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咖孙秉严经验录

合集下载

孙秉严治癌方法探赜

孙秉严治癌方法探赜

孙秉严治癌方法探赜甘肃省镇原县中医医院(甘肃镇原 744500)孙守华孙秉严(1922.10~2005.5)主任医师,山东莱阳人,三世祖传中医。

1937年起随祖父孙清泉学医,1940年赴朝鲜新义州开业行医,1953年回国后在天津市和平区东兴市场医院中医科从事胃溃疡、骨结核等中医治疗工作,1956年毕业于天津市中医进修学校,1957年以后专攻中医肿瘤,1985年到北京中医肿瘤研究基金会肿瘤门诊工作,1988年应聘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全国防癌协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调北京市老年病医院肿瘤专家门诊部工作。

《健康报》、《北京日报》、《中国日报》、《美国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香港《文汇报》、加拿大《今日大陆》报等都对孙老作了专题报道。

专著有《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治癌秘方》、《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等。

孙老治疗癌症效果好,方法独特,值得我们去研究。

为此,现将孙老治疗癌症的方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高明予以斧正。

1治疗原则1.1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癌症一经诊断,多属晚期,邪逼正危,单用中医治疗难以速效,单用西医治疗患者不能接受,对此孙老强调中西医结合,各自发挥其特长。

如晚期食管癌患者,汤水不能下,用博来霉素注射液15mg、5-氟脲嘧啶注射液250mg,分别以50%葡萄糖20ml冲服,食道可通利,即时可饮水或服中药。

但西医治疗对于正气的耗伤很大,尤其是体弱者难以接受,因此,不论何种癌症,孙老都主张以中医治疗为主,如对体质好者配以化疗药口服,而在中药里又加入滋阴养液之品以减轻化疗药引起的头晕、口咽干燥、发热等副作用,并保持血象的稳定。

