,比对照组提高了42%。

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混合组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和38%。

3. 产量成分施肥还对小麦的产量成分有影响。

有机肥组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都高于其他组,这表明有机肥施用可以增加小麦的籽粒数量和单粒重量。

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混合组的产量成分也略有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成分,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其中,有机肥施用效果最佳,可以增加小麦的单株产量,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对小麦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也更为显著。

因此,在小麦的生产中,应根据土地条件、肥料来源和农业技术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以实现小麦产量的最大化。

第四讲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

第四讲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

21 单 因素 试验 方案 设计 .
或在辅助试验中对次要因素进行研究 。
1 试 验 方 案 的 统 一 性 和 可 比性 . 2
单 因素试验只研究 1 因素的效应,其设计要 个
点是 确 定 因素 的水 平范 围和 水平 间距 。 22 复 因素 试验 方案 设 计 .
221 基 本 概 念 ..
分 别 为 0 1 、0g 67 P、lP 分 别 为 0、 、0 2k/ 6m ,oP、2 5和 lk/6 m , O g67 这样 既 可控 制施 肥 范 围较宽 , 于获得 便
收 稿 日期 :0 6 0 — 2 2o— 2 3
维普资讯
5 9
和 定产 、 肥试 验 , 定 每种 作物 应 在 3个 以上 。
16 设 计 与统计 方 法要 统一 .
文章编号 :0 1 3 1 20 )2 0 5 — 3 10 - 6X(0 60 — 0 6 0
1 试验 方 案设计 原 则
试验 结 果必 须进 行统 计分 析 和 检验 ,不 同 的方
应 设 计统 一 的试验 方 案 ,便 于在 配方 分 区之 间 及不 同年 度之 间进 行对 比 ,便 于建 立统 一 的计算 机 分析 程序 和平 衡施 肥 的数据 库 。 试 验 中 , 了 要 比 在 除 较 的因 素外 , 其它 因素 均保 持不 变或 一致 。 注意 3 要
点 :1 设 肥底 ;2 设对 照 ;3 方 案 要具 有均 衡性 。 () () ()
下 面 以 2素 因肥 料 为例说 明复 因素 肥料 类 型及
其设 计 方 法 。 2221 ... 2因素 3水 平 9处理 完 全均衡 设计
2 . ; 个 相邻 的施 肥 量 应有 足 够 的差 异 , P、 0倍 两 对 K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肥料的施用。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本次试验选择了常用的“3414”肥料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效应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试验设计及方法1.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在同一块土地上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分别为施用“3414”肥料的不同比例),每个处理组设有3个重复,并且设置了对照组。

在整个试验期间,对各处理组的土壤性质、植株生长情况、产量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2. 试验方法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们在试验前对土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

在施肥前后,还对土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了监测,并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测和调查。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性质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施肥处理组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施用“3414”肥料的处理组中,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普遍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肥料比例的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随之增加。

这一现象表明,“3414”肥料的施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2. 植株生长情况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处理组的马铃薯植株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测和记录。

结果显示,在施用“3414”肥料的处理组中,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情况普遍优于对照组,包括植株的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方面。

随着肥料比例的增加,植株的生长情况也明显提升。

这表明,“3414”肥料的施用对马铃薯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试验总结通过对“3414”肥料的田间试验分析与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3414”肥料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2. 随着“3414”肥料比例的增加,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产量也相应增加;3. 合理施用“3414”肥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荞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荞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2 2 0 O1 . 2
XI NN0NGCUN
武夷山市冬种紫云英高产栽培示范推广技术总结
郑立华
( 夷山 市土肥 站 ,福 建 武夷 山 3 4 0 ) 武 5 3 0
紫 云英 是武 夷 山市 冬种 绿肥 的主要 品种 ,稻 田冬种 紫 云英 可 改 良土壤 ,培 肥地 力 ,提 高粮 食产 量 ,减 少化 肥 用 量 ,降低农业 生产 成本 ,减轻环 境污染 ,同时可作 青饲 料 , 其经 济效 益和 生 态效 益显 著 。通过 示 范推 广 ,武 夷 山市 紫 云英 种植 面积从 2 0 0 8年 8 0亩 到 2 1 年 2 0 0亩 ,紫 云 0 01 00 英种 植得 到 了大 力 的发展 。近 年 来 ,笔 者 承担 了冬 闲 田种 植 紫 云英示 范推广工 作 ,现将 示范推 广技术 总结如 下 。
( 上接第 0 1 ) 2页
1 49 k , 比 对 照 1 07 g 增 产 2 .4 g 增 1 .5 。 7 .4 g 5 .k 42 k , 38 % N P K1平 均 亩 产 为 194k , 比 对 照 107g 增 产 22 6. g 8 5. k 1 .8 g,增产 l .8 87 k 1 %。NO 2 0 P K2平均 亩产 为 1 67 g 5 .k ,比 对 照 10 k 5 . g增 产 60 g增 3 % 。N P K 7 . , . k 8 2 O 2平 均 亩 产 展 ,其经济 和生态 效益 显著 。
三 、高 产 栽培 措 施
1 子选择 与处 理 . 种 根 据武 夷 山市 气候特 点和 紫 云英 品种 性 状特 征 ,选 择 适合 武夷 山市冬 闲 田种植 的 “ 余江大 叶” “ 、 皖江 大 叶青 ” 、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探究马铃薯肥料施用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