1.2攻补法结合,攻法为主癌症是癌毒高度集中之处,是一座顽固的堡垒。

堡垒不能攻破,就谈不上治疗癌症,更谈不上清扫体内的癌毒,这就决定了癌症的治疗始终要立足于攻邪。

但癌症的发生与机体正气(抗癌力)低下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正气亦愈来愈虚,如此补益正气亦不能偏废。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中医著作系列书籍P.241药学精要(共20册)中药材经验鉴别手册(高清版)P.459药学精要(共20册)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P.402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沈绍功验... P.245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李介鸣验... P.270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高忠英验... P.341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徐小圃医案医论集(高清版)...P.70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综合卷01P.60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医经卷_温病卷_诊法卷01P.610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外科卷_针灸卷_五官科卷01P.722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妇科卷_儿科卷01P.20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筱斋P.16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弼臣P.493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翰卿P.28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杜雨茂P.337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董建华P.630中药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及药效(...P.990中华临床药物学(上、下册)_001P.1685中华传世医方(下册)(张方胜主编)P.830中华传世医方(上册)(张方胜主编)01P.443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高清版)01P.370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高清版)01P.1024中国古今医案类编--气血及津液病类P.1106中国地道药材鉴别使用手册(上、下册)(张穗坚)...P.18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001P.323药剂学(第二版)(2011版)-001P.2225现代实用本草(上、中、下册)P.600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王玉玺主编)01P.225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学勤1(高清版)P.1188中国医学大成[1].50.圣济总录纂要P.568中国医学大成[1].49.刘涓子鬼遗方.医方考P.451中国医学大成[1].48.重刊本草衍义.药征.药征续编P.534中国医学大成[1].47.神农本草经.珍珠囊补遗药性... P.397中国医学大成[1].46.医学心悟P.428中国医学大成[1].45.叶选医衡.医学源流论.慎疾刍... P.415中国医学大成[1].44.医学读书记.读医随笔.市隐庐... P.383中国医学大成[1].43.重订灵兰要览.肯堂医论.知医... P.508中国医学大成[1].42.儒门事亲P.857中国医学大成[1].41.巢氏诸病源候总论P.518中国医学大成[1].40.潜斋医话.友渔斋医话.对山医...P.518中国医学大成[1].39.冷庐医话.柳洲医话.馤塘医话... P.439中国医学大成[1].38.吴鞠通医案P.493中国医学大成[1].37.程杏轩医案.何澹安医案.邵兰... P.580中国医学大成[1].36.孙文垣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张... P.400中国医学大成[1].35.眉寿堂方案选存.徐批叶天士... P.644中国医学大成[1].34.针灸甲乙经.巢氏宣导法.针灸... P.549中国医学大成[1].33.幼幼集成P.656中国医学大成[1].32.小儿卫生总微论方P.456中国医学大成[1].31.活幼心书.幼科直言P.439中国医学大成[1].30.慈幼新书.原瘄要论.麻疹备要方论P.728中国医学大成[1].29.校注妇人良方P.464中国医学大成[1].28.经效产宝.女科经纶P.560中国医学大成[1].27.盘珠集胎产证治.胎产指南.重... P.627中国医学大成[1].26.徐评外科正宗P.568中国医学大成[1].25.正体类要.外科证治全生集.外... P.407中国医学大成[1].24口齿类要[1].尤氏喉科秘书.重... P.376中国医学大成[1].23.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银... P.509中国医学大成[1].22.脉因证治.韩氏医通.医林改错... P.997中国医学大成[1].21.周慎斋遗书.医原P.622中国医学大成[1].20.症因脉治P.639中国医学大成[1].19.十药神书.增订十药神书.痰火... P.736中国医学大成[1].18.增补评注温病条辨P.493中国医学大成[1].17.温热逢源.随息居霍乱论.瘟疫... P.463中国医学大成[1].16.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伏气解.伏... P.466中国医学大成[1].15.南病别鉴.痧胀玉衡.疟疾论.... P.513中国医学大成[1].14.瘟疫明辨.温热暑疫全书.温证... P.415中国医学大成[1].13.瘟疫论.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 P.562中国医学大成[1].12.脉说.望诊遵经.重订诊家直诀... P.676中国医学大成[1].11.医灯续焰P.514中国医学大成[1].10.脉经.玉函经.重订太素脉秘诀... P.675中国医学大成[1].09.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P.723中国医学大成[1].08.重刊金匮玉函经二注.沈注金... P.512中国医学大成[1].07.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伤寒附翼P.412中国医学大成[1].06.张卿子伤寒论.伤寒补例P.476中国医学大成[1].05.伤寒贯珠集.伤寒六经辨证治法P.403中国医学大成[1].04.伤寒九十论.阴证略例.伤寒明... P.571中国医学大成[1].03.灵枢识P.733中国医学大成[1].02.黄帝内经灵枢集注P.572中国医学大成[1].01.黄帝内经素问集注P.1918全国中草药名鉴(下册)(谢宗万等主编)P.1257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谢宗万等主编)P.1338汉拉英中草药名大辞典(谌发文主编)P.400中华本草801P.513中华本草702P.520中华本草701P.310中华本草602P.310中华本草601P.524中华本草502P.530中华本草501P.506中华本草402P.510中华本草401P.390中华本草302P.400中华本草301P.444中华本草202P.500中华本草201P.331中华本草102P.340中华本草101P.800现代本草纲目(上下卷)01P.917传世藏书子部医部(全六册)01P.153重庆堂随笔P.120仲景学刊第三辑P.170仲景方与临床P.530中医运气学P.524中药彩色图集P.1035中华道家修炼学上、下P.1348中国医药百科全书P.513中国膏药学P.906郑钦安医术阐释P.267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P.879医学衷中参西录P.381医经原旨-薛雪P.234医宝秘囊-王成德P.295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P.165研经言P.165新编耳穴望诊彩色图谱P.182小柴胡汤证研究-林伯良P.88温热经纬P.146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P.196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P.381手相手纹手诊P.390伤寒瘟疫条辨P.5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P.133伤寒名案选新注P.774伤寒论与临证P.175伤寒论通俗讲话P.328伤寒论临床实验录P.548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P.198伤寒赋P.339《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198《伤寒论》求是(陈亦人)P.197清宫药引精华P.312齐氏医案P.287破蟞斋医草-龚士澄P.232欧阳锜P.284名医类案P.506名老中医之路(二)P.200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P.327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P.280临证秘验录-朱晓鸣P.411临床辩证施治备要P.139经方验P.212经方使用标准P.391经方临证集要P.1732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P.450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P.387活人书-朱耾P.76附子的研究P.279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何绍奇P.594当代医家论经方P.224虫类药的应用P.716常用中药名与别名手册P.195百药效用奇观P.91滋阴论-章真如P.117中医外感三部六经说——《伤寒论》医理探源P.105阴证略例P.85医学真传-P.117医学传心录P.111医理衡正-丁伯荪P.101医贯P.85五运六气-任应秋P.150伤寒论十四讲P.39脾胃论P.124内经气学概论P.91命门学说应用荟萃P.72脉学心悟P.140红炉点雪-龚居中P.160海峰验方集P.99《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32杂病源P.99伤寒真方歌括-陈修园。

公开四十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斗士经验

公开四十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斗士经验

公开四⼗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经验癌之为癌,古少今多。

患上此病,徒叹奈何。

先⽣治病,善于斟酌。

⽬之所见,⽿之所闻。

先⽣出⼿,救活多⼈。

对于癌症,我是内⾏。

处⽅布阵,战略万全。

扶正逐邪,不伤正⽓。

软坚散结,活⾎通瘀。

只杀癌瘤,卓有见地。

先⽣⼀⽣,爱众亲⼈。

襟怀博⼤,医理精深。

分秒必争。

救命⽽前。

⾼贵医德,尽⼈皆知。

⼝碑载道,⼤公⽆私。

济世苍⽣,造福⼈类。

公开四⼗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最精华的那⽀中医队伍⾥⾯的精英纸上⼀句话,纸下⼗年功,他们的这些经验,⼀句话,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其实,都是这四⼗四位的中医⼤师们的经验之谈,⼀句话的经验,也许是他们⼏⼗年摸索出来、摔了⽆数跟头换来的肺腑的经验!今将他们伟岸的名字记录于下,吃⽔不忘打井⼈!(排名不分先后)1 孙秉严,1920年⽣,民间优秀抗癌中医,2 刘炳凡,191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3 钱伯⽂,1917年⽣,上海中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4 何任,1920年⽣,浙江中医学院院长,5 胡安邦,1911年⽣,秦伯未弟⼦,6 吴圣农,1914年⽣,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7 王⽟润,1919年⽣,徐⼩圃先⽣传⼈,上海中医学院院长,8 李岩,1931年⽣,中国抗癌学会传统医学分会副秘书长,9 吴翰⾹,1918年⽣,上海曙光医院⾎液病研究室主任,10 周霭祥,192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液病研究室主任,11 颜德馨,1920年⽣,中华中医学会理事,12 郑荪谋,1913年⽣,福建四代中医世家,13 陈树森,1918年⽣,中国⼈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14 王羲明,1930年⽣,上海市中医院中医科主任,15 张泽⽣,1895年⽣,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6 李修伍,1923年⽣,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17 谢远明,193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18 顾丕荣,1912年⽣,上海第四⼈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 万⽂谟,1923年⽣,武汉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20 关幼波,1913年⽣,中医肝病第⼀⼈,北京中医院副院长,21 薛盟,1917年⽣,浙江省中医研究院,22 贾堃,1919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23 华良才,1938年⽣,海南省中医院院长,24 沈炎南,1920年⽣,⼴州中医学院,25 范中林,1895年⽣,四川名医,26 杜⾬茂,1934年⽣,陕西名医,27 王乐善,1912年⽣,辽宁省中医院副院长,28 潘国贤,1905年⽣,浙江中医学院肿瘤研究室主任,29 刘嘉湘,1934年⽣,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30 陈茂梧,1926年⽣,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31 ⾕铭三,1904年⽣,⼤连市肿瘤学会主任,32 哈荔⽥,1921年⽣,中华中医学会常务理事,33 庞泮池,1918年⽣,上海名医,34 刘绍武,1906年⽣,太原市中医院内科主任,35 李济舫,1918年⽣,上海名医,36 沈仲理,1912年⽣,上海中医学院教授,37 施今墨,1881年⽣,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四⼤名医,38 马龙伯,1904年⽣,北京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39 秦秀兰,1934年⽣,内蒙古中医院妇科主任,40 王季儒,1910年⽣,天津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41 朱仁康,190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42 夏少农,1918年⽣,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主任,43 肖梓荣,1908年⽣,湖南中医学院外科主任,44 俞岳真,1911年⽣,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患癌九⼤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