试验设计如下:在马铃薯种植区域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试验,将土地划分为四个区域。

每个区域施用不同的肥料组合,分别为:1. 第一区域施用有机肥料(猪粪)和化肥(氮磷钾肥)的混合物,比例为3:4:1。

2. 第二区域施用纯有机肥料(猪粪)。

3. 第三区域施用纯化肥(氮磷钾肥)。

4. 第四区域作为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四个区域进行了如下观测和测量:1. 对每个区域的土壤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指标。

2. 在马铃薯种植期间,对每个区域进行了定期的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3. 在收获期间,对每个区域的马铃薯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的评估,包括单株产量、品质指标(如块茎外观、干物质含量等)。

经过试验的一系列观测和测量,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混合施用在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

这可能是由于有机肥料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化肥能够迅速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2. 纯有机肥料的施用也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虽然比不上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混合施用效果。

3. 纯化肥的施用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由于纯化肥缺乏有机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物质。

4. 对照组没有施用任何肥料,导致了显著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适当的肥料施用对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混合施用效果更佳,但纯有机肥料的施用也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种植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组合,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果。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本次试验中,我们设置了三组对照组,分别为无施肥组、常规施肥组和增量施肥组。

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每组选取同面积的土地进行种植,一共种植了1000平方米的马铃薯地。

无施肥组不施任何肥料;常规施肥组按照正常的农家肥施肥量进行施肥;增量施肥组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加了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了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阳光、水分和病虫害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首先是产量方面。

无施肥组的产量最低,平均每亩产量仅为2000公斤;常规施肥组的产量稍高,平均每亩产量为3500公斤;而增量施肥组的产量最高,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了4500公斤。

可以看出,增量施肥组的产量较常规施肥组有显著提升,证明增量施肥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其次是品质方面。

在品质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了马铃薯的大小、口感和味道。

通过对样品的测量和品尝,我们发现无施肥组的马铃薯大小较小,口感较差,味道也不够鲜美;而常规施肥组的马铃薯大小适中,口感较好,味道较为鲜美;增量施肥组的马铃薯大小较大,口感最好,味道最美。

可见,增量施肥组的马铃薯在品质方面优于其他两组。

最后是经济效益方面。

通过对产量和市场行情的分析,我们发现增量施肥组的经济效益最高。

由于增量施肥组的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市场卖价也相对较高,因此增量施肥组的利润最大。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的结果表明,增量施肥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我们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增量施肥的方法,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业生产的效益。

我们也要注意合理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3414”是一种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其种植生长需要充分的肥料供应。

为了研究“3414”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不同肥料对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田间肥料效应试验。

本文将对该试验的分析与总结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三种不同肥料处理方案,分别为无肥料处理组、化学肥料处理组和有机肥料处理组。

在试验开始前,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确保土壤的养分充足。

每种处理组设置了5个重复,共15个试验区。

在试验过程中,对每个试验区进行了相同的管理和维护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过程1. 无肥料处理组在无肥料处理组中,我们不对土壤进行任何肥料补充,只进行了基本的管理和维护。

在试验期间,我们对土壤进行了记录和监测,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产量方面无肥料处理组:平均产量为X千克/亩化学肥料处理组:平均产量为Y千克/亩有机肥料处理组:平均产量为Z千克/亩2. 养分变化无肥料处理组:土壤养分下降,植株生长萎缩化学肥料处理组:土壤养分略微增加,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有机肥料处理组:土壤养分明显增加,植株生长旺盛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分析与总结:1. 不同肥料对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有机肥料处理组的平均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化学肥料处理组的平均产量略高于无肥料处理组。