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述略

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述略
Ex e in eo U Big y no e t e t f o h g a n e p re c f N n - a n Tram n p a e l S o Es Ca c r
G A0 Z e — u h n h a Ma n h n S v ne nh YeHo p t l a a S a e e te t s i , a Ma mh n An u h n 4 0 0 a h i ia2 3 0 C
c ifyu e “ a L n Da ’ n Hu L u n ’ o i e t “ e e Z i a a g”t e t h s a c r wh c l h e s d Y n ig n’a d“ a iDa ’c mb n dwi l h Y G h Du nT n o t a i n e . i he i r t c mi
A s r c Ba e n e o h g a a c r “ e h h n Xu”p to e e i c aa trsisMrS n B n y n b ta t s d o sp a e lc n e XiS iZ e g ah g n ss h rce t , .u ig- a i c
己 基本方及其加减法
21 严灵丹和化瘤丹 . 严 灵丹 和 化 瘤 丹 均 系孙 老 自制 方 药 。严 灵丹 由铁 甲军 、 九香 虫 、 宝 、 狗 猴 枣 、 宝 、 山 甲、 马 穿 油桂 、 硼砂 、 黄 等 2 雄 3味 中药组
l 病因病机 食管 癌 是现代 医学病 名 , 医学无 此病 名 。食 中 管癌 临床 表 现 以进 食 梗噎 , 咽 困难 , 吐 黏沫 为 吞 呕 主症 , 于 中医学“ 膈 ’ 范 畴 。早在 《 问 ・ 真 属 噎 ’ 病 素 至 要 大论 篇》中就 有“ 食 不 下 , 咽 不通 , 则 呕 ” 饮 嗝 食 的描 述 。对 其病 因病机 ,素 问・ 《 阴阳别 论 篇》 中也 三 阳结 , 之 隔 ” 谓 的记载 。 世 医家对 此 多有 阐 后 发, ・ 清 叶天 士 说 :噎 膈 , 因五 志过 极 , 纵 情 嗜 “ 多 或 欲, 或恣 意酒食 , 以致 阳气 内结 , 阴血 内枯 而成 ” 。 … 何梦 瑶 云 :酒 客多 噎膈 , 热 酒 者尤 多 , “ 饮 以热 伤津 液 , 管干 涩 , 咽 食不 得入 也 ” z10孙 老继 承前 贤之 []3 6 说 , 为 食 管癌病 因复 杂 , 内 因 , 因之 外 , 与 认 除 外 还 精 神 、 境 、 格强 弱等 关系 密切 [] 内经》 环 体 32。《 4 日: 年 至 四十 , 阴气 自半 , 起 居衰 矣 。孙老 临 床观 察 而 食 管 癌 发 病 与 年 龄 有 很 大 关 系 , 老 年 发 病 占 中 大 多数 , 青少 年 少见 。盖 因 中老年 人 正气 渐 弱 , 精 血暗耗 , 加之精神创伤, 情志不遂, 肝脾失调, 日久 则气 结 痰 阻 , 毒 累 积 , 瘀 横亘 胸 中, 占踞食 管 , 以致 进 食梗 咽 , 咽 困难 , 养衰 退 , 吞 营 形消 肉脱 , 成正 形

回忆在孙秉严处治疗的经历(下)

回忆在孙秉严处治疗的经历(下)

回忆在孙秉严处治疗的经历(下)煎药需要两三个小时,这时间不上不下很难安排,我就干脆待在煎药房跟老太聊天,顺便服第一次成药。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成药也很难闻,新丹的气味还过得去,化毒片是一打开瓶盖就觉得难闻,而核桃树枝提取液的气味比化毒片好不了多少。

这还是第一次服。

十天半月后,化毒片和核桃树枝提取液已经让我感到有些可怕了,还没入口就觉得恶心。

不过,无论是汤药还是成药,都只是闻着恶心,服下去后并没有什么不舒服,更没有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

药熬好后,我在煎药房喝掉一小碗,然后把剩下的带回旅馆。

为了节约费用,投宿时我没有要单人间,而是想找个二人间或三人间。

不巧我找的那家旅馆当时已没有两三间和三人间,只剩一个八人间。

考虑到我白天反正都在外面,只是晚上去睡一下,我就懒得换地方了,要了那个八人间,心想睡不惯的话等明天再换。

不料这一偷懒造成了不小的后果。

当天晚上,同房间的人开了一夜吊扇。

我虽然觉得有点冷,但不便让七个人迁就我一个人,就一直忍着。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自己感冒了,低热,有清鼻涕,而且脸也肿了。

当时我还是医盲,不知道这是西医的感冒并发急性肾炎,中医的“风水”。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知道的,就是前一天开的汤药不适合了。

于是我跑到孙秉严那里,把感冒的事告诉了他。

他给我在汤药里加了防风荆芥各10克,并开了一种西药。

拿到西药后,我发现袋子上写着“强的松”三个字。

我虽是医盲,却也知道强的松是激素,副作用不小,心想:我不过是个感冒,你怎么给我开激素?于是没吃这个药,第二天把它扔了。

好几年后我才明白,强的松可以治肾炎,当时孙秉严开这个药是针对我的肾病的。

经过汤药的调整,加上住宿换成了单人间以及自服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两三天后我的感冒痊愈了,浮肿也退了大半。

那几天,我依然每天去煎药房等药,顺便与煎药老太闲聊。

聊熟了后,她见我语气中对孙秉严很推崇,就给我泼了点冷水。

她说,曾有一个癌症病人在此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好转,脊背上还出现了几个大肿块。

老中医秘方验方

老中医秘方验方

老中医秘方验方公布!行医30年国家级名方五十九个!(2014-10-25 21:04:25)转载▼分类:医药秘方标签:健康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行医30多年,今年过年(2014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公布我的秘方。

整理了两个礼拜,先发布我的59个药方,这些药方更多的是孙大夫的家传药方,个别的药方在日常应用中添加了少许现代药,使药方更精炼,效果更突出,换句话说,我的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真正是属于孙大夫的个人祖辈留下来的药方,这个也是无形资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30多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基层30多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希望同仁们有需要的可以借鉴交流引用,有些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那都是真言,都是称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对于有用的药方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保留和宣扬。

大家知道,中医靠的是悟性,希望我的药方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疾病是必须辩证的,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来用,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

对更深奥的知识还请各位老师引导指正,谢谢大家。

来路不明的未经验证的药方不值得一看,就像夜市上小贩卖的8元钱一本的里面有上千条所谓的秘方的药书。

而得到一方显效的药方,当如获至宝、兴奋至极。

“德不近佛不为医”是从医座右铭。

真心希望您能够把我的这些药方收藏转载,告诉您开诊所的朋友。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手脱皮一抹灵好多朋友都知道,手掌蜕皮导致的出血和疼痛令人苦恼,有的时候拿钢笔都疼,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工作,特别是春天树发芽和秋天树落叶的时候,一年两次蜕皮,每次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手蜕皮非常痛苦。

临沂孙大夫有一个专门治疗手蜕皮的中药秘方,该秘方用中药公丁香、红花、黄精、黄柏、花椒、藿香叶、大黄、白矾、狗脊、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白矾、冰片各200克,甘草500克,维生素C100片装的100瓶,将上述药品粉碎加75度医用酒精12公斤浸泡半月沉淀滤渣而成。

【rar】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

【rar】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

【rar】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三世祖传中医,国家级著名老治癌专家50余年临床经验)书籍作者:孙秉严孙丽瀛著图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图书品相:9.5成品相出版时间:1997-11开本:大32开页数:313页装订:精装扶阳派中医治癌高手孙秉严孙秉严(1922-2005)大夫祖籍山东,三世祖传中医。

曾祖父孙廷熙擅长妇、儿、骨科。

祖父孙清泉擅长妇、儿、外、骨科,孙大夫16岁起随祖父学医,4年后(1940年)赴朝鲜行医,1953年回到祖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被安置在天津市和平区东兴市场医院中医科。

在临床工作中孙大夫接触了不少癌症患者,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他于1957年下决心专攻肿瘤,钻研近50年。

中医认为癌的发生是先有气虚,后有邪气侵入。

即“正虚邪必入”的理论。

“正气”是指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功能;“邪气”是指自然的致癌物质。

由于正虚,邪入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致气滞、血瘀、湿聚、疾凝等病理产物。

它们相互交结,导致癌肿发生。

孙秉严在临床上观察癌肿患者三印(甲印、舌印、腮印)有无及大小、脉象、舌苔、喜热冷饮食等几个方面,统计1000例病人,其结果是:80%的癌肿患者属虚,属寒症。

临床诊治肿瘤,始终抓住邪实正虚的病机特点,恒以验方"消瘤丸"、"脑瘤汤""化毒片"驱毒攻邪为先,同时不忘扶正培本,常扶阳与攻下并用,体现了孙老"以驱邪为主,兼顾全身"的治癌理念. 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药治疗疡症的研究和临床洽疗工作。

对脑瘤、鼻咽癌、喉癌、食管痛、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膀肤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的洽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胃癌、食管癌、膀胧癌、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近年来对肺癌、肝癌的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他经手治疗的癌症患者,大多属干手术后,化疗及放疗之后复发,或手术中见已广泛转移而无法切除的晚期病人。

治癌高手孙秉严治癌思想简介

治癌高手孙秉严治癌思想简介

治癌高手孙秉严治癌思想简介治癌高手孙秉严治癌思想简介作者:怀慈居士孙秉严,1920年生,山东人,祖传三代中医,曾在朝鲜行医十多年,1953年开始回国行医,1957年开始专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与治疗。

生平以治癌著称于世,尤擅于胃癌、食管癌、膀胱癌、卵巢癌的治疗。

一生治愈癌症患者700余人,经孙秉严治疗后,带癌生存期较长者很多。

天津市卫生部门曾专门组织人员对经孙治疗的患者进行抽样考察,发现孙的治癌确实疗效卓著。

在当代治癌高手中,孙秉严的疗效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可以说,孙秉严是首屈一指的中医治癌高手。