这表明有机肥料对于改善土壤养分和提高产量有着明显的效果,化学肥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和增加产量。

2. 土壤养分和植株生长状态四、结论与建议1. 有机肥料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有着显著的效果,建议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比例,以提高产量。

2. 化学肥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马铃薯生长和增加产量,建议种植者可以适当使用化学肥料,并结合有机肥料的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肥料效果。

3.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及时对土壤进行养分监测和调整,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一)
1 、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肥料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可以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试验设计
2.1“ 341完4”全实施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
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 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
=2水平×0.5.3水平=2 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最佳施肥量标准
(公斤/公顷)(N2P2K2)纯氮为67.5公斤,磷为60公斤,钾为60 公斤。

“3414试”验处理代码表
试验
编号
处理
NPK1N0P0K00002N0P2K20223N1P2K21224N2P0K2025N2P1K22126N2
P2K2222
7N2P3K22328N2P2K02209N2P2K122110N2P2K322311N3P2K232212N1 P1K2112 13N1P2K112114N2P1K1211
3试验实施、试验要求
3.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地块平坦、整齐、肥力均匀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

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要整地、设置保护行。

3.2样品的采集
3.2.1土样采集
春季试验前“3414试”验要采集土样,每个试验点要多点采集土壤样品形成一个混合样。

3.2.2植株样品采集
“ 3414试”验点需要全部采集植株样品,相同肥力水平上的“ 3414试”验采集同一植株样即可,分高、中、低肥力采集。

每个点在秋季分别采集3 个缺素区和
N2P2K2 处理的植株样,每个处理随机取3-5株或穴(避开缺株的地方)。

要求分茎、叶、籽实分别进行处理、分析,结果通过加权求得。

3.3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田间试验应明确所用的作物品种,一般应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已推广的品种。

3.4 试验重复、小区排列及施肥“3414”完全实施试验可以不设重复;试
验小区随机排列。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每个区组必须垂直于垄向排列。

小区面积:通常采用6 行区,小区长:宽=2-5 :1,小区面积40 平方米。

施肥方式:一次施入底肥,喷施叶面肥做好田间记录。

4试验要求
4.1试验的田间管理与观察记载
4.1.1田间管理除施肥措施外,其他各项管理措施应一致,且符合生产要求,同一试验,由专人在同一天内完成。

4.1.2观察记载与测试
具体内容和要求:试验地基本情况,包括:地址信息:乡、村、邮编、地块、农户姓名;位置信息:经度、纬度、海拔;土壤分类信息: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信息: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土层厚度(>=60cm、30-60 cm、<30cm)和土壤障碍因素(易旱、易涝、盐害、碱害)。

试验地土壤养分测试: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必要时进行植株氮诊断和中、微量元素测定等。

试验气象因素:多年平均及当年气温、降水、日照和湿度等气候数据。

调查前茬作物、施肥情况:调查前茬作物品种、产量及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等肥料种类、数量和价格。

生产管理信息:浇水、中耕等生育性状调查:选择关键生育期调查作物重要生育指标。

(后附表)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

进行植株养分测试
4.2收获与计产
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或取代表性样方测产,记录相关产量性状,室内考种样本应系好标签,做好小区号、处理名称、取样日期、采样人等项登记、记录工作。

5试验数据分析
5.1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
5.1.1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或有关教科
书:
5.1.2中国肥料信息网中有关的统计方法与程度
(/sfb/TfgjHgfx.htm )
5.2有关参数的计算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作物地上部分含该元素总量(千克/ 亩)-缺素区作物地上部分含该元素总量(千克/ 亩)/肥料施用量(千克/亩) ×肥料中养分含量(%)}×100%
校正系数=缺素区作物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千克/ 亩)/ 该元素土壤测试值(毫克/ 千克) ×0.15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作物地上部分吸收养分总量(千克)/ 作物经济产量(千克)
5.3测试方法筛选和测试结果相关性分析
6试验报告撰写
6.1试验来源和目的
6.2试验时间和地点
6.3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供试肥料、品种
——供试作物品种、生物学性状及前茬作物品种、产量、施肥水平——试验设计和方法
6.4试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处理对作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投入产出比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相关参数的计算
6.5试验结论
6.6试验执行单位、主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