可惜因其治疗方法过于胆大和冒险,孙氏的治癌理念在目前很不受重视。

目前中医界普遍流行的是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广安门中医院所特别推崇的“清消”治癌理念。

临床上见到的十张治癌处方中大概有七张可以划归到这一治癌理念中去。

清消治癌,四平八稳,安全性很高,非常适合当下医患纠纷多发的时代背景。

但以笔者一年多对一二百接受中医治疗的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清消”治癌,的确可以适度延长患者生命,但是要达到治愈的目的,则远远不及孙秉严的“辛热散瘀攻毒”治疗思路。

而且“清消”的疗程过长,常使患者对中药的耐受程度达到了极限,很多患者到最后拒服中药。

笔者自己经治的两位患者就因为服中药时间太长,现在宁死不肯再服中药了。

当代医家普遍认为癌症致病之因为“火、痰、瘀、毒”,孙氏则认为癌症致病之因多见的是“寒、瘀、痰、毒”。

所以临床上孙秉严很重视“辛热散瘀,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常用现在很多医生望而生畏的桂枝、附子、干姜、炮姜、高良姜、肉桂等大辛大热的扶阳散瘀药,攻下药多选巴豆、牵牛子、大黄、芒硝、槟榔等破气消积药,更以砒霜、汞、胆矾等以毒攻毒药直击肿瘤。

在孙的医案中,常见其病人吃药吃得口腔溃疡,副作用非常明显,据曾在孙秉严处治疗过的新浪博客癌症圈病友圣地没牙介绍,其在孙处治疗时被治疗得遍身浮肿,据圣地没牙称,孙秉严治疗的病人中也有很多经孙秉严治疗后越来越差,可见此老治癌峻猛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大咖孙秉严经验录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孙秉严,1927年生,祖籍山东省莱阳市,天津着名肿瘤专家,擅用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等,结合破瘀攻下等法,治愈许多癌症患者,其疗效时人罕有其匹。

在其所着《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孙秉严治癌秘方》中有许多治愈案例,本节所选即出自上述各书。

孙秉严从60年代就开始研究治疗癌症,把一生献给了中医治癌的事业,共治愈癌症患者一千多例。

孙氏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医家,在辨证和治病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简要介绍。

●独创“三印、两触、一点”的辨证方法“三印”属于望诊范围,指察望甲印、舌齿印、腮齿印,用以辨识机体之寒热虚实;“两触”属于切诊范围,包括触按胃、脐和触摸耳壳增生物,用以辨体内瘀滞之有无;“一点”即查看全身皮肤小白点,测知毒结的有无。

(1)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月痘),是甲板的新生部分关于甲印的变化古医书记载较少,孙氏对甲印的认识是在观察大量病人中产生的。

发现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数目都是不同的,与他们的体质、寒热症候是有关联的。

这是孙氏辨证最为独到之处。

正常甲印为健康甲印,两手数目应为8个,即除去2个小指之外,其余8指都应有甲印。

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mm左右(拇指可到3mm)。

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显得饱满。

此种甲印多见于健康无恙者,说明气血冲和,阴阳平衡。

异常甲印与正常者相比较,甲印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指数增多或减少,指全有或全无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

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寒型: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数减少,均属寒型甲印。

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大寒3型。

甲印变小在l-2mm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缺失(两手共合3-7个甲印)为偏寒型;仅两拇指有甲印,余8指均无者为寒型10指均无甲印为大寒型。

寒型甲印是体内阳气虚衰而阴寒偏盛的表现。

②热型:甲印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

按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偏热、热、大热3型。

8个手指的中印大小正常或略大,又见1个或2个小指有甲印(一般较小)为偏热型;9指以上有较大甲印(均在2mm以上),或除2小指甲印较小外,余8指甲印均大于正常者为热型;10指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的1/2)为大热型。

热型甲印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

②寒热交错型:此型介于寒热之间,又叫溶合甲,是由原有热型甲印发展而来。

此型甲印表现为甲印的模糊不清,颜色亦逐渐接近甲体的颜色。

一个人甲印与其父母的甲印表现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无甲印,子女也多无甲印。

说明甲印的生长具有遗传性。

张景岳说过:“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

”孙氏通过对大量肿瘤病人的临床调查表明,寒型甲印者占了绝大多数(80%)。

说明恶性肿瘤病人中体质虚寒者占大多数。

博主按:孙氏关于观察甲印以辨寒热的观点确实新颖,为分辨阴阳寒热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指标。

编者曾亲予检验,发现这一方法并不完全合乎实际,所称甲印多者,不一定俱是阳热,甲印少者也不一定皆是虚寒。

庄严先生亦曾对此发表看法:“我接手的患者,阳热体质近两三年从未见过,阴寒体质者比比皆是,甲印多者属阴寒之体也不少见。

只不过甲印多者服用阳药易于见效。

疗程较短,用药量相对较轻就有显效。

甲印多者出现寒象一般属于骤虚性质,寒实证为多,非遗传体质使然。

寒性体质甲印少者经过阳药的治疗,短时间甲印没有太大的变化,虚寒证为多。

但如果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生活起居的调养,身体状况好转,或是体质发生逆转,甲印有的会有明显的改善,且先于体质的逆转出现变化。

”因此,孙氏甲印辨证法可供参考,不宜拘泥。

(2)齿印包括望舌齿印和腮齿印所谓舌齿印即舌体边缘牙齿的压痕,是体内寒凝湿聚的表现,亦即中医通常所称的“齿痕”,其主病意义确实是寒湿偏盛,因此可以说,孙氏所称舌齿印的辨证价值并无独到意义,至少与辨甲印相比如此。

所谓腮齿印是口腔内两侧腮部粘膜受齿缘压迫的印痕(甚至颊粘膜被牙齿反复咬破成为突起),多由胃腑寒痰湿停,上阻于口所致。

印浅者,寒湿痰郁较轻;印深者,寒湿痰郁较重。

寒郁越久齿印越深,颜色越重(呈紫黑色),甚至咬成血疱。

应该说,孙氏所称腮齿印,中医学显然已有认识,通常称之为“腮印”。

孙氏认为,三印之中,以腮齿印的变化最明显,中阳虚寒得辛热可很快消失,饮食不慎、寒凉过度又可出现;甲印的变化最不明显,治疗有效,体质增强,甲印新出的变化情况亦有。

(3)两触是指触摸耳壳和胃脘部前者指触模耳壳有无增生物、包括有无增厚和结节出现。

正常人耳壳平整无结节或增厚。

凡见到耳壳上出现反应物的患者,多有明显的唇爪青紫,舌质紫暗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表现,提示肿瘤病人气血郁滞比其他疾病严重。

后者指触按胃脘部,相当于中脘穴部位和脐左距脐2寸(3横指)左右处,有无板滞感和压痛。

正常人腹软而平坦,无压痛,如出现胃脘板滞压痛,应考虑停饮或食积;脐左触之坚硬而有压痛,是肝郁气滞的明显标志,提示肝气郁结、癥瘕积聚。

两触在以化瘀驱毒攻下为原则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

“胃脐压痛就是行气破瘀攻下的依据,这是必须明确的。

”“如果没有两触的阳性,是断然不敢用大剂破瘀攻下的。

”孙氏认为,临床肿瘤患者,两触阳性占80%左右,证明肿瘤的形成与肝郁、胃肠结滞有密切关系,也为确立行气破痰攻下的治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氏指出,印法不仅用于肿瘤的诊断,而且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在辨别症侯的寒热虚实上道理都是相同的。

(4)“一点”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乳白色小点正常人皮肤是没有白点的。

病理状况下的小白点边缘清晰,较健康皮肤有凹陷,大小不等,小者如小米粒,大者如黄豆粒或更大。

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部无病痒感觉,无脱屑、角化、萎缩、溃疡等现象。

这种小白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较少。

有诊断意义的是指达到3个以上,随时间推移增加,注意与汗斑和白癜风区别。

主病意义:皮肤小白点是体内蓄积毒结的外在表现。

癌症经过驱毒治疗,有的人皮肤上小白点的颜色可渐渐变没,甚至模糊消失。

●肿瘤病人中寒型占80%孙秉严认为,肿瘤患者“不论是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偏寒型症候者最多,约80%。

”这是根据对1000人的总结分析得出的结论。

另外,根据孙氏“1978年11月对门诊200例肿瘤患者的统计来看,属于大寒型、寒型、偏寒型的占82%,大热型和热型者仅六18%”。

孙氏这一观点显然与近现代火神派名家如吴佩衡、祝味菊、李可的观点十分吻合。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医家包括许多所谓名医都认为肿瘤是热毒为患,癌细胞等同于热毒,用药不离白花蛇舌草、半支莲等寒凉药物,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以阴阳两纲为指导,以阴阳辨诀为标准,不难看出大多数肿瘤的病机属于阳虚阴盛。

近年来,许多有识者接受了这一观点,按此认识投以温热药物,包括姜附之品,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如卢祟汉教授接诊的病人中,“肿瘤病人占l/3,最长的现在已经30年了”。

●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等热药,具有火神派风格孙氏说,寒证需用温药,认为张景岳对温药的使用很有独到之处:“凡用热之法,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滞多痛者宜之;吴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泻者极妙;肉豆蔻可温脾肾,餐泄滑利者最奇;胡椒温胃和中……制附子性行,加酒无处不到,能救急回阳。

至若半夏、南星、细辛、乌药、高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天之属,皆性温之当辨者。

”孙氏认为,“上面列举的药物,既补中散寒又补益命门助心火,对于寒证皆当使用。

”“其中干姜、附子、肉桂回阳,视为必用,大寒用30g,寒轻用15g;高良姜、香附、木香、乌药、茴香温运阳气,能加强胃肠道吸收消化功能。

总之,用温热药时,剂量要掌握好,还要有适当的阴药牵制。

”对肿瘤之外的杂病亦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本节即选了几个验案。

●独特的用药套路孙氏积几十年临床经验,用药自成套路,无论肿瘤,还是其他杂病有鲜明独特的用药风格。

归纳他最常用药的套路如下:扶阳:常用附子、干姜、肉桂、高良姜、荜拨、吴茱萸等,以附、姜、桂三味尤为常用。

攻下:常用牵牛子、槟榔、大黄、芒硝4味等。

活血:常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4味等。

行气:常用木香、砂仁、枳壳、厚朴、陈皮等。

扶正:常用党参、黄芪、熟地等。

虫蚁通络:常用全蝎、蜈蚣、僵蚕、乌蛇等。

此外,按照肿瘤部位不同,加入相关脏腑引经药:如脑瘤用川芎、白芷、蔓荆子;直肠癌用槐花、地榆;鼻咽癌用白芷、荆芥、僵蚕、苍耳子等。

另外,孙氏还自制十几种成药,主要用于驱毒,药性偏峻,每案都在配用,即汤丸并进,是其治癌用药的另一特色。

这些成药简介如下:化毒片:主要成分是轻粉、雄黄、毛慈姑、蜂房、元明粉。

化郁丸:主要成分是丁香、沉香、木香、檀香等香类理气药。

化坚液:主要成分是核桃树枝。

新丹:主要成分是蜈蚣、穿山甲、山慈姑、土茯苓、鹿角。

消瘤丸:主要成分是铜绿、蜈蚣、黄药子、巴豆仁、雄黄。

寒证丸:主要成分是硫磺、附子、干姜、党参、熟地。

还有很多药物,详细情况对查孙氏著作。

1.胃癌——辛热驱毒,化痰攻下王某,男,42岁,住天津虹桥区。

家有胃痛病史,1965年疼痛加剧,呕吐不能食,天津市某医院诊为胃溃疡。

手术中发现胃穿孔,贲门下淋巴结肿大,弥漫性腹膜炎,行胃次全切除术,病理检查为“溃疡型腺癌”。

曾经一段化疗,仍不能减轻痛苦,于1966年4月28日来诊。

查体见身体消瘦,体重千克,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中度贫血貌)。

左腋下及左鼠蹊部淋巴结肿大,胃脘部肿物约3cmx3cm。

舌苔白厚腻,十指均无甲印,舌、腮印(++),脐左旁压痛(+)。

证属大寒瘀毒结,治以辛热驱毒化瘀攻下。

汤药处方: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高良姜10g,荜拨10g,枳壳15g,厚朴15g,陈皮lOg,桃仁15g,红花15g,三棱15g,莪术15g,党参15g,熟地3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

日1剂,早晚各1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5片;化郁丸,日1剂。

服药后,随大便排出许多粘冻状和烂肉状物,胃、腹部疼痛减轻,食欲好转。

因久病胃气受伤,恐其正气不支,数日后方又加芪、术、苓(取四君子意),两周后食量大增。

患者大便虽日行数次,但日渐身体有力,颜面亦转红润。

服药5个月后,体重增至71千克,某医院复查,胃腹部软,无压痛,腋及鼠蹊部肿大之淋巴结均消失。

点评:此案具有明显的孙氏用药风格:辛温扶阳用附子、干姜、肉桂、高良姜、荜拨;行气用枳壳、厚朴、陈皮;活血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攻下用牵牛子、槟榔、大黄、元明粉;扶正用党参、熟地等。

另用成药驱毒攻癌,与汤剂互相配合,不应忽略。

各案大致类此。

2.胃癌——辛热破瘀,驱毒攻下李某,男,46岁,住天津向河北区。

1967年开始上腹部经常疼痛,1968年经天津市某医院等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治疗1年无效,考虑为胃部